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第1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
2.明确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明确我国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搜集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学习
(一)河湖众多
河流犹如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
读教材P42图2.18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
提示: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大多数河流是什么流向?注入什么海洋?
提示: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
提示:向北流入北冰洋、向南汇入印度洋。
归纳: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外流区;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内流区。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读教材P28图2.4《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网格状地形“骨架”示意》和教材P42图2.18《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思考:(1)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一线哪一侧地区?
提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2)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
提示: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北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地区为内流区。
归纳:(1)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一线,南端比较接近200毫米年降水量线。
(2)我国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河网密度大,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河网稀疏,水量不足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三)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季风 外流 河 水量 (增大、减小) 水位 (升高、降低) 结冰期有、 无或长短
夏季风 盛行 水文 特征 增大 水位升高 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冬季风 盛行 水文 特征 减小 水位降低 形成枯水期 秦岭— 淮河以北 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越往北,纬 度越高, 气温越低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2.阅读教材P43图2.19《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示意》,比较各河流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
思考:(1)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2)西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3)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
提示:(1)长江流量最大,西江次之,黄河和松花江流量较小。(2)西江、长江、黄河汛期起止时间分别为:4~10月、4~11月、7~10月。(3)我国南方河流汛期来得早,结束晚;北方河流汛期来得晚,结束早。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
(四)淡水湖与咸水湖
自然界的湖泊有些是咸水湖,有些是淡水湖。
思考:为什么会有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区别呢?
提示:咸水湖和淡水湖是根据湖水中的矿物质含量高低划分的。汇入湖泊的河水、地下水等都含有矿物质。在干旱、半干旱区,没有排水出口的湖泊,湖水只能通过大量蒸发而消耗,矿物质则被留在湖中并逐渐积累。当湖水中矿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咸水湖。有排水出口的湖泊,湖水主要通过河流排出,矿物质也就不断被流水带走,很少在湖中积累。这类湖泊因矿物质含量较低而成为淡水湖。
归纳:我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外流区的湖泊以淡水湖为主,内流区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其中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我国 五大淡水湖。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湖泊面积超过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多为咸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三、学习总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明白了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了解了咸水湖、淡水湖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的地理概况。
2.了解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及原因。
3.荆江河段的治理及长江航运的开发。
学习重难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节选自《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风采。
二、新课学习
(一)地理概况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长江发源于哪里? (2)长江最终注入什么海洋?(3)描述长江的干流形状。
提示: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东海。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 + W”的组合。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长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提示:青、藏、川(蜀)、云(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处?它自西向东由哪些峡谷组成?
提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峡位于渝鄂交界处。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读教材P46图2.23《长江流域水系》,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
提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二)水能资源丰富
过渡: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思考:(1)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提示:长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
(2)长江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一河段呢?
提示: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3)长江上游源头至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
提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至宜宾段。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我国在这些水位落差大的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其中,长江干流的梯级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课外延伸: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每年的发电量可达1 000亿千瓦时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
(三)长江——黄金水道
1.看图设疑学新知
读教材P47~48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哪一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提示: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2)为什么说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提示: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繁忙、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其干支流通航里程约7万千米,居世界之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长,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3)在长江上游建立的三峡水利枢纽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巨大调蓄作用,还具有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综合效益显著。
(4)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它有什么特点?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
提示: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多浅滩、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成涝,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荆江河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筑堤防洪、分水蓄洪,减轻水患;采用河道裁弯或清淤措施,提高河流排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
归纳: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平原地区汛期常受洪水威胁。在中上游修建的一系列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具有很强的洪水调蓄功能;在平原地区建设的沿江堤防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思考: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怎么做?
提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三、学习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长江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明白了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不仅有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有巨大的航运价值,以及人们应怎样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
2.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对策。
3.了解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对策。
4. 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期“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报道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又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二、新课学习
思考: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母亲?
