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2-24 12: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安排的,学生已经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数量。本单元以此为基础,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5、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折线统计图。
难点是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2、根据学生已有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运用迁移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3、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划分:
信息窗一:1课时
信息窗二:2课时
课时备课
年级:五 学科:数学 第 七 单元 教案设计者:
课题: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总 3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 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4张习题纸
教学过程 复   案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去过威海吗?生:(很兴奋)去过。师:那你能谈谈威海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生1:威海有美丽的大海,丰富的海鲜。生2:威海环境优美,城市干净整洁。……师:的确,威海市一座美丽的城市。老师在网上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威海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生:(期待地)好。(课件演示威海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师配音: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山在城中、城在海中、人在绿中。2003年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师:威海美不美?生:(由衷地)美。师:由此也可以看出威海在市区环保建设方面做得不错。老师搜集到了有关威海市区环保建设的相关资料,咱们一起来看。课件显示: 师:仔细观察,通过这张统计表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生1:我能知道排水管道每一年是多少米。生2:我还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师:也就是说,我们既能知道各项指标在每一年当中的数量是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变化,是吗?师:下面咱们就以“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这项指标为例,看看从98年到02年数量是怎样变化的?课件显示: 生:98年到99年数量减少了,99年到2000年没变,到2001年又增加了,到2002年还是增加。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清楚、准确。也就是说,这几年当中数量有时是增加的,有时是减少的。那同学们能不能将这种有增有减的变化情况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下面同学们就将你的想法画在一号作业纸上。二、全班交流,探索新知师:好,把笔停下。你没画完也不要紧,只要把你的想法说清楚就可以。好,咱们一起来交流。大屏幕显示: 生1:我是用一个个竖条表示每一年的数量。(不少同学点头表示想法一样)师:这位同学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大屏幕显示: 生2:我用点来表示每一年的数量,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这条线向下,就表示减少了。这条线向上,就表示增加了。(同学们用赞赏的目光表示同意)师:哦,这位同学用高低不同的线段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更好? 生:(异口同声)第二种。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那生活中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吗?生:见过。师:能不能说说你在哪见过?生1:妈妈炒股的时候见过。生2:买体育彩票的时候见过。……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那你能根据这幅图的特征给它起个名字吗?生1:高低统计图生2:线段统计图……师:不过它真正的名字叫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师:下面请这位同学给咱们当小老师,讲讲这幅图是怎样画的,好吗?生(小老师):98年是300吨,找准98年对应的300,然后画一个点。师(打断):同学们有问题问他吗?(生摇头表示没有)那老师有问题,能不能把这个点画在这呢?屏幕显示: 生1:这样画就不知道是98年的300吨了。生2:必须画在98年这条线上才行。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清楚。好,小老师接着讲。生(小老师):按照这种方法将每一年的数量用点表示出来,再用线连起来就行了。师:这位小老师讲得非常好。我建议大家用掌声对我们的小老师表示感谢。(生掌声热烈)师:下面让电脑给咱们演示一下折线统计图怎样画,好吗?(课件演示画图的过程及重点,师同时板书画图的三步:描点、标数、连线)师讲解:1998年是300吨,在1998年这条线上找准左边数轴所对应的300,然后描点。为了清楚每个点表示的数量,可以把数标在点的上方,最后用线段将点和点连起来。师: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1:2002年的数量是最多的。生2:1999年和2000年是一样多的。师:你怎么知道这两年是一样多?生2:因为这条线是平的。生3:我能知道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板书:数量的多少)生4:能看出哪一年数量增加了,哪一年数量减少了。师:也就是说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数量增减变化)师:(边指板书边小结)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每一年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生:想。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二号作业纸,将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动笔画图。师: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大屏幕展示)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点描得不准。2742应该在2500与3000中间偏下的位置,它的点描得不准。师:这位同学观察非常仔细。由于这组数据比较大,描点时一定要仔细。师:仔细观察,哪一年到哪一年数量下降的比较大?生:1999年到2000年。师:看来不用计算,通过统计图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那同学们能不能预测一下,2003年新水取水量比02年会多一些还是会少一些?生1:我认为会多一些。因为2000年到2002年之间数量变化不大。生2:我认为会多,因为城市的人越来越多,用水量肯定会增加。生3:我觉得会少一些,因为人们都节约用水,所以会少。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需要将搜集到的数据整理成折线统计图,帮助我们做出分析、决策。老师在网上搜集到了一些统计图,咱们一起来看。课件演示第一幅统计图: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病人的体温是怎样变化的?生:这个病人第一天体温很高,说明他在发烧,第二天体温慢慢降了下来,第三天他的体温恢复正常了。师:这位同学描述的非常仔细。那你是怎么判断出他的体温恢复正常了?生:正常体温是37度左右,第三天他的体温一直在37度上下。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看来你的的知识很丰富。课件演示第二幅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王芳近期数学学得怎么样?生:她学得很好。虽然第二次测验成绩不好,但后来他的成绩又提高了。师:看的出,王芳同学是一名优秀的同学,虽然偶尔成绩不理想,但是她没有灰心,及时查找原因,努力学习,成绩又提上去了。对吧?