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讲解+随堂练+提升练(教师版+原卷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讲解+随堂练+提升练(教师版+原卷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31 22:42:54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学习导航
01核心素养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知识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题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知识当堂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重难点强训练——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巩固分层练习——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01核心素养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能区分阳离子和阴离子。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02知识思维导图——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3课题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由居其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2.原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等量关系: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规律小结
氢 1 0 1 ①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②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定不相等。 ③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④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规律
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 低 ,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 高 。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的粒子的结构。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是否属相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的倾向
稀有气体原子 8个(He为2个) 是 难得失电子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个 否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否 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4.离子
概念:带电荷的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分类: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电荷数在前(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电性在后(“+”表示正电,“-”表示负电)。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5.离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联系 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
6.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分析
钠原子 钠离子 镁原子 镁离子
硫原子 硫离子 氯原子 氯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3.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04知识当堂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1.下列物质中,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氖气 D.氨气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C、氖气是稀有气体,由单个Ne原子直接构成;
D、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
综上,A、B、D均由分子构成,C由原子构成。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表示1个氯离子的是
A. B.Cl C. D.
【答案】C
【详解】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氯离子表示为:Cl-。
故选C。
3.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质量的单位是克
B.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原子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D.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答案】B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应为“1”或无量纲,A错误。
B、原子的实际质量极小(例如,氢原子质量约1.67×10-24克),使用实际质量在计算和比较时不方便。因此,科学家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以简化表达和运算,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一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与实际质量成正比。例如,氢原子实际质量小,相对原子质量约1;氧原子实际质量大,相对原子质量约16。因此,实际质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越小,D错误。
故选B。
4.电车锂电池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贡献力量。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3”表示锂原子带正电 D.最外层有3个电子
【答案】A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说法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说法错误;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表示锂原子核内有三个带正电的质子,说法错误;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说法错误。
故选A。
5.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写字母编号)。
(2)A和B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C所表示的粒子是 (填“原子”或“离子”)。
(4)①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BC
(2) 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3)离子
(4)NaCl
【详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和C的核内质子数都是17,所以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故本问答案为:BC。
(2)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电子。 故本问答案依次为: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3) C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2 + 8 + 8 = 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C所表示的粒子是离子。 故本问答案为:离子。
(4) ①是钠元素,钠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B是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①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05重难点强训练——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问题一 原子的构成
【解题技巧】:
1.原子构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2.原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等量关系: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在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属于原子的是C;ABD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离子。
故选C。
变式1: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答案】C
【详解】B、不限制化学反应,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它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和核外电子。故A错误。
B、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最常见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B错误。
C、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正确。
D、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全是8。氦原子(原子序数为2)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他稀有气体(如氖、氩)的最外层电子数才是8。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核污水对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危害,其原因之一在于核污水中含有氚。氚是一种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原子核内包含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表示质子,“”表示中子,“”表示电子)
A. B. C. D.
【答案】B
【详解】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且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因氚原子中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故选B。
变式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原子核带正电
【答案】A
【详解】A、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铁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带正电,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问题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题技巧】:
1.电子层由内而外总共分为7层,电子分层运动,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较近的电子层,依次向外排布;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2.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的粒子的结构。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例:分析如图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 B.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
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 D.钠离子比钠原子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详解】A、由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钠离子的质子数都为11,即核电荷数都是11,B错误,符合题意;
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则钠离子比钠原子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6 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化学性质很稳定
【答案】B
【详解】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2个电子,故A错误;
B、硫原子核内有 16个质子,故B正确;
C、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运动,能量越低,离核越近,所以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应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故C错误;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小于8,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2: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①是氦原子,最外层 2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④是氩原子,最外层 8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②是钠原子,最外层 1 个电子,③是镁原子,最外层 2 个电子,均未达稳定结构且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选A。
变式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有固定的轨道
B.第一电子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
C.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D.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答案】A
【详解】A、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没有具有固定的轨道,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第一电子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最多有七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问题三 离子
【解题技巧】:
1.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电荷数在前(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电性在后(“+”表示正电,“-”表示负电)。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Mg2+:表示镁离子,其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只能表示多少个什么离子,如2Mg2+表示2个镁离子。
例:下列哪一项研究内容主要属于化学对物质“结构”的探索?
