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逐渐增加 B.保持不变
C.通过做功改变 D.通过热传递改变
2.(2025·兰州)课外活动中,小亮将刚喝完水的空矿泉水瓶的瓶盖拧上但不拧紧,用手握住瓶子的上下两部分,用力迅速拧成图示状态时,瓶盖被弹出并伴有爆响声,同时瓶口内出现白雾。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矿泉水瓶被用力拧成图示形状,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瓶盖弹出前,拧瓶子的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类似
C.瓶盖被弹出时,瓶内压缩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D.瓶口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温度降低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2025·兰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之一。铸造青铜器时,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形成青铜器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铸造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C.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D.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与“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
4.(2025·辽宁)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冰镇西瓜 B.炭火烤肉 C.围炉煮茶 D.钻木取火
5.(2025·威海) 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了3046km的绿色屏障,完成了“锁边合围”。草方格固沙是沙漠治理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将麦草压进沙子形成方格,改变地表条件,抑制风沙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麦草遮挡使沙地光照减少,降低了沙地温度
B.麦草增大了沙粒的惯性,使沙粒不易被风吹走
C.麦草增大了地表整体的粗糙程度,增大了空气流动阻力
D.有麦草的地方空气流速较小,空气对沙粒的压强较大
6.(2025·深圳)民为国垒,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图是两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的场景。完成1-4题
(1) 德顺同学和紫琦同学分别驾驶甲乙收割机以同一速度同一方向运动,判断甲收割机里面的德顺同学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车前小麦 B.地面
C.远处的树 D.乙收割机的紫琦同学
(2) 善于思考的索希同学和赢胜同学发现收割机上有很多花纹,收割机轮胎上设有凹凸不平花纹的目的是( )
A.增大摩擦力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3)炎丽同学和悦悦同学发现小麦在进仓前需要烘干,炎丽同学提出思考:烘干使小麦中的水(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升华
(4)晓凤同学提出问题:收割机用四冲程柴油机提供动力,其中压缩冲程过程中,柴油机气缸内气体( )
A.质量变大 B.内能减小 C.体积变大 D.温度升高
7.(2025·黑龙江) 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的转速是2400r/min,则此汽油机每秒完成的冲程个数和对外做功次数分别是( )
A.完成80个冲程,对外做功20次 B.完成80个冲程,对外做功40次
C.完成40个冲程,对外做功10次 D.完成40个冲程,对外做功40次
8.(2025·黑龙江) 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是( )
A.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
B.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C.天热时在地面上撒水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
D.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
9.(2025·北京市)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热的过程,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橡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D.管口出现的“白气”是试管内的水直接汽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
10.(2025·武汉)某小组在探究萘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得到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1)萘的熔点为 ℃,从萘开始熔化到所有萘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填“10”“15”“25”或“35”)min;
(2)萘在AB段和CD段升温较慢的是 段,可能是因为固态萘的比热容 液态萘的比热容。
11.(2025·兰州)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 选填“”、“”或“”。
12.(2025·兰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燃气热水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洗浴设备,图示为某款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原理图。使用热水器时,先通电,绿色指示灯亮起,再打开冷水阀和燃气管上的燃气阀。之后打开热水阀时,电子点火器点火,燃气在燃烧器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此时红色指示灯亮起,同时风机工作,高温烟气上升,流经热交换器,将从处流入热交换器的冷水加热,产生的热水从处源源不断流出热交换器,低温烟气从排烟管排出。关闭热水阀时,热水器停止加热。该燃气热水器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额定耗气量”的含义是:热水器正常工作小时消耗的燃气体积。
适用燃气 天然气
热值
额定耗气量
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通常指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能效等级是根据热效率来划分的,其中三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二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而一级能效的热效率则不得低于。
(1)某次洗浴,热交换器在内将质量为的水的温度升高,则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为
(2)此次洗浴,燃气热水器以额定耗气量正常工作。若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 。
(3)请根据计算判断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属于 级。
13.(2025·青海)风力发电是叶片转动时带动发电机内部线圈切割磁感线发电,其发电原理是 现象。某风力发电机一天的发电量约为5×104kW·h,这些电能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煤所放出的热量。(1kW·h=3.6×106J;煤的热值取3×107J/kg)
14.(2025·青海)如图所示,是我国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它依托5G网络通过 波实现远程控制,所用的芯片是由 (选填“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采用氢燃料,因为氢的 大;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摩擦。
15.(2025·威海) 在两只相同石锅内分别添加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高汤和清水,用相同热源加热, (选填“高汤”“清水”)升温较快;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石锅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高于”)水的温度。(c高汤16.(2025·黑龙江) 珊珊一家到烧烤店品尝美味的烤肉串,在烧烤的过程中,珊珊同学看到滋滋冒油的肉串,与烤制前相比,此时肉串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她的家人也能闻到浓浓的肉香味儿,这是由于分子在 。
17.(2025·长沙) 端午节煮粽子,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粽子煮熟后,屋内粽香四溢,这属于 现象。
18.(2025·吉林)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
(1)如图所示,火箭发射过程中外壳与大气摩擦生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火箭的内能。
(2)太阳能电池翼和储能电池是神州二十号的主要能源系统。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太阳能属于 能源。给储能电池充电时,储能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 。
(3)5月22日,航天员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下完成了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出舱任务,该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科研人员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
19.(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透出香气”属于 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20.(2025·遂宁) 小明和爸爸在家一起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他用电加热器对质量为2.5kg的冰块进行加热,并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电加热器的铭牌上标有“220V 605W”,加热过程中,消耗电能的70%转化为冰和水的内能,此时家庭电路实际电压为 V,1~4min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为 J。[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的损失,]
三、计算题
21.(2025·辽宁)某同学家中的电热水壶标有“220V 880W”。求:
(1)电热水壶的额定电流I;
(2)电热水壶的电阻R;
(3)电热水壶正常工作min消耗的电能W;
(4)1kg的水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
22.(2025·威海) 小明和爸爸质量共120kg,骑着一辆质量为300kg(含装备)的三轮摩托车,沿318国道从成都前往拉萨旅行。水平骑行时每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0.02m2(g取10N/ kg)
(1)水平骑行时,摩托车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是多少?
(2)在海拔约5000m的米拉山垭口烧水,用燃气炉将质量2.5kg、初温为3℃的水加热至沸腾(水的沸点为83℃)。若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30%被水吸收。则水吸收了多少热量?共用掉多少燃气?[,]
23.(2025·黑龙江) 小君家中有一个电热壶,这个电热壶的参数如下表所示。他想知道此电热壶的热效率,他将温度为20℃、1.8L的水倒入壶中,测量出水加热到100℃所需的时间为6min。请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额定容量 1.8L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1850W
频率 50Hz
(1)电热壶中水的质量。
(2)壶中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3)电热壶的热效率。
24.(2025·广东)题图所示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极地”号破冰调查船,某次任务中,该船的总质量为4.12x106kg.已知g=10N/kg,ρ海水=1.03×103kg/m3,q燃油=4.3×107J/kg.求该船:
(1)受到的总重力:
(2)静止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发动机完全燃烧100kg燃油放出的热量.
25.(2025·眉山) 图甲为某款电热煲汤锅,其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S为手动开关,为自动温控开关,温度达到时,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和均为阻值不变的电热丝。煲汤锅部分参数如下表,求: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220V 加热 保温
1100W 100W
(1)煲汤锅处于加热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电热丝的阻值;
(3)某次煲汤锅对初温为、质量为的汤汁加热(汤汁沸点),不考虑汤汁质量变化和热量损失,煲汤锅正常工作20min所消耗的电能。
26.(2025·齐齐哈尔) 如图,我国某舰艇圆满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为我国海军建设和发展注入新动力。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静止时,舰艇底最低点到水面的竖直距离为。若某段航行过程中,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平稳的匀速直线航行了,发动机做的有用功为。已知:海水的密度,该舰艇所用燃料的热值。求:
(1)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静止时,海水对舰艇底最低点的压强是多少Pa?
(2)该段航行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前进的动力是多少N?
(3)若该舰艇发动机的效率为,则该段航行过程中,消耗燃料的质量是多少?
27.(2025·山东) “五一”假期,小明随家人驾驶电动汽车前往营地据营。该车可对外供电。输出电压220V,最大输出功率3300W。家人将标有“220V 1000W”的电热水壶接入电动汽车供电电路,把1kg水从20℃加热至100℃用时6min。该车平均速度和每100km平均随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已知(c水=4.2×103J/(kg·℃)),求:
平均速度(km/h) 30 60 90 120
每100km平均能耗/(kW·h) 100 120 132 150
(1)电动汽车对外供电时的最大输出电流;
(2)加热过程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
(3)加热过程电热水壶的效率;
(4)烧水消耗的电能可供电动汽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路程。
28.(2025·天津市)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用额定功率为300W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如图所示。在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质量/ kg 初温 加热时间/s 末温/℃
水 0.3 20 120 40
已知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电加热器的效率。
四、综合题
29.(2025·广州)图a所示的电热加湿器,其内部结构及电路简图如图b.通电后,发热电阻R使加热仓中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喷出,增加环境湿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密度为,沸点为100℃.
(1)加热仓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 (选填“液化”“汽化”)现象:
(2)已知R阻值为550Ω,求电热加湿器的功率;
(3)若消耗电能,可使加热仓内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求:
①加热仓内水吸收的热量;
②电热加湿器的加热效率。
30.(2025·齐齐哈尔)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图甲是某品牌小型电中药锅,图乙是其工作电路简化的等效电路图,通过开关和的不同状态组合,可以实现三挡加热功能。定值电阻都是发热电阻,其中。该电中药锅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已知:。求:
额定电压/V 220
额定功率/W 高温挡880
中温挡440
低温挡220
(1)当闭合开关,将开关接时,电中药锅使用的是 (选填“低温”“中温”或“高温”)挡;
(2)将药液从加热到的过程中,药液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使用该电中药锅的中温挡正常工作,加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的阻值是多少?
