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本节目标
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现象和不解的问题,如:“夏天,食物变馊的现象” , “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的现象”,可能你会问“食物为什么会变馊?”“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
另外:
一粒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植物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鱼儿在水中怎样进行呼吸的?……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
调查法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中要有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观察法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人们通过观察去描述自然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现象。
科学观察的原则是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是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科学观察要有目的性。
观察不是消极地注视 ,而是积极地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
特点:(1)有一定的科学事实。
(2)有一定的推测性质。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提出问题:
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蛆是从哪里来的?
生活中的现象:碗里腐烂的肉出现了蛆
2、作出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又叫猜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材料和事实经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推测性质。它的基本思想和主要部分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事实推想出来的,是否把握了客观真理,还有待于时间的证实。
请你作出假设
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出来的或者蛆是由苍蝇产生的。
3、实验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收集证据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要进行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均可以成为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一般只有一个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样
讨论实验方案
请说一说小组的实验方案
1、取两只大小一样的碗
2、分别放入两块大小相同的肉
3、将一只碗上盖上纱布,另一只碗不盖纱布
4、将这两个碗放在同一得地方(温度相同)
5、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
用纱布覆盖的碗中,肉腐烂了,但没有蛆;而没有用纱布覆盖的碗中肉腐烂了,还生有蛆。
4、得出结论: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蛆不是有腐烂的肉变出来的
根据“蛆是从哪儿来的”的探究实例,请你能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 验
得出结论
对生活和生产中发现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提出问题。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是验证假设的基本 途径。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变量
对照实验
探究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探究
探究指导
1、 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感知刚毛的存在
2、 尝试探究
(1)探究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搜集实验证据。
(4)得出结论:分析证据,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蚯蚓在粗糙的(光滑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考虑的问题
1、实验时用几条蚯蚓
2、蚯蚓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要大体一致
3、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用棉花蘸水擦拭蚯蚓的体表
4、如果蚯蚓爬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直线,如何测量
5、 如何测量蚯蚓在单位时间内爬行的距离
6、粗糙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纸板,光滑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玻璃板
表观察记录
爬行速度(cm/min) 平均值
(cm/mi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硬纸板
玻璃板
蚯蚓在粗糙的纸面上蠕动时,可听到轻微的沙沙声,这是蚯蚓体表的刚毛与纸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刚毛能在运动中起支撑和固定作用。
当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表面上时,只见它的身体在收缩、变粗和变细,却不能前进,这是因为玻璃的表面光滑,刚毛无法支撑和固定身体。
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一些。
实验现象
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
蚯蚓在粗糙的纸面上蠕动时,由于粗糙的纸面吸水性强,蚯蚓体表的失水,身体蠕动较慢,因此,爬行的较慢。
当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表面上时,只见它的头部有一个圆形的东西探出,紧紧吸住玻璃板表面,然后身体向前弓起,头部再向前伸,又在前方吸住,身体再弓起,反复这样的动作,因此,爬行的较快。
结论:蚯蚓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爬得较快
实验现象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在科学探究中,还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序中
正确的是 ( )
①作出假设 ②制定计划 ③提出问题
④得出结论 ⑤实施实验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巩固练习:
B
D
3、市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学生 实 验 方 案
甲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都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乙 第一天,两只手背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丙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丁 在另一同学戊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同学戊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
A、甲 B、乙 C、丙 D、丁
丙
4、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一粒大花生种子。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
请据实验设计回答:
(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 。
(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
(3)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进一步改进,请你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可以多做几组,起重复的作用;每个花盆应放2粒种子。
可以。
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