读刘家峡水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从中感性认识黄河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归纳: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一)黄河的概况
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阅读教材P50图文内容,并结合以往所学知识。
思考:1.黄河发源于哪里?干流呈什么形状?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提示: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曲折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等。
2.黄河流经地区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提示: 黄河流经地区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图2.28 《黄河流域水系》,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3.搜集黄河与世界其他大河的一些对比资料和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你对黄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 黄河含沙量大。
归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得很严重,急需治疗。
(二)黄河的忧患
思考: 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呢?“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 阅读教材P52图2.32,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不同河段的含沙量》,谈谈黄河各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提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环节2: 根据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教材P51图2.29,回答问题。
问题1: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
提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两岸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汛期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成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大河。黄河下游流经地势平缓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小,泥沙淤积,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人们为防洪水,在两岸修筑堤坝,使泥沙在河堤内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黄河下游由此成为高洪灾风险的“地上河”。
问题2: 黄河水少,为什么还会经常发洪水?
提示:黄河水患在下游,根源在上中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年降水量虽然总体偏少,但夏季多暴雨,容易形成洪水;来自黄河中游的泥沙在下游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两者共同作用,极易造成下游河流决堤、洪水泛滥。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三)根治黄河
搜集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资料及数据,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回答问题。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 “调水调沙”可以减少泥沙淤积、改善河道形态、提升防洪能力,是治理黄河、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治标不治本。
问题2: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
提示: 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治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提示: 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地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中游 修建水库,调蓄水量,全流域要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中游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联合调水调沙。
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提高防洪抗洪能力。
拓展: 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我们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积极发散思维,加强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我们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亲知善学。
三、学习总结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或登陆相关网站进行查询等,还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还黄河原来的美貌。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第1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
2.明确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明确我国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搜集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学习
(一)河湖众多
犹如大地的动脉, 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
读教材P42图2.18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
提示: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大多数河流是什么流向?注入什么海洋?
提示: 注入太平洋。
(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
提示:向北流入北冰洋、向南汇入印度洋。
归纳: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它们的汇水区域为 ;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内流区。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读教材P28图2.4《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网格状地形“骨架”示意》和教材P42图2.18《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思考:(1)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一线哪一侧地区?
提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 。
(2)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
提示: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 ;东北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地区为内流区。
归纳:(1)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的大致分界线是: 。
(2)我国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河网密度大,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河网稀疏,水量不足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三)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季风 外流 河 水量 (增大、减小) 水位 (升高、降低) 结冰期有、 无或长短
夏季风 盛行 水文 特征 水位 形成 期
成因 降水量 气温
冬季风 盛行 水文 特征 水位 形成 期 秦岭— 淮河以北 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 越往北,纬 度越 , 气温越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2.阅读教材P43图2.19《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示意》,比较各河流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
思考:(1)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2)西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3)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
提示:(1)长江流量最大,西江次之,黄河和松花江流量较小。(2)西江、长江、黄河汛期起止时间分别为:4~10月、4~11月、7~10月。(3)我国南方河流汛期来得 ,结束 ;北方河流汛期来得 ,结束 。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汛期变化的规律是 , 越来越短。
(四)淡水湖与咸水湖
自然界的湖泊有些是咸水湖,有些是淡水湖。
思考:为什么会有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区别呢?
提示:咸水湖和淡水湖是根据湖水中的 划分的。汇入湖泊的河水、地下水等都含有矿物质。在干旱、半干旱区,没有排水出口的湖泊,湖水只能通过大量蒸发而消耗,矿物质则被留在湖中并逐渐积累。当湖水中矿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 。有排水出口的湖泊,湖水主要通过河流排出,矿物质也就不断被流水带走,很少在湖中积累。这类湖泊因矿物质含量较低而成为 。
归纳:我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外流区的湖泊以 为主,内流区的湖泊以 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 湖泊群,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其中 、 、 、洪泽湖、巢湖是我国 五大淡水湖。 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湖泊面积超过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多为 ,其中 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三、学习总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明白了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了解了咸水湖、淡水湖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的地理概况。
2.了解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及原因。
3.荆江河段的治理及长江航运的开发。
学习重难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节选自《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风采。
二、新课学习
(一)地理概况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长江发源于哪里? (2)长江最终注入什么海洋?(3)描述长江的干流形状。
提示: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脉。长江曲折东流注入 。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 + W”的组合。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 长的河流,也是我国 的河流。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提示: 、藏、 、云(滇)、渝、 、湘、赣、 、苏、沪共11个省区。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处?它自西向东由哪些峡谷组成?
