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1课时 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1.人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 (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下列选项中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对应一致的是 ( )
A.目镜——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
B.平面镜——光线弱的时候用
C.粗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
D.光圈——不同的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3.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图为 显微镜,乙图为 显微镜。
(2)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 。
(3)甲图中,调节光线的结构是[ ] 和[ ] ,光线暗时可以用 面镜和
光圈。乙图调节光线依靠[ ] 。
(4)能升降镜筒的是[ ] 和[ ] ,升降幅度大的是 。
1.凸透镜组合可增加放大倍数,这是制作显微镜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两个具有放大作用的凸透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结构是 ( )
A.反光镜和目镜 B.目镜和物镜 C.镜筒和物镜 D.物镜和反光镜
2.(2024黑龙江中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淘淘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想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的结构是 (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3.下图是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物镜,②是转换器
B.调节⑦可大幅度升降镜筒
C.转动③可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D.光线强时可调节⑤改变视野的亮度
4.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成目的的操作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反光镜
B 调节光线强弱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D 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5.(结构与功能观)图中,图甲为 镜, (填“有”或“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图乙为 镜, (填“有”或“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
甲 乙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B 2.D
3.(1)单目 双目 (2)① 目镜 ③
物镜 乘积 (3)⑤ 遮光器 ⑥
反光镜 凹 大 ⑨ 光源调节旋钮
(4)⑦ 粗准焦螺旋 ⑧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能力提升
1.B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B正确。
2.B 解析: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想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A、C、D错误,B正确。
3.D 解析:图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A错误。⑦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从而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错误。使用②转换器可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错误。对光时,用手翻转⑤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D正确。
4.C 解析:使物像更清晰应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反光镜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A错误。调节光线强弱应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B错误。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的目的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正确。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要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
5.目 无 小 物 有 大第2课时 练习使用显微镜
单目显微镜的使用
1.(2024日照中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由视野①到视野②进行的操作是 ( )
视野① 视野②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换用高倍物镜
C.换用小光圈
D.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2.下面是规范使用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请补充完整。
(1)对光调光
①转动 ,使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 ,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 ,同时眼睛注视 内,以通过目镜看到 的圆形视野为宜。
(2)调焦观察
①放置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 中心。
②下降镜筒: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防止其镜头与玻片接触。
③上升镜筒:一只眼向 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 缓缓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使物像更加清晰。
④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若需要,可调节视野亮度。
双目显微镜的使用
3.如图为双目显微镜。该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旋转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载物台,来调节玻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①和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B.上升载物台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
C.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
D.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时要使标本正对底光源
4.下面是规范使用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请补充完整。
(1)对光调光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 已经降到最低处、 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 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 。
(2)调焦观察
①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放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 ,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②升载物台:转动 ,使 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
注视。
③降载物台: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下降 ,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④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5.(2023怀化中考)用显微镜观察数字“”,看到的物像是 ( )
A B C D
6.(2024连云港中考)下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天竺葵叶横切片的视野。欲将物像①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若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则选用下列哪一组镜头 ( )
甲 乙 丙 丁
A.甲和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
2.(2023新疆中考)如图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转动甲图中的①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将乙图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C.从丙图到丁图,可以转动甲图中的②更换物镜来实现
D.观察丁图所示物像时,可调节甲图中的③使视野变亮
3.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所示步骤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
A.装片、目镜 B.装片、装片
C.目镜、目镜 D.目镜、装片
4.如图是使用单目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5.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变清晰,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6.(2024牡丹江中考)在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康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他选用目镜10×、物镜10×的镜头组合,此时看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了根尖的部分结构,要看到较完整的根尖结构应向 方移动切片。
7.(跨学科实践)某同学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节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甲 乙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序号)。
(3)请你写出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一种即可)。
(4)如果你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2.(1)①转换器 低 ②遮光器 ③反光镜 目镜 明亮
(2)①通光孔 ②粗准焦螺旋 物镜
③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3.D
4.(1)①载物台 低倍物镜 ②两个目镜间
视野亮度
(2)①移动手轮 ②粗准焦螺旋 载物台
侧面 ③载物台
5.A 6.C
能力提升
1.B 解析:图中甲、乙有螺纹,是物镜;丙、丁无螺纹,是目镜。若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需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乙和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丙。
2.B 解析:转动甲图中的①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A正确;物像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方向是相反的,若要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要遵循“在哪往哪移”的原则,因此将乙图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B错误;从丙图到丁图,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可以转动甲图中的②更换物镜来实现,C正确;观察丁图所示物像时,可调节甲图中的③反光镜使视野变亮,D正确。
3.A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污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如果移动装片,污物移动,污物就在①装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则在②目镜上,污物不动,则在物镜上。因此B、C、D错误,A正确。
4.D 解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2)调焦观察:安放装片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故顺序应该是④①③②,所以A、B、C错误,D正确。
5.A 解析: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把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图中,①高倍镜下较暗的物像、②低倍镜下视野中央的物像、③对光后的白亮视野、④偏视野左下方的低倍镜物像、⑤高倍镜下清晰的物像,故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为③④②①⑤,A正确。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但不需要重新对光,只需要增大视野亮度即可,B错误。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④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看到视野②,C错误。要使视野①变清晰,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6.100 右上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选用目镜10×、物镜10×的镜头组合,此时看到的物像放大了100倍。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了根尖的部分结构,要看到较完整的根尖结构,应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根据分析可知,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向右上方移动切片,物像正好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7.(1)物 (2)②
(3)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或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4)d
解析:(1)①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2)②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可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或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方法)能改变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像。因此,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