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某天文爱好者测定了当地日出地方时和晨昏线年变化。图为该地日出地方时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若K至Q期间过该地晨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则Q日该爱好者在当地可能观测到(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测得b值正好是a值的两倍,则该地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单位:小时)最大值为( )
A.3 B.4 C.6 D.12
窗墙比是指建筑某一个立面窗户面积与该立面总面积之比,是影响建筑内采暖、制冷和照明等能耗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基于全年建筑能耗最小来确定最优窗墙比。图为奥斯陆(59°57′N,10°45′E)、法兰克福(50°07′N,8°37′E)、罗马(41°54′N,12°30′E)南向墙面最优窗墙比下的全年建筑能耗情况。据此完成3﹣3题。
3.甲、丙城市南向墙面的最优窗墙比分别为0.27和0.56。甲城市最优窗墙比小于丙城市的原因是甲城市( )
A.夏季白昼时间较长,照明能耗较小
B.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制冷能耗较大
C.冬季降水较多,采暖能耗较小
D.年平均气温较低,全年建筑能耗较小
某观测小组在当地以星空观测为主题,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在准备的星空图上标识了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如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小组开展星空观测时,为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天气
②纬度
③经度
④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观测发现,某夜晚23:54天琴座位于天顶附近,则第2天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刻是( )
A.23:50 B.23:54 C.23:56 D.23:58
6.如图所示太阳视运动方向和周期是( )
①自东向西
②自西向东
③1恒星年
④1回归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建设,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服务贸易积极发展。北京某校开展“跟着节气识草药”跨学科主题学习。图为某同学手绘的金银花名片。读图,回答第7﹣9题。
金银花 生长习性:喜光、耐阴、耐寒、耐旱、耐涝、耐贫瘠,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一般在400﹣1600米。 产品用途:金银花茶适宜清热解暑,金银花爽肤精华露用于护肤等。 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等。 海外市场:东南亚、西亚、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7.按名片所示用途,该同学建议家人饮用金银花茶最适宜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芒种 D.白露
8.通过技术研发,某地将金银花种植海拔提升至2500米。该地位于( )
A.云贵高原 B.山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大兴安岭
9.金银花产品远销海外,主要得益于( )
①中医文化传播
②食用观赏价值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种植成本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年4月开始,北京引入新疆阿勒泰(47.83°N,88.14°E)、哈密(42.83°N,93.52°E)等地的光伏绿电。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该月,( )
A.北京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B.哈密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阿勒泰日出方向为东南
D.北京比阿勒泰白昼更短
11.绿电进京( )
A.增加新疆能源类型 B.提升新疆用电需求
C.延迟北京用电高峰 D.助力北京低碳发展
10月中旬,拉萨市(29°N,91°E)某中学学生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图为“北京时间13时56分拍摄的校园照片”。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杆影指向最接近( )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北
13.在观测杆影活动中,学生可领悟到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是学校的( )
A.课程设置 B.位置选择 C.空间规模 D.作息时间
14.在观察植被过程中,学生发现校园植被比周边山地好,主要是因为( )
A.土壤肥力的提高 B.局地气候的改善
C.灌溉用水的保障 D.局部地形的改变
2025年4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大风天气过程,如图示意期间某日14时的锋线位置和部分气象站点风级、风向。据此完成15﹣17题。
15.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地区( )
A.风力南部强于北部
B.海平面气压东部高于西部
C.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D.海平面等压线接近南北向
16.图示时刻,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热带气旋 B.准静止锋
C.锋面气旋 D.副热带高压
17.此次大风天气过程期间,图中各气象站点( )
A.昼长变化幅度相同 B.正午日影均指向正北
C.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D.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方
某观星软件能够模拟出不受昼夜、天气等客观因素限制的真实星空景象,人们可以通过设定位置和时间参数观测地球上任一点地平面以上的恒星分布。据此完成18﹣19题。
18.小明使用该软件模拟在山东省某地观测恒星时,观测到一颗遥远的恒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天顶。小明将时间参数调整为第二天的相同时刻,则观测到该恒星的位置相较于调整前(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不变
19.小明在该软件中将观测点分别设定在我国下列四地,并模拟一日观测,小明能观测到的恒星数量理论上最多的是( )
