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1.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
2.认识世界市场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世界市场
商业贸易
促进
巩固、活跃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总和,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概念解析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目录
壹
世界市场的形成
贰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叁
习题检测
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一章
孤立状态:15世纪以前的旧航路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红海以东是由阿拉伯商人掌握;地中海一带则为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
【思考】这种间接贸易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①贸易可能中断 ②中间商多,利润低
转口贸易
(1)中国或印度→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小亚细亚→欧洲
(2)印度→(海路)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
(3)中国→(海路)红海→(陆路)苏伊士地带→埃及→欧洲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历史。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雏形出现——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
【思考】从地理大发现到19世纪末经历了什么呢?
(一)雏形出现: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
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
英国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马克思《资本论》
1.推动因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2.结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雏形出现)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488年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开启了葡萄牙的殖民时代
航线被葡萄牙垄断,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西班牙开启了殖民运动。
17世纪的荷兰称之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之后,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初步形成(进一步拓展):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1.推动因素:17-18世纪,英荷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2.结果: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进一步拓展)
1.原因:(1)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材料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结果: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三)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后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
获取原料
交通改进
扩大市场
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场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四)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后
1.原因:
2.结果: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
世界范围的确立过程
资本主义
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资本主义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
开放性、扩张性的结果
历史解释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中心舞台,通过制度、文化输出,进行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材料1:
材料2: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3:在1870年左右,英、法、德、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对外投资只有50亿美元,到1914年增加到440亿—480亿美元……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南美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矿山中劳动
武力扩张、
暴力掠夺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思考不同时期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何不同?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市场不断扩展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2.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⑤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世界市场
材料:早在15-16世纪,随着沟通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随之出现。16-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以它所提供的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西方国家工业化获得巨大成就和垄断之确立之际,在西方国家统治、控制落后农业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下,终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1)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
(2)对欧美:欧洲成为世界中心;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对殖民地:是灾难,导致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客观上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世界市场
重大事件
开始形成
(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初步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中国
1368— 明 朝 —1644
1636— 清 朝 1840 — 1912
遭受侵略
对外政策
葡萄牙取得在
濠镜澳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
抗击沙俄
鸦片战争,被迫卷入
海 禁
闭 关 锁 国
进程 时间 事件 方式 影响
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雏形出现)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进一步拓展)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殖民掠夺
世界各地商业联系进一步加强
争霸夺权
(荷英法等国)
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15~16C
17~18C
18C60S——19C中期
19C中后期——20C初
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小结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第二章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商业贸易发展变化的背景,是促成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条件
贸易中心变化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商品种类增加
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近代商业
贸易变化
威尼斯
热那亚
里斯本
塞维利亚
安特卫普
阿姆斯特丹
伦敦
地中海沿岸
大西洋沿岸
欧洲贸易中心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后
地 中 海
大 西 洋
(一)贸易中心的变化
1.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
(1)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2)里斯本(葡)、塞维尔/塞维利亚(西)、安特卫普(比)、阿姆斯特丹(荷)、伦敦(英)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形成新的贸易中心。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成为国际贸易枢纽。
2.亚洲新的贸易中心形成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丝银贸易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一)贸易中心的变化
经营方式 近代欧洲
商品交易所
银行
证券机构
百货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供贷款、发行银行券,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为英法意瑞卢比采用。
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有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缔结条约特权。在各地经营垄断贸易,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作用。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商品交易所
名词解释:中世纪时,集市是交易的主要方式。集市通常一年只举办1到2次,难以形成连续的交易。
中世纪的欧洲集市
伦敦皇家交易所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 旧址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银行
名词解释: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任务的信用机构。
1694年 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1694年由英国皇室特许苏格兰人威廉·彼得森等创办。初期主要为政府筹措战费,并因此而取得货币发行权。后逐渐放弃商业银行业务,成为中央银行,1946年由工党政府收归国有。
特权: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供贷款,以及发行银行券等方面
地位: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证券机构
名词解释: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
1606年现存世界最古老的股票,股票持有人为彼得·哈尔门松,票面价值为150荷兰盾。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7世纪初,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所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百货公司
名词解释:是一种大规模的经营日用品为主的综合性零售商业企业,经营的商品类别多,同时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齐全,实际上是许多专业商店的综合体,一般以大、中型居多。
世界第一个百货公司的乐蓬马歇百货公司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有限责任公司
