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0: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zhàn qiáo(    )上去散步。
(3)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ɡ(      ) 。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铮钱  铜子  风俗  荒唐
B.恭唯  迟疑  稳定  郑重
C.褴偻  哆嗦  无赖  皱纹
D.清楚  遗产  女婿  塑造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其绿色低碳的理念不言而喻。展会以绛溪河生态绿廊为主会场,与新津现代农艺、温江川派盆景、郫都花卉产业等主题分会场相得益彰。主办方认为,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是讲好“成都故事”的不二法门;这一“永不落幕的园艺盛会”,将使成都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不言而喻 B. 相得益彰 C. 不二法门 D. 与日俱增
4.下面的语段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 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专家一致认为:C. 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 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B.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C.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D.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6.把文后七个句子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 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①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②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③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④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⑤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⑥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⑦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
A ①②③⑦④⑥⑤ B ①⑦④②③⑥⑤
C ⑤①②③⑦④⑥ D ⑤①⑦④②③⑥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国18世纪后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选自莫泊桑的中篇小说集《羊脂球》。
C.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它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
D.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8.金钱是什么?哲人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老百姓说:“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金钱,也都离不开金钱。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对于金钱了解多少呢?我校将要举行以“金钱,我们共同面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1)认真观察右面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2)请以“金钱”为话题,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金钱能买来珍贵的书籍,但买不来无穷的知识;金钱能买来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钱能买来美丽的玫瑰,但买不来自身的幸福。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9. 第1段中“福音书”的含义是
10.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共同的性格特点是 。在对待落魄的于勒态度上两个人的表现有所不同,父亲 ,母亲则显示出了 。
11. 上面的文字在表现人物性格、显示人物的心理方面,采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 等。
12. 从上面文字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对这种变化的原因加以简要的分析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批由高颜值演员主演的微短剧火爆网络,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和分账票房,这些剧却因剧情逻辑不通、人物性格偏执、思想内涵浅薄遭到观众诟病。这种现象引起了业界对“颜值”话题的关注。
衡量影视创作时,关注作品的内在价值比演员的颜值更重要。内在价值是评判影视创作水准的真正标准,它包括情感深度、思想内涵、现实意义等诸多方面。内在价值高的作品能营造深广而隽永的艺术空间,吸引广大观众沉浸其中,审视自我,思考人生,陶冶情操,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积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很多深得人心的影视作品,其演员“颜值”并不高。比如,电视剧《山海情》《最美的青春》里,主人公生活在“尘沙飞舞烂石滚”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上,终日灰头土脸,满身污泥,以致外在形象“不佳”,却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基层党员群众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不怕吃苦、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要从崇尚外在颜值转向深挖内在价值,影视创作者应从自身做起。首先,涵养人格修为,做有高尚道德操守的影视创作者。人品连着艺品,法国美学家布瓦洛曾说:“一个有道德的作家。才具有无邪的诗品,能使人耳怡目悦而绝不腐蚀人心。”所以,我们应自觉把崇德向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做有高尚审美追求的影视创作者。中华美学精神强调美责在多元,贵在真实,贵在由内而外,贵在丰富有层次。我们应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美学精神,以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从而具备更加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更加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创作出展现大真大美、传递向善力量的作品。再次,深入生活,做有深厚人民情怀的影视创作者。我们应真心诚意地向人民学习,把人民作为文艺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人民之美为美,并深入到新时代的火热一线,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生活积淀的厚度成就影视创作的广度和深度。端正态度,打开格局,提升境界,广大创作者才能透过刺激感官、追求名利等浅表层面,在社会人生的某个表达维度上向纵深处的内在价值开掘,从而创作出给人以美好艺术享受、丰厚精神涵养、深刻人生启迪的精品力作。
(摘编自谢宗贵《影视创作应从崇尚颜值转为深挖价值》)
材料二:
