四川省万源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万源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9 00: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0分钟完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北齐
B、东魏
C、西魏
D、北周[
: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政权的相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公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答案】C
【解析】
[
:
.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武则天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4、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内容。阅读题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即贞观年间,此时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进士。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
6、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回纥的相关知识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而此时的回鹘称为回纥,公元788年,回纥改名为回鹘。选项
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7、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疆的相关知识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安西都护府。选项中C
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
]
8、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的相关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今天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天竺。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9、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知识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了向日本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而玄奘西游则是为了求取真经。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0、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11、建立辽国的是(

A、元昊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耶律阿保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元昊建立西夏国、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铁木真建立蒙古国。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2、宋朝粮食产量居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的是(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答案】D[
: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知识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苏州、湖州经济的发展,成为两宋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产量首位。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知识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4、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5、毛泽东《沁园春·雪》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指(

A、铁木真
B、忽必烈
C、窝阔台
D、唐太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指的是铁木真。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6分)。
1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理由: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奢侈腐化,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瓦解了,由此可知,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而不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隋朝的灭亡虽然与修建大运河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
]
17、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南宋都城东京
理由:南宋的都城在临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南宋的都城在临安,东京是北宋的都城。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8、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维吾尔族
理由: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吐蕃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而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
]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0分,共2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宋朝皇帝是谁?(2分)
【答案】(1)契丹(2分)
(2)宋真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问答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二个小问进行考查。[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8、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2分)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2分)
他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 http: / / www.21cnjy.com )税劳役;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只答其中两个即可,每个得2分)
(2)文成公主入藏(2分)
(3)贞观之治(2分);天可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问进行考查。
(1)此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关注民生,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他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等。
(2)此题主要考查西藏问题的相关知识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唐太宗,西藏,联系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对待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唐政府采取了和亲的策略,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事件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此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由于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因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