一、选择题
1.(2024·陕西)涡轴9“玉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航空涡轴发动机,其大致工作过程是: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压气机,被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料在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从而输出动力。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室中燃料燃烧越充分,发动机效率越高
B.燃料和压缩空气混合后,燃料的热值增大
C.压气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减小
D.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2024·济宁)电冰箱通电后,制冷剂被压缩机从蒸发器内吸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随后进入蒸发器……,通过这样的循环,实现制冷效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需选用不容易汽化的物质
B.制冷剂需选用汽化吸热能力弱的物质
C.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液化放出热量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
3.(2024·南通)《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人炒蒸油料的场景,如图,下列过程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木炭燃烧时热值不变 B.蒸煮——油料含有的热量增加
C.翻炒——目的使油料受热均匀 D.飘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2024·巴中)如图所示,青瓦是古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制瓦工艺有上千年的历史。制瓦工艺分为成坯、晒制、高温烧制等诸多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瓦片的内能
C.烧制青瓦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在质地均匀的瓦上定型切割,瓦的密度变小
5.(2024·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主要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6.(2024·眉山) 热学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过程中,质量减少,热值不变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不存在间隙
C.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7.(2024·扬州)家用燃油汽车的发动机主要是汽油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B.汽油机燃烧汽油会造成环境污染
C.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4次
D.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只吸入汽油
8.(2024·云南) 2024年5月,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赛道1000”研制成功,可助力氢能重卡突破1000公里续驶里程,这是我国将液氢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q氢=1.4×108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B.用液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氢含有的热量多
C.完全燃烧100kg的液氢能释放1.4×1010J的热量
D.氢能重卡的热机效率可高达100%
9.(2024·包头) 如图所示是一个香蕉炉,点燃炉内蜡烛加热香蕉液,一会儿,房间内充满了香气,对这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香蕉液通过做功增加内能
C.香蕉液吸热升华变成香气 D.香气弥漫是扩散现象
10.(2024·淄博)如图,玻璃瓶内有少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瓶内空气的内能
B.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是汽化现象
D.瓶塞跳起过程与热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11.(2024·湖南) 有关能量的转移、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烤炉取暖,是电能转移到人体
B.钻木取火,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部的内能
D.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
12.(2024·泰安)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如甲图,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②如乙图,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下方可挂起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③如丙图,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
④如丁图,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3.(2024·连云港) 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
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
D.焦炭的热值是,完全燃烧1kg焦炭能放出的热量
14.(2024·广东) 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15.(2024·北京)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两种液体、,其质量;用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个电加热器分别加热液体、,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它们均正常工作。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沸点等于液体的沸点
B.电加热器甲的电阻丝阻值大于乙的电阻丝阻值
C.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吸收的热量
D.液体的比热容大于液体的比热容
二、多选题
16.(2024·龙东地区)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17.(2024·日照)小明用红外线烤箱为爷爷奶奶烤了香喷喷的面包。在烘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现象都与他学习的物理知识相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烤箱发射的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闻到面包的香味,说明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面包夹的手柄上刻有很多花纹,主要是为了使用时增大摩擦力
D.热腾腾的面包内能增加,是通过烤箱对面包做功实现的
三、填空题
18.(2024·辽宁) 汽油机在 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若某汽车的汽油机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有用功为,效率为25%,则该汽油机在这段时间内消耗 kg的汽油(汽油的热值取)。
19.(2024·广西)关于分子动理论,谚语“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寒冬,我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
20.(2024·巴中)小丽去郊游,上车时闻到汽油味,这是 现象。通过交流得知该车的发动机为汽油机,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1200r/min,在1s内汽油机对外做了 次功。如果汽油机在某段时间内消耗了500g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的热量为 J(q汽油=4.6×107J/kg)。
21.(2024·通辽)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将刚喝完水的空矿泉水瓶的瓶盖拧上,握住上下两部分,用力拧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会看到瓶盖被弹出,并发出爆响声,同时瓶口内出现白雾。拧瓶子过程中瓶盖未弹出前跟汽油机 冲程类似,瓶盖被弹出时,瓶内气体内能会 而导致温度降低,出现白雾。
22.(2024·大庆)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时物体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23.(2024·日照)有一种小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每个工作循环做功500J,曲轴的转速是300r/min,每分钟消耗汽油5g。则该内燃机的功率是 W,机械效率是 。()
24.(2024·徐州)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将相等 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入易拉罐中,用相同的热源和方法加热,则单位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如图所示,实验得到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a是 的图像。
25.(2024·淮安)2024年4月,两辆氢能源汽车实现了从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长距离运输测试,这是中国氢能源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如图所示是某款氢能源汽车,该款氢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消耗氢气,则此过程中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利用氢能的效率为 。()
26.(2024·广东) 《本草纲目》记载:“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拭”指摩擦,“以布拭热”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琥珀的内能。“吸得芥子”是由于琥珀因摩擦带 而 轻小的芥子。
27.(2024·济南)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泉城广场荷花音乐喷泉利用电动机把水喷向空中时,电动机将 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此过程中能的总量 (选填“逐渐增大”“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28.(2024·济南)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之前,用高温蒸气对“复用针”(可多次使用的针)消毒时,“复用针”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针的内能。如图所示,针灸用到的针非常细,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 ,便于刺入人体穴位。
四、实验探究题
29.(2024·通辽)小明在烧水和煮豆浆时发现豆浆比水先沸腾。他猜想原因可能是:A.豆浆的沸点比水低;B.豆浆的比热容比水小;于是通过图甲所示的两套相同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烧杯中装有初温和 均相等的豆浆和水;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豆浆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a、b,如图乙所示,通过比较a、b可知,猜想 是错误的,由图像可求,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
(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豆浆在82℃时就产生了大量气泡,但通过分析图像,判断出82℃时豆浆并未沸腾,他判断的依据是 。
五、计算题
30.(2024·泰安)某地利用地热资源建立温泉浴池。某温泉池注入了的水,初始水温为42℃,一段时间后水温降至30℃,放出的热量为,已知。求:
(1)的大小;
(2)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与的大小相等。
一、选择题
1.(2023·长沙)砖的制作工艺流传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从青砖到红砖,小小的砖块见证了人类迈向文明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
C.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密度变小
2.(2021·孝感)对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近墨者黑——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炙手可热——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早穿皮袄午穿纱——沙漠地区多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较大
3.(2023·鄂州)劳动课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小明同学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利用双休日时间学做红烧肉。关于做这道菜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切肉的锋利刀刃可以增大压力
B.用铁锅烧肉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C.做菜过程中肉的内能一直保持不变
D.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4.(2023·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5.(2023·聊城)下列是对一些日常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关
B.刚烧开的水非常热,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热量
C.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柴油机比汽油机的效率高,可以消耗更少的燃料
6.(2023·阿坝)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柴油机的热机效率通常为100%
D.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7.(2023·大庆) 中国传统节日制作特色美食的过程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春节煮水饺时,开大火能使敞口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升高
B.元宵节炸元宵时,使用油炸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C.端午节煮粽子时,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中秋节烘烤月饼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月饼的内能
8.(2023·济宁)以下对厨房里一些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碗沿上磕鸡蛋,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将刀刃磨的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起,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D.用天然气做饭,利用了天然气具有较大的热值
9.(2023·深圳)端午节煮粽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为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
C.加热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内能
D.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
10.(2023·广州)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11.(2023·连云港)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地区(尤其是沙漠)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B.水的导热性好,沙石的导热性差
C.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D.水吸收的热量多,沙石吸收的热量少
12.(2023·凉山)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缸穿裙,大雨淋”:是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水缸表面形成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桃花看起来是红色的原因是吸收了红光
D.“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由于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
13.(2023·广安)寒冷的冬天,蒸气氤氲,一把米粉下锅,烫煮一分钟有余,再加入酸菜、辣椒油,一把香菜末撒上去,一碗香气四溢的岳池米粉就上桌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烫煮米粉时,锅内沸腾的水温度不断升高
B.刚出锅的米粉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米粉烫嘴,是因为米粉温度高,含有的热量多
D.米粉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2023·攀枝花)下列情况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
A.冰雪消融 B.钻木取火 C.压缩气体 D.开水冷却
15.(2023·苏州)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16.(2023·内江)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闻到花香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图乙中,让笔杆热起来,只能采用做功的方式
C.图丙中,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图丁中,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7.(2023·烟台)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给水加热
B. 压缩空气
C.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
二、多选题
18.(2023·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小球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三、填空题
19.(2023·河北)“早穿皮袄午穿纱”表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比砂石的 大,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正是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kg的水从65℃降低到35℃,放出的热量为 J,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少。除热传递外,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水=4.2×103J/(kg·℃)]
20.(2023·牡丹江)小明家的热水器装有50kg水,将水由20℃加热到6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热水器中水的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
21.(2023·济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分是汽油机,是把汽油燃烧放出的 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汽油机工作时,克服摩擦消耗的能量、机械传热损失的能量以及废气排出带走的能量,都不能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这是由于能量转化具有 ,而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
22.(2023·宿迁)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会很烫,铁丝内能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增加,此能量的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某汽车百公里耗油5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可放出的热量是 J。(q汽油=4.6×107J/kg)
23.(2023·金昌)汽车在刹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地面和轮胎的内能,这些内能将无法自动地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这种现象说明自发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一定 性的,但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 选填“不断减少”“保持不变”或“不断增加”。
24.(2023·自贡)如图所示,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图E、F是演示实验的示意图,B图是 冲程,与它原理相同的是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25.(2023·陕西中考) 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黑漆描金手炉。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这是利用了 的方式改变内能,手炉中装热水,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
26.(2023·长汀)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航,着陆后的返回舱表面有烧蚀痕迹如图甲所示,这是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引起的,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实验相同,它们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27.(2023·雅安中考)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模型图,把推杆迅速推人牛角套筒时,套筒内空气被压缩,推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 能,内燃机工作的 冲程原理与该过程相同。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3·盘锦中考)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加热质量均为的水和食用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
酒精
煤油
水银
(1)由图乙和表丙可知,小明选用的是 选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2)由图乙可知, 的吸热能力较强。
(3)水在吸收的热量是 。
(4)小明分析图乙后,想到端午节妈妈煮粽子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改用小火加热,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保持水继续沸腾将粽子煮熟。原因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
五、计算题
29.(2023·长汀)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它可以承担大型灭火、水上救援等任务。若该两栖飞机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飞行60s,消耗航空燃油50kg,发动机的效率为40%,已知q燃油=4.2×107J/kg。求:
(1)它在此过程中飞行的路程。
(2)50kg的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飞机发动机的功率。
30.(2023·兴安盟中考)民谚“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呈现了端午节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进行加热。用2.5kg的水蒸粽子,当水沸腾时,水温升高了80℃。[c水=4.2×103J/(kg ℃),q煤=3×107J/kg]求:
(1)从加热至沸腾,水吸收的热量;
