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1.4 预防接种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1.4 预防接种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八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2 10: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八上 4.1.4 《预防接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了传染病及其预防之后,本节课介绍预防接种这一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是对传染病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本节内容涵盖了疫苗的概念、种类、作用原理、计划免疫以及接种注意事项等核心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预防接种在维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 “传染病” 的概念、传播途径等有了初步了解,这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疫苗接种,如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等,对预防接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疫苗的本质、作用原理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等理性知识较为缺乏,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整合知识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 。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预防接种的原理,认识到预防接种对维持人体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意义,形成结构和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疫苗接种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疫苗接种的争议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社区疫苗接种情况,锻炼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预防接种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疫苗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预防接种的原理和意义;
3.计划免疫的内容和实施。
难点:
1.理解疫苗激发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原理;
2.分析预防接种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我们出生后就要陆续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麻腮风疫苗等多种疫苗来预防不同的传染病。什么是疫苗?接种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自己接种疫苗的经历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疫苗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寻证据.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表(表4-1-3),重点关注可预防的疾病和疫苗的种类。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后,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件中的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表”,了解不同疫苗对应的疾病。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和讨论,让学生直观认识疫苗的种类,理解疫苗的概念和作用原理,突破重点知识。
任务二:学习疫苗 举例说明常见的疫苗及其预防的疾病,得出结论接种疫苗能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疫苗具有专一性。 讲解疫苗的概念:“疫苗是将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免疫制剂”。 引导学生分析疫苗作用原理:接种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疫苗小总结:疫苗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病原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抗原。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属于特异性免疫。因为接种疫苗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这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分裂分化,进而产生抗体,和留存在体内的抗体一起,迅速出击、围攻,使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无法生存和繁殖,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结合自身情况,举例说明常见的疫苗及其预防的疾病。 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 跟随老师思路分析疫苗作用的原理。 完成填空,归纳总结 通过表格对比和流程图,直观突破“疫苗专一性”和“记忆细胞作用”的难点;填空强化关键词记忆。
任务三:学习计划免疫 讲解计划免疫的概念:“依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特定人群接种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2. 介绍计划免疫的意义: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控制传染病 结合课件中的免疫程序表,思考计划免疫为什么能有效控制传染病。 让学生理解计划免疫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任务四:学习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 提问:“接种疫苗前、中、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2. 总结接种注意事项: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按免疫程序接种、接种后留观等 阅读课件中关于接种注意事项的内容,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知道的接种注意事项 让学生掌握接种疫苗的实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任务五:自主学习“糖丸爷爷”——顾方舟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糖丸爷爷”——顾方舟 1.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俗称小儿麻痹症。 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糖丸爷爷”——顾方舟,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当堂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9页的【当堂练】并讲解题技巧及答案 根据所学解答问题 知识的巩固与检测,以便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疫苗的概念、计划免疫的意义、接种注意事项等 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并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展示答案 1.下列关于疫苗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可制成疫苗,用于计划免疫 B.健康人接种一次疫苗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C.我国的婴儿一出生后不同时期可免费接种多种疫苗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 2.在计划免疫中,有些疫苗往往要进行二次接种,如乙肝疫苗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两次疫苗注射获得的抗体类型相同 B.第二次注射获得抗体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多 C.抗体是一种特殊蛋白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D.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将不再具有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3.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可以看家护院或者陪伴人们,但有时也会出现狗咬人等危险事件,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从免疫角度看,狂犬病毒属于抗原 B.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D.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可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 独立完成练习题,同桌之间互相订正答案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调查社区疫苗接种情况,撰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选做) 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必做) 完成课后作业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再次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4.1.4 预防接种
一、疫苗
1.常见的疫苗
2.疫苗的概念:
3.疫苗的作用机制:
4.疫苗小总结
二、计划免疫
1.概念:
2.意义:
三、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排查过敏史、按程序接种、留观30分钟、清淡饮食等
顾方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围绕课件内容展开,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讲解疫苗激发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透彻,下次教学可结合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此外,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参与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疫苗、计划免疫等核心知识,也认识到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达成了教学目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