A.曾母暗沙 B.钓鱼岛 C.乌鲁木齐 D.漠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某天文爱好者测定了当地日出地方时和晨昏线年变化。图为该地日出地方时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若K至Q期间过该地晨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则Q日该爱好者在当地可能观测到(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解答】解:过该地的晨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说明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到北半球冬至日之间,K为北半球夏至日,Q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此时该地日出地方时逐渐提前”,说明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值最大值为4,应位于中纬度,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日影应朝向正南,A错误。
Q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有日落的点位,日落方位偏南,该地应西南日落,B正确。
Q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日出东南,日出时日影应朝向西北,C错误。
该地位于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若测得b值正好是a值的两倍,则该地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单位:小时)最大值为( )
A.3 B.4 C.6 D.12
【分析】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日出地方时指某地以当地经度测定的日出时刻。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日出线 )和昏线(日落线 )组成,其位置、形态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发生年变化。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某地一年中最早日出地方时和最晚日出地方时应该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且b=2a,则(6﹣b)=a,可以求出来a为2,b为4,即日出地方时最早为4时,最晚为8时,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值最大值为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窗墙比是指建筑某一个立面窗户面积与该立面总面积之比,是影响建筑内采暖、制冷和照明等能耗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基于全年建筑能耗最小来确定最优窗墙比。图为奥斯陆(59°57′N,10°45′E)、法兰克福(50°07′N,8°37′E)、罗马(41°54′N,12°30′E)南向墙面最优窗墙比下的全年建筑能耗情况。据此完成3﹣3题。
3.甲、丙城市南向墙面的最优窗墙比分别为0.27和0.56。甲城市最优窗墙比小于丙城市的原因是甲城市( )
A.夏季白昼时间较长,照明能耗较小
B.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制冷能耗较大
C.冬季降水较多,采暖能耗较小
D.年平均气温较低,全年建筑能耗较小
【分析】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在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另一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解答】解:窗墙比影响建筑采光、制冷和采暖能耗,甲是罗马(纬度低),丙是奥斯陆(纬度高)。罗马纬度低于奥斯陆,夏季白昼时间罗马更短,A错误。
罗马纬度低,距太阳直射点更近,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窗户面积大(窗墙比大)会使更多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增加制冷能耗,为降低制冷能耗,最优窗墙比小,B正确。
采暖能耗与冬季气温关联更大,不是降水,C错误。
罗马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于奥斯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某观测小组在当地以星空观测为主题,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在准备的星空图上标识了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如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小组开展星空观测时,为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天气
②纬度
③经度
④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天文观测站建设的区位条件:一、自然条件:1、纬度:纬度较低,观测星空范围广;纬度高,星空起落变化小,利于观测。2、季节:冬季,昼短夜长,连续观测时间长。3、气象:降水少,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风速小,湿度低。4、地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视野开阔;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二、人文条件:1、远离城市,光污染小;2、人口稀少,观测干扰较小。
【解答】解:晴朗的天气,大气透明度高,便于观测星空,①正确。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区星空呈现不同,但本题是当地观测,无需考虑其他纬度,②错误。
经度主要影响地方时,对当地星空观测效果影响不大,③错误。
观测点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干扰少,利于观测,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宇宙探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观测发现,某夜晚23:54天琴座位于天顶附近,则第2天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刻是( )
A.23:50 B.23:54 C.23:56 D.23:58
【分析】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360°为1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解答】解:地球自转周期是1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某夜晚23:54天琴座位于天顶附近,第2天同一位置出现时刻会提前(因地球自转,恒星连续两次出现在同一位置间隔1恒星日),故第2天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刻是23:54加23时56分4秒,为次日23:50:04,约为23:50,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6.如图所示太阳视运动方向和周期是( )
①自东向西
②自西向东
③1恒星年
④1回归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一日时间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
【解答】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看到太阳等天体相对地球自东向西做视运动,①正确,②错误。