(2)此过程若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一、选择题
1.(2022·巴中)小明家新买了小汽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长时间行驶轮胎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B.汽车启动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小明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内燃机效率可以达到100%
2.(2022·滨州)关于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B.新能源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达到了100%
C.我国“长征五号B”大型运载火箭使用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密度小
D.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3.(2022·营口)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物体内能一定为零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C.热机的功率越大效率越高
D.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2022·德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5.(2022·永州)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八月苹岛,丹桂飘香,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C.暑假同学们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6.(2022·新疆)位于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与水相比,砂石的( )
A.比热容较小 B.比热容较大 C.密度较小 D.密度较大
7.(2022·衡阳)汽车的发动机大多数是内燃机,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
B.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C.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8.(2022·威海)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盒牛奶,放入70℃左右的热水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B.热水将温度传递给牛奶,使牛奶的温度升高
C.随着牛奶温度升高,牛奶的内能保持不变
D.加热后牛奶香气四溢,是因为牛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9.(2022·沈阳)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小雨向盛有常温饮料的杯中加入一些小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块变小,同时观察到杯的外壁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冰块的内能为零
B.杯中饮料含有的热量减少
C.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杯外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0.(2022·广元)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用水作汽车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C.冬天跑步,身体就感觉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内能
D.端午期间,粽香四溢,能闻到粽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2022·邵阳)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其中一个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它表示的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2.(2022·重庆)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B.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
C.蒸汤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
D.烤鸭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3.(2022·遂宁)今年,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天和号”核心舱在太空成功对接。对接后,它们一起绕地球转动。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
B.运载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其热值较大
C.对接后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号”是运动的
D.地面工作人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来控制对接过程
14.(2022·镇江)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燃料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加热,两图装置均相同。燃料的质量用m表示,燃料充分燃尽时水升高的温度用Δt表示(水未沸腾)( )
A.若m相同,Δt越小,燃料的热值越大
B.若Δt相同,m越大,燃料的热值越大
C.若的值越大,燃料的热值越大
D.若的值越大,燃料的热值越大
15.(2022·湘潭)如图,蒸粽子时,锅盖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
B.蒸锅烫手,因为它含有的温度多
C.闻到粽香,说明加热后分子才运动
D.水蒸气顶起锅盖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似
二、多选题
16.(2022·潍坊)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对固态物质a、b、c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时间内,a、c吸收热量相同
B.时间内,a的内能不变
C.b的比热容可能大于c的比热容
D.若a、b是同种物质,则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
三、填空题
17.(2022·阜新)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到居民小区劳动。“小广告”粘在建筑物上不易被清除掉,因为分子间存在 ;用钢丝球清除“小广告”,过了一会儿钢丝球发热,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的,其能量转化方式与热机中的 冲程相同。
18.(2022·抚顺)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
19.(2022·营口)我国光伏发电量位居世界首位,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相当于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100g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q氢=1.4×108J/kg)
20.(2022·广东)班级厨艺展示活动中,用煤气炉烹饪食物主要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食物的内能;现场香气四溢属于 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活动结束,剩余煤气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2022·河南)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挤出两个正对的吸盘内的空气,很难拉开它们,可体验到 的存在。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可认识到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22.(2022·天津)2022年5月20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试验卫星发射成功。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其外壳与大气摩擦后温度升高,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23.(2022·重庆)《三国演义》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种节气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对酒加热。质量为0.5kg的酒从20℃升高到40℃吸收的热量是 J[c酒=3.4×103J/(kg ℃)],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会越 。
24.(2022·泸州)小李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前,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闻到了酒精味,这是酒精的 现象;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被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冲出去,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试管内水的比热容在塞子被冲出后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2022·福建)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四、计算题
26.(2022·云南)顺口溜“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吃包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生动的呈现了某地端午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蒸气进行加热。若将2.5kg的水加热到沸腾,水温升高了80℃,[c水=4.2×103J/(kg·℃),q煤=3×107J/kg],在此过程中,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3)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27.(2022·镇江)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供给电动机而驱动汽车行驶的。如图所示,该类型汽车甲在平直公路上从A地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1h到达B地,消耗0.8kg氢燃料,所产生电能E电的80%用于维持汽车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为1000N。已知每加注1kg氢燃料所需的费用为30元。
(1)求A、B两地之间距离。
(2)求此过程中产生的电能E电。
(3)燃油汽车乙也在该公路上从A地出发,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与甲车相同,汽油在气缸内完全燃烧,且燃烧所释放热量的30%用来维持汽车匀速行驶,汽油热值取q=5×107J/kg。已知每加注1kg汽油所需的费用为12元。则在与甲车花费相同燃料费用的情况下:
①求乙车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②请通过计算判断乙车能否到达B地。
28.(2022·通辽)一辆5G无人环卫车,质量为460kg,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0cm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阻力为车所受重力的,g取10N/kg。
(1)该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大?
(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3000m时,牵引力做了多少功?若功率相同的燃油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路程,消耗的汽油为0.6kg,此燃油汽车的效率是多少?(q汽=4.6×107J/kg)
29.(2022·大连)用天然气热水器加热水,将40kg水从25℃加热到50℃,完全燃烧 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水的比热容为 。试求:
(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该热水器加热这些水的效率是多少?
30.(2022·阜新)电热水壶发热电阻阻值不变,其主要参数如表所示,(水的比热容),求:
额定电压 220V 容量 1.5L
加热功率 1210W 保温功率 88W
(1)电热水壶保温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在加热状态下,电热水壶正常工作100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用此电热水壶,将质量为1kg的水从50℃加热到10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冲程:只吸入空气 B.压缩冲程:缸内温度降低
C.做功冲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D.排气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021·无锡)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3.(2021·威海)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运输海鲜时用冰块保鲜,这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C.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夏天汽车内开空调玻璃上有时会出现水雾,这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2021·大连)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 B.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C.两手相互摩擦,手掌变热 D.钢锯锯断木头,钢锯变热
5.(2021·宁夏)下列关于热和能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加手掌内能
B.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少
C.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
6.(2021·齐齐哈尔)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大地养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要吸热
7.(2021·淄博)暑假期间,小雨家驾驶汽车去海边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前进的动力,由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提供
B.在海边闻到浓浓的海腥味,这是扩散现象
C.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沙子的内能
D.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小
8.(2021·常德)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 )
A.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
B.加热时间相同,a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
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
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比热容大
9.(2021·鄂州)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10.(2021·绵阳)实验室有质量1kg、温度0℃的冰块和质量1kg、温度0℃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
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
C.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
11.(2021·苏州)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两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组实验中,燃料的质量均应相等
B.每组实验中,杯中物质的质量均应相等
C.甲组实验中,可以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吸热的多少
D.乙组实验中,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
12.(2021·重庆)如图所示,是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
D.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
13.(2021·岳阳)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俗语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煮粽子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粽子的内能
B.煮粽子的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C.闻到艾草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划龙舟时,桨对水有作用力,水对桨没有作用力
14.(2021·成都)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100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g酒精( )。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
C.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
D.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28%
15.(2021·衡阳)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 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6.(2021·深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热传递
B.冬天搓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液化吸热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凝华
17.(2021·怀化)如图所示是某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8.(2021·淮安)如图所示,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弯折处温度升高,该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哪一个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9.(2021·聊城)关于下列热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只有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乙图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丙图用电加热器给食用油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食用油的内能增加
D.丁图水蒸气的压力把塞子推出去,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汽油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二、填空题
20.(2021·锦州)“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特别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21.(2021·北部湾)海边的气温变化较小,这是因为海水的 较大;腌制海鸭蛋时,盐进入蛋中使蛋变咸是 现象。
22.(2021·娄底)“向东街牛肉粉”是娄底人民喜欢的美食,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让人酣畅淋漓,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 增加了手的内能,吃的时候要先吹一吹,使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从而加快液体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易于入口。
23.(2021·无锡)用某煤气灶将质量为5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消耗的煤气质量为0.16kg,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 。[c水=4.2×103J/(kg ℃),q煤气=4.2×107J/kg]
24.(2021·常州)在汽车行业,“热融紧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①利用电动工具使螺钉高速旋转并压向金属板材;②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 (物态变化名)变软,螺钉尖端仍然坚硬,摩擦生热的能量转化方式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③螺纹完全拧入板材后螺钉停止转动,板材局部 (物质变化名)牢牢套住螺钉,利用该技术,铜螺钉可以拧如表格中 物质制作的板材。
物质 熔点/℃
铁 1535
铜 1083
铝 660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1·青海)“水与食用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猜想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 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正确地插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内,并将实验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甲所示。打开加热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 ℃;
(3)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 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 的吸热本领大。
26.(2021·皇姑区一模)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中应取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中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选填“甲”或“乙”)。如果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做为冷却剂,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液体较为合理。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3)图丙中①是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物质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为图中的第 条(填”①”“②”或“③”)
27.(2021·梧州)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实验的装置,使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A液体的温度/℃ 10 14 18 22 26 30
B液体的温度/℃ 10 18 34 42 50
(1)如图乙所示为B液体在第2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其示数为 ℃;
(2)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来比较;
(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选填“A”或“B”)升高的温度较高;
(4)冬天,小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介质,选择
(选填“A”或“B”)为介质保暖时间会更长。
四、计算题
28.(2021·大连)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把 的水从50℃加热到90℃,燃烧消耗了7g的酒精。已知酒精的热值为 ,水的比热容为 ,试求:
(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完全燃烧7g酒精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3)酒精灯加热这些水的效率是多少?