课件演示第三幅统计图: 师: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想说什么?生1:我们中国的金牌数是一次比一次多。生2:我国的运动员是越来越棒。生3: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那同学们预测一下2008年奥运会我们会拿多少金牌?生(兴奋地):40、45、50…….师:到底能拿多少金牌,让我们共同期待吧。课件演示第四幅统计图: 师:根据这幅统计图,老师提出了几个小问题,拿出3号作业纸完成。生1:可能是7月份,因为7月份最热,需要空调降温。生2:有可能是12月份,因为12月份很冷。师:同学们分析得有道理。那最少的40台可能是哪个月呢?生1:可能是5月份,因为那时天气不冷也不热。生2:也可能是11月。因为那时的气温不高也不低。师:这两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这样吧,小组四个人在一起,合作制作一幅大概的空调销售统计图。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最先完成。(全班交流展示略)师:那真实的销售情况是怎样的,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分析得还是很有道理,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空调的销售。如果你是销售经理,用什么高招能将四月份的销售量提上去呢?生1:打折生2:抽奖生3:赠送奖品师:看来同学们的经验还是很丰富。师: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谈谈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谈略)
板书设计: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 ------统计 信息窗1-----城市保洁 折线统计图
导学小计:
课时备课
年级:五 学科:数学 第 七 单元 教案设计者:
课题: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总 3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重点、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课前准备:挂图 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纸等。
教学过程 复   案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 完成P121“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完成书122页的第3、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124页第5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板书设计:获“联合国人统计居奖”的城市 ----统计 信息窗2---城市绿化
导学小计:
课时备课
年级:五 学科:数学 第 七 单元 教案设计者:
课题: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总 3 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与比较,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它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取价值体验。2 能结合事例,制作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3 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课前准备:挂图 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纸等。
教学过程 复   案
一、复习引入1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生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也是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生2:我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单式的和复式的。生3:我还知道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生4: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制作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2 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分析折线统计图。二、指导练习1 旅游小助手师:出门旅游,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天气情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示重庆与昆明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并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评价,集体订正。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对打算到这两个城市旅游的游客有什么好的建议?师:对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师充分让学生交流旅游建议。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在旅游出行方面的价值。2 折线统计图分析报告师: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旅游出行,更能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情况。(出示某地2000~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从2000到200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得多。生2:从2003年开始,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生3:从2004年到2005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突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4 4m2。师:如果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让你写个简单的2000~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分析报告,你能写吗?师:先把自己的分析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在小组内写出一个简洁、全面的分析报告。(小组交流,全班评价各小组的分析报告是否简洁、全面)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出了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变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甚至会超过农村。3 编故事师:有一个胖叔叔把自己减肥的过程也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了。(出示2007年胖叔叔3月~10月每月同一天减肥记录统计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师: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编一个胖叔叔减肥的故事吗?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重点对故事的内容是否呈现了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评价。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课外调查统计1 提问:如果我们要对一个路口的汽车流量进行统计,你有什么好的办法?(1)根据学生的讨论,确定调查地点、时间、方法,并按照就近原则分好组。(2)师生共同设计相应的调查表:某路口5分的车流量统计表时段 7:00--7:05 10:00--10:05 12:00--12:05 15:00--15:05 18:00--18:05 汽车流量(辆)2 教师提出要求:可以利用周末,或与小组同学亲自统计,或请家长帮助,或者去调查访
板书设计: 获“联合国人统计居奖”的城市 ----统计 信息窗2---城市绿化
导学小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