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总结提升
一、分子和原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 和 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 。
(3)分子之间有 ,改变 或 能改变分子间间隔的大小。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没有发生变化,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发生了改变,变成 。
二、原子的结构
5.原子的结构
原子
6.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7.相对原子的质量≈ + 。
三、离子
8.定义: 的原子叫作离子。
9.意义:如Mg2+表示 。
10.分类: 的原子是阳离子(电子数 质子数); 的原子是阴离子(电子数 质子数)。
四、元素
11.定义:元素是 (即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2.元素符号
(1)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字母来区别,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
(2)意义:①表示 ,如H表示 ;②表示 ,如H表示 。
13.分类
(1)金属元素:如 、 等,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
(2)非金属元素:如 、 等,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
(3)稀有气体元素: 、 等,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He为 )。
14.三个决定: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决定;原子的质量由 决定。
15.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例: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左上角的数字“34”表示 ,右上角的符号“Se”表示 ,中间汉字“硒”表示 ,下面的数字“78.97”表示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16.元素周期表:在总结了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国的科学家 绘制出元素周期表。
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2024自贡中考)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清香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24齐齐哈尔中考)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3.(2024青海中考改编)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图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一定是混合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结构及离子形成
4.(2024辽宁中考)高纯硼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x为2 B.硼原子的核外电子带正电
C.硼原子的质子数为3 D.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 g
5.(中考改编题)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 相同。
(4)图丙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 。硫原子的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硫离子的符号是 。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6.(2024遂宁中考)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C.图中X的数值是8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g
7.(2024吉林中考节选)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钾的原子序数是 。
(2)三种元素中,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
(3)钠、钾和钙在元素分类中都属于 。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1.化学性质
2.(1)体积 质量
(2)不断地运动 快
(3)间隔 温度 压强
3.分子 原子
4.分子 分子 新的分子
5.正 中子 核外电子 电子层 电子数
原子核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7.质子数 中子数
8.带电荷
9.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0.带正电荷 < 带负电荷 >
11.质子数 核电荷数
12.(1)大写 大写 小写
(2)一种元素 氢元素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一个氢原子
13.(1)Na Mg 少于4个
(2)O S 多于4个
(3)Ne Ar 8 2
14.质子数(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15.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四
16.俄 门捷列夫
高频考点过关
1.D 解析:中国茶清香四溢,闻到香味,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
2.C 解析:A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项,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C项,干冰升华,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3.D 解析:由图示可知反应物中含有一种分子,即一种物质,所以反应物一定是纯净物,故A错误;反应前的物质是一种,反应后的物质是两种,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反应前分子种类有两种,反应后是一种,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C错误;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D正确。
4.A 解析:A项,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x+3,x=2,符合题意;B项,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不符合题意;C项,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硼原子的质子数为5,不符合题意;D项,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硼原子的质子数为5,不是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
5.(1)原子 (2)D (3)质子数 (4)8 S2-
解析:(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①表示的是原子。(2)图乙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D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4)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2+x+6,x=8。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6.C 解析:A项,镓是“钅”字旁,所以镓元素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项,元素周期表一格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但无法推断出其中子数,不符合题意;C项,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31=2+X+18+3,X=8,符合题意;D项,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不符合题意。
7.(1)19 (2)钠 (3)金属元素
解析:(1)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钾的原子序数是19。(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可知,最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则三种元素中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3)钠、钾和钙均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