五、综合题
29.(2021·长春)长春市桂林路美食街的某商家使用煤气灶烹饪食物,煤气灶燃烧头如图所示。使用煤气灶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
(1)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
(2)煤气在燃烧过程中热值 ;
(3)烹饪食物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4)食物香气四溢是 现象。
30.(2021·湘潭)图1是小亮家某品牌小厨宝(小体积快速电热水器)。某次正常加热工作中,其内胆装有5L的水,胆内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小厨宝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00W,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问:
(1)该小厨宝内胆装有水的质量为 kg;
(2)由图象可知,加热5min,水温升高了 ℃,吸收的热量为 J;
(3)本次加热小厨宝消耗了 J的电能,该小厨宝的发热电阻阻值为多少 ?
1 / 1一、选择题
1.(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逐渐增加 B.保持不变
C.通过做功改变 D.通过热传递改变
【答案】D
【解析】【解答】 AB.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其温度降低,所以内能逐渐减少,故AB错误;
CD.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是因为勺子与周围空气存在温度差,勺子向空气中散热,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2.(2025·兰州)课外活动中,小亮将刚喝完水的空矿泉水瓶的瓶盖拧上但不拧紧,用手握住瓶子的上下两部分,用力迅速拧成图示状态时,瓶盖被弹出并伴有爆响声,同时瓶口内出现白雾。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矿泉水瓶被用力拧成图示形状,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瓶盖弹出前,拧瓶子的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类似
C.瓶盖被弹出时,瓶内压缩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D.瓶口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温度降低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B
【解析】【解答】 A.矿泉水瓶在力的作用下被拧成图示形状,瓶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瓶盖弹出前,拧瓶子时,瓶子体积变小,压缩瓶内气体,是对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类似,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瓶盖被弹出时,瓶内压缩气体对瓶盖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使瓶盖获得动能而飞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瓶盖被弹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从而出现白雾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A.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瓶盖被弹出时,瓶内压缩气体对瓶盖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D.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从而出现白雾现象。
3.(2025·兰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之一。铸造青铜器时,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形成青铜器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铸造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C.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D.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与“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
【答案】C
【解析】【解答】 AB.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A,B错误;
C.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现将铜等金属加热至熔点,变成液态,此过程为熔化,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此过程为凝固,故C正确;
D.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是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是汽化,而“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固态变成气态,此过程是升华,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BCD.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进而确定吸热还是放热。
4.(2025·辽宁)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冰镇西瓜 B.炭火烤肉 C.围炉煮茶 D.钻木取火
【答案】D
【解析】【解答】 A.冰镇西瓜是把西瓜放到低温环境中,利用热传递使西瓜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达到冰镇效果,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与题意不符,故A不合题意;
B.炭火烤肉是把肉放到炭火上,利用热传递增加肉的内能,把肉烤熟,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不合题意;
C.围炉煮茶是利用炉火的温度高于茶水的温度,使热量从炉火传递给茶水使茶水的内能增大,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不合题意;
D.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做功增加木头的内能,使其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利用做功改变内能,故D符合提。
故选D。
【分析】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5.(2025·威海) 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了3046km的绿色屏障,完成了“锁边合围”。草方格固沙是沙漠治理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将麦草压进沙子形成方格,改变地表条件,抑制风沙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麦草遮挡使沙地光照减少,降低了沙地温度
B.麦草增大了沙粒的惯性,使沙粒不易被风吹走
C.麦草增大了地表整体的粗糙程度,增大了空气流动阻力
D.有麦草的地方空气流速较小,空气对沙粒的压强较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 麦草遮挡使沙地光照减少, 降低了通过热传递吸收的热量,故A正确;
B、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B错误;
C、 麦草增大了地表整体的粗糙程度,在压力一定下,增加了空气流动的阻力,故C正确;
D、气体流动速度小,压强达,故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有物体重力有关,当物体速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利用惯性的实例:运动员助跑起跳,乘车系安全带可以降低司机惯性带来的伤害,惯性不是力,不能用受到惯性、惯性力的作用进行表述;
3、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压强越大,流速越小,应用为飞机机翼上凸,空气流速快,导致压强较小,形成向上的升力;
4、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控制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面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2025·深圳)民为国垒,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图是两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的场景。完成1-4题
(1) 德顺同学和紫琦同学分别驾驶甲乙收割机以同一速度同一方向运动,判断甲收割机里面的德顺同学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车前小麦 B.地面
C.远处的树 D.乙收割机的紫琦同学
(2) 善于思考的索希同学和赢胜同学发现收割机上有很多花纹,收割机轮胎上设有凹凸不平花纹的目的是( )
A.增大摩擦力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3)炎丽同学和悦悦同学发现小麦在进仓前需要烘干,炎丽同学提出思考:烘干使小麦中的水(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升华
(4)晓凤同学提出问题:收割机用四冲程柴油机提供动力,其中压缩冲程过程中,柴油机气缸内气体( )
A.质量变大 B.内能减小 C.体积变大 D.温度升高
【答案】(1)D
(2)A
(3)C
(4)D
【解析】【解答】(1)据题分析可知, 德顺同学和紫琦同学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二者相对运动,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2)收割机轮胎上设有凹凸不平花纹的目的是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进而增加摩擦力,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3)烘干是将小麦的水分变为气体,该过程为汽化,需要吸热,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4)热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缸内部气体,机械能转换为内能,使得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1、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2、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控制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面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4、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
(1)据题分析可知, 德顺同学和紫琦同学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二者相对运动,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2)收割机轮胎上设有凹凸不平花纹的目的是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进而增加摩擦力,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3)烘干是将小麦的水分变为气体,该过程为汽化,需要吸热,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4)热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缸内部气体,机械能转换为内能,使得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7.(2025·黑龙江) 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的转速是2400r/min,则此汽油机每秒完成的冲程个数和对外做功次数分别是( )
A.完成80个冲程,对外做功20次 B.完成80个冲程,对外做功40次
C.完成40个冲程,对外做功10次 D.完成40个冲程,对外做功40次
【答案】A
【解析】【解答】飞轮的转速是2400r/min,即40r/s,完成80个冲程,对外做功20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 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8.(2025·黑龙江) 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是( )
A.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
B.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C.天热时在地面上撒水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
D.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
【答案】B
【解析】【解答】 A、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根据可知,水结冰(凝固)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内陆地区多砂石,沿海地区多水,而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小,根据可知,在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的升高的温度比砂石慢,而晚上在同样的放热情况下,水的温度下降得也慢,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天热时在地面上撒水是通过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室内温度,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是由于放在通风处加快了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水在0~4℃时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2)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得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3)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
(4)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增大液体表面积。
9.(2025·北京市)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热的过程,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橡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D.管口出现的“白气”是试管内的水直接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解答】 A.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火焰的热量传递给试管和水 )改变内能,不是做功,故A错误;
B.橡胶塞被推出过程中,水的内能一部分转化为塞子机械能,还有部分内能散失,不是全部转化,故B错误;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时,对塞子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故C正确;
D.“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水的汽化,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BC.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D.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看不到。
二、填空题
10.(2025·武汉)某小组在探究萘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得到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1)萘的熔点为 ℃,从萘开始熔化到所有萘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填“10”“15”“25”或“35”)min;
(2)萘在AB段和CD段升温较慢的是 段,可能是因为固态萘的比热容 液态萘的比热容。
【答案】(1)80;15
(2)CD;小于
【解析】【解答】(1)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摄氏度不变,所以熔点为80℃,熔化时间为25min-10min=15min;
(2)据图可知在AB升高20℃的时间为5min,在CD段升高的20℃的时间为10min,所以升温较慢的的是CD段,可能是由于CD(处于液态)的萘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较小。
【分析】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1.(2025·兰州)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 选填“”、“”或“”。
【答案】(1)晶体;
(2)>
【解析】 【解答】 (1)该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晶体;如图所示,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即为熔点,故熔点为48℃。
(2)由图像可知,在固态时,加热相同时间物质温度变化小于在液态时。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固态时温度变化较小,由Q吸=cmΔt可知,固体时的比热容更大,c固>c液。
【分析】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由Q吸=cmΔt计算吸热多少并比较比热容有大小。
12.(2025·兰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燃气热水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洗浴设备,图示为某款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原理图。使用热水器时,先通电,绿色指示灯亮起,再打开冷水阀和燃气管上的燃气阀。之后打开热水阀时,电子点火器点火,燃气在燃烧器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此时红色指示灯亮起,同时风机工作,高温烟气上升,流经热交换器,将从处流入热交换器的冷水加热,产生的热水从处源源不断流出热交换器,低温烟气从排烟管排出。关闭热水阀时,热水器停止加热。该燃气热水器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额定耗气量”的含义是:热水器正常工作小时消耗的燃气体积。
