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 障碍跑与游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体育与健康 障碍跑与游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8-01 09: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障碍跑和游戏
教材分析
实用性强: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多种方式通过不同障碍物的运动项目,在生活和野外生存等场景中有实际应用。
综合性高:需要学生运用跨、跳、绕、钻、爬等多种动作技能,能全面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趣味性浓:通常会结合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竞赛的心理特点。
学情分析
身心特点
(1)生理特点:二年级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快速增长初期,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肌肉力量较弱,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变形 。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正在逐步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动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不足。
(2)心理特点: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易被外界干扰;情绪波动大,喜欢表扬和鼓励,对批评的承受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
运动基础
(1)技能储备:学生在一年级已接触过简单的跑、跳、投掷等体育活动,具备一定的身体活动基础,但对于障碍跑中涉及的复杂组合动作,如跨、钻、爬等,尚未系统学习,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有待提高。
(2)体能状况:二年级学生体能水平整体较低,耐力较差,持续运动时间较短,进行较长距离或高强度的障碍跑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
学习特点
(1)学习兴趣:对富有情境性、故事性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兴趣浓厚,单纯的技能训练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例如,将障碍跑设计成“森林探险”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2)合作意识:开始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在活动中更多关注自身表现,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争抢、不服从安排等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3)接受能力: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接受度高,如通过教师示范、视频展示等方式,能较快理解动作要领;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困难,教学时应避免过多理论讲解。
教学内容 障碍跑和游戏 单元水平 水平一 单元课时 3/6
授课年级 二年级 授课地点 操场 授课时长 40分钟
学习目标 运动能力:知道障碍跑动作的意义和方法,熟练掌握跨、跳、钻、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物,并结合自身能力在挑战赛中做到逐步控制好速度;协调性体能得到锻炼; 健康行为:能积极参加障碍跑的游戏和比赛;知道障碍跑游戏和比赛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练和游戏比赛中有安全意识;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通过击掌、拥抱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和他人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育品德:在障碍跑练习中勇于挑战,在团队游戏和比赛中自觉遵守规则,相互尊重,积极进取。
素养培育策略 通过个人和团队的练习比赛,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积分赛检测巩固所学知识,能在做出正确姿势的同时快速跑动; 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方法正确,姿势合理,安全、快速通过。 教学难点:灵敏、快速通过障碍物。
教学过程
部分 内容与实施 组织与要求 时间 个体运动密度
热身部分 课堂常规 一般热身活动:热身跑 要求:不冲撞,互谦让,跟随音乐跑动 专项热身活动:右脚左手前、左脚右手前、高抬腿 要求:动作有幅度,肩、髋、踝等关节充分活动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 6分钟 100%
教学过程
部分 内容与实施 组织与要求 时间 个体运动密度
学练部分 活动1:走迷宫 方法:4人一组,第一个同学绕过第二、三、四个“木桩”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并做出安全手势;第二个同学绕过第三、四、一个“木桩”,并做出安全手势;第三位同学绕过第四、二、一个“木桩”,并做出安全手势;第四位同学绕过第三、二、一个“木桩”,并做出安全手势。 活动2:优生师范 教师请一位表现好的同学示范,并引导学生思考:“他是怎么做的?” 活动3:“木桩”随着音乐跳动,四位同学像活动1一样依次绕过动的“木桩”。 活动4:走长迷宫 方法:四路纵队,第一组S形绕第二组,第三组S形绕第四组,接着交换;被绕的“木桩”随着音乐跳动。 活动5:穿越障碍 学生分为4路纵队,依次利用跨、跳、钻、翻、爬等方法越过老师设置的障碍物。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呈体操队形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按照顺序跑动,听从教师指挥,积极参与,坚持不懈。 组织:四路纵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注意安全,有合作意识,有责任担当。 4分钟 1分钟 6分钟 6分钟 7分钟 85% 100% 85% 85% 90%
比赛与体能部分 比赛:“运送物资” 方法:4人一组, 手持“物资”(红领巾),以跨、跳、钻、翻、爬等方法越过老师设置的障碍物在终点处卸下“物资”后折返跑回起点,并与同伴击掌,依次进行,最快运输完的小组获胜。 要求:跑动时拿稳“物资”。 组织:四路纵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遵守秩序,沟通合作,有集体荣誉感。 6分钟 90%
放松部分 放松整理:伴随音乐跟教师做拉伸放松操 总结本课 作业:在家长陪同下,在大床上进行爬动展示;完成 5×30 秒的跳短绳;完成3组50米短跑练习 收拾器材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认真放松,积极与同伴对话。 4分钟 90%
安全保障措施 课前检查好场地器材,合理布置好场地。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颈部的活动。 3. 将安全内容融入比赛规则中,让学生主动积极遵 守比赛规则。 4. 学练结束后积极放松、充分拉伸。 预计心率 140~160 次 / 分
群体运动密度 85%
场地器材 体操垫若干 标志桶若干 音箱1个
课后小结 通过体验跨、跳、钻、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物,知道遇到危险时,可以用不同姿势越过障碍物保护自己,使身体避免受伤。能积极参与任务,在游戏中学会观察、积极思考,能共同合作完成场地变化组合的布置。学习中遵守游戏规则,有序练习,安全练习。
学习评价 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运动能力 1. 能跨、跳、钻、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物 2. 能保护与帮助他人,能在保护与帮助下积极参与动作学练 通过自评、小组评和师评促进学生掌握,在比赛活动中促进学生运用
健康行为 与同伴合作完成越过场地的多种障碍,乐于与同伴完成比赛任务,有序安全参与游戏练习和比赛 小组内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价融入比赛中,教师评价为主
体育品德 在游戏和比赛中遵守规则,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遵守规则,教师评价学生克服困难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