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的人(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有的人(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9 17:51:4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情感。
4.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他又将人分成了几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资料宝库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 地主阶级和达官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狗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期“流芳百世”。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而人民,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写下《有的人》一诗,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交流: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有的人 活着,
他 已经 死了;
有的人 死了,
他 还活着。
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有的人,
骑 在人民头上:“呵,我 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二)
有的人
把名字 刻入石头 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 做野草等着 地下的火烧。(三)
有的人
他活着 别人 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 为了多数人 更好地活。(四)
骑在 人民头上的
人民 把他摔垮:
给人民 作牛马的
人民 永远记住他!(五)
把名字 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 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 吹到的地方
到处 是青青的野草。(六)
他活着 别人 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 可以看到;
他活着 为了多数人 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 把他抬举得 很高很高。(七)
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思考:第2小节与第5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3小节与第6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4小节与第7小节有怎样的关系?
对比。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新课学习
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
摔垮--记住
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
新课学习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有的人——“把他摔垮”,打倒、推翻;“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有的人——“永远记住他”;“到处是青青的野草”,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讨论交流:“有的人”指哪些人呢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新课学习
课文总结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的“活”着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
怎样理解《有的人》这首诗?
课堂练习
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课后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活 俯 流芳百世
死 骑 遗臭往年
再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
【重点难点】21世纪教育网
重点:
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情感。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品读体会,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他又将人分成了几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21教育网
2.简介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 ( http: / / www.21cnjy.com )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21cnjy.com
3.写作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 地主阶级和达官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狗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期“流芳百世”。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而人民,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21·cn·jy·com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写下《有的人》一诗,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2-1-c-n-j-y
2.板书课题:20.有的人
二、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交流: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2.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①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②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21*cnjy*com
③指导朗读。
(2)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①指名朗读第二、三部分。
②思考:第2小节与第5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3小节与第6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4小节与第7小节有怎样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对比。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www-2-1-cnjy-com
③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把他摔垮”,打倒、推翻;“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永远记住他”;“到处是青青的野草”,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来源:21cnj*y.co*m】
④指导朗读。
(3)讨论交流:“有的人”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些人呢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总结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着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出处:21教育名师】
四、课堂练习
怎样理解《有的人》这首诗?
简答: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www.21-cn-jy.com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课后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活 俯 流芳百世
死 骑 遗臭往年
教学反思
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是感情更加突出。 2·1·c·n·j·y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的对比读等。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足之处:诗歌的朗读指导不到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