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探究:汽化与液化 (原卷板+答案版)2025-2026学年 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3 探究:汽化与液化 (原卷板+答案版)2025-2026学年 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31 23:02:21

文档简介

13.3 探究: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小明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
(1)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形,图 (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
2.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的水不一定比不沸腾的水温度高
B.对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水温将升高
C.如果水的沸点不是100 ℃,一定是操作出现了错误
D.只要水温达到沸点就会沸腾
 知识点2 汽化及其特点
3.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可在液体表面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沸点高低与液体上方气压有关
C.蒸发时液体温度不变,沸腾时液体温度降低
D.沸腾吸收热量,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4.【传统文化】《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如图所示,这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的过程.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B.提高湿纸的温度
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和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5. 当晚上生病发热,在家里不太方便就医时,经常采取物理降温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酒精或温水擦拭额头或者手心脚心,这是利用酒精或温水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蒸发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 的形式之一.
易错点 忽略液体沸腾的条件
6.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
@能力提升训练
7.【教材习题改编】小华从游泳池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 (   )
A.吹来的空气温度比身体的温度低
B.身上水蒸发时放热,使人体温度升高
C.身上水蒸发时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
D.身上水的温度比人体的温度低
8.(多项选择)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如图所示.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1.2 m.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最深的井可达90 m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 ℃.关于坎儿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渠和暗渠中的水蒸发速度相同
B.水在暗渠中流动,降低了水的表面空气流速
C.竖井的深度只由地势的高低决定
D.井内的水温比外界环境低,有利于减缓水的蒸发
9.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 全部汽化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10.【传统文化】(北京中考改编)如图所示为古代蜀地人使用的“夹瓷盏”省油灯.省油灯的灯体如坦口碗状,为上下夹层,其上一层为盛油的油盏,油盏下腹部中空,在其腰部开出一小孔,从小孔处向夹层中注入冷水.其原理是利用夹层里的水可以 (选填“降低”或“提高”)油的温度,使油蒸发 (选填“加快”或“减慢”),达到省油的目的.
1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甲 乙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 (选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两次实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原因是 .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 有关.
(5)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第2课时 液化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1.(多项选择)(南京中考改编)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雨的形成
2.如图所示,这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使石油气液化贮存在钢罐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   )
第2题图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3.如图所示,清晨,静止在植物上的蜻蜓身上挂满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第3题图
4.每年三四月份,珠海都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这是因为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及含量 ,极易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都是湿的.此现象说明可以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知识点2 液化及其特点
5.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的烫伤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B.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6.【新素材】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发射前,发射台下的水池内需注入大量的水.点火升空时,发射台周围出现大量的“白雾”(如图),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该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
@能力提升训练
7.冬天外面气温很低,车内打开暖气,往往会在挡风玻璃上起一层水雾而影响行车安全,司机要想方设法使其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蒸气
B.水雾在玻璃外面
C.形成水雾过程要吸热
D.空调加热玻璃可有效防止起雾
8.小明同学利用冷水(20 ℃)、热水(80 ℃)和碎冰块探究"气体液化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四种尝试,其中上方烧杯底部会出现小水珠的有 (   )
A.只有图a中会出现
B.图a和图c中会出现
C.图c和图d中会出现
D.图a、图c和图d中会出现
【变式】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游玩,开了空调后发现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雨刮器后,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水雾"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通过阅读信息判断当天的季节应是 (选填“夏天”或“冬天”).
9.【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 m,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选填“吸热”或“放热”)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思维拓展训练
10.【地域特色·地方产业】(铜仁期中)贵州是名酒之乡,中国的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
蒸馏名酒之一,其以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独特的酒文化魅力.酒的酿造方法为蒸馏法,将酿酒原料经过发酵后获得的酒精和水分,发酵过的原料只要加热至一定温度,就能获得气体酒精,再经过冷却之后即为液体酒精.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气体酒精经冷凝器冷却就能得到液体酒精.请回答:
(1)从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到成为白酒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制作白酒,要将酒糟的温度控制在什么范围?为什么?13.3 探究: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小明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
(1)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99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形,图 A (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
2.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沸腾的水不一定比不沸腾的水温度高
B.对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水温将升高
C.如果水的沸点不是100 ℃,一定是操作出现了错误
D.只要水温达到沸点就会沸腾
 知识点2 汽化及其特点
3.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蒸发和沸腾都可在液体表面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沸点高低与液体上方气压有关
C.蒸发时液体温度不变,沸腾时液体温度降低
D.沸腾吸收热量,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4.【传统文化】《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如图所示,这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的过程.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B )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B.提高湿纸的温度
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和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5. 当晚上生病发热,在家里不太方便就医时,经常采取物理降温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酒精或温水擦拭额头或者手心脚心,这是利用酒精或温水蒸发时会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蒸发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 汽化 的形式之一.