太阳视运动的周期是1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约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恒星公转周期,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建设,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服务贸易积极发展。北京某校开展“跟着节气识草药”跨学科主题学习。图为某同学手绘的金银花名片。读图,回答第7﹣9题。
金银花 生长习性:喜光、耐阴、耐寒、耐旱、耐涝、耐贫瘠,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一般在400﹣1600米。 产品用途:金银花茶适宜清热解暑,金银花爽肤精华露用于护肤等。 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等。 海外市场:东南亚、西亚、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7.按名片所示用途,该同学建议家人饮用金银花茶最适宜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芒种 D.白露
【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
【解答】解:芒种时节(6月上旬),天气渐热,易出现暑热、湿热等情况。金银花“亦宜清松解暑”,适合此节气饮用清热解暑,C正确。
立春(2月)天气仍较寒冷,主要需求不是清热解暑,A错误。
惊蛰(3月)气温回升,但暑热尚未明显,金银花清热解暑需求小,B错误。
白露(9月)天气转凉,清热解暑需求低,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通过技术研发,某地将金银花种植海拔提升至2500米。该地位于( )
A.云贵高原 B.山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大兴安岭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解答】解:金银花原适宜海拔 400﹣1600 米,技术研发后能种到 2500 米。云贵高原海拔多在 1000﹣2000 米以上,部分区域可达 2500 米,A正确。
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海拔多低于 1000 米,BC错误。
大兴安岭虽有一定海拔,但气候等条件与金银花生长习性契合度低,且其主体海拔及生态环境不利于金银花种植,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的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9.金银花产品远销海外,主要得益于( )
①中医文化传播
②食用观赏价值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种植成本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解答】解: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十四五”期间中医文化研究、建设及国际交流深化,使海外对金银花等中医药相关产品认知、需求增加,助力其远销,①正确。
金银花有食用、观赏价值,但这是自身属性,不是远销海外的主要推动因素,海外市场打开更依赖文化传播与政策等,②错误。
“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强中医药建设、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扶持利于金银花产品拓展海外市场,③正确。
材料未提及种植成本,且成本低不是产品远销海外的核心驱动,主要是市场需求与政策、文化推动,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5年4月开始,北京引入新疆阿勒泰(47.83°N,88.14°E)、哈密(42.83°N,93.52°E)等地的光伏绿电。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该月,( )
A.北京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B.哈密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阿勒泰日出方向为东南
D.北京比阿勒泰白昼更短
【分析】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解答】解:4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影长逐渐变短,A错误。
4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哈密昼渐长,日落时间逐渐推后,B错误。
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阿勒泰日出方向为东北,C错误。
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阿勒泰纬度高于北京,阿勒泰昼更长,即北京比阿勒泰白昼更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绿电进京( )
A.增加新疆能源类型 B.提升新疆用电需求
C.延迟北京用电高峰 D.助力北京低碳发展
【分析】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影响: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答】解:绿电进京是将新疆的光伏绿电输送到北京,没有增加新疆能源类型(新疆能源类型还是光伏等),A错误。
绿电进京是输出能源,不会提升新疆用电需求,B错误。
绿电进京主要是增加北京清洁能源供应,不会延迟北京用电高峰(用电高峰与生活、生产规律等有关),C错误。
光伏绿电是清洁能源,绿电进京可减少北京化石能源使用,助力北京低碳发展,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能源开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月中旬,拉萨市(29°N,91°E)某中学学生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图为“北京时间13时56分拍摄的校园照片”。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杆影指向最接近( )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北
【分析】太阳视运动轨迹变化规律也与太阳直射点有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解答】解:拉萨市(29°N,91°E),北京时间13时56分,拉萨地方时=13时56分﹣(120°E﹣91°E)×4分钟/度=13时56分﹣116分钟=12时,刚好当地正午。10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拉萨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杆影指向正北,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3.在观测杆影活动中,学生可领悟到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是学校的( )
A.课程设置 B.位置选择 C.空间规模 D.作息时间
【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解答】解:课程设置与地球运动关联小,A错误。
学校位置选择主要考虑区域地理环境等,与地球运动直接关联小,B错误。
学校空间规模和地球运动无直接关系,C错误。
地球自转导致地方时差异,公转导致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学校作息时间(如上下课时间等)与昼夜长短、地方时等地球运动相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4.在观察植被过程中,学生发现校园植被比周边山地好,主要是因为( )
