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导入:
你看,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滑雪赛场上,我国运动员正在 奋力拼搏!
持两柄雪杖,踏一双雪板,在冰天雪地中疾速滑行,全部身心与皑皑白 雪 融为一体,勇气、激情、风驰电掣,身体在重心不断切换中保持平衡,避障、 转向、穿越旗门……运动员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事这项运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可以锻炼骨骼、肌肉、神经,增强 心肺功能,还能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第四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2024年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将获得人体的运动、神经和
激素调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保持健 康、增进健康。
一 起去探 究 起做项 目
●开展健康生活宣传展演活动。 例如,通过展示自己制作的、 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宣讲 保护眼健康的方法;通过自制 的实验装置,模拟香烟烟雾对 呼吸道的危害,宣讲吸烟有害 健康的道理。
·探究自己和同学的膝跳反射
●测定自己和同学的反应速度
·探究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 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想一想·议一议: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靠哪些结构获取的
一位因眼疾失明16年的患者,戴着一副奇特的眼镜,坐在一块印有黑白条的 硬纸板前,用手指准确地指向黑白条的交界处。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这副 眼镜上安装了一个视觉编码器,编码器上有微型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患者的大 脑中则植入了微电极。编码器扫描硬纸板,将图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发 送到微电极,刺激大脑,让她“看”到了硬纸板上的黑白条。
根据上述科学故事,结合已有知识,思考以下问题:这副奇特的眼镜模拟了 身体的哪些结构 除了视觉和听觉,外界刺激引起的感觉还有哪些
视网膜电信号
摄像头
传递大脑皮层
捕捉实时图像
重建图像
传输至芯片· 经过编码形成信号矩阵
植入体 电极阵列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2024年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四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三)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01°眼和视觉
02 ·耳和听觉
03 ·其他感觉器官
04 ·概念梳理 ·总结转化
05 ·拓展应用 · 能力提升
目 录
CONTENTS
通过眼和耳知识的学习,形成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分析综合, 理性思维,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概述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主要途径;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并描述眼和耳 的结构、主要功能以及视觉、听觉的产生 过程;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关注眼和耳的健康与保健,养成良好 的用眼、用耳卫生习惯。
科学思维
生命观念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眼和视觉
1.1自学 ·知道: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靠感受器获取的
人体通过感知环境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人 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刺激的结构 ) 获取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 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科 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游离的神经末梢
简单的感受器
被包绕的神经末梢
复杂的感受器
突触囊泡
突触
特化的感受细胞 特殊的感受器
感受器的类型
视觉
青、赤、黄、白、黑
虹膜-
有色素,中央的
小孔叫瞳孔。
瞳孔
光线的通道。
角膜
无色,透明,
可以透过光线。
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
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睫 状 体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巩膜
白色,坚韧,保护 眼球的内部结构。
脉络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 素,给视网膜提供营 养,并使眼内形成一 个“暗室”。
视网膜
含有许多对光线 敏感的细胞,能 感受光的刺激。
视神经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 球壁,并折射光线。
内膜→视网膜——感光细胞丰富,感受光刺激
房 水——透明透光,水样液体
内 容 物 晶状体——透明透光,弹性双凸透镜,可折光
玻璃体——透明透光,胶状物质,支持和折光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角 膜——无色透明,可以透光 外膜巩 膜——白色坚韧,保护内部
眼球壁(外膜、中膜内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虹 膜——色素丰富,具有瞳孔
中膜睫状体——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血管提供营养,色素形成暗室
.2识图·辨析: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 眼球的结构
眼球
眼球壁
灰黑
绿色
e n
2
Vio et
褐色
棕
色
色 色 蓝
.2识图 ·辨析:眼球的基本结构——虹膜
此 系
TOWT
大脑的
特定区域
视神经
视网膜
玻璃体
晶状体
瞳 孔
1.3分析·理解:视觉的形成
物体
发出
或反
射的
光线
角 膜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
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物体, 想一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哪部分 发生了病变
【解析】有可能是这个小女孩的视神经受损或大脑
的特定区域受损。
视觉形成三者缺一不可眼球结构完整、视神经和视
觉中枢正常。
1.3分析·理解:视觉的形成
瞳孔可以调节进光量
