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 候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分布,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3.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4.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
1.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分布。
2.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赏图片,春节期间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和南国广州的迎春花市。
归纳: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新课学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
1.比较学习新知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读教材P31~32图2.6和图2.7,结合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归纳:冬季,我国各地大多寒凉,气温显著 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值。1月0℃等温线大致沿 线分布。南北气温差别 ,漠河与三沙1月平均气温相差52℃以上。
2.设疑导学
思考: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提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除 因素外,还有 的影响。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夏季,我国各地普遍 ,气温 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超过20℃;南北气温差别 ,漠河与三沙7月平均气温相差不到11℃。
3.读图知新知
读教材P32图2.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1)找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位置。(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3)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归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呈 方向延伸。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降水较多,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 毫米,东南沿海可达1 600毫米以上;西北部降水较 ,许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思考:(1)造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找出我国降水量最多和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哪里?(3)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吗?
提示:(1) ;(2)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3)与干湿程度和蒸发量也有关。
阅读教材P33~34图文内容,总结我国的降水特征。
提示:我国降水的季节差异 ,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 。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 。
归纳:季风气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 。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 。
(二)气候类型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 和 的空间差异显著,组合成 的气候类型。
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读教材P35图2.11《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思考:(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几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3)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海南岛、青藏高原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提示:(1)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中温带、 、 、热带。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 ,大致与 一致;(3)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黄河中下游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海南岛属于热带,青藏高原属于独特的高寒区。
读教材P36图2.1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思考:(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年降水量线相一致?(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天然植被
湿润区 一般超过800毫米 森林
半湿润区 大致400—800毫米 森林
半干旱区 大致200—400毫米 草原
干旱区 一般少于200毫米 荒漠植被或裸露的沙漠、戈壁
归纳: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 、 、 、 四类地区。通常,年降水量 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 蒸发量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与2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读教材P37图2.13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总结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提示:我国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地区具有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气温条件的不同,由北向南分布着 气候、 气候和 气候。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以 气候为主。此外,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天山等高海拔地区属于 气候。
对照图2.13,说出图2.14所示“北京、吐鲁番、广州、五道梁”四地的气候类型。
北京: 气候; 吐鲁番: 气候;广州: 气候; 五道梁: 气候。
(三)影响因素复杂
1.读教材P39图2.15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观察并思考:
(1)夏季风从海洋向内陆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越向内陆,受海洋影响 ,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 。
(2)结合中国地形和气候相关知识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分布。
提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2.结合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 和 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归纳:我国气候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西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这主要受 影响。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主要受 影响。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受 影响。
3.读教材P39图2.15,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归纳:冬季风源自俄罗斯 地区、蒙古国,主要为 季风和 季风。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 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 北方。第二节 气 候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分布,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3.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4.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
1.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分布。
2.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赏图片,春节期间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和南国广州的迎春花市。
归纳: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新课学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
1.比较学习新知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读教材P31~32图2.6和图2.7,结合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归纳:冬季,我国各地大多寒凉,气温显著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值。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分布。南北气温差别大,漠河与三沙1月平均气温相差52℃以上。
2.设疑导学
思考: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提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夏季,我国各地普遍暖热,气温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超过20℃;南北气温差别小,漠河与三沙7月平均气温相差不到11℃。
3.读图知新知
读教材P32图2.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1)找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位置。(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3)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归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东南部降水较多,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东南沿海可达1 600毫米以上;西北部降水较少,许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思考:(1)造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找出我国降水量最多和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哪里?(3)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吗?
提示:(1)海陆位置;(2)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3)与干湿程度和蒸发量也有关。
阅读教材P33~34图文内容,总结我国的降水特征。
提示:我国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归纳:季风气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暖热湿润。雨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气候类型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差异显著,组合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读教材P35图2.11《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思考:(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几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3)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海南岛、青藏高原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提示:(1)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高寒区;(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一致;(3)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黄河中下游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海南岛属于热带,青藏高原属于独特的高寒区。
读教材P36图2.1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思考:(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年降水量线相一致?(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天然植被
湿润区 一般超过800毫米 森林
半湿润区 大致400—800毫米 森林
半干旱区 大致200—400毫米 草原
干旱区 一般少于200毫米 荒漠植被或裸露的沙漠、戈壁
归纳: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通常,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与2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读教材P37图2.13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总结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提示:我国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地区具有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气温条件的不同,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此外,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天山等高海拔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对照图2.13,说出图2.14所示“北京、吐鲁番、广州、五道梁”四地的气候类型。
北京:温带季风气候; 吐鲁番: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 五道梁:高原山地气候。
(三)影响因素复杂
1.读教材P39图2.15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观察并思考:
(1)夏季风从海洋向内陆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越向内陆,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2)结合中国地形和气候相关知识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分布。
提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2.结合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归纳:我国气候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西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这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受地形影响。
3.读教材P39图2.15,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归纳:冬季风源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蒙古国,主要为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