A.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分析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的排列方式
C.研究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的原因 D.利用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
【答案】B
【详解】A、这属于对空气成分(组成)的测定,关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量(如氧气、氮气的体积比例),并未涉及氧气分子或空气的内部结构(如原子排列)。因此,不属于结构探索。
B、这直接研究离子晶体中离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如晶格结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特定顺序中排列而成,这属于化学对物质“结构”的典型探索。因此,属于结构探索。
C、这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过程(如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腐蚀)的原因分析,而非铁或铁锈的内部结构(如原子或分子排列)。因此,不属于结构探索。
D、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差异分离混合物的物理过程,关注产品(如汽油、柴油)的获取,并未分析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或内部排列。因此,不属于结构探索。
故选B。
变式1: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②性质稳定
C.③易形成阴离子 D.④是Mg2+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详解】A、①最外层 6 个电子,大于 4 且没有排满,易得到 2 个电子达稳定结构,正确;
B、②最外层 8 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性质稳定,正确;
C、③最外层 1 个电子,小于 4 且没有排满,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不是阴离子,错误;
D、④质子数 12,核外电子数 10,是Mg2+,正确。
故选C。
变式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②粒子为钠离子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④中x为7
【答案】D
【详解】A、结构示意图中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电子数,①、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正确;
B、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②的质子数为11,质子数为11的原子是钠原子。该微粒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2+8),是离子,所以②粒子为钠离子。正确;
C、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正确;
D、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x=17-2-8=7,若为离子则最外层电子数是8,故不一定是7,错误;
故选:D。
变式3:“见微知著”—从微观知宏观。如图是一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粒子C的符号 。
(2)如图所示,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1)Mg2+ ;(2)A
【详解】(1)C的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符号为:Mg2+;
(2)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图中A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问题四 相对原子质量
【解题技巧】:
1.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克,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克,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个,则该原子中的微粒总数为 个,Mn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Mn2+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为 。
【答案】(1) ;(2) 80 25 23 55
【详解】(1)根据,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克,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克,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质子数 25,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5 个,则中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微粒总数(质子 + 中子 + 电子)为;
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 25;
Mn2+是Mn失去 2 个电子形成的,则Mn2+的核外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为。
变式1: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某粒子符号为,其核外电子数为n,则其质子数为 。
(2)一个中所含电子数为 。
(3)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10
(3)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详解】(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由R原子失去m个电子形成,的核外电子数为n,则其质子数为;
(2)镁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则中所含电子数为;
(3)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变式2:人类对物质构成的好奇,始于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的猜想:“物质是否由最小的不可分割颗粒组成?”他们称这种颗粒为“原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并将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定为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最初基准。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震惊学界:绝大多数粒子直接穿过,少数却被“反弹”回来,这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
(1)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以下类型(填序号)中的_______。
A.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质量集中在核上 D.原子核带负电
(2)近年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构成水分子的氢、氧原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冰、水、水蒸气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3)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写“质子”“电子”“离子”之一,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的。① ;② ;③ ;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②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氢原子大,所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比氢原子大
【答案】(1)C
(2)C
(3) 质子 电子 离子 ③④
【详解】(1)A、绝大多数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不是一个实心球体,不符合题意;
B、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少数α粒子发生偏向,说明正负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不符合题意;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质量集中在核上,符合题意;
D、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少数α粒子发生偏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由水分子构成,故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B、团簇中的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冰、水、水蒸气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①表示质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②表示电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③表示离子;
①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错误;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错误;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正确;
④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故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氢原子大,所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比氢原子大,正确。
故选③④。
变式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原子实际质量为xg,C-12原子实际质量为yg,则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自然界中有、和三种碳原子(12、13、14约为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为6、7、8
【答案】A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设某原子实际质量为 ,碳-12原子实际质量为 ,则标准质量为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选项中的公式正确,符合定义,正确;
B、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铬(Cr)原子序数为24,因此质子数为24。但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错误;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非所有原子都满足此条件,例如,氢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错误;
D、、和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为原子序数相同),碳的原子序数为6,因此它们的质子数都为6;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电中性),所以它们的核外电子数都应为6,错误。
故选A。
06巩固分层练习——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巩固基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过氧化氢 C.空气 D.高锰酸钾
【答案】C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H2O)中含有氧原子,但不存在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H2O2)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不存在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氧气(O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分子,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其组成中含有氧元素,但不存在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离子和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铜、硫酸铜 B.干冰、金刚石 C.氯化钠、C60 D.硫酸铜、氯化镁
【答案】C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D、硫酸铜、氯化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分别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选项表示两个铝离子的是
A.2Al B.2Al3+ C.Al3+ D.2Al2+
【答案】B
【详解】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号为 ;表示多个离子时,需在离子符号前添加数字表示数量,因此两个铝离子应写作 。
故选B。
4.月球南极蕴藏着丰富的氦-3,是一种理想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下列关于氦-3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A.核外电子数为3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核电荷数为2 D.相对原子质量为2
【答案】C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氦-3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氦-3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氦-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电子
【答案】B
【详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但金属单质(如铁)才由原子直接构成,氧气属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故A错误;
B.氧气由氧分子(O2)构成,液态氧是物理状态变化(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未改变,故B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如NaCl)中,氧气是单质,不含离子,故C错误;
D.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单独无法构成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6.如下图所示是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 B.微粒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C.稳定性: D.转变性:在化学变化中b得到电子可以转化成a
【答案】B
【详解】A、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则质子数:a=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a、d的质子数分别是11、17,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a、d分别表示钠元素、氯元素,a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钠离子,d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氯离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即氯化钠由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稳定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转变性:在化学变化中b失去1个电子可以转化成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在化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分析也是认识物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1)标准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电荷数为11,其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钙原子的质量为n kg。请根据要求计算。