提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巫山和 。三峡位于渝鄂交界处。它由 、 、 组成。
4.读教材P46图2.23《长江流域水系》,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
提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二)水能资源丰富
过渡:长江是我国水量 、水能最 的河流。
思考:(1)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提示:长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
(2)长江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一河段呢?
提示: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3)长江上游源头至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
提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至宜宾段。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 ,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我国在这些水位落差大的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其中,长江干流的梯级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的“ ”。
课外延伸: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每年的发电量可达1 000亿千瓦时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
(三)长江——黄金水道
1.看图设疑学新知
读教材P47~48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哪一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提示: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2)为什么说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提示: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繁忙、 的内河航道,其干支流通航里程约7万千米,居 。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 ,汛期较长,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3)在长江上游建立的三峡水利枢纽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巨大 作用,还具有 、 等多种功能,综合效益显著。
(4)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它有什么特点?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
提示: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多 、 ,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 , , ,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荆江河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 ,减轻水患;采用 或 措施,提高河流排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
归纳: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平原地区汛期常受 威胁。在中上游修建的一系列 和 ,具有很强的 功能;在平原地区建设的 和 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思考: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怎么做?
提示:坚持“ ,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三、学习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长江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明白了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不仅有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有巨大的航运价值,以及人们应怎样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
2.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对策。
3.了解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对策。
4. 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期“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报道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又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二、新课学习
思考: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母亲?
读刘家峡水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从中感性认识黄河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归纳:提供 水源、提供 、 等。
(一)黄河的概况
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阅读教材P50图文内容,并结合以往所学知识。
思考:1.黄河发源于哪里?干流呈什么形状?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提示: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曲折东流,注入 ;上、中游以 为界;中、下游以 为界;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等。
2.黄河流经地区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提示: 黄河流经地区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 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图2.28 《黄河流域水系》,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3.搜集黄河与世界其他大河的一些对比资料和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你对黄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 黄河 。
归纳: 黄河是世界上 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得很严重,急需治疗。
(二)黄河的忧患
思考: 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呢?“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 阅读教材P52图2.32,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不同河段的含沙量》,谈谈黄河各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提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 、中游 、下游 ”的特点。
环节2: 根据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教材P51图2.29,回答问题。
问题1: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
提示:黄河中游流经 ,两岸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质 ,汛期多 , 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成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大河。黄河下游流经地势平缓的 ,河水流速减小,泥沙淤积,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人们为防洪水,在两岸修筑堤坝,使泥沙在河堤内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黄河下游由此成为高洪灾风险的“地上河”。
问题2: 黄河水少,为什么还会经常发洪水?
提示:黄河水患在下游,根源在上中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年降水量虽然总体偏少,但夏季多暴雨,容易形成洪水;来自黄河中游的泥沙在下游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两者共同作用,极易造成下游河流决堤、洪水泛滥。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三)根治黄河
搜集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资料及数据,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回答问题。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 “调水调沙”可以减少泥沙淤积、改善河道形态、提升防洪能力,是治理黄河、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治标不治本。
问题2: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
提示: 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治措施是在中游地区 、 。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提示: 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地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中游 ,调蓄水量,全流域要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中游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联合调水调沙。
下游 ,提高防洪抗洪能力。
拓展: 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我们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积极发散思维,加强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我们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亲知善学。
三、学习总结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或登陆相关网站进行查询等,还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还黄河原来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