.3分析·理解:视觉的形成一瞳孔的功能
明亮的环境
黑暗的环境
晶状体→镜头 瞳孔 → 光圈 视网膜→感应器
物象 调焦器
光圈
1.3分析·理解:视觉的形成与照相机成像
晶状体
角膜
瞳孔
睫状体
视网膜
底片
镜头
远视眼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未矫正 用凸透镜矫正
正视眼 晶状体
→ 眼球的前后径与晶状体的曲度正常
视网膜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用凹透镜矫正
1.4理解 ·认同:近视和远视及其矫正
近视眼
未矫正
.5理解·认同:合理用眼的注意事项一四要”
中小学生连续看书、看电视、
使用计算机、玩手机和游戏机的 时间过长,或眼与书本、屏幕的 距离过近,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 会增大。如果已经近视了,就更 要注意用眼卫生,否则中低度近 视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 视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可 能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 书本的距离要在33厘米
左 右 。
要定期检查视力。
适当休息、远眺。
格外注意;要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科学作息。
【小组讨论】①为什么读写或使用电子产品30~40分钟
后,要适当休息、远眺 ②为什么近视后,要及时到医 疗机构验光,配合适的眼镜 ③在弱光、强光下看书, 或走路、乘车时看书,为什么不利于保护视力
【解析】①放松睫状肌、恢复视力调节能力以及缓解眼
疲劳。②准确判断近视类型、控制度数增长。③光线不 足或过强都会导致眼睛过度调节,不良的阅读姿势会使 眼睛过度疲劳。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X
指出,每个人是自己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保护视
力、预防近视,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用眼,养成良好
的用眼习惯。另外,还要注意不用手揉眼,以免造成
眼部感染;注意避免眼外伤,在投掷飞镖等活动中要
.5理解·认同:合理用眼的注意事项一“四不要”
不要在走路、乘车时看书或使 用电子产品。
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或使 用电子产品。
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或使 用电子产品。
不要躺卧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耳和听觉
耳 廓——搜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波
鼓 膜——依靠声波引起震动
鼓 室——维持气压平衡,容纳听小骨
听小骨——形成听骨链,传导声波至耳蜗
半规管——位觉感受器,控制身体姿势,维持平衡
前庭——位觉感受器,感受位置和速度变化,维持平衡
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并感受声波
2.1识图·辨析: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耳郭
耳 耳 耳 外 中 内
耳的结构
外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外耳道 ·
内耳
中耳
2.2分析 ·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 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 到内 耳,刺激了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波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 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大脑(产生听觉)
大脑的
一 定 区 域
听神经
鼓膜振动
外耳道
神经传导
听神经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耳廓
声波
听小骨一
内耳耳蜗
外界声波
听小骨振动
外耳
鼓室
2.3关注 ·认同:保护耳和听力的注意事项
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称 为噪声。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力也会受到 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环境中,鼓膜就会破裂,从而导致听力损伤。《中华 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开始实施,要求各部门为减少环境中的噪 声而努力。例如,在居民区附近的公路两侧安装声屏障,可以有效减少噪声。我们在生 活中,也应自觉减少噪声,并为防治噪声污染积极献计献策。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
张口,或闭嘴、堵耳。
擤鼻涕时,压住单个鼻
孔擤,且不要太用力。
2.3关注 · 认同:保护耳和听力的注意事项
鼻咽部有炎症时,及时治疗。
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
不用尖锐的东西掏耳。
Tonuch
其他感觉器官
3
ht
Sseee
3.1分析·讨论:鼻的嗅觉
鼻是呼吸器官兼嗅觉器官,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 覆以皮肤构成。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嗅细胞, 它们能接受空气中有 气味的物质的刺激。鼻属于高度分化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对于动物接受外界化学信息、
识别环境、辨认敌我、归巢、捕猎、避敌、寻偶和觅食等有重要作用。
气味→鼻腔顶端粘膜→嗅毛感受器捕捉
分 子→嗅球细胞→嗅束→嗅脑(边缘系
统 )
嗅脑
嗅球
鼻腔
气 味
鼻根—
鼻梁— 外鼻长
鼻尖一
鼻前孔
鼻窦
鼻腔
嗅毛感受器捕
3.2分析·讨论:舌的味觉
舌是在口腔内活动的肌性器官,由骨骼肌构成,可分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分, 具有 感受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和辅助发音等功能。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
敏感的味细胞,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刺激。舌与心功能有密切关系,观察舌的色、
质、形态及舌苔变化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舌盲孔 人的味觉敏感区域分布图
甜 咸 酸 苦
苦
咸
甜 酸
会厌
舌根
界沟
叶状乳头一
菌状乳头
舌尖一
舌扁桃体
轮廓乳头
舌体
丝状乳头
舌尖 舌尖和舌边舌边 舌根
3.3分析·讨论:皮肤的触觉
皮肤覆盖人体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约占体重的16%。
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平均厚度为0.5—4.0毫米。皮肤由
表皮和真皮紧密接合而成,具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呼吸等功 能