易错点 忽略液体沸腾的条件
6.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
@能力提升训练
7.【教材习题改编】小华从游泳池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 ( C )
A.吹来的空气温度比身体的温度低
B.身上水蒸发时放热,使人体温度升高
C.身上水蒸发时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
D.身上水的温度比人体的温度低
8.(多项选择)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如图所示.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1.2 m.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最深的井可达90 m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 ℃.关于坎儿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明渠和暗渠中的水蒸发速度相同
B.水在暗渠中流动,降低了水的表面空气流速
C.竖井的深度只由地势的高低决定
D.井内的水温比外界环境低,有利于减缓水的蒸发
9.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 60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 醋 全部汽化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10.【传统文化】(北京中考改编)如图所示为古代蜀地人使用的“夹瓷盏”省油灯.省油灯的灯体如坦口碗状,为上下夹层,其上一层为盛油的油盏,油盏下腹部中空,在其腰部开出一小孔,从小孔处向夹层中注入冷水.其原理是利用夹层里的水可以 降低 (选填“降低”或“提高”)油的温度,使油蒸发 减慢 (选填“加快”或“减慢”),达到省油的目的.
1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甲 乙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 B (选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8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两次实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原因是 水的质量不同 .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吸热 .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 气压 有关.
(5)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第2课时 液化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1.(多项选择)(南京中考改编)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BCD )
A.冰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雨的形成
2.如图所示,这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使石油气液化贮存在钢罐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 C )
第2题图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3.如图所示,清晨,静止在植物上的蜻蜓身上挂满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第3题图
4.每年三四月份,珠海都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这是因为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较低 ,但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及含量 较高 ,极易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都是湿的.此现象说明可以通过 降低温度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知识点2 液化及其特点
5.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C )
A.水蒸气的烫伤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B.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6.【新素材】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发射前,发射台下的水池内需注入大量的水.点火升空时,发射台周围出现大量的“白雾”(如图),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该过程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能力提升训练
7.冬天外面气温很低,车内打开暖气,往往会在挡风玻璃上起一层水雾而影响行车安全,司机要想方设法使其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水雾是水蒸气
B.水雾在玻璃外面
C.形成水雾过程要吸热
D.空调加热玻璃可有效防止起雾
8.小明同学利用冷水(20 ℃)、热水(80 ℃)和碎冰块探究"气体液化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四种尝试,其中上方烧杯底部会出现小水珠的有 ( D )
A.只有图a中会出现
B.图a和图c中会出现
C.图c和图d中会出现
D.图a、图c和图d中会出现
【变式】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游玩,开了空调后发现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雨刮器后,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水雾"的形成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通过阅读信息判断当天的季节应是 夏天 (选填“夏天”或“冬天”).
9.【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 m,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思维拓展训练
10.【地域特色·地方产业】(铜仁期中)贵州是名酒之乡,中国的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
蒸馏名酒之一,其以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独特的酒文化魅力.酒的酿造方法为蒸馏法,将酿酒原料经过发酵后获得的酒精和水分,发酵过的原料只要加热至一定温度,就能获得气体酒精,再经过冷却之后即为液体酒精.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气体酒精经冷凝器冷却就能得到液体酒精.请回答:
(1)从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到成为白酒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制作白酒,要将酒糟的温度控制在什么范围?为什么?
答:(1)汽化和液化两个过程;
(2)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制作白酒,要将酒糟的温度控制在78 ℃~100 ℃,因为温度高于酒精的沸点,酒精大量汽化;低于水的沸点,只有少量水汽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