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 口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重难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假日的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在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我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课学习
(一)世界人口大国
1.读教材P13图1.10 《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分析我国人口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
2.算一算,想一想
阅读教材P13~14图1.10和图1.11,了解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结合目前我国实施的相对宽松的人口政策。请谈谈你对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理解。
提示:(1)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3.结合以下情境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情境一: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2)情境二:若干年后,人口数量增加,环境不变,如果人们要生存,他会怎么做?(砍树、开荒)
(3)情境三: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4)情境四:此地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离开生活栖息地,另寻生存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吗?
以上情境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回到情境二,思考:如果人们不通过开荒增加耕地,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来养活自己?(依靠提高单产来解决)。
提示: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人口分布不均
1.读教材P15图1.12 《中国人口的分布》。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思考:人口密度在400人/千米2和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的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要大?
提示: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来总结。
2.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提示:东部的江苏省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青海位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3.针对教材P17“活动”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应适量地迁移。
总结:(1)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如果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第二节 人 口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重难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假日的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在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我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课学习
(一)世界人口大国
1.读教材P13图1.10 《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分析我国人口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持续 ,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 。
2.算一算,想一想
阅读教材P13~14图1.10和图1.11,了解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结合目前我国实施的相对宽松的人口政策。请谈谈你对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理解。
提示:(1)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3.结合以下情境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情境一: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2)情境二:若干年后,人口数量增加,环境不变,如果人们要生存,他会怎么做?(砍树、开荒)
(3)情境三: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4)情境四:此地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离开生活栖息地,另寻生存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吗?
以上情境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回到情境二,思考:如果人们不通过开荒增加耕地,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来养活自己?(依靠提高单产来解决)。
提示: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 、 和 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人口分布不均
1.读教材P15图1.12 《中国人口的分布》。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思考:人口密度在400人/千米2和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的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要大?
提示:可从 、 以及 等方面来总结。
2.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提示:东部的江苏省气候 , , ;位于沿海,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 较快,因此人口密度 。而青海位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 ,所以人口 。
3.针对教材P17“活动”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我国人口 ,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应适量地迁移。
总结:(1)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 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分布 。如果从黑龙江 到云南 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密度 ,西北部人口密度 。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 人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