与以往将不同类型的知识一锅烩的“文化大卖场”模式不同,近年来传统文化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更多地深耕垂直领域,围绕某一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文化内容,如典籍字画、文物考古、传统曲艺、手工技艺等展开主题设计,更像“文化专营店”。创作者融合朗诵、情景剧、竞技、户外旅行等元素,让专业性较强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贴近日常生活。同时,网络电影、微短剧、短视频等独具“互联网基因”的艺术形式不断拓展创作思路,丰富表现形式,革新传播方式,又使传统文化题材获得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为传统文化的影像表达找到了新的植根土壤。
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传统文化题材的表现形态,以移动式、微短篇幅、即时传播,开创以小屏打开传统文化的全新方式,让观众能“近距离观看”,沉漫式体验。近年来,春晚、中秋晚会等传统节日的电视晚会引入竖屏直播概念。比如,央视中秋晚会在策划阶段便将舞台表演设计成兼顾横竖屏画面空间的艺术形态,直播时利用算法进行智能“横转竖”。山东卫视春晚的直播间支持用户自主切换、选择观看竖屏或横屏的多机位,还设置节目单、点赞评论、烟花组件等交互功能。网友评论道,“竖屏拉近了舞台的距离、感觉像坐在剧院第一排”“我一边看节目,一边刷评论,阖家团圆的节日氛围拉满,即使一个人过节也不孤单”。还有大批文博机构、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知识分享者活跃在新媒体上,积极投身各类以传统文化入题的短视频、微短剧、直播节目的创作,营造出传统文化影视赛道的热闹景象。传统文化题材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契合观众移动观看的需求,还从表现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入手,更新创作理念,改变话语方式。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改变了以往影视创作人与文物的主客体位置,让国宝“活”起来。这些内容营造了轻松有趣味的观赏氛围,让高冷厚重的内容变得亲切可感。
新媒体还为主创与观众提供了交流互动的空间,不仅为传统文化传播培养出忠实受众,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作者行列,以传播创新带动创作创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根据网端受众反馈调整创作思路,在线上为《端午奇妙游》中唐小妹全网征名、海选演员、征集剧本;在创作《重阳奇妙游》时针对网友提出的减少特效、增加慢镜头特写等建议进行改进。还有一些短视频博主应网友要求创作作品,网友又以弹幕、评论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艺术品鉴、史料补充、文化解读。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从线上线下的交互传播升级为虚实融合,主客融合的文化场域,从对单个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化用进阶为对传统意境、气韵等精神层面的提取和“虚拟仿真”,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摘编自何天平《传统文化影视创作如何借势新媒体持续火热》)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颜值演员主演的微短剧火爆全网并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和分账票房,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对“颜值”话题的关注。
B.内在价值是衡量影视创作水准的真正标准,内在价值高的作品能吸引广大观众,促使观众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C.以往传统文化题材影视作品将不同类型的知识交织在一起,未来传统文化题材影视作品将开始在专业性强的领域深耕创作。
D.新媒体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作者行列,以传播创新带动创作创新,还为传统文化传播培养出忠实受众。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视剧演员的高颜值对于观众来说,确实是赏心悦目的,但作品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内容的深刻等方面比演员的颜值更重要。
B.我们要创作出展现大真大美、传递向善力量的作品,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美学精神,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
C.影视作品的创作者融人了朗诵、情景剧等元素,专业性较强的传统文化知识就会变得通俗易懂,作品就会受到观众的喜欢。
D.新媒体采用虚实融合、主客融合的方式,对传统意境、气韵的提取和“虚拟仿真”,有利于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15.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从崇尚外在颜值转向深挖内在价值”观点的一项是( )
A.2024年春节期间,一部改编自某外国电影的热播电影,其总票房突破了34亿元。
B.学校举办“红五月"活动,其根据课本内容改编的戏剧在电视台播出,获得社会赞誉。
C.网友根据广东话“好犀利”(好厉害的意思)的谐音创造出“猴赛雷”的网络用语。
D.电影里的张桂梅虽瘦弱疲惫,但她竭力帮助大山里的女孩实现梦想。
16.下列对材料一中“创作者应从自身做起”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7.要让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创作获得观众的喜爱,我们应该怎么做?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B.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C.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19、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21、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三、写作
22、《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如“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几句话犹如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生动地刻画出于勒穷困潦倒的形象。
请你仔细观察某一位老师的外貌,运用肖像描写对其形象进行刻画。(80字左右)
答案
1、(1)拮据 (2)栈桥 (3)与日俱增 (4)十拿九稳 2.D 3.B 4.B 5.D 6.D 7.C
8.(1)示例:贪欲——人生的陷阱 (2)金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金钱能买来高贵的钢琴,但买不来优美的旋律
9. 基督徒称《新约》为福音书。这里借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10. 冷酷、自私、惟利是图 失望、惶恐 更精明、处乱不慌
11.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12.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由赞到骂,由盼到怕,这一变化,是由于于勒由有钱到沦为水手而致的。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3.B 14.C 15.D 16.D 17.①提升创作者素养,深挖作品内在价值;
②聚焦垂直领域,借新媒体创新呈现形式;③依托新媒体平台,强化创作互动交流。
18、A
19、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20、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21、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22、示例:张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三十多岁,苗条身材,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