适用燃气 天然气
热值
额定耗气量
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通常指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能效等级是根据热效率来划分的,其中三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二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而一级能效的热效率则不得低于。
(1)某次洗浴,热交换器在内将质量为的水的温度升高,则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为
(2)此次洗浴,燃气热水器以额定耗气量正常工作。若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 。
(3)请根据计算判断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属于 级。
【答案】(1)
(2);
(3)二
【解析】【解答】 (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Δt=4.2×103J/(kg ℃)×100kg×20℃=8.4×106J;
(2)此次洗浴,燃气热水器以额定耗气量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天然气为V=1.8m3/h×
h=0.3m3,则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q天然气V=3×107J/m3×0.3m3=9×106J;
(3)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为:。
故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属于二级。
【分析】 (1)根据Q吸=cmΔt求出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Q放=q天然气V求出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根据求出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据此确定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
13.(2025·青海)风力发电是叶片转动时带动发电机内部线圈切割磁感线发电,其发电原理是 现象。某风力发电机一天的发电量约为5×104kW·h,这些电能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煤所放出的热量。(1kW·h=3.6×106J;煤的热值取3×107J/kg)
【答案】电磁感应;6×103
【解析】【解答】风力发电时线圈左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本质为电磁感应,根据Q=mq计算煤炭的质量。
【分析】1、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闭合回路中的导体不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2、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计算公式为Q=mq。
14.(2025·青海)如图所示,是我国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它依托5G网络通过 波实现远程控制,所用的芯片是由 (选填“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采用氢燃料,因为氢的 大;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摩擦。
【答案】电磁;半导体;热值;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解答】无限远距离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芯片的制作材料为半导体,氢的热值大,所以常用于左燃料,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加摩擦力。
【分析】1、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控制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面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半导体的应用:常用作发光二极管、芯片;
3、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4、信息的传递:无线网络通信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15.(2025·威海) 在两只相同石锅内分别添加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高汤和清水,用相同热源加热, (选填“高汤”“清水”)升温较快;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石锅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高于”)水的温度。(c高汤【答案】高汤;高于
【解析】【解答】高汤的比热容小,相同加热时间,根据Q=cm计算可知高汤的温度变化大,所以升温较快; 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所以石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可以通过热传递继续吸收热量。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
16.(2025·黑龙江) 珊珊一家到烧烤店品尝美味的烤肉串,在烧烤的过程中,珊珊同学看到滋滋冒油的肉串,与烤制前相比,此时肉串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她的家人也能闻到浓浓的肉香味儿,这是由于分子在 。
【答案】增大;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答】 在烧烤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炭火的热量传递给肉串,肉串从炭火处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与烤制前相比,此时肉串的内增大;
她的家人能闻到浓浓的肉香味儿,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增大;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2025·长沙) 端午节煮粽子,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粽子煮熟后,屋内粽香四溢,这属于 现象。
【答案】热传递;扩散
【解析】【解答】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闻到粽子味,是分子热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18.(2025·吉林)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
(1)如图所示,火箭发射过程中外壳与大气摩擦生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火箭的内能。
(2)太阳能电池翼和储能电池是神州二十号的主要能源系统。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太阳能属于 能源。给储能电池充电时,储能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 。
(3)5月22日,航天员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下完成了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出舱任务,该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科研人员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
【答案】(1)做功
(2)可再生;用电器
(3)电磁波
【解析】【解答】(1)通过摩擦使得外壳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获取,属于可再生能源, 给储能电池充电时 畜电池耗费电能,属于用电器;
(3)远距离通信是以电磁波为介质进行传播信息的。
【分析】1、可再生能源:使用后短期可以恢复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内短期不能再生的能源,如核能、化石能源;
2、信息的传递:无线网络通信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9.(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透出香气”属于 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答案】热传递;扩散;剧烈
【解析】【解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热传递;“透出香气”属于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热传递;扩散;剧烈。
【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2)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0.(2025·遂宁) 小明和爸爸在家一起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他用电加热器对质量为2.5kg的冰块进行加热,并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电加热器的铭牌上标有“220V 605W”,加热过程中,消耗电能的70%转化为冰和水的内能,此时家庭电路实际电压为 V,1~4min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为 J。[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的损失,]
【答案】晶体;200;
【解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是不变的,即有熔点,那么冰是晶体。
(2)电加热器的电阻为:,
由图像可知,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在4-6min内温度升高了4℃,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Δt=4.2×103J/(kg ℃)×2.5kg×4℃=4.2×104J,
消耗的电能为:,
由可得,。
(3)已知电加热器的实际功率,
加热时间为t电=3min=180s,
则1~4min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W加热=P实t电=500W×180s=90000J。
【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根据计算电热器的电阻。根据Q吸=c水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根据计算消耗的电能,最后根据计算电热器两端的实际电压。
(3)根据计算加热器的实际功率,根据W加热=P实t电计算加热器消耗的电能。
三、计算题
21.(2025·辽宁)某同学家中的电热水壶标有“220V 880W”。求:
(1)电热水壶的额定电流I;
(2)电热水壶的电阻R;
(3)电热水壶正常工作min消耗的电能W;
(4)1kg的水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
【答案】(1)解:根据P=UI得电热水壶的额定电流为:
;
(2)解:根据可知,
电热水壶的电阻为:;
(3)解:电热水壶正常工作t=5min=300s消耗的电能为:
W=Pt=880W×300s=2.64×105J;
(4)解: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Δt=4.2×103J/(kg ℃)×1kg×(70℃-20℃)=2.1×105J。
【解析】【分析】 (1)由电热水壶铭牌可知,其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880W,由P=UI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其电阻。
(3)由W=Pt可以求出它消耗的电能。
(4)根据Q吸=c水mΔt得出水吸收的热量。
22.(2025·威海) 小明和爸爸质量共120kg,骑着一辆质量为300kg(含装备)的三轮摩托车,沿318国道从成都前往拉萨旅行。水平骑行时每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0.02m2(g取10N/ kg)
(1)水平骑行时,摩托车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是多少?
(2)在海拔约5000m的米拉山垭口烧水,用燃气炉将质量2.5kg、初温为3℃的水加热至沸腾(水的沸点为83℃)。若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30%被水吸收。则水吸收了多少热量?共用掉多少燃气?[,]
【答案】(1)解: 摩托车对地面的压力F=G=m总g=420kg×10N/kg=4200N
摩托车对地面的压强
(2)解:水吸收热量Q吸=c水m水Δt=4.2×103J/(kg·℃)×2.5kg×(83℃-3℃)=8.4×105J
燃气释放热量
燃气质量
【解析】【分析】(1) 小明和爸爸质量共120kg,骑着一辆质量为300kg ,总质量为420kg,根据重力公式计算总重力,摩托车对地面的压力F=G,根据压强公式F=Ps计算摩托车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热量公式Q吸=c水m水Δt计算水吸收热量;结合效率公式计算燃气释放热量;结合热值公式计算燃气质量。
23.(2025·黑龙江) 小君家中有一个电热壶,这个电热壶的参数如下表所示。他想知道此电热壶的热效率,他将温度为20℃、1.8L的水倒入壶中,测量出水加热到100℃所需的时间为6min。请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额定容量 1.8L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1850W
频率 50Hz
(1)电热壶中水的质量。
(2)壶中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3)电热壶的热效率。
【答案】(1)解: 水的体积,由可得,水的质量:
答: 电热壶中水的质量为1.8kg。
(2)解:水吸收的热量: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6.048×105J。
(3)解: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1850W,6min消耗的电能为:
该电水壶的效率为:
答:电热壶的热效率为90.8%。
【解析】【分析】 (1)由铭牌可知电水壶的标定容量即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变形m=ρV计算水的质量;
(2)根据Q吸=cm(t-t0)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Wt求出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
根据计算电水壶的效率。
24.(2025·广东)题图所示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极地”号破冰调查船,某次任务中,该船的总质量为4.12x106kg.已知g=10N/kg,ρ海水=1.03×103kg/m3,q燃油=4.3×107J/kg.求该船:
(1)受到的总重力:
(2)静止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发动机完全燃烧100kg燃油放出的热量.
【答案】(1)解: 该船受到的总重力:
答:该船受到的总重力为4.12×107N;
(2)解: 船只漂浮,静止时,受到浮力为:
则排开海水的体积:
答:静止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4×103m3;
(3)解: 发动机完全燃烧100kg燃油放出的热量:
答:发动机完全燃烧100kg燃油放出的热量为4.3×109J。
【解析】【分析】 (1)已知船的总质量,根据G=mg求该船受到的总重力;
(2)船静止时,漂浮在海面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F浮=G可知船所受的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出该船静止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已知燃油的质量,根据Q放=mq计算发动机完全燃烧100kg燃油放出的热量。
25.(2025·眉山) 图甲为某款电热煲汤锅,其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S为手动开关,为自动温控开关,温度达到时,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和均为阻值不变的电热丝。煲汤锅部分参数如下表,求: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220V 加热 保温
1100W 100W
(1)煲汤锅处于加热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电热丝的阻值;
(3)某次煲汤锅对初温为、质量为的汤汁加热(汤汁沸点),不考虑汤汁质量变化和热量损失,煲汤锅正常工作20min所消耗的电能。
【答案】(1)解: 由得
(2)解: 当开关和均闭合时,短路,单独工作,电路阻值小,功率大,为加热档。由得
当开关闭合,断开时,和串联,电路阻值大,功率小,为保温档。此时电路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得
(3)解: 加热汤汁直到沸腾所需吸收的热量为
不考虑汤汁质量变化和热量损失,则加热消耗的电能
加热需要的时间
正常工作20分钟,则保温的时间为
保温消耗的电能为
则煲汤锅正常工作20min所消耗的电能
【解析】【分析】(1)加热档位功率为1100W,电压为220V,根据P=UI计算 煲汤锅处于加热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 ;
(2)当开关和均闭合时,单独工作,电路阻值小,根据可知,此时为加热档,据此计算R1,当开关闭合,断开时,和串联,电路阻值大,根据可知此时功率小,电路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关系可知。
(3)根据Q=cmΔt计算加热汤汁直到沸腾所需吸收的热量;加热消耗的电能,根据计算加热需要的时间,正常工作20分钟,则保温的时间为;根据W=Pt计算
保温消耗的电能;则煲汤锅正常工作20min所消耗的电能。
26.(2025·齐齐哈尔) 如图,我国某舰艇圆满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为我国海军建设和发展注入新动力。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静止时,舰艇底最低点到水面的竖直距离为。若某段航行过程中,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平稳的匀速直线航行了,发动机做的有用功为。已知:海水的密度,该舰艇所用燃料的热值。求:
(1)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静止时,海水对舰艇底最低点的压强是多少Pa?
