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1 12: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明确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及其系数的概念。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能根据根求方程中的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如雕像高度设计、矩形铁皮制盒)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黄金分割的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二次项系数a?=0的条件。
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黄金分割的相关内容,介绍其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以及在艺术、管理、工程设计等领域的作用。
提出问题:在设计人体雕像时,若使雕像的上部与下部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雕像高为2m,下部应设计为多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引导学生解决导入中的问题,设雕像下部高xm,根据比例关系列出方程x:2=(2 x):x,化简得到x2+2x 4=0。
再给出矩形铁皮制盒的问题: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制成无盖方盒后面积为3600cm ,设切下的正方形边长为xcm,列出方程(100 2x)(50 2x)=3600,化简得到x2 75x+350=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方程,思考它们是否为方程、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次。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说明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提问:当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或常数项等于0时,它还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引导学生分析:当a=0时,方程变为bx+c=0,是一元一次方程;当b=0时,方程为ax2+c=0;当c=0时,方程为ax2+bx=0;当b=0且c=0时,方程为ax2=0。强调只要a?=0,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方程的对比
展示表格,对比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未知数个数、未知数最高次数,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异同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结合矩形铁皮制盒问题中得到的方程x2 75x+350=0,让学生判断给出的x=4、x=5、x=60、x=70是否能使方程成立。
总结: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练习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依据定义进行判断,巩固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理解。
练习2:已知方程(m+4)x∣m∣ 2+8x+1=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强化对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未知数次数和系数的要求。
练习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2+2x+m2 1=0的常数项为0,求m的值,加深对常数项的认识。
练习4:关于x的方程(m2 4)x2+(m 2)x 4=0,分别讨论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并求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巩固不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5:求一元二次方程x2 3x 10=0的根,熟悉根的概念。
讲解典例精析中的例1和例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各部分名称、根的概念,以及与其他方程的区别。
强调二次项系数不为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条件。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教材中相应的练习题。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尝试列出方程。
五、板书设计
21.1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两边都是整式,含一个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
2.一般形式:ax +bx+c=0(a≠0)
二次项:ax ,系数a
一次项:bx,系数b
常数项:c
3.根:使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对比:一元二次、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