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4: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填空。
(1)《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字   ,三国时   (国名)杰出的   家、    家,其代表作有《   》《诫子书》等。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教huì(  ) 劝miǎn(  ) 随成枯落(  ) 淫慢(  )
淡泊(  ) 夫君子之行( )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夫君子之行 ( ) (2)非学无以广才( )
(3)俭以养德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7)非宁静无以致远( ) (8)险躁则不能治性( )
(9)年与时驰( ) (10)遂成枯落( )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今义:治理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长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用作动词,   )
(2)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题目中的“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B.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C.“诫子书”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中的加点词是一对反义词。
9.翻译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诗文填空
(1).《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诫子书》一文,完成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和“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14、10.作者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瞻才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果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真,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逸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赦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选自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有删改)
1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遂荐A于玄宗B召见C金銮殿D论E时事F因G奏H颂一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未振”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振”字意思相同。
B.“白益傲放”与“满招损,谦得益”(《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益”字意思不同。
C.“白供状不书姓名”与“以状语武”(《苏武传》)两句中的“状”字意思不同。
D.泣,使……哭泣,与“同死生,轻去就”(《屈原列传》)中的“同”字用法不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母亲梦见长庚星出现而生下了他,因此就用“白”为他取名,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救助穷人。
B.李白生性洒脱,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人交往,号称“竹溪六逸”,在京城时与贺知章等人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C.李白有一次醉醺醺地路过县街门口时故意羞辱县令,县令派人把李白押解到公堂上责问,后来知道是李白就把他放了。
D.李白在并州时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后来李白因受永王一事牵连人狱,郭子仪向皇帝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2)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
20.两则材料对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一事起因的记载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老马识途《韩非子》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春往冬反(2),迷惑失道(3)。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4),夏居山之阴(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6)。“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7),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8),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9)
【注释】
(1)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恒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隰(xi)朋:齐恒公时期的左相。从:跟随。桓公:齐恒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2)反:同 “返”。 (3)失道:找不着道路。 (4)阳:。山的南面。 (5)阴:水的北面。 (6)蚁壤:蚂蚁洞周围防水的小土堆。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说指七尺,一说指八尺。 (7)圣:英名。 (8)师学习,以……为师。(9)过:过错。
21.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说明理由;
22.释多义词。
①道 迷惑失道。 (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②过 三过其门而不入。( )
不亦过 ( )
23.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请你说明下列地名的位置。
①江阴: ②汉阳:
③衡阳: ④华阴:
24.指出下列ABCDE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 )
A. 乃放老马而随之 B.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因数击鼓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C. 至其所不知 D. 蚁冬居山之阳
去小知而大知隰明矣 乃放老马而随之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
孤竹乃放老马而随之
25.文中用圣人和今之愚人进行对比。试说说“圣人”和“今人”的不同点。
从“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来看,韩非认为管仲和隰朋都英明聪慧,试对他俩的“圣”和“智”进行分析说明。
摘录文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答案
1、诸葛亮集·文集 孔明 蜀汉 政治 军事 出师表 2.诲 勉 suì yín bó fú 3.C 4.(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使……广博,增长 (3)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4)放纵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岁月 (7)达到 (8)修养 (9)随同 (10)于是 5.学习 学业 6.(1)轻薄 (2)修养 (3)懈怠
7.(1)明确、坚定 (2)使……广,即为“增长”的意思 (3)立志 8.C 9.(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10、(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1)振奋 (2)修养
12、(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3、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理解:作者认 为,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志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
14、作者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接世”的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是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看出来的。
15、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6.BDF 17.A 18.C
19.(1)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2)贺知章还未读完,就屡屡赞叹,称李白为“谪仙”,解下腰间金龟换酒。
20.①材料一记载李白把自己所作的诗投递给贺知章看;
②材料二记载贺知章听说李白的声名,先去旅馆探访他。
21.第一、二为一部分,记叙故事。第三为第二部分,议论,升华主题。22.①路:真理。②路:过,过错。23.①长江的南岸。②汉江的北面。③黄山上的南面。④华山的北面。 24A.E.。25.圣人不耻下问,而今之愚人连圣人的才智都不学。
26.他们知道老马识途,知道蚁穴下有水;他们能利用各种外物为自己服务。
27.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