(2)该段航行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前进的动力是多少N?
(3)若该舰艇发动机的效率为,则该段航行过程中,消耗燃料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解: 海水对舰艇底最低点的压强
(2)解:该段航行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前进的动力
(3)解: 该段航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则消耗燃料的质量
【解析】【分析】 (1)根据P=ρgh计算该舰艇在平静的海面上静止时,海水对舰艇底最低点的压强;
(2)先计算该舰艇航行的距离,根据得出该段航行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前进的动力;
(3)先计算该段航行燃料放出的热量,根据得出消耗燃料的质量。
27.(2025·山东) “五一”假期,小明随家人驾驶电动汽车前往营地据营。该车可对外供电。输出电压220V,最大输出功率3300W。家人将标有“220V 1000W”的电热水壶接入电动汽车供电电路,把1kg水从20℃加热至100℃用时6min。该车平均速度和每100km平均随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已知(c水=4.2×103J/(kg·℃)),求:
平均速度(km/h) 30 60 90 120
每100km平均能耗/(kW·h) 100 120 132 150
(1)电动汽车对外供电时的最大输出电流;
(2)加热过程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
(3)加热过程电热水壶的效率;
(4)烧水消耗的电能可供电动汽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路程。
【答案】(1)解: 已知输出电压220V,最大输出功率3300W,则最大输出电流。
(2)解: 电热水壶功率 ,时间 ;
加热过程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
(3)解: 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1kg×(100℃-20℃)=3.36×105J;
加热过程电热水壶的效率。
(4)解:表格显示,车速30km/h时,每100km消耗电能100 kW·h,即每公里能耗1kW·h,可行驶路程。
【解析】【分析】 (1)根据计算电动汽车对外供电时的最大输出电流。
(2)根据W壶=P壶t计算加热过程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
(3)加热过程电热水壶的效率,首先根据Q吸=cmΔt计算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计算电热水壶的效率。
(4)可行使路程=。
28.(2025·天津市)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用额定功率为300W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如图所示。在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质量/ kg 初温 加热时间/s 末温/℃
水 0.3 20 120 40
已知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电加热器的效率。
【答案】(1)解:。
(2)解: 。
【解析】【分析】 (1)根据Q吸=cmΔ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W=Pt求出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根据效率公式求出电加热器的效率。
四、综合题
29.(2025·广州)图a所示的电热加湿器,其内部结构及电路简图如图b.通电后,发热电阻R使加热仓中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喷出,增加环境湿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密度为,沸点为100℃.
(1)加热仓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 (选填“液化”“汽化”)现象:
(2)已知R阻值为550Ω,求电热加湿器的功率;
(3)若消耗电能,可使加热仓内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求:
①加热仓内水吸收的热量;
②电热加湿器的加热效率。
【答案】(1)汽化
(2)解:电热加湿器的功率;
(3)解:①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3.0×10-5m3=0.03kg;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 ℃)×0.03kg×(100℃-20℃)=10080J。
电热水壶的热效率:。
【解析】【解答】 (1)加热仓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分析】 (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得出电热加湿器的功率;
(3)①根据m=ρV得出水的质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Q吸=cm(t-t0)得出水吸收的热量;
②根据效率公式得出电加湿器的热效率。
30.(2025·齐齐哈尔)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图甲是某品牌小型电中药锅,图乙是其工作电路简化的等效电路图,通过开关和的不同状态组合,可以实现三挡加热功能。定值电阻都是发热电阻,其中。该电中药锅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已知:。求:
额定电压/V 220
额定功率/W 高温挡880
中温挡440
低温挡220
(1)当闭合开关,将开关接时,电中药锅使用的是 (选填“低温”“中温”或“高温”)挡;
(2)将药液从加热到的过程中,药液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使用该电中药锅的中温挡正常工作,加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的阻值是多少?
【答案】(1)高温
(2)解:药液吸收的热量
(3)解:加热,消耗的电能为
(4)解:低温挡时,总电阻为;
则的阻值。
【解析】【解答】(1) 由图乙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可知,电路的总功率最大,电中药锅处于高温挡;
当开关S1断开、S1接b时,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电中药锅处于低温挡;
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只有R1工作,电中药锅处于中温挡;
【分析】 (1)由图乙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R2并联;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只有R1工作;当开关S1断开、S1接b时,R1、R2串联,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可知电中药锅高温挡、中温挡和低温挡的电路连接;
(2)根据Q吸=cmΔt求出药液吸收的热量;
(3)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4)根据低温挡功率和可求出低温挡工作时,R1、R2的串联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求出R2的阻值。
一、选择题
1.(2024·陕西)涡轴9“玉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航空涡轴发动机,其大致工作过程是: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压气机,被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料在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从而输出动力。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室中燃料燃烧越充分,发动机效率越高
B.燃料和压缩空气混合后,燃料的热值增大
C.压气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减小
D.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
【解析】【解答】 A.使燃料燃烧越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故A正确;
B.热值只跟燃料的种类有关,燃料和压缩空气混合后,燃料的种类不变,燃料的热值不变,故B错误;
C.压气机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
D.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在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越充分,损失的能量越少,热机的效率越高;
B.燃料的热值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C.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024·济宁)电冰箱通电后,制冷剂被压缩机从蒸发器内吸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随后进入蒸发器……,通过这样的循环,实现制冷效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需选用不容易汽化的物质
B.制冷剂需选用汽化吸热能力弱的物质
C.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液化放出热量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
【答案】C
【解析】【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从而达到制冷目的,因此制冷剂需选用容易汽化的物质,且吸热能力越强,制冷效果越好,故A、B错误;
C.制冷剂浸入冷凝器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从而向冰箱外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冰箱内的冷空气会流出,但冰箱为了维持低温会消耗更多的电能,压缩机工作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B.根据题目描述的过程确定工作原理,进而判断是否容易汽化和吸热能力强弱;
C.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D.根据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分析。
3.(2024·南通)《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人炒蒸油料的场景,如图,下列过程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木炭燃烧时热值不变 B.蒸煮——油料含有的热量增加
C.翻炒——目的使油料受热均匀 D.飘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析】【解答】 A.加热——木炭燃烧时热值不变,因为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决定于燃料的种类,与质量和燃烧情况等无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翻炒——目的使油料受热均匀,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热值的特性判断;
B.根据热量的定义判断;
C.搅拌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
D.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4.(2024·巴中)如图所示,青瓦是古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制瓦工艺有上千年的历史。制瓦工艺分为成坯、晒制、高温烧制等诸多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瓦片的内能
C.烧制青瓦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在质地均匀的瓦上定型切割,瓦的密度变小
【答案】B
【解析】【解答】A.热量只能通过吸收(或者放出)来描述,故A错误;
B.高温烧制时,瓦片和火焰存在温度差,所以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瓦片的内能,故B正确;
C.燃料的热值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质量都无关,故C错误;
D.密度和物体的种类有关,砖头切割,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密度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状态有关。
2、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3、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5.(2024·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主要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斥力,A错误
B、 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B错误
C、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主要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正确
D、物体在融化或者沸腾阶段,吸热,温度不变,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热值、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冲程的特点判识选项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3、吸气冲程特点:进气后打开,排气口关闭,活塞下移;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打开,活塞上移,排除废气。
4、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6.(2024·眉山) 热学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过程中,质量减少,热值不变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不存在间隙
C.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A
【解析】【解答】A:质量是指含有物物质的多少,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质量的多少无关,所以酒精燃烧过程中,质量减少,热值不变,故A正确;
B: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
C: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C错误;
D: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不会随着物体的质量变化而变化的,如比热容、热值、密度等,还有如果气压不变,熔点沸点也不变;
2.物质由大量的分子构成,分子在永不停歇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物体不容易压缩,表明分子间有斥力,物体不容易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缸内气体温度降低,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
4.水的比热容最大,白天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相比,水升高的温度比砂石的小;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比砂石降低的温度小,所以就出现了内陆地区比沿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现象。
7.(2024·扬州)家用燃油汽车的发动机主要是汽油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B.汽油机燃烧汽油会造成环境污染
C.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4次
D.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只吸入汽油
【答案】B
【解析】【解答】 A.汽油机工作时要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做额外功、同时存在热散失,并且废气带走大部分能量,所以热机的效率很低,不能达到100%,故A错误;
B.汽油机燃烧汽油放出的废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确;
C.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故C错误;
D.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根据热机的工作过程,能量转化和效率高低的认识判断。
8.(2024·云南) 2024年5月,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赛道1000”研制成功,可助力氢能重卡突破1000公里续驶里程,这是我国将液氢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q氢=1.4×108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B.用液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氢含有的热量多
C.完全燃烧100kg的液氢能释放1.4×1010J的热量
D.氢能重卡的热机效率可高达100%
【答案】C
【解析】【解答】A、氢能属于清洁能源,故A错误。
B、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的热值大,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含有,故B错误。
C、100k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100kg×1.4×108J/kg=1.4×1010J,故C正确。
D、氢能重卡工作过程中总是存在热量的损失,发动机的效率永远小于100%,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常规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
(2)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3)知道氢气的热值和氢气的质量,利用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求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4)热机工作过程中总是存在热量的损失,效率永远小于100%。
9.(2024·包头) 如图所示是一个香蕉炉,点燃炉内蜡烛加热香蕉液,一会儿,房间内充满了香气,对这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香蕉液通过做功增加内能
C.香蕉液吸热升华变成香气 D.香气弥漫是扩散现象
【答案】D
【解析】【解答】 A.蜡烛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香薰液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故B错误;
C.香薰液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两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发生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香气弥漫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A.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B.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C.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D.两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发生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
10.(2024·淄博)如图,玻璃瓶内有少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瓶内空气的内能
B.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是汽化现象
D.瓶塞跳起过程与热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A.向瓶内打气,活塞压缩空气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瓶内空气的内能,故A错误;
B.瓶塞跳起时,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瓶内空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B正确;
C.烧瓶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瓶塞跳起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似,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B.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C.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D.热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1.(2024·湖南) 有关能量的转移、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烤炉取暖,是电能转移到人体
B.钻木取火,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部的内能
D.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
【答案】C
【解析】【解答】A:电烤炉取暖,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然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内能转移到人体,不是电能直接转移到人体。故A错误;
