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中考物理三轮复习专题 声学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湖南省中考物理三轮复习专题 声学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31 15: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中考物理三轮复习专题--声学综合
A组基础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与响应“双减”号召,学校举行了《青春·成长》诗歌朗诵大赛,以下四个选项中解择不正确的是(  )
A.朗诵者的声音是出其声带振动产生的
B.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C.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
D.禁止观众在多功能厅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在操场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管中有水)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长铁管的另一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听到一次敲击的声音
B.听到两次敲击的声音
C.听到三次敲击的声音
D.听到最后一次敲击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
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听声识人是根据人的音色判断的
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
D.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6.如图所示,将某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噪声检测器和示波器,某一瞬间噪声检测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同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幅值”最大值在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显示了声音的频率 B.图乙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C.图甲装置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 D.图乙波形中的“幅值”反映了声音的“响度”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8.小福用金属管自制小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跑”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
A.a B.c C.e D.g
9.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11.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12.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
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3.“听声辨人”的游戏中,小明能辨认出小华正在讲话的主要依据是小华发出声音的 与众不同,小华的讲话声是由声带的 而产生,该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明耳中的。
14.两艘堪测船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而行,以其中一艘船为参照物,另一艘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到达勘测地,船上工作人员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若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则此处海水深度约为 m。
15.小阳和妈妈在逛超市时看到了一款智能音箱,该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音箱发出的声音主要通过 传播进入人耳。
16.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体现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水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是编钟 产生的;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
C组拓展练习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如图甲所示为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图乙是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是定值电阻,湿敏电阻的阻值随环境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1)超声波加湿器利用超声波振子将水打散成直径为的细小水雾颗粒。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2)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使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多。
(3)闭合开关S,当环境湿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观察四副实验图,回答问题:
(1)如图实验A,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每次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要探究的问题是: ;
(2)在实验B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3)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实验C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该像是 (注:写清所有像的性质,如“正倒、大小、实虚”等);那么要模拟近视眼的成像,需要向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
(4)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实验_____(选填“A、B、C、D”);
(5)实验D的结论加深了我们对交警因 (选填“超速”“超高”“醉驾”或“超载”)而处罚违规车辆的认识,时刻警钟长鸣;如果实验中小球不能准确的撞向木块,请你提出一项实验改进措施: 。
19.跨学科实践之一: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小桃想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如下的探究。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1)小桃分别用两种材料做了如图甲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两个隔音盒的厚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2)改正错误后,小桃在安静的环境下,将手机1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另一个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的声音,如图乙,得出如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 (选填“音调”或“响度”);
(3)利用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4)小桃认为人耳可以替代手机2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  )
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隔音盒的距离
(5)小桃发现上录播课时,为了防止录播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种噪声的控制途径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6)之二:爱生活,爱厨房:厨房里不仅有家的味道,还有热学知识呢。观察厨房里的物态变化,仿照例子说出一种现象及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例如:夏天,小丽同学从冰箱的冷藏室里拿出一瓶水,不一会儿,她发现瓶壁变湿了,瓶壁上出现的水滴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
再如:刚煮熟的鸡蛋从热水中取出后,表面的水很快不见了,这是因为水发生了汽化。
你的例子: 。
(7)以煮饺子为例。煮饺子时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20.周末,小王一家开车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所示是小王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王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他车上速度表显示此时的车速是54km/h,小王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汽车向前行驶4s到B处,小王听到了汽笛的回声,(声速是340m/s)。求:
(1)汽车行驶路程AB;
(2)声音4s内传播距离;
(3)听到回声处B点距山崖的距离。
21.如图,一探测船在距离海岛510m处停顿下来测海水的深度。在此处同时向海底和岛屿发出声信号,先后回收到两次声信号的时间差为1.1s。求此处海水的深度可能为多少m?(已知此时声音在空气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340m/s、1530m/s)
参考答案
1.【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速、声音的产生和声源、声音的传播途径
【答案】D
【详解】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量高,即响度大,故B错误;
C.锣鼓声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的,故D正确。
【关键点拨】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知识点】响度、声音的产生和声源、声音的传播途径、防治噪声的途径
【答案】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朗诵者的声音是出其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防止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答案】A
【详解】AD.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的振幅小、响度小,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影响响度的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不影响响度的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
4.【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敲击长铁管时,声音同时经过铁、水、空气三种介质,则能听到三次敲击的声音;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听到的声音依次是由铁管、水、空气传播的。
5.【知识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和声源、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色
【答案】C
【详解】A.将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能分辨出不同的人说话,是根据人的音色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是从声音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或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噪音的等级、用波形比较振幅
【答案】D
【详解】A.噪声监测显示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单位是分贝(dB),故A错误;
BD.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乙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响度有关,“幅值”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变小,说明响度变小,故B错误,D正确;
D.图甲装置只能监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故C错误。
7.【知识点】声与信息、用波形比较振幅、用波形比较频率、防治噪声的途径
【答案】D
【详解】A.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进行减弱,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从图乙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两个音叉振动的次数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故B错误;
C.根据噪声监测仪的作用可知,在噪声监测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分贝数,即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渔民通过声呐捕鱼,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故D正确。
8.【知识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B
【详解】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时,是金属管在振动,金属管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do(1)” “re(2)” “mi(3)” “fa(4)” “sol(5)” “la(6)” “si(7)” 对应的管分别是a、b、c、d、e、f、g;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跑”时,对应的音是“mi(3)”,应敲击的金属管是c,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9.【知识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和声源、声音的传播途径
【答案】A
【详解】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
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
10.【知识点】噪声及其来源、声速、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4)从环保角度,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详解】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C错误;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A.