名词解释: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资产为限承担债务责任。股东人数规定为2~50人。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1892)是最早的有限责任公司立法
在19世纪,创造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在法律上独立于创始人。通过将企业与其所有者分离,企业家可以从事新的商业风险投资,或多重风险投资,而不必承担一家公司影响另一家公司的责任。
1892年德国制定了《有限责任公司法》,使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和股份公司的股东一样,可以享受有限责任的便利,这是世界历史第一部有限责任公司法。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名词解释:股份制公司将公司资产分为等额股份,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英国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史料阅读:东印度公司有什么特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东印度公司)总督及其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
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
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特权贸易公司
法国东印度公司
葡萄牙东印度公司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银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汇丰银行
4.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中国通商银行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进中国
(2)股票市场:19世纪70年代,随着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
1882年,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4.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招商局股票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3)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
香港先施百货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影响:
①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非
洲
亚
洲
大
洋
洲
欧
洲
(三)商品种类增加
哥伦布大交换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原因:
2.表现:
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1)欧洲商品市场:
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香料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2)黑奴成为商品
贩奴商船载着货物从欧洲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换取大批奴隶;然后再从非洲起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
路线:
国家:
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美国等其他国家向中国贩卖鸦片
(3)鸦片贸易
原因:
表现:
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三)商品种类增加
欧洲
非洲
美洲
初程
中程
归程
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运往美洲的黑奴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三)商品种类增加
16世纪 17世纪 17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海上
马车夫”
荷兰
英国
击败
荷兰
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
英国
击败
法国
“日不落帝国”
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世界工厂”
世界贸易中心
20世纪初
多中心
世界格局
葡萄牙
西班牙
称霸世界
(四)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西葡中心
荷兰中心
英国中心
多中心格局
年份 国家 英 美 德 法 俄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对世界市场
对欧洲
对殖民地
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扩大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基础。
不平等贸易严重损害了亚非拉的利益,造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进步(建设性)
【探究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世界商业贸易变化的影响?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贸易内容丰富:
商品流通数量、种类增
多,出现了黑奴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从以亚欧贸易为主到全
球性贸易。
贸易中心转移: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
西洋沿岸。
贸易主导者转化:
由穆斯林、意大利商人
转为西欧商人。
殖民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贸易格局从局部中心变为全球多中心新格局。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初国际贸易新变化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根据材料内容,概括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变化
材料一: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大部分奢侈品一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叶,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体积庞大的必需品的交换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大西洋贸易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它们进口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包括谷物、鱼、布匹和金属产品。它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布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给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有限贸易转变为大规模贸易
从奢侈品为主转变为生活必需品为主
商品种类增加
从欧亚大陆地区间贸易转变为各大洲之间的国际贸易
地区间商业依赖程度不断提升
商业贸易不断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根据材料,概括有限责任股份公司形成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形式和组织的发展很快。当时,海上运输业虽然是一个获利颇丰的行业,但是也是风险很大的生意。为了分散海运投资的风险,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后来演变为股份制度。最初是每一次航行都签订一次契约,确立本次参与者的股份比例,后来代之以由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等都可以购买,成为航运公司的投资人,而且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一如果企业垮台了,投资者以所投的资本为限,赔完为止。这种负有有限责任的股份制,被认为是16世纪西欧公司制的一大创新。 ——厉以宁《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从个体经营转变为合伙经营
从独立投资转变为社会集资
从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
推动海上运输业和海外贸易发展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奠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商业贸易从低级到高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体现近代商贸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形成的过程、方式、影响
世界市场
世界: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贸易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制企业、股票、股票公司、百货公司
商品种类
烟草、可可、咖啡、茶叶
奴隶贸易
商业经营方式
国际贸易格局
英国世界工厂
多中心新格局
欧洲:地中海到大西洋沿岸
亚洲: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
鸦片走私
相互促进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贸易中心的转移
本课小结
习题检测
第三章
1.17世纪初,西属美洲殖民地生产的烟草大量输入西班牙,经西班牙的工场加工后再大量出口。这一时期,英国从西班牙进口了大量烟草,西班牙据此平均每年可获利10万镑。为防止货币外流,英国对进口烟草征收重税。这从侧面反映出( )
A.西班牙主导了商业革命
B.世界市场逐步发展
C.世界贸易格局多中心化
D.殖民霸权争夺激烈
B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
A
3.在1870年的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的比重是25%,1889年下降为22%,1913年又降到16%。不仅如此,1870年美、德两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之和仅为18%,但到1913年,仅德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13%,美国则为11%。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英国已丧失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缓解
C.西方国家经济依赖程度显著提高
D.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D
4.16世纪,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大西洋诸港口则船只往来不断,以其财富声名远扬。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
B.造船技术和地理科学进步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新航路引发贸易中心转移
D
5.1903年,德国历史学家E.马克斯在《现代的帝国主义思想》中写道:“这个世界变得更为严酷,更为好战和更具专一性;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和冲突。”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C.各国政治经济不平衡明显加剧
D.第二次工业革命效果显著
A
6.棉花的商品贸易中心曾经主要集中在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产棉大国的亚洲大陆。17世纪之后的两百年,欧洲通过棉花整合了全球资源,棉花的种植和生产方式、地点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最后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建立起“棉花帝国”。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换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C.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B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