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样本空间与事件(教学课件)__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1 样本空间与事件(教学课件)__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2 07: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教B版(2019)必修第二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5.3.1 样本空间与事件
01
学习目标
了解样本点和样本空间
01
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
02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03
探索新知
尝试与发现
如果要你将以下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类,你会依据什么来分?分类的结果是怎样的?
(1) 练习投篮 5 次,命中 3 次;
(2) 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
(3) 一个小时内接到 10 个电话;
(4) 将一石块抛向空中,石块掉落下来;
(5) 走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前方正好是绿灯;
(6) 实心铁球丢进水里,铁球会沉到水底;
(7) 买一张福利彩票,没中奖.
不确定
确定
不确定
确定
不确定
确定
不确定
根据现象发生的结果事先能不能确定来分类
探索新知
1.随机现象(或偶然现象):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结果       的现象.
2.必然现象(或确定性现象):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结果      的现象.
事先不能确定
事先能够确定
也就是说,对于随机现象而言,如果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观察,每次观察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事先很难确定哪种结果会出现.
现象的相关概念
探索新知
随机试验: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在相同条件下, 对随机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实验称为随机试验 (简称为试验).
例如,抛一枚硬币、掷一个均匀的骰子等,都可以看成随机试验.
说明:虽然每次随机试验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但在多次重复的试验中,其试验结果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我们已经知道,抛一枚硬币,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在一次试验中,结果不能准确预测,但是如果重复多次,就有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大致相当的规律性.
探索新知
一次随机试验满足的三个条件:
条 件
过 程
结 果
(1)可重复性: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2)随机性:不能预知每次试验的具体结果;
(3)确定性: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
随机现象与随机试验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随机现象与随机试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机现象发生的结果事先不能确定,而随机试验是对随机现象进行的观察或试验.
探索新知
样本点和样本空间
1.样本点:随机试验中每一种可能出现的    ,都称为样本点.
2.样本空间:由        组成的     称为样本空间.
结果
所有样本点
例如,抛一枚硬币,如果样本点记为“正面向上”、“反面向上”,则样本空间为
Ω={正面向上,反面向上}.
集合
( 通常用大写希腊字母 Ω 表示)
再例如,掷一个骰子,如果样本点用朝上的面的点数表示,则其样本空间为
Ω={1,2,3,4,5,6}.
典型例题
例 1 先后抛出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样本点,并写出样本空间.
解:考虑到有先后顺序,可以用 (Z,F) 表示第 1 枚硬币出现正面,第 2 枚硬币出现反面,其他样本点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则样本空间为 {(Z,Z) ,(Z,F) ,(F,Z), (F,F) }
探索新知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如果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则随机事件 A 是 Ω 的一个非空真子集. 而且:若试验的结果是 A 中的元素,则称 A 发生(或出现等);否则,称 A 不发生(或不出现等).
例如,掷一个骰子,观察朝上的面的点数,则样本空间为
Ω={1,2,3,4,5,6}.
此时:若 A={1,3,5},则 A 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而且 A 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为“出现的点数为奇数”;若 B 表示随机事件“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则 B={2,4,6}. 如果掷骰子得到的点数为 3,可知上述随机事件 A 发生且随机事件 B 不发生
随机事件也可用自然语言描述.
显然,任何一个随机事件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探索新知
事件
1.必然事件:每次试验中 Ω     ,从而称 Ω 为        .
2.不可能事件:空集 不包含任何样本点,因此可以认为每次试验中 一定不发生,从而称 为       .
一定发生
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3.事件:一般地,                 都可简称为事件,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来表示事件.
特别地,只含有    样本点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事件
一个
探索新知
因为事件一定是样本空间的子集,从而可以用表示集合的韦恩图来直观地表示事件,如图.
Ω
A
事件既可以用集合表示,也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仍以上述掷一个骰子的试验为例,若记
A : 出现的点数小于 7 ,B : 出现的点数等于 9,
则不难看出 A=Ω,是必然事件;B= ,是不可能事件.
探索新知
对基本事件的理解:
(2) 基本事件的概念可类比集合中元素的概念,试验可能发生的全部结果是一个集合,其元素是基本事件,基本事件不能分解,不能同时发生(相当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1) 基本事件具有如下性质:①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②不同的基本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3) 事件与基本事件的区别:基本事件是试验中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而事件可以由若干个基本事件组成.
典型例题
例 2 张华练习投篮 10 次,观察张华投篮命中的次数,写出对应的样本空间,并用集合表示出事件 A:投篮命中的次数不少于 7 次.
解:样本空间为
Ω={0,1,2,3,4,5,6,7,8,9,10},
所要表示的事件为
A={7,8,9,10}.
典型例题
例 3 从含有 3 件次品的 100 件产品中任取 5 件,观察其中次品数,写出对应的样本空间,并说明事件 A={0} 的实际意义.
解:样本空间为
Ω={0,1,2,3},
事件 A={0} 表示的实际意义是:抽取的 5 件产品中,没有次品.
探索新知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1.概念: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 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记为 P(A).
2.规定:我们将不可能事件 发生的概率规定为 0,将必然事件 Ω 发生的概率规定为 1,即 P( )=0,P(Ω)=1.
3.范围:对于任意事件 A 来说,显然应该有 P ( )≤P (A)≤P (Ω),
因此 P (A) 应该满足不等式 0≤P (A)≤1.
日常生活与应用中,概率值也经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明天下雨的概率为 70% ”等.
典型例题
例 4 先后两次掷一个均匀的骰子,观察朝上的面的点数.
(1) 写出对应的样本空间;
(2) 用集合表示事件 A:点数之和为 3,事件 B:点数之和不超过 3;
(3) 从直观上判断 P (A) 和 P (B) 的大小 (指出P (A)≥P (B)或P (A)≤P (B) 即可).
解:(1) 用 (1,2) 表示第一次掷出 1 点,第二次掷出 2 点,其他的样本点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则可知所有样本点均可表示成 (i,j) 的形式,其中 i,j 都是 1,2,3,4,5,6 中的数.
因此,样本空间
Ω={ (i,j)|1≤i≤6,1≤j≤6,i∈N,j∈N}.
也可简写为 Ω={ (i,j)|i,j=1,2,3,4,5,6}
典型例题
例 4 先后两次掷一个均匀的骰子,观察朝上的面的点数.
(1) 写出对应的样本空间;
(2) 用集合表示事件 A:点数之和为 3,事件 B:点数之和不超过 3;
(3) 从直观上判断 P (A) 和 P (B) 的大小 (指出P (A)≥P (B)或 P (A)≤P (B) 即可).
解:(2) 不难看出
A={(1,2),(2,1)},
B={(1,1),(1,2),(2,1)}.
(3) 因为 A 事件发生时,B 事件一定发生,也就是说 B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会比 A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所以直观上可知 P (A)≤P (B).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C
当堂检测
D
当堂检测
C
当堂检测
C
当堂检测
C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AB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祝同学新学期新气象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