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1+17页)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1+17页)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31 22:32:5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课时1 长度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知道如何使用刻度尺规范的测量长度;
4.知道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靠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用眼观察图中两个红的的小棒一样长吗?
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单位:
1.5 cm
1 dm
1 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nm)
2.长度单位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12μm=12×10-6m=1.2×10-5m
原单位
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目标单位
数值不变
例如:12μm=————————m
1.2×10-5
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值不变,乘以(或除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为目标单位即可。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长度的单位或数字。
(1)铅笔芯直径约为1 mm= m;
(2)地球的半径为6.4×104km= m
(3)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
9×10-8m= μm= nm。
9×10-2
90
6.4×107
0.001
卷尺
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直尺
三角尺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可精确到0.1毫米)
螺旋测微器(可精确到0.01毫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
单位
零刻度线
测量范围
分度值
(1)会认: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此刻度尺没有磨损.它的测量范围是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有时用量程来表示测量工具测量的范围。量程是测量范围上限和下限的差。
(2)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3)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5)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上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3cm。
写出下面刻度尺的分度值并读出物体的长度。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mm
2.12cm
一些长度或距离 链球菌半径 (3~5)×10-7m 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86m
人头发丝直径 约7×10-5m 地球半径 6.4×106m
一张纸厚度 约10-4m 太阳半径 7.0×108m
我国铁路标准轨距 1.435m 银河系半径 7.6×1020m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2.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把弹性极小的细棉线重合到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3.滚轮法——测花坛或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4.平移法——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方便直接测量的长度转换为可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现要测量某球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米(m)
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长度的单位
其他单位:km、dm、cm、mm、μm、nm
单位换算
长度的测量(共17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课时2 时间的测量 误差
1.知道时间的国际单位,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2.正确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一寸光阴一寸金”中的“光阴”与什么有关?
像长度一样,时间也是我们经常要测量的。
时间
知识点一: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秒,符号:s
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
2.时间的单位换算:
1 h=60 min
1 min=60 s
(1)古代用的是日晷、沙漏等.
(2)现代用 的是钟表、停表、电子表等.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3. 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秒表
开始/暂停
大盘(对应秒针盘,此表对应秒针转动一圈为30 s,一个小格为0.1 s)
小盘(对应分针盘,此表对应分针转动一圈为15 min,半格为0.5 min)
停止/复位
  大盘读数时,需要注意分针超过半格读大数;不超半格读小数。
4. 练习使用秒表
秒表的示数:
___min______s
38.5
1
观看如何使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
5. 使用秒表测量
用秒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正常行走时,你每迈一步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如何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思考
测量20次脉搏跳动的总时间t总,则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为:。
一些时间 最短的激光脉冲 约10-17s 地球自转的周期 8.6×104s
μ子的寿命 约10-6s 地球公转的周期 3.2×107s
钟摆的周期 1s 地球的年龄 1.4×1017s
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 9.58s 质子的寿命 约1039s
停表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0.1s
0.5min(或30s)
5min38.5s(或338.5s)
知识点二: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精度不够高 、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3)测量方法不合理。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4.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哪些是误差,哪些是错误?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误差
错误
错误
错误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误差可以尽量减小,但不可避免
C.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永远存在差异
D.误差太大就成了错误,所以有时误差其实就是错误
D
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称之为国际单位制(SI),推荐各国使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制定的。
时间的测量 误差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min,h
测量时间的工具
练习使用停表
内容: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