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美妙童音
《摇船调》教学设计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下册
课题 摇船调 学科 音乐
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很喜欢的歌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的一开始的四个乐句采用了第一、三乐句的旋律的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歌曲一、二段采取问答的形式,十分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的活泼、欢快的情景。紧跟着歌曲又加入了三小节的衬词和一小节的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也强,他们对音准的把握、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方面相对比二年级要好很多,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他们对音乐基本要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审美感知:在学唱歌曲中,感知童稚、风趣和欢乐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小儿猜谜、游戏和逗趣的种种乐趣。 艺术表现: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摇船调》。 创意实践:在聆听、律动、模唱中感受、体验问答式民歌风格特点,在练习、合作、创编中体验、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文化理解:在歌曲聆听、老师介绍中初步了解台湾风景人文,从而更近距离体会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难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摇船调》。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钢琴、节奏棒等小乐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美妙的音乐课即将开始!请大家坐坐好! 生:调整呼吸和坐姿。 调整呼吸和坐姿是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导入前师提出这个要求一方面是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做准备,另一方面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调整他们的学习外像状态,通过肢体动作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内在注意。
二、情境导入 1.民歌欣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师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1)师:谁听出来我刚刚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呢?你能根据歌名猜一猜吗? (2)师:对,你们的知识面可真广!阿里山在我国的台湾省,这是一首台湾民歌! (3)师:你们看歌词,哪一句歌词最特别呢?对,“那依奴娃,那依呀那呦喂”,这是歌曲中的衬词,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色,它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比如我们安徽的《凤阳花鼓》(师范唱) 1.生:聆听 2.生:思考并回答 课前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导入通过教师演唱民歌来学生的注意力及增加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也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做好准备。
三、新课教学 师:你们知道吗?在台湾当地啊还流行着一首民歌叫《摇船调》,它是一首一边划船一边演唱的歌曲。你们听他们划船时的心情怎么样?速度又如何呢?(师播放歌曲) (1)师:你们可真聪明,之前我们了解了歌曲的衬词,你们能找一找这首歌曲中的衬词吗? (2)师:你们的反应可真快,对了,就是这三小节,我们来唱一唱!(师弹琴) (3)师:台湾劳动人民在唱这几句时还在干什么呢?对,在划船呢,谁能来示范一下划船的动作?你的模仿能力可真棒!你们看我来划船!我们一起来划一划!我们一起边唱边划! (4)师: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划船时软绵绵的,声音也很弱!你们说这个地方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划船和演唱呢?对了,强的力度!这首歌曲是拍,它的节拍特点是强 弱 次强 弱,我们一起再来试一下! 3.师:你们可真优秀,船划得好,歌唱的也棒!我也想给大家唱一唱,请你们一边律动一边仔细听,台湾人民他们在划船、唱歌的同时还在干什么呢? (1)对在猜谜语,你们大声地来读一读歌词吧!(出示歌词) 师:你们知道吗?在歌曲中这种猜谜语对歌形式又叫做问答形式,这是一首一边划船一边演唱的问答式谜语歌曲。 4.师:台湾人民可真聪明,他们不仅热爱劳动还能根据劳动创作出这么动听的歌曲!我们也来学一学,刚刚这首歌他们是先问后答的形式,我们呢改变一下形式,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请你们跟着我的节奏我问你答!(出示歌谱并打节奏棒) 师:什 么 圆圆. |在呀 在半 天 呦. (1)师: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先问后答的形式分组问答。我来分一下工,哪两组问?哪两组答? 5.师:节奏我们会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1)师:我唱一句你唱一句(师生合作演唱问答部分,并提醒学生坐姿及声音要饱满、明亮) (2)你们学的可真快,你们发现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圆唱了几个音?像这样一个字唱多个音的我们叫做一字多音。“前”和“哪”一拍) 跟琴模唱。(出示) (3)接下来我来分一下工,哪两组问?哪两组答?(师伴奏) 6.师:这几句你们唱的可真好听,我们再次完整聆听这首《摇船调》,你们听歌曲的结尾处是一样的吗? (1)师:不一样,第一段唱1号房子里的,第二段跳过1号小房子直接唱2房子里的,这个记号我们叫它:反复跳跃记号(出示) 7. (1)师:我们完整的跟着琴来唱一唱,让台湾的小朋友们也来听一听我们美妙的歌声!(提示生注意情绪饱满,声音明亮) (2)师:谁还记得划船的时候要怎样?(比较强的力度)那你在唱的时候可要加强力度了。那前面的部分要用怎样的情绪来唱呢?(引导:前面四句部分优美欢快,后面两句比较有力) 8.这是一首对唱歌曲,接下来我来分一下工:哪两组问?哪两组答?记得我们划船的动作哦! 生:初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感知音乐情绪。 2. (1)生:找衬词 (2)生:模唱 表演唱 生:思考并学唱 3.生再听感知歌曲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1)生读歌词并了解猜谜语的问答式演唱形式 4.生有节奏地与师进行猜谜问答。 什 么 圆圆. |在呀 在半 天 呦. 生分组合作 5.生聆听并模唱。 (1)生跟琴模唱 (2)生学唱 (3)生分组合作演唱 6.生聆听、律动思考并回答。 (1)生:不一样,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6.生:跟琴演唱(注意情绪饱满,声音明亮) 7.生跟琴模唱 8.生分组表演唱 以美育人,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获得审美体验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带着问题的聆听中集中学习精神,再通过聆听歌曲内容了解歌曲演唱形式,了解台湾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一面。并在与师有节奏地进行猜谜语问答游戏中中熟悉歌曲节奏和内容,通过师生互动小游戏让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体验审美音乐。不断地提醒歌唱表情、状态是为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声乐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意识,也为歌唱教学打牢基础。肢体律动的加入是为了学生通过肢体律动能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体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基本音乐素养。
四、拓展延伸 1.师:你们表演的真好,我呀还想邀请你们玩个小游戏叫做“小小作词家”,请你们想一想根据歌曲中的提问你还有另外的答案吗?我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想一想。 (1)师:时间到!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对歌喽,我一边划一边问,小船停在谁的边上谁就来回答,准备好了吗?(节奏律动,引导生创编歌词并直接演唱出来,师可用“啦”哼唱为学生找准旋律及节奏) 2.师:经过刚才的小测试,我发现你们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作词家,你们知道吗?我们不仅可以创编谜底,还可以创编谜面,比如:什么弯弯在半天,什么弯弯,什么弯弯在河边?你们课下也可以进行创编哦! 1.生讨论回答并与师合作演唱! 2.思考 通过歌词编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并在编创中再一次激发学生对歌曲审美体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这首好听的台湾民谣《摇船调》,知道它是一首先问后答对歌形式的歌曲,像这种形式的歌曲我们以后还会学到,像云南民歌《猜调》。我们说音乐源于生活,希望你们在平时生活中多用小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最后让我们划着小船唱着歌儿出发喽!期待我们和台湾的小朋友合作演唱的一天哦!(师播放视频)
六、板书设计 摇船调 情绪:优美欢快 速度:中速 内容形式:问答式对唱 反复跳跃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