①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
②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比较”)。
【答案】(1) 12 11
(2) 相等
【详解】(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Na的中子数=23-11=12,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Na的核外电子数为11;
(2)①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实际质量之比,故填:相等。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微观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将图B中的粒子补充完整。

(4)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C图质子数是 (填字母)。

②图2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③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④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当x=16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 。
【答案】(1) 原子 分子
(2) I 化合反应 碳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构成不同
(3)
(4) CD 12 AE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r S2-
【详解】(1)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①表示原子,②表示分子;
(2)Ⅰ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发生了化学变化,Ⅱ和Ⅲ中,分子种类不变,发生了物理变化,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变化Ⅰ是由两种分子变成一种新分子,属于化合反应;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碳原子与氧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微观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3)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则图B中还需要补充1个氮原子与1个氧原子,则图示为 ;
(4)①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为2个)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则图4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C、D;C图质子数是12;
②图2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A和E,因为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
③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④图4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该粒子是原子,x=2+8+8=18,该原子是氩原子,其符号为Ar;
当x=16时,则该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S2-。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张青莲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拉瓦锡提出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C.闵恩泽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徐寿参与创造了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
【答案】D
【详解】A、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徐寿参与创造了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海水含有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表示镁离子的是
A.Mg2+ B.mg2+ C.mg2 D.2Mg+
【答案】A
【详解】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离子的个数。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因此镁离子表示为:。故选A。
3.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其电子排布分别是2、8、1,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最外层电子得到的,故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A。
4.对、、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三种粒子的原子核相同,其核电荷数相同,选项正确;
②Fe3+是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Fe2+是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则三种粒子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选项错误;
③Fe3+是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Fe2+是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三种粒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
④Fe3+是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Fe2+是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电子的质量与整个原子相比,可忽略,则三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选项正确,即正确选项是①④,故选A。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2+6=8,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2+8+8=18,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故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2+8+7=17,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均不显电性
B.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质子数
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答案】C
【详解】A.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显电性,故A正确;
B.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故B正确;
C.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因此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D正确。
故选:C。
7.我国首个利用氦气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构成氦气的微观粒子的名称是 。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用途是 。结合图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氦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
【答案】 氦原子 做保护气 只有1个电子层,电子数是2,属于稳定结构
【详解】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防止金属氧化;依据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只有1个电子层,电子数是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8.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1)上述两种气体中,在空气中的含量更多的是 (填化学式)。
(2)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为 。
(3)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一氧化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1)N2
(2)6
(3)1:2
【详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其次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填:N2;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8=2+x,x=6;
(3)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学习导航
01核心素养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知识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题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知识当堂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重难点强训练——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巩固分层练习——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01核心素养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能区分阳离子和阴离子。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02知识思维导图——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3课题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由居其中心的 与 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 和 构成。每个质子带 个单位的 ,每个电子带 个单位的 ,中子 。
2.原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 所带正电荷与 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 ,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等量关系: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规律小结
氢 1 0 1 ①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相等。 ②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等。 ③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相等。 ④原子中 都含有中子。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规律
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 ,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 。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分层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 层,次之为第 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 层。
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 层,最多的有 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 个电子(氦为 个电子)的粒子的结构。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是否属相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的倾向
稀有气体原子 个(He为 个) 得失电子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 个 易 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 个 易 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4.离子
概念: 的原子。原子通过 形成离子。
分类:带 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 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电荷数在 (电荷数为1时,1 ),电性在 (“+”表示正电,“-”表示负电)。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5.离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电性
联系 原子 变为阴离子, 变为阳离子
6.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分析
钠原子 钠离子 镁原子 镁离子
硫原子 硫离子 氯原子 氯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3.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 。
04知识当堂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1.下列物质中,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氖气 D.氨气
2.下列选项中,表示1个氯离子的是
A. B.Cl C. D.
3.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质量的单位是克
B.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原子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D.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4.电车锂电池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贡献力量。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3”表示锂原子带正电 D.最外层有3个电子
5.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写字母编号)。
(2)A和B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C所表示的粒子是 (填“原子”或“离子”)。
(4)①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05重难点强训练——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问题一 原子的构成
【解题技巧】:
1.原子构成:由 与 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 和 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 ,每个电子带 个单位的 ,中子 。
2.原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 所带正电荷与 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 ,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等量关系: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 。
例: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在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属于原子的是C;ABD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离子。
故选C。
变式1: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变式2:核污水对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危害,其原因之一在于核污水中含有氚。氚是一种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原子核内包含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表示质子,“”表示中子,“”表示电子)
