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专题训练六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专题训练六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31 23: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六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例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解题思路:
第一步: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甲C2H5OH;乙    ;丙    ;丁    。
第二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三步:根据化学方程式作答,如
(1)物质类别: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2)物质构成: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       构成,1个丙分子由       构成。
(3)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
(4)物质质量比:反应中甲、乙、丙、丁的质量比为    。
(5)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6)化合价: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    (填“有”或“没有”)变化。
(7)判断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化合反应 。
 反应已配平
1.(2024盐城中考)如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中微观粒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乙中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
C.丙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丙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2.(2024常州中考)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C2H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化学式为C2H6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反应物有剩余
3.(2024凉山州中考)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C.图中共涉及3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4.(2024广安中考)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如图是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2H2OC2H5OH+H2O
 反应需配平
5.(2024江西中考)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了用高效催化剂将甲烷与氧气在常温下制甲酸。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高效催化剂的作用是增加生成物质量
C.物质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2024宁夏中考改编)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该反应涉及    种氧化物。
(3)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4)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其他类型
7.(2024广东中考)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b的化学式为H2O 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
8.“零碳甲醇”是利用工业尾气中排放的废弃二氧化碳以及焦炉气中的氢气来合成零碳甲醇,从而实现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B.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9.(2024包头中考改编)CO2的转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与某种单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乙的化学式为      。
(2)丙属于    (填“单质”“氧化物”或“化合物”)。
(3)该反应过程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
B.原子的种类
C.物质的总质量
(4)空气中含量过高容易造成    。
(5)若反应得到1.6 g丙和0.9 g丁,则消耗了    g甲和0.3 g乙。
【详解答案】
例 第一步:O2 CO2 H2O
第二步:C2H5OH+3O22CO2+3H2O
第三步:(1)乙 丙、丁
(2)2个氧原子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3)1∶3∶2∶3
(4)46∶96∶88∶54
(5)4∶1
(6)没有
(7)不是
1.D 解析:A项,甲中微观粒子表示的是水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甲中微观粒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项,乙中微观粒子表示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项,丙中物质中含有氢气、氧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项,丙中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2)∶32=1∶8,故选项说法错误。
2.B 解析:A项,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甲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则甲的化学式为C2H6,故选项说法正确;B项,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1个乙烷分子与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了1个乙烯分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水分子,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0∶44=15∶22,故选项说法错误;C项,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项,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3.A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正确;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属于化合物的有CO2、CH3OH、H2O,共3种,故C正确;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D正确。
4.C 解析: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5OH。A项,反应前有乙烯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错误;B项,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选项说法错误;C项,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选项说法正确;D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5OH,选项说法错误。
5.C 解析: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酸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2CH2O2+2H2O。A项,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涉及水一种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项,高效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质量,选项说法错误;C项,CH2O2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2)=12∶2∶32,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说法正确;D项,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3,选项说法错误。
6.(1)原子
(2)CH4+2O2CO2+2H2O O2 两
(3)3∶1 (4)16∶11
解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则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原子。(2)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反应物中的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分别为CO2和H2O。(3)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H4,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可知,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32×2)∶44=16∶11。
7.C 解析:A项,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B项,反应后催化剂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C项,b的化学式为H2O,该选项正确;D项,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2,该选项不正确。
8.B 解析:生成物丙是CH3OH,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7.5%,故A正确;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则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B错误、D正确;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9.(1)H2 (2)化合物 (3)A
(4)温室效应 (5)2.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三种元素,反应物中含C、O两种元素,故反应物中还应含氢元素,故乙为氢气,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1)乙的化学式为H2。(2)丙是甲醇,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符合题意;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4)空气中CO2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5)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若反应得到1.6 g丙和0.9 g丁,则消耗了2.2 g甲和0.3 g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