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形成“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认识化学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依据实验现象对物质变化类型进行判断和推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和数据;
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环保的实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动手与实证能力。
【重难分析】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能正确判断常见的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判断变化类型
【知识预习】
阅读课文:“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部分内容,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1.实验相关图标的含义
2.物理变化
在实验1-1(1)和实验1-1(2)中,水和石蜡发生了 的变化,但 新物质。这种 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举例常见的物理变化: 、 。
3.化学变化
在实验1-1(3)和实验1-1(4)中,硫酸铜和大理石在变化中都 了新物质。这种 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 ,常表现为: 、 、 。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伴随着 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吸热、发光等。
举例常见的化学变化: 、 。
【试题练习】
1.2025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期间遂宁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在下列“非遗”活动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黏土烧制陶瓷 B.发酵制作高粱酒 C.竹子编织竹篮 D.架锅生火炸麻花
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班级劳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扫灰尘 B.擦拭黑板 C.教室消毒 D.花草浇水
3.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融化 B.电灯泡通电发光
C.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D.晾晒衣物
4.下列我国非遗传统技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油纸伞 B陶艺
C古法织布 D活字印刷
5.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6.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7.认真观察题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8.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1)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 石蜡熔化,由_________体变为_________体
②取少量硫酸铜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固体溶解,得到_________色溶液
③向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_________
(2)【分析】①和②中变化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③中的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
(3)【结论】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填字母)。
A.是否有状态和颜色的变化 B.是否发光、放热
C.是否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D.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预习】
1.答案:护目镜;洗手;用电;排风;热烫;明火;锐器
2.答案:形态;没有生成;没有生成新物质;汽油挥发;铁水凝固
3.答案:生成;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放热;天然气燃烧;铁生锈
【试题练习】
1.答案:C
解析:A、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硅酸盐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发酵制作高粱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竹子编织竹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D、架锅生火炸麻花的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高温下油脂氧化,均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解析:A、清扫灰尘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擦拭黑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教室消毒是利用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与细菌、病毒中的蛋白质作用,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因此教室消毒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花草浇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C。
3.答案:C
解析:雪糕融化,晾晒衣物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产生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电灯泡通电发光,也是物理变化;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4.答案:B
解析:A、油纸伞的生产工艺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主要体现的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在烧陶过程中,通过加热使陶土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组成了陶瓷的主要成分,陶艺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C、古法织布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活字印刷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A
解析:“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6.答案:D
解析: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过程中都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受热沸腾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干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一定
(3)物理变化;电能
8.答案:(1)固;液;蓝;蓝色沉淀
(2)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
(3)D
解析:(1)①石蜡熔化,由固体变为液体。故填:固;液。
②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故填:蓝。
③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故填:蓝色沉淀。
(2)①和②中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共同之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③中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
(3)化学变化常伴随有状态和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以及能量变化(发光、放热、吸热等),物理变化常表现为形状和状态的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故填: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