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价(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价(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1 07:23:07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2025年第35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我国四类土地类型2013与2023年面积对比。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四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城镇用地
2.与2013年相比,我国林地、草地面积不减反增,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
A. B. C. D.
3.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我们应当( )
A.大量使用化肥 B.大力开垦荒地
C.鼓励围湖造田 D.加强土地立法
4.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 )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利用土地
2024年10月11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实行从量计征,根据水资源状况、取用水类型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行差别税额。读图,完成5~6题。
5.目前,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的省份主要位于( )
A.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6.我国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水资源较为短缺 ②地下水超采问题 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④地区分布不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工程地跨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7~9题。
7.引汉济渭工程沟通的水系是( )
A.黄河与长江 B.长江与淮河 C.黄河与海河 D.淮河与海河
8.引汉济渭工程采用隧洞引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开生物敏感区,保护生态环境
B.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
C.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利用率
D.水环境自净能力,遏制生态恶化
9.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
A.开发汉江流域的水力资源
B.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C.解决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D.改善秦岭山区生态环境问题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四种资源均属于( )
①矿产资源 ②能源资源 ③可再生资源 ④非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关于世界及我国的石油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B.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C.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亚
D.我国的石油资源均匀分布在北方地区
12.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不可行的是( )
A.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B.提倡节约,避免浪费
C.大力开发新能源
D.开发利用其他星球能源
中国版图“寸土必争”。2024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黄岩岛的领海基线(一国确定其领海范围的重要依据)。下图为黄岩岛的位置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黄岩岛所在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4.黄岩岛附近可以开发( )
①海洋生物资源 ②海底矿产资源 ③海洋旅游资源 
④海上冰川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此次中国政府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表明了我国( )
A.陆地领土面积发生变化
B.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增加
C.改善南海生态环境的决心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态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 图1为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图、图2为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
 
        图1             图2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 。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是: 。
(3)我国南方的土地耕作类型为 ,北方的土地耕作类型为 。
(4)我国西北地区虽然面积广大,但其耕地却很少,试分析原因。(2分)
(5)假如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土地基本国策为依据,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诊断”,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为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材料二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有效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材料三 图1为中国水带分布图,图2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
图1
图2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特点为: ,时间分布特点为: 。
(2)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为: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是把 丰富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 ,中线工程的起点为 。
(4)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做些什么贡献。(至少写出两点,2分)
18.读我国东北三省略图,回答问题。(6分)
(1)A省的简称是 ,位于该省北部的 是中俄界河。
(2)图中东北三省的资源主要有煤、铁、石油等,都属于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 (选填“轻”或“重”)工业基地。
(4)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问题是“ 、 ”。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由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组成。图1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图2为中国近海海区图。
图2
(1)阿克赛钦和藏南地区都是我国的领土,其中藏南地区位于我国 (填省级行政区域),与 、缅甸等国家接壤。
(2)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 生产国和消费国。
(3)请列举两类海洋资源。(2分)
(4)结合图文资料,简析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优势自然条件。(2分)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2025年第35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我国四类土地类型2013与2023年面积对比。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四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的是(A)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城镇用地
2.与2013年相比,我国林地、草地面积不减反增,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C)
A. B. C. D.
3.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我们应当(D)
A.大量使用化肥 B.大力开垦荒地
C.鼓励围湖造田 D.加强土地立法
4.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D)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利用土地
2024年10月11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实行从量计征,根据水资源状况、取用水类型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行差别税额。读图,完成5~6题。
5.目前,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的省份主要位于(C)
A.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6.我国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的主要自然原因有(D)
①水资源较为短缺 ②地下水超采问题 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④地区分布不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工程地跨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7~9题。
7.引汉济渭工程沟通的水系是(A)
A.黄河与长江 B.长江与淮河 C.黄河与海河 D.淮河与海河
8.引汉济渭工程采用隧洞引水的主要原因是(A)
A.避开生物敏感区,保护生态环境
B.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
C.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利用率
D.水环境自净能力,遏制生态恶化
9.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B)
A.开发汉江流域的水力资源
B.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C.解决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D.改善秦岭山区生态环境问题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四种资源均属于(B)
①矿产资源 ②能源资源 ③可再生资源 ④非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关于世界及我国的石油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C)
A.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B.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C.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亚
D.我国的石油资源均匀分布在北方地区
12.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不可行的是(D)
A.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B.提倡节约,避免浪费
C.大力开发新能源
D.开发利用其他星球能源
中国版图“寸土必争”。2024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黄岩岛的领海基线(一国确定其领海范围的重要依据)。下图为黄岩岛的位置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黄岩岛所在的海域是(D)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4.黄岩岛附近可以开发(A)
①海洋生物资源 ②海底矿产资源 ③海洋旅游资源 
④海上冰川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此次中国政府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表明了我国(D)
A.陆地领土面积发生变化
B.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增加
C.改善南海生态环境的决心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态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 图1为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图、图2为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
 
        图1             图2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是:人多地少,分布不均。
(3)我国南方的土地耕作类型为水田,北方的土地耕作类型为旱地 。
(4)我国西北地区虽然面积广大,但其耕地却很少,试分析原因。(2分)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难以利用土地占比大。
(5)假如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土地基本国策为依据,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诊断”,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为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2分)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耕地的管理和保护;统一规划,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材料二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有效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材料三 图1为中国水带分布图,图2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
图1
图2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特点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为: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中线工程的起点为丹江口水库。
(4)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做些什么贡献。(至少写出两点,2分)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不使用或少使用洗涤剂等。
18.读我国东北三省略图,回答问题。(6分)
(1)A省的简称是黑,位于该省北部的黑龙江是中俄界河。
(2)图中东北三省的资源主要有煤、铁、石油等,都属于矿产资源。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选填“轻”或“重”)工业基地。
(4)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问题是“有而不够、有而不优”。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由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组成。图1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图2为中国近海海区图。
图2
(1)阿克赛钦和藏南地区都是我国的领土,其中藏南地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 (填省级行政区域),与印度、缅甸等国家接壤。
(2)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
(3)请列举两类海洋资源。(2分)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4)结合图文资料,简析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优势自然条件。(2分)
海岸线曲折漫长,海域面积广;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丰富;跨热带和温带,海洋生物种类多样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