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总结与复习(原卷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 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总结与复习(原卷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 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31 22:06:28

文档简介

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与复习
 考点一 温度、温度计
1.深秋的湄江河畔,枫叶含丹,银杏金光,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午,暖阳普照,不少行人在河边赏秋色,拍抖音.此时气温最接近( C )
A.0 ℃ B.5 ℃
C.20 ℃ D.30 ℃
2.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 ℃,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D )
A.密度小 B.熔点高
C.沸点低 D.凝固点低
 考点二 晶体和非晶体
3.某种玻璃在600 ℃时开始软化,当温度升高到800 ℃时还没有完全熔化,这说明( B )
A.这种玻璃是晶体
B.这种玻璃是非晶体
C.这种玻璃不能完全熔化
D.这种玻璃的熔点为800 ℃以上
4.(贵州中考)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 525
(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答:(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模具的熔点必须高于铜的熔点,否则模具会熔化,因而必须选择熔点较高的铁制作“钱范”;(2)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1 525 ℃,因为超过这个温度,模具会熔化.
 考点三 物态变化的识别
5.(贵州中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B )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6.【传统文化】(盐城中考)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C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8.【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河水结冰是 凝固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河南中考)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此过程中酒精 吸收 热量.
 考点四 水的沸腾
10.(镇江中考)小李用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 ℃不变
B.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C.8~10 min内水不需要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气”是蒸发形成的
11.(绵阳中考)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可以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烧瓶内( A )
A.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升高
C.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考点五 物态变化的图像
12.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O~t1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一定升高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也不吸热
1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给一定量的酒精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酒精换成水,请在图中画出给水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酒精的沸点为78 ℃,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与复习
 考点一 温度、温度计
1.深秋的湄江河畔,枫叶含丹,银杏金光,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午,暖阳普照,不少行人在河边赏秋色,拍抖音.此时气温最接近(   )
A.0 ℃ B.5 ℃
C.20 ℃ D.30 ℃
2.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 ℃,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
A.密度小 B.熔点高
C.沸点低 D.凝固点低
 考点二 晶体和非晶体
3.某种玻璃在600 ℃时开始软化,当温度升高到800 ℃时还没有完全熔化,这说明(   )
A.这种玻璃是晶体
B.这种玻璃是非晶体
C.这种玻璃不能完全熔化
D.这种玻璃的熔点为800 ℃以上
4.(贵州中考)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 525
(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考点三 物态变化的识别
5.(贵州中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6.【传统文化】(盐城中考)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8.【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 现象,河水结冰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河南中考)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考点四 水的沸腾
10.(镇江中考)小李用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 ℃不变
B.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C.8~10 min内水不需要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气”是蒸发形成的
11.(绵阳中考)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可以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烧瓶内(   )
A.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升高
C.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考点五 物态变化的图像
12.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O~t1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一定升高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也不吸热
1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给一定量的酒精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酒精换成水,请在图中画出给水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酒精的沸点为78 ℃,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