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光合作用(一)课件 (共40张PPT) 北师大版(2024)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1 光合作用(一)课件 (共40张PPT) 北师大版(2024) 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1 09: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3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一)
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长成幼苗,再长成一棵完整的植物体,植物体又可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7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都来源于土壤中。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这么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那么,植物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生长的呢?
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2.领略科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探究主题一
柳苗生长之谜开启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实验一:比利时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柳苗:2.3kg
土壤:90kg
柳树:76.8kg
土壤:89.943kg
+74.5 kg
-0.057kg
结论:
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还有什么?
不完全正确。
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阳光、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讨论与思考:
【实验二:英国普利斯特利助燃空气实验】
结论:
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实验控制条件不同,实验的结果不同,有的学者是在黑暗下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植物不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更严重地污染空气。
讨论与思考:
【实验三:荷兰英格豪斯光的作用实验】
结论: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
1、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阳光
2、英格豪斯还发现,光照下的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
植物能够在光下净化空气,并能释放氧气。
讨论与思考:
1782年瑞士瑟讷比埃: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吸收空气中的CO2。
1804年瑞士索绪尔: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科学进展:
【实验四:德国萨克斯实验】
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部分叶片做部分遮挡处理,使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一部分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部分叶片显示深蓝色。
结论:
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探究主题二
科学实验为认识光合作用提供证据
叶片部分遮光
滴加碘液
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清洗叶片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观察现象
酒精易燃,水浴加热防止发生危险。
水浴加热
酒精脱色
清水漂洗
叶绿素易溶于酒精;洗去叶绿素方便后续观察。
洗去叶片表面残留酒精及叶绿素
刚取下来的叶片
水浴加热后的酒精颜色
水浴加热后的叶片颜色
结论:
酒精脱色后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淡绿色。
滴加碘液
现象:
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1.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数小时的目的什么?
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为什么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形成对照实验。
3.能否将装有酒精的小烧杯直接加热?
不能。酒精沸点低,隔水加热可避免危险。
4.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遇碘颜色为什么不同?
不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讨论与思考: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示: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银边天竺葵
银边翠
彩叶草
实验材料: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彩色部分
银边天竺葵
银边翠
彩叶草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实验分析:
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3.绿叶细胞的___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其叶片边缘部分不含叶绿素
叶绿素
讨论与思考:
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溶液
4.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变量是二氧化碳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么样的?
第一套实验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
第二套实验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变蓝。
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讨论与思考: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
物质转化: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1.光合作用的实质
探究主题三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

叶绿体
总 结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原料:
条件:
产物:
场所:
二氧化碳和水

淀粉和氧气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反应式:
你知道吗?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混合而成的。当某种物质吸收其中的一种光,而反射或透射其余光时,该物质就呈现出其余光所合成的颜色。
红色物体可以吸收除红光以外的所有光;
白色物体不吸收而反射所有的光;
黑色物体则吸收所有的光。
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光
产物:淀粉和氧气
场所: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光 D.叶绿体
B
C
3.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
C
4.“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B
5.下图中甲、乙、丙是放在阳光下的大小一样、密闭的玻璃装置。乙、丙中各放一盆发育阶段相同、生长良好的植物,甲、丙中各放一只相同年龄、相同性别和体质的小白鼠。
(1)图____中的小白鼠比另一只生活的时间长,因为此图中的植物通过_________产生了_____,从而使这只小白鼠能获得较多的_____。
(2)图____中的植物比另一盆植物生活的时间短,因为这盆植物把密闭玻璃装置内的_________用尽,植物体就不能进行_________了。

光合作用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6.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A
B
(1)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加碘液
数滴,叶片颜色_______,证明叶片中_______存在。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的
颜色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淀粉
不变蓝
吸收二氧化碳
变蓝
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二氧化碳
B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