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科学测量3 课时 第3课时 共4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刻度制定 难点: 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根据实际测量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测量的意义。 科学思维 通过感受实物的温度,知道温度单位。 探究实践 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态度责任
课前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引入 温度 温度的测量工具 温度的单位 温度计的使用 多媒体视频《世界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 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temperature)来表示。 人的冷热感觉一定准确吗? 课本P18活动 图 1 .2-12 在不同水温中手指的感觉 (课前布置活动任务) 感觉是否一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一样,右手手指感觉凉,左手手指感觉热。当右手手指浸入热水后,手指的温度逐渐升高,再伸到温水中,这时手指的温度比温水的温度高,所以感觉有些凉;而左手手指浸入冰水后,手指的温度降低,再伸入温水中,手指的温度比温水的温度低,所以感觉有些热。 温度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观察各种液体温度计,归纳液体温度计的结构特点。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种类 图 1.2-14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 温度的单位 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表示1℃。 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法: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如20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20度”。0℃以下,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负多少摄氏度。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计作“37℃”,读作“37摄氏度”,我国北方漠河的最低温度可达“-52.3℃”,读作“零下52.3摄氏度”或“负52.3摄氏度”。 结合摄氏温度的规定,根据图1.2-13温度计上的刻度,说说温度计刻度的规定方法。 课本P19探究实践 测量物体的温度 图 1 .2-19 不同的 色彩显示被加热的烧 瓶中不同的温度 利用热致变色材料:部分色带温度计采用热致变色材料制作色带,这种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例如,一些热致变色液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通过观察色带颜色的变化,就能直观地知道温度的数值或范围。 基于液体热胀冷缩与色带配合:类似于传统的玻璃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如酒精、水银等)的热胀冷缩原理。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设置色带,当液体受热膨胀上升时,与不同位置的色带相对应,从而指示出温度。 温度计要挂在墙上,离地1.5m左右,不要放在门、窗旁边和空调出风口附近,避免强烈气流的干扰,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课堂反馈性练习 课后作业: ①组织学生观察气温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计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最小刻度,关注学生记录读数时是否完整填写数据和单位,注意是否遗漏零度以下温度的负号,并组织学生使用气温计测量当时的实验室气温。 ②测量水温。组织学生测量水温时,关注水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强调要关注水银柱的升降情况,思考为什么要等水银柱稳定后再读数。测量不同温度时,用手指感受对应水温,形成不同的温度感觉。 ③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有三大特点:一是体温计的头部呈现三棱形,有助于使用者在查看体温读数时,确保读数不会因为角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二是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每一小格代表0.1℃。三是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有一个很狭窄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使得上面的水银无法回到液泡内,因此体温计可以在离开人体后读数。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