。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神经末梢 (痛觉 )(
触觉小体
(触觉)
环层小体
(压感)
卢氏小体
(热觉)
克氏终球
( 冷 觉 )
动脉
脂肪组织 汗腺 静脉
表皮
真皮
皮下 组织
毛囊—
皮脂腺一 竖毛肌一
神经一
4 概念梳理
总结转化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 瞳孔→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 外耳道 → 鼓膜振动 → 听小骨振动 → 内耳耳蜗感受器 → 听神经 → 大脑的一定区域 近视——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矫正——佩戴凹透镜;预防——合理用眼“四要”“四不要”
保护耳和听力——防止噪声污染、注意耳的保健和用耳卫生
外膜角 膜——无色透明,可以透光
虹 膜——色素丰富,具有瞳孔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血管提供营养,色素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感光细胞丰富,感受光刺激
房水 — — 透明透光,水样液体
内容物晶状体——透明透光,弹性双凸透镜,可折光
玻璃体——透明透光,胶状物质,支持和折光
鼓 膜——依靠声波引起震动
中 耳 —— 衡,传, 蜗
半规管——位觉感受器,控制身体姿势,维持平衡
前庭一位觉感受器,感受位置和速度变化,维持平衡
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并感受声波
导声波至耳
容纳听小骨
形成听骨链
维持气压平
听小骨
鼓 室
外耳 耳 廓 外耳道 — — — —
搜集声波
传递声波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思维导图
巩 膜——白色坚韧,保护内部
耳的结构
内 耳
眼球的结构
05 拓展应用
能力提升
【教材P10页“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1.在眼球中,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2.从外界声波传入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耳 蜗 内的感觉细胞 →听神经 → 大 脑 的一定区域。
D
【解析】盲道通过不同纹理的地面砖块,帮助视障人士通过触觉识别 方向和位置,保障视障人士的安全和独立出行,减少他们在公共空间行走 时的障碍和危险,提高出行安全性。手语是聋人的语言,可以帮助听障人 士与健听人之间进行联系与沟通,消除沟通障碍,促进听障人士更好地融 入社会生活。
【教材P10页“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
1.图片所示的盲道和打手语各有什么用处
滚
活泼
笨 酷
猪 美
呆 帅
2.观察右图中的两根红色线段,你认为它们的长度 一样吗 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长度,结果与你的观察一 致吗 跟同学讨论一下观察与测量的区别,为什么在很 多情况下,用工具进行测量是必要的
【解析】观察图中的两个红色线段,往往会认为左 侧的红色线段比右侧的红色线段长,但用尺子测量一 下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发现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这 是因为我们通过视觉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实际物体之间 存在着差异。例如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离物体的 远近不同,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大小也不相同,对于 不同的物体,也会存在着这种差异。所以,在很多情 况下,用眼睛观察是不准确的,用工具测量是必要的。
【教材P10页“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
【教材P10页“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
3.你是否听过家里长辈说他们的眼睛老花(科学名称是老视)了 与家人交流这种 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查阅资料,根据长辈的阅读习惯和曾经的职业性质,提出相应的措 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解析】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 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视近困难以 致在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这种 现象称为老视。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其发生迟 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本身屈光不正、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 等。矫正老视配戴老视眼镜(凸透镜),借凸透镜的力量补偿晶状体调节力的不足从而 达到矫正老视的目的。
老视的眼睛
在视网膜后成像
正常的眼睛
在视网膜上成像
晶状体失去弹性
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角膜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有些人因外伤 或疾病损坏了角膜而失明。
据统计,我国因外伤或各种角膜疾病而致盲的患者有数百万人,其中,青壮年约占 70%。一旦把这些患者损坏的角膜切除,换上健康的角膜,即进行角膜移植,他们就会重 见光明。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很好,但角膜来源极其缺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 年印发了《眼库管理规范》等系列文件,同时鼓励各省设立统一的眼库,志愿捐献角膜 者可以到当地眼库办理角膜捐献手续。这样,志愿捐献角膜者一旦去世,他们的直系亲 属就可以与眼库联系,使捐献者关爱盲人的愿望得以实现,也使他们的爱和生命延续。
科学家还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工角膜,希望以此摆脱角膜来源奇缺的困境。我国研制 的人工角膜已用于临床,为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3D 打印角膜也“崭露头角”。
除角膜外,眼球的其他结构或功能受损,视神经或者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受损,都 有可能导致视力损伤。目前,我国致盲性眼病以白内障、青光眼等为主。白内障是由晶 状体浑浊引起的,青光眼主要与眼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损害等有关。我国从2009年起实 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让许多白内障致盲患者重见光明。
你了解“全国爱眼日”吗 请查阅资料,了解当地在改善视力损伤者生活环境等方 面所采取的措施。
【科学 ·技术 ·社会】技术和爱心助力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