A.土壤肥力的提高 B.局地气候的改善
C.灌溉用水的保障 D.局部地形的改变
【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解:拉萨市位于青藏高原上,年降水量少,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分。周边山地缺乏人工灌溉,自然降水难以满足植被需求,而校园内可通过人工灌溉保障植物水分,显著改善植被生长条件,所以校园植被比周边山地好,C正确。
青藏高原土壤普遍贫瘠,校园土壤肥力提升有限,植被受土壤肥力的高低影响相对也较弱,A错误。
校园和周围山地气候差异不大,校园与周边山地都在同一小范围内,局地气候是一样的,B错误。
局部地形改变,对植被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5年4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大风天气过程,如图示意期间某日14时的锋线位置和部分气象站点风级、风向。据此完成15﹣17题。
15.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地区( )
A.风力南部强于北部
B.海平面气压东部高于西部
C.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D.海平面等压线接近南北向
【分析】等压线图判断风向的方法: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
【解答】解:风力大小看风级符号,华北地区北部风级符号显示风力并不弱于南部,无法判断南部风力强于北部,A错误。
结合锋线和风向,东部多偏南风,西部多偏北风,可推测西部气压高,东部气压低,不是东部高于西部,B错误。
华北地区风向多样,并非以东北风为主,C错误。
从风向看,大致为南北向的气压梯度力导致,说明海平面等压线接近南北向,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等压线判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6.图示时刻,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热带气旋 B.准静止锋
C.锋面气旋 D.副热带高压
【分析】锋面气旋中的锋面常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暖锋总是分布在气旋的东部,冷锋总是分布在气旋的西部。北半球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南半球锋面随气流呈顺时针方向移动。
【解答】解: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低纬度海域,4月中旬东北地区不会受热带气旋控制,A错误。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图中东北有锋线且风力等有变化,不是准静止锋,B错误。
东北地区有锋线,且结合风向往复等情况,受锋面气旋控制(锋面与气旋结合),C正确。
副热带高压4月中旬主要影响南方,不会控制东北地区,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7.此次大风天气过程期间,图中各气象站点( )
A.昼长变化幅度相同 B.正午日影均指向正北
C.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D.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方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大值;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该地区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解答】解:不同气象站点纬度不同,昼长变化幅度不同(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A错误。
4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所以正午日影均指向正北,B正确。
大风天气过程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会变化,C错误。
4月中旬,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方,不是东南方,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某观星软件能够模拟出不受昼夜、天气等客观因素限制的真实星空景象,人们可以通过设定位置和时间参数观测地球上任一点地平面以上的恒星分布。据此完成18﹣19题。
18.小明使用该软件模拟在山东省某地观测恒星时,观测到一颗遥远的恒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天顶。小明将时间参数调整为第二天的相同时刻,则观测到该恒星的位置相较于调整前(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不变
【分析】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 恒星日(约23小时56分4秒),即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360°所需的时间。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太阳日(24小时)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因此需要多转约1°才能让太阳回到同一位置。
【解答】解:恒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3小时56分4秒(一个恒星日),而日常生活中的一天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因此,恒星每天会提前约4分钟升起或落下。第二天同一时刻(24小时后),地球已完成一个恒星日的自转(23小时56分),并额外公转了约1°(约4分钟的自转量)。因此,恒星会因地球多公转的这部分角度而 向西偏移(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恒星相对运动表现为西移),所以第二天同一时刻,原位于天顶的恒星会因地球公转的累积效应而偏离天顶,位置偏西,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9.小明在该软件中将观测点分别设定在我国下列四地,并模拟一日观测,小明能观测到的恒星数量理论上最多的是( )
A.曾母暗沙 B.钓鱼岛 C.乌鲁木齐 D.漠河
【分析】恒星分布于天球上。纬度决定观测者能看到的天球范围:天球“南北极”(南天极、北天极 )在观测者地平面以上的范围大,能覆盖更多南天、北天恒星,像南半球的南十字星等,在低纬度地区更易观测到。天球“南北极”一侧靠近地平面,能观测的恒星多集中在天球某一半区,范围受限,高纬度地区看不到低纬度对应的南天或北天部分恒星。
【解答】解:能观测到的恒星数量与观测点纬度有关,纬度越低,天球视运动中可观测的恒星范围越大(越靠近赤道,能看到的南天、北天恒星更多 )。曾母暗沙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地方,理论上可观测恒星数量最多。曾母暗沙纬度约4°N最低,观测范围最大,数量最多,A正确。
钓鱼岛纬度约25°N高于曾母暗沙,观测范围小,B错误。
乌鲁木齐纬度约44°N更高,观测范围更小,C错误。
漠河纬度约53°N最高,观测范围最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恒星观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