B:钻木取火,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不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是因为热水的温度高于脚部的温度,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从热水传递给脚部,从而增大脚部的内能。故C 正确;
D: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不是做功。故D 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
【分析】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关于能量的转移、转化和利用的知识。判断电烤炉取暖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途径;思考钻木取火过程中能量的实际转化方向;从热传递的角度思考热水泡脚对脚部内能的影响。判断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属于哪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12.(2024·泰安)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如甲图,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②如乙图,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下方可挂起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③如丙图,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
④如丁图,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B
【解析】【解答】①根据甲图可知,水吸收酒精灯火焰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试管内的水内能增大,故①正确;
②根据乙图可知,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下方可挂起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②正确;
③根据丙图可知,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③错误;
④根据丁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④正确。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
②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③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④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判断。
13.(2024·连云港) 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
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
D.焦炭的热值是,完全燃烧1kg焦炭能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C、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程度无关,故AC错误。
B、根据Q放=mq知在质量相同时,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故B错误。
D、焦炭放出的热量:Q放=mq=1kg×3.0×107J/kg=3.0×107J,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程度无关。
(2)根据Q放=mq分析解答。
(3)知道焦炭的热值和质量,根据Q放=mq求出焦炭放出的热量。
14.(2024·广东) 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答案】A
【解析】【解答】点灯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热传递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15.(2024·北京)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两种液体、,其质量;用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个电加热器分别加热液体、,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它们均正常工作。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沸点等于液体的沸点
B.电加热器甲的电阻丝阻值大于乙的电阻丝阻值
C.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吸收的热量
D.液体的比热容大于液体的比热容
【答案】D
【解析】【解答】A、据图分析可知, 液体的沸点大于液体的沸点 ,A错误
B、 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 ,根据P=U2/R可知,U相同,所以R甲<R乙,B错误
C、由B可知, 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 ,所以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C错误
D、由C可知,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AB液体吸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同,根据Q=cmΔt可知,Q甲大,m、Δt相同,所以CA大,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根据沸点、比热容的计算判识选项
1、沸点:物体沸腾时的温度,本题中,AB的沸腾时的温度不同,且A大于B,所以 液体的沸点大于液体的沸点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Q=cmΔt,题目中分析可知单位时间内A吸收热量相同,质量以及温度变化量相同,所以A的比热容大
二、多选题
16.(2024·龙东地区)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B,D
【解析】【解答】A、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温度都可能发生改变。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物体内能增加,可以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4)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17.(2024·日照)小明用红外线烤箱为爷爷奶奶烤了香喷喷的面包。在烘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现象都与他学习的物理知识相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烤箱发射的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闻到面包的香味,说明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面包夹的手柄上刻有很多花纹,主要是为了使用时增大摩擦力
D.热腾腾的面包内能增加,是通过烤箱对面包做功实现的
【答案】B,C
【解析】【解答】A.红外线是在太阳光谱中红光意外肉眼看不到的光,故A错误;
B.闻到面包的香味,说明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正确;
C.面包夹的手柄上刻有很多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热腾腾的面包内能增加,是面包吸收了电烤箱的热量,即是通过烤箱对面包热传递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A.根据红外线的定义判断;
B.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C.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D.内能改变的方法:做功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三、填空题
18.(2024·辽宁) 汽油机在 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若某汽车的汽油机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有用功为,效率为25%,则该汽油机在这段时间内消耗 kg的汽油(汽油的热值取)。
【答案】做功;2
【解析】【解答】 汽油机在 做功冲程中将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根据效率公式η=W有/W总,所以W总=W有/η= /0.25=9.2×107J,根据Q=mq可知m=9.2×107J/ =2kg
综上第1空、做功;第2空、2
【分析】根据冲程的特点、热量的计算填空、
汽油机四个冲程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根据特点进行识别。
吸气冲程特点:进气后打开,排气口关闭,活塞下移;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打开,活塞上移,排除废气。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mq,据题可知Q=9.2×107J,q=。据此计算m
19.(2024·广西)关于分子动理论,谚语“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寒冬,我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
【答案】运动;做功
【解析】【解答】“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寒冬,我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做功增加内能
综上第1空、运动;第2空、做功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填空
1、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质量无关
20.(2024·巴中)小丽去郊游,上车时闻到汽油味,这是 现象。通过交流得知该车的发动机为汽油机,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1200r/min,在1s内汽油机对外做了 次功。如果汽油机在某段时间内消耗了500g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的热量为 J(q汽油=4.6×107J/kg)。
【答案】扩散;10;2.3×107
【解析】【解答】(1) 小丽去郊游 ,她能够闻到汽油的味道,这是汽油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
(2)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 1200r/min ,即每分钟转动1200圈,则每秒钟转动圈数:,因此每秒对外做功次数:;
(3)汽油放出的热量。
【分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飞轮传动2圈;
(3)根据计算汽油放出的热量。
21.(2024·通辽)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将刚喝完水的空矿泉水瓶的瓶盖拧上,握住上下两部分,用力拧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会看到瓶盖被弹出,并发出爆响声,同时瓶口内出现白雾。拧瓶子过程中瓶盖未弹出前跟汽油机 冲程类似,瓶盖被弹出时,瓶内气体内能会 而导致温度降低,出现白雾。
【答案】压缩;减少
【解析】【解答】拧瓶子过程中瓶盖未弹出前,压缩瓶内空气,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加,跟汽油机的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瓶盖被弹出时,瓶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出现白雾。
故答案为:压缩;减小。
【分析】(1)拧瓶子的过程中,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当气体膨胀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2.(2024·大庆)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时物体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状态;小于;大于
23.(2024·日照)有一种小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每个工作循环做功500J,曲轴的转速是300r/min,每分钟消耗汽油5g。则该内燃机的功率是 W,机械效率是 。()
【答案】1250;32.6%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飞轮的转速是300r/min,所以每分钟对外做功150次,
那么工作1min做的功;
该汽油机的功率。
(2)5g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
满负荷工作效率。
【分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飞轮转动2圈。根据计算汽油机的功率。
(2)根据计算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再根据计算汽油机的效率。
24.(2024·徐州)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将相等 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入易拉罐中,用相同的热源和方法加热,则单位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如图所示,实验得到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a是 的图像。
【答案】质量;相同;沙子
25.(2024·淮安)2024年4月,两辆氢能源汽车实现了从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长距离运输测试,这是中国氢能源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如图所示是某款氢能源汽车,该款氢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消耗氢气,则此过程中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利用氢能的效率为 。()
【答案】75;;
【解析】【解答】(1) 该款氢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用时, 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 消耗氢气, 则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根据题意可知,牵引力做功为;
则利用氢能的效率为。
【分析】(1)根据求出在这个过程中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根据放热公式Q放=mq求出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根据W=Fs可以求出牵引力做的功,根据可得效率。
26.(2024·广东) 《本草纲目》记载:“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拭”指摩擦,“以布拭热”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琥珀的内能。“吸得芥子”是由于琥珀因摩擦带 而 轻小的芥子。
【答案】做功;电;吸引
【解析】【解答】改变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以布拭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琥珀的内能。“吸得芥子”是由于琥珀因摩擦得到电子而带电,从而而吸引轻小的芥子。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据此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7.(2024·济南)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泉城广场荷花音乐喷泉利用电动机把水喷向空中时,电动机将 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此过程中能的总量 (选填“逐渐增大”“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答案】电能;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将电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此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电能;保持不变。
【分析】电动机消耗电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过程,总量保持不变。
28.(2024·济南)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之前,用高温蒸气对“复用针”(可多次使用的针)消毒时,“复用针”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针的内能。如图所示,针灸用到的针非常细,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 ,便于刺入人体穴位。
【答案】热传递;增大压强
【解析】【解答】用高温蒸气对“复用针”消毒时,“复用针”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针的内能;
针灸用到的针非常细,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便于刺入人体穴位。
故答案为:热传递;增大压强。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四、实验探究题
29.(2024·通辽)小明在烧水和煮豆浆时发现豆浆比水先沸腾。他猜想原因可能是:A.豆浆的沸点比水低;B.豆浆的比热容比水小;于是通过图甲所示的两套相同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烧杯中装有初温和 均相等的豆浆和水;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豆浆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a、b,如图乙所示,通过比较a、b可知,猜想 是错误的,由图像可求,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
(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豆浆在82℃时就产生了大量气泡,但通过分析图像,判断出82℃时豆浆并未沸腾,他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质量
(2)A;3.15×103
(3)豆浆的温度未达到沸点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烧杯中豆浆和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根据图乙可知,水和豆浆的沸点都为99℃,沸点相同,所以猜想A:豆浆的沸点比水低是错误的;
实验中通过两套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则相同时间水和豆浆吸收热量相等,由乙图可知,加热4min,图像a升温快,是豆浆的温度变化图像,图像b升温慢,是水的温度变化图像,水由30℃升高到60℃,豆浆由30℃升高到70℃,则:
即
代入数据可得:
(3)液体沸腾时,温度到达沸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实验中她发现豆浆在82℃时就产生了大量气泡,通过图象可知,82℃时豆浆继续吸热,温度继续升高,所以判断出82℃时豆浆并未沸腾,他判断的依据是豆浆的温度未达到沸点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1)质量;(2)A;3.15×103;(3)豆浆的温度未达到沸点保持不变。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2)根据图乙得出水和豆浆的沸点都为99℃,沸点相同;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和豆浆吸收的热量也相同,算出图像知加热4min水升高的温度和豆浆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水=Q吸豆浆,即c水mΔt水=c豆浆mΔt豆浆算出豆浆的比热容;
(3)沸腾的特点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质量的多少影响加热至沸腾的时间,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质量相同,所以通过图甲中两套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时,烧杯中要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豆浆。
(2)[1]根据图乙可知,水和豆浆的沸点都为99℃,所以豆浆的沸点比水低的猜想是错误的,故猜想A是错误的。
[2]实验中通过两套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则相同时间水和豆浆吸收热量相等,由乙图可知,加热4min,图像a升温快,图像b升温慢,所以图像b是水的温度变化图像,水由30℃升高到60℃,豆浆由30℃升高到70℃,则
即
代入数据可得
(3)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到达沸点保持不变,实验中她发现豆浆在82℃时就产生了大量气泡,通过图象判断,82℃时豆浆继续吸热,温度继续升高,所以判断出82℃时豆浆并未沸腾,故判断的依据是豆浆的温度未达到沸点保持不变。
五、计算题
30.(2024·泰安)某地利用地热资源建立温泉浴池。某温泉池注入了的水,初始水温为42℃,一段时间后水温降至30℃,放出的热量为,已知。求:
(1)的大小;
(2)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与的大小相等。
【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放出的热量Q=c水m(t-t0)=4.2×103J/(kg·℃)×6×103kg×(42℃-30℃)=3.024×108J。
(2)解:根据题意可知,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放=Q=3.024×108J;
