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0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0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4: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统编版(2024)7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
一、基础积累(25分)
1.理解性默写(19分)
(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借月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2分)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次北固山下》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沦落异乡的游子浓重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3.下面对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岛竦峙(耸立)
B.幸甚至哉(达到极点)
C.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
D.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树开的花)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二、课内古诗阅读(32分)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完成第5题。(8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说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完成第6题。(8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B.“杨花落尽”,写出暮春的萧条景况;杜鹃悲鸣,渲染黯淡凄楚的气氛。
C.“过五溪”体现贬谪之地的荒远,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构思精巧,将叙事、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出强烈的艺术特色。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第7题。(8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做了铺垫。
D.颈联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怎样的景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完成第8题。(8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热闹、聒噪的景象,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4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9.(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橘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悲伤。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舟”,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诗人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句中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情感传达得委婉动人。
D.第四句“愁听清猿梦里长”是虚景,写梦中听猿声,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出诗人的心情。
(2)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题。(6分)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③青帘:指酒旗。
10.(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题。(5分)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1.(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6分)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①楝(liàn):树名,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2.(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的“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6)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8)小桥流水人家
(9)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D
3.D
4.C
5.(1)A
(2)写出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3)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6.(1)C (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7.(1)A
(2)“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时序的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8.(1)C;(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1)B
(2)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0.(1)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 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春寒料峭。
11.(1)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的手法来写景。“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 “楼”是静景,以“归鸟”和“僧语”的动衬托出“云壑”和“楼”的静,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2.(1)示例: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2)“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