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6: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基础巩固(12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⑴ 日星隐yào ______ ⑵ 樯倾楫摧 ______ ⑶ 雾凇hàng ______ 砀 ⑷ 觥筹交错 ______
2. 古诗文默写(8分)
⑴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夜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⑷ 李白《行路难》中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生困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15分)
3. 文言词语解释(5分)
⑴ 增其旧制(制:______) ⑵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______)
⑶ 泉香而酒洌(洌:______) ⑷ 焉得更有此人(更:______)
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______)
4. 语法修辞分析(6分)
分析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化常识判断(4分)
⑴ "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年号纪年法(  )
⑵ "迁客骚人"中"骚人"原指《离骚》作者屈原(  )
⑶ "太守谓谁"中的"太守"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
⑷ "更定矣"中"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文言文对比阅读(25分)
【甲】《岳阳楼记》选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黄州快哉亭记》选段
江出西陵...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6. 解释划线词(4分)
⑴ 南极潇湘 ______ ⑵ 得无异乎 ______
⑶ 使其中不自得 ______ ⑷ 不以物伤性 ______
7. 翻译句子(6分)
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比较分析(8分)
两文都写到"观景之情",范仲淹提出"________"的忧乐观(用原文回答),苏辙则认为快乐关键在于"________"(用原文回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种人生态度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拓展探究(7分)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赤壁赋》,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思想,与乙文观点有何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山水中国的人文印记》选段(文本略)
10. 内容理解(6分)
⑴ 文中说"山水是中国人精神的图腾",请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这种精神内涵:________、________
⑵ 作者认为古代山水游记的深层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论证分析(8分)
文中引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哪些论证方法阐释山水文学的文化基因?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批判思考(6分)
现代人通过短视频"云游"山水,是否还能获得古人"物我交融"的审美体验?请结合文本观点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 意象品析(4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被誉为"神妙之笔",请分析这两组意象的深层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情感把握(6分)
全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一)微写作(10分)
15. 古人登临抒怀,今人打卡观光。请以"登临的意义"为题,写200字议论文段,要求引用本单元诗文。
(二)大作文(50分)
16. 阅读材料:
《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
《醉翁亭记》含"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湖心亭看雪》显文人雅士的精神孤高
请以"寻找精神坐标"为题,结合本单元学习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⑴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⑵ 至少引用三篇课文内容;
⑶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一)
1. ⑴曜 ⑵楫 ⑶沆 ⑷觥(每空1分)
2. ⑴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⑵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⑶天与云与山与水 ⑷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每空1分)
(二)
3. ⑴规模 ⑵美好 ⑶清 ⑷还 ⑸酒杯(每空1分)
4. 比喻(1分),将月光浮动的水波比作跳跃的金子(1分),静谧的月影比作沉入水中的玉璧(1分),生动展现洞庭湖月夜美景(1分),体现作者语言锤炼功力(1分)
5. ⑴√ ⑵√ ⑶√ ⑷√(每空1分)
二、阅读理解
(一)
6. ⑴尽 ⑵不同 ⑶内心 ⑷外物(每空1分)
7. ⑴(迁客骚人)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差异吗?(3分)
⑵假使他内心坦然,不因外物影响而伤害本性(3分)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使其中坦然(2分)
范仲淹体现士大夫的家国担当(1分),苏辙强调个体精神自由(1分)。二者互补:既要有社会责任感,又要保持精神独立(2分)
9. 都体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2分)。面对政治挫折,以自然之美化解人生失意(2分),在宇宙永恒中超越个体困境(2分),彰显宋代文人的精神韧性(1分)
(二)
10. ⑴天人合一 寄情托志(每空1分) ⑵承载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2分)
11. 追溯思想根源(1分),揭示山水审美的哲学基础(2分)。论证方法:
- 引用论证:多处引用经典名言(1分)
- 举例论证:列举历代山水名篇(1分)
- 对比论证:中西自然观比较(1分)
- 因果论证:分析文化基因形成原因(2分)
12. 不能替代(1分)。古人通过"身游"实现"神游"(1分),在深度体验中达到物我两忘(2分)。短视频的碎片化观赏缺乏沉浸式体验(1分),难以建立精神共鸣(1分)
(三)
13. "沉舟""病树"自喻贬谪处境(1分),"千帆过""万木春"象征新生力量(1分)。两组意象构成新陈代谢的哲学图景(1分),展现豁达胸襟和辩证思维(1分)
14. 首联:愤懑凄凉(1分);颔联:怅惘沧桑(1分);颈联:豁达昂扬(2分);尾联:振奋向上(1分)。完整展现诗人从苦闷到超脱的精神历程(1分)
三、写作
15. 评分要点:
- 正确引用课文(3分)
- 阐释登临的文化内涵(3分)
- 体现思辨性(2分)
- 语言表达(2分)
16. 评分标准:
一类文(45-50分):观点深刻,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精炼
二类文(38-44分):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三类文(30-37分):观点基本明确,论证较充分,结构基本完整
四类文(30分以下):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