A. B. C. D.
变式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原子核带正电
问题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题技巧】:
1.电子层由内而外总共分为 层,电子分层运动,电子优先排在离核 的电子层,依次 排布;第1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只有1层的,电子不超过 个)。
2.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 个电子(氦为 个电子)的粒子的结构。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 的关系。
例:分析如图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 B.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
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 D.钠离子比钠原子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详解】A、由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钠离子的质子数都为11,即核电荷数都是11,B错误,符合题意;
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则钠离子比钠原子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6 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化学性质很稳定
变式2: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变式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有固定的轨道
B.第一电子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
C.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D.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问题三 离子
【解题技巧】:
1.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
2.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电荷数在 (电荷数为1时,1 ),电性在 (“+”表示正电,“-”表示负电)。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Mg2+:表示 离子,其中“2+”表示 ;离子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只能表示多少个什么离子,如2Mg2+表示 。
例:下列哪一项研究内容主要属于化学对物质“结构”的探索?
A.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分析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的排列方式
C.研究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的原因 D.利用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
【答案】B
【详解】A、这属于对空气成分(组成)的测定,关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量(如氧气、氮气的体积比例),并未涉及氧气分子或空气的内部结构(如原子排列)。因此,不属于结构探索。
B、这直接研究离子晶体中离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如晶格结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特定顺序中排列而成,这属于化学对物质“结构”的典型探索。因此,属于结构探索。
C、这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过程(如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腐蚀)的原因分析,而非铁或铁锈的内部结构(如原子或分子排列)。因此,不属于结构探索。
D、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差异分离混合物的物理过程,关注产品(如汽油、柴油)的获取,并未分析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或内部排列。因此,不属于结构探索。
故选B。
变式1: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②性质稳定
C.③易形成阴离子 D.④是Mg2+的结构示意图
变式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②粒子为钠离子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④中x为7
变式3:“见微知著”—从微观知宏观。如图是一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粒子C的符号 。
(2)如图所示,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问题四 相对原子质量
【解题技巧】:
1.以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 。
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克,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克,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个,则该原子中的微粒总数为 个,Mn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Mn2+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为 。
【答案】(1) ;(2) 80 25 23 55
【详解】(1)根据,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克,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克,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质子数 25,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5 个,则中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微粒总数(质子 + 中子 + 电子)为;
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 25;
Mn2+是Mn失去 2 个电子形成的,则Mn2+的核外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为。
变式1: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某粒子符号为,其核外电子数为n,则其质子数为 。
(2)一个中所含电子数为 。
(3)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2:人类对物质构成的好奇,始于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的猜想:“物质是否由最小的不可分割颗粒组成?”他们称这种颗粒为“原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并将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定为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最初基准。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震惊学界:绝大多数粒子直接穿过,少数却被“反弹”回来,这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
(1)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以下类型(填序号)中的_______。
A.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质量集中在核上 D.原子核带负电
(2)近年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构成水分子的氢、氧原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冰、水、水蒸气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3)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写“质子”“电子”“离子”之一,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的。① ;② ;③ ;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②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氢原子大,所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比氢原子大
变式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原子实际质量为xg,C-12原子实际质量为yg,则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自然界中有、和三种碳原子(12、13、14约为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为6、7、8
06巩固分层练习——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巩固基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过氧化氢 C.空气 D.高锰酸钾
2.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离子和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铜、硫酸铜 B.干冰、金刚石 C.氯化钠、C60 D.硫酸铜、氯化镁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选项表示两个铝离子的是
A.2Al B.2Al3+ C.Al3+ D.2Al2+
4.月球南极蕴藏着丰富的氦-3,是一种理想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下列关于氦-3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A.核外电子数为3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核电荷数为2 D.相对原子质量为2
5.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电子
6.如下图所示是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
B.微粒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C.稳定性:
D.转变性:在化学变化中b得到电子可以转化成a
7.在化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分析也是认识物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1)标准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电荷数为11,其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钙原子的质量为n kg。请根据要求计算。
①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
②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比较”)。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微观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将图B中的粒子补充完整。

(4)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C图质子数是 (填字母)。

②图2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③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④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当x=16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 。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张青莲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拉瓦锡提出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C.闵恩泽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徐寿参与创造了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
2.海水含有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表示镁离子的是
A.Mg2+ B.mg2+ C.mg2 D.2Mg+
3.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A. B. C. D.
4.对、、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均不显电性
B.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质子数
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7.我国首个利用氦气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构成氦气的微观粒子的名称是 。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用途是 。结合图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氦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
8.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1)上述两种气体中,在空气中的含量更多的是 (填化学式)。
(2)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为 。
(3)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一氧化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