天然气的体积。
【解析】【分析】(1)根据Q=c水m(t-t0)计算放出的热量;
(2)根据计算天然气的体积。
(1)放出的热量
Q=c水m(t-t0)=4.2×103J/(kg·℃)×6×103kg×(42℃-30℃)=3.024×108J
(2)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Q放=Q=3.024×108J
天然气的体积
一、选择题
1.(2023·长沙)砖的制作工艺流传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从青砖到红砖,小小的砖块见证了人类迈向文明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
C.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密度变小
【答案】B
【解析】【解答】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内能越多,A不符合题意;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B符合题意;
C.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但热值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质量减小,砖的密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和质量无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般保持不变。
2.(2021·孝感)对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近墨者黑——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炙手可热——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早穿皮袄午穿纱——沙漠地区多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C
【解析】【解答】A.近墨者黑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炙手可热,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不符合题意;
C.很深的巷子都能闻到酒香,是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符合题意;
D.“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比热容较小时,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较大。
3.(2023·鄂州)劳动课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小明同学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利用双休日时间学做红烧肉。关于做这道菜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切肉的锋利刀刃可以增大压力
B.用铁锅烧肉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C.做菜过程中肉的内能一直保持不变
D.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D
【解析】【解答】A.切肉的锋利刀刃可以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故A错误;
B.用铁锅烧肉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小,升温很快,故B错误;
C.做菜过程中肉不断吸热,则肉的内能增大,故C错误;
D.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接触面积;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3)吸热则内能增大,放热则内能减小;
(4)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4.(2023·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等,故A错误;
B.根据表格可知,水和冰为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但是二者比热容不同,故B错误;
C.根据表格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铝升高的温度小,即铝的末温更低,故C错误;
D.沿海地区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则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沿海地区升高的温度小;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沿海地区降低的温度小,那么昼夜温差更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注意煤油和冰的比热关系;
(2)根据比热容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Q=cm△t分析判断;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5.(2023·聊城)下列是对一些日常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关
B.刚烧开的水非常热,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热量
C.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柴油机比汽油机的效率高,可以消耗更少的燃料
【答案】A
【解析】【解答】 A、水的比热容大,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关,故A正确。
B、刚烧开的水非常热,是因为水的温度比较高。故B错误
C、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说明了大气压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指柴油的利用率比汽油的利用率高,故D错误。
答案为:A
【分析】(1)水的比容较大,能够调节气候。
(2)刚烧开的水非常热,表明温度比较高。
(3)吸盘是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工作。
(4)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的利用率比汽油的利用率高。
6.(2023·阿坝)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柴油机的热机效率通常为100%
D.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烧情况无关,A不符合题意;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B符合题意;
C.任何机器的做功时都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效率不可能达到100%,C不符合题意;
D.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和燃料的种类有关;柴油机的效率不会达到100%。
7.(2023·大庆) 中国传统节日制作特色美食的过程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春节煮水饺时,开大火能使敞口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升高
B.元宵节炸元宵时,使用油炸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C.端午节煮粽子时,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中秋节烘烤月饼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月饼的内能
【答案】C
【解析】【解答】
A、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没有变化则沸点不发生改变,故A错误。
B、食用油是液体,有沸点没有熔点,故B错误。
C、闻见花香,闻见各种味道都是分子热运动,实质就是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烘烤月饼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月饼的内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大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2)液体有沸点,没有熔点。
(3)分子热运动的实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4)做功和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8.(2023·济宁)以下对厨房里一些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碗沿上磕鸡蛋,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将刀刃磨的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起,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D.用天然气做饭,利用了天然气具有较大的热值
【答案】B
【解析】【解答】A.在碗沿上磕鸡蛋,鸡蛋对碗施加力的作用,同时碗对鸡蛋施加反作用力,即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刀刃磨的很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起,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用天然气做饭,利用了天然气具有较大的热值,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判断;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3)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9.(2023·深圳)端午节煮粽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为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
C.加热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内能
D.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
【答案】D
【解析】【解答】A.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
B.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不符合题意;
C.加热粽子是利用热传递增加内能,C不符合题意;
D.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闻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
10.(2023·广州)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答案】A
【解析】【解答】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它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过程中,不断向外放热,它的内能一直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判断。
11.(2023·连云港)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地区(尤其是沙漠)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B.水的导热性好,沙石的导热性差
C.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D.水吸收的热量多,沙石吸收的热量少
【答案】C
【解析】【解答】
A、无法比较,故A错误
B、水的导热性比砂石的导热性差,故B错误
C、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即沙子温度更高;夜晚,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小的温度下降的多,即沙子温度更低;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故C正确。
D、相同的时间内,水和砂石吸收的热量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水的比热容较大,能调节气候,砂石的比热容小,昼夜温差比较大。
12.(2023·凉山)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缸穿裙,大雨淋”:是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水缸表面形成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桃花看起来是红色的原因是吸收了红光
D.“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由于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
【答案】D
【解析】【解答】 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固体小冰晶形成的,故A错误;
B.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B错误;
C.桃花看起来是红色的原因是桃花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故C错误;
D.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由于水温升高,鸭子与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液固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13.(2023·广安)寒冷的冬天,蒸气氤氲,一把米粉下锅,烫煮一分钟有余,再加入酸菜、辣椒油,一把香菜末撒上去,一碗香气四溢的岳池米粉就上桌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烫煮米粉时,锅内沸腾的水温度不断升高
B.刚出锅的米粉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米粉烫嘴,是因为米粉温度高,含有的热量多
D.米粉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解答】 A:烫煮米粉时,锅内沸腾的水温度不变。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刚出锅的米粉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错误 不符合题意
C:米粉烫嘴,是因为米粉温度高,这是指米粉的温度比嘴的温度高。C错误 不符合题意
D:米粉香气四溢,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D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白气“是小水球,是液化现象
C: 米粉烫指的是温度较高。
D:香气四溢是分子的热运动。
14.(2023·攀枝花)下列情况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
A.冰雪消融 B.钻木取火 C.压缩气体 D.开水冷却
【答案】D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即熔化需要吸热,那么内能增大,故A不合题意;
B.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大,故B不合题意;
C.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大,故C不合题意;
D.开水冷却,即向外散失热量,则内能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吸热热量则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则内能减小。物体对外界做功,那么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内能增大,据此分析判断。
15.(2023·苏州)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答案】D
【解析】【解答】在沿海地区,常常出现“海陆风”,根据图像判断,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通常发生在夜晚,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夜晚温度比陆地温度高,陆地的空气向海洋流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 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小。
16.(2023·内江)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闻到花香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图乙中,让笔杆热起来,只能采用做功的方式
C.图丙中,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图丁中,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
【解析】【解答】A.图甲中,闻到花香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图乙中,让笔杆热起来,可以采用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故B错误;
C.图丙中,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图丁中,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规律即可。
17.(2023·烟台)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给水加热
B. 压缩空气
C.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
【答案】A
【解析】【解答】 A、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B、压缩空气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C、搓手取暖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D、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转移到低温的过程。
二、多选题
18.(2023·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小球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答案】C,D
【解析】【解答】A.运动的小球具有机械能,还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符合题意;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的比热容较大, 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小。
三、填空题
19.(2023·河北)“早穿皮袄午穿纱”表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比砂石的 大,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正是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kg的水从65℃降低到35℃,放出的热量为 J,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少。除热传递外,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水=4.2×103J/(kg·℃)]
【答案】比热容;6.3×107J;做功
【解析】【解答】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正是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kg的水从65℃降低到35℃,放出的热量为Q=cmΔt=4.2×103J/(kg·℃)×500kg×(65℃-35℃)=6.3×107J,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少;除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放热或吸热能力强;根据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的乘积计算热量;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0.(2023·牡丹江)小明家的热水器装有50kg水,将水由20℃加热到6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热水器中水的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
【答案】;不变;比热容大
【解析】【解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50kg×(60℃-20℃)=8.4×106J;
(2)比热容只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大小无关,因此用去部分水后,水的比热容不变;
(3)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分析】(1)根据Q=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比热容的性质解答;
(3)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比热容越大,则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稳定升高或降低的数量越小。
21.(2023·济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分是汽油机,是把汽油燃烧放出的 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汽油机工作时,克服摩擦消耗的能量、机械传热损失的能量以及废气排出带走的能量,都不能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这是由于能量转化具有 ,而我们所能利用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