11.【知识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详解】AD.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能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说明声速与频率的关系、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故AD错误;
BC.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但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是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正确。
12.【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答案】D
【详解】将小纸片放在喇叭上,小纸片“跳舞”,是由于喇叭振动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能够说明发生的喇叭正在振动,故ABC错误,D正确。
13.【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音的产生和声源、声音的传播途径
【答案】音色;振动;空气
【详解】不同人声带的结构和发声方式不同,导致声音的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因此小明能通过音色辨别小华的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两人在空气中对话时,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14.【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静止;3000
【详解】两艘堪测船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而行,以其中一艘船为参照物,另一艘船与这艘船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其中一艘船为参照物,另一艘船是静止的。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由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15.【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声音的传播途径
【答案】振动;空气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箱发声是由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中的。
16.【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答案】振动;音调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编钟振动而发出声音。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7.【知识点】动态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声与能量、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答案】(1)能量
(2)汽化
(3)变小;变大
【详解】(1)超声波加湿器通过超声波振子将水打散成细小水雾颗粒,说明声波使水发生了物理变化(从液态变为雾状)。这一过程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性,而非传递信息。
(2)水雾喷出后,小水滴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此物态变化为 汽化,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湿度增大。
(3)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增大而增大,电路总电阻 随之增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 ,电流表示数变小。
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两端电压,电流减小时,而R0阻值不变,故 R0 两端的电压U0减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湿敏电阻 R 两端电压 变大,电压表并联在 R 两端,则示数变大。
18.【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响度的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答案】(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当阻力为零,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倒立、缩小、实像;注水
(4)C
(5)超载;换用小车做实验
【详解】(1)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使得振动频率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改变了振幅,故实验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由图中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得出,当阻力为零,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故实验中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前面,故若要模拟近视眼,需要向水透镜注水。
(4)实验A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控制钢尺伸出的长度,即控制音调相同,用到控制变量法;
实验B探究小车运动与阻力关系,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用到控制变量法;
实验C未使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D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与速度,探究与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需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故用控制变量法。
(5)实验D中,此时探究的是运动速度一定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且由图可知,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结论加深了我们对交警因超载而处罚的认识。
如果实验中小球不能准确的撞向木块,可换用小车做实验。
19.【知识点】制作隔音模型
【答案】(1)不同
(2)响度
(3)聚酯棉
(4)B
(5)B
(6)见解析
(7)汽化
【详解】(1)用两种材料做的隔音盒大小,厚度应该相同,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制作的错误之处是大小不同,厚度不同。
(2)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声音的响度,单位是dB。
(3)利用数据进行比较,距离相等,响度小的效果好,由此得出聚酯棉材料的隔音性更强。
(4)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这个很难比较;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这个方法容易做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5)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6)烧水时壶嘴冒白气是因为壶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煮饺子时,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20.【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答案】(1) (2) (3)
【详解】(1)汽车行驶路程AB为。
(2)声音4s内传播距离为。
(3)听到回声处B点距山崖的距离为。
21.【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答案】1453.5m或3136.5m
【详解】收到海岛的回声所用时间
收到海水的回声所用时间可能是或
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可能是或
海水的深度可能是或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