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人教物理九上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人教物理九上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PDF,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1 11:05:43

文档简介

第 13 章 内能
第 2 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如图所示为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的照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原子之间存在间隙
B. 金原子的直径约为3.48 × 10 10 m
C. 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不能看到原子
D. 金块熔化变成的液体不是由原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金块熔化后的液体仍由原子组成,D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原子间有间隙、直径约
3.48×10 m、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不可见)。
2: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甲、乙两个瓶子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 > 空气),
如图所示放置,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且颜色变得均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有力地证明气体扩散,甲瓶应装二氧化氮气体
B. 实验时,只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C. 两瓶气体颜色均匀时,分子不再运动
D. 温度越高,气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
答案:D
解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气体颜色均匀所用时间越短,D正确;甲瓶应装空气(避
免重力干扰),A错误;分子都在运动,B错误;颜色均匀后分子仍运动,C错误。
3: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A.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B.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17/170
第 13 章 内能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D
解析:“酒肉臭”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D正确;其他选项描述的是宏
观现象。
4: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
物体也不会被拉开。此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答案:A
解析:铅柱结合且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A正确。
5: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________
( “能够”或“不能够”)实现的。
答案:斥力;不能够
解析: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破镜断裂处分子间距过大,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无法重圆。
18/170
第 13 章 内能
6:如图所示,用一个卡通小人代表一个分子,建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模型。
(1)图乙模型代表液体,则图甲模型代表____体,图丙模型代表____体。(均 “气”“液”或“固”)
答案:固;气
(2)用卡通小人的微观模型解释: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答案: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能自由地在所处空间到处运动,充满所能到达的全部空间。
7:小军同学利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特性,将浓氨水和浸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团放在大烧杯
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魔术利用了以下哪个物理知识(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变为红色,说明其显示碱性,氨气与脱脂棉中水结合生成氨水,
显碱性,证明有氨气分子运动到脱脂棉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
19/170
第 13 章 内能
8:某同学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红色的墨水、染成黄色的酒精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密封
后过几天,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 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 现象:酒精在最上层;推测:酒精分子最小
C. 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变小
答案:C
解析:界面变模糊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扩散现象,C正确;分层是密度差异,A错误;
酒精在上方是因为密度小,B错误;液面下降是分子间有间隙,D错误。
9:小洛冲泡一杯茶水,下列对泡茶过程中的情景分析错误的是( )
A. 泡茶前,水平放置的茶杯底部的两颗水珠融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茶杯中的茶叶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泡茶时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用高温的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答案:B
解析:茶叶间的缝隙是宏观空隙,不是分子间的间隙,B错误;水珠融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A正确;茶香四溢是分子运动,C正确;高温加速分子运动,D正确。
20/170
第 13 章 内能
10:3D打印笔加热时能闻到热熔胶的气味是因为______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浓烈,因为
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扩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1:如图为天然气液化后的截面示意图。
(1)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
(2)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
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液体分子间的______( “引力”或“斥力”),
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此过程______( “吸热”或“放热”)。
答案:引力;吸热
21/170
第 13 章 内能
12:观察认识分子间作用力的操作如下,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
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个较轻的物体如图 1所示,
观察两段熔丝,我们会观察到,在另一端挂个较轻的物体后两段熔丝没有被拉开。
(1)据此现象可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
答案:引力
(2)选择粗熔丝且斜着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横截面积,增加相互作用的分子数目,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使实验现
象更明显
(3)下列现象中所体现的物理规律与实验结论相同的是___;
A. 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了
B. 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
答案:B
(4)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为更好地理解和判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我们建立了
分子力模型,如图 2所示,当分子间距离减少时表现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分子力
模型也有其缺点,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斥力;不能表示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22/170第 13 章 内能
第 2 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如图所示为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的照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原子之间存在间隙
B. 金原子的直径约为3.48 × 10 10 m
C. 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不能看到原子
D. 金块熔化变成的液体不是由原子组成的
2: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甲、乙两个瓶子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 > 空气),
如图所示放置,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且颜色变得均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有力地证明气体扩散,甲瓶应装二氧化氮气体
B. 实验时,只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C. 两瓶气体颜色均匀时,分子不再运动
D. 温度越高,气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
3: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A.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B.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
物体也不会被拉开。此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12/112
第 13 章 内能
5: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________
( “能够”或“不能够”)实现的。
6:如图所示,用一个卡通小人代表一个分子,建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模型。
(1)图乙模型代表液体,则图甲模型代表____体,图丙模型代表____体。(均 “气”“液”或“固”)
(2)用卡通小人的微观模型解释: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7:小军同学利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特性,将浓氨水和浸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团放在大烧杯
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魔术利用了以下哪个物理知识(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8:某同学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红色的墨水、染成黄色的酒精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密封
后过几天,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 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 现象:酒精在最上层;推测:酒精分子最小
C. 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变小
13/112
第 13 章 内能
9:小洛冲泡一杯茶水,下列对泡茶过程中的情景分析错误的是( )
A. 泡茶前,水平放置的茶杯底部的两颗水珠融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茶杯中的茶叶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泡茶时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用高温的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10:3D打印笔加热时能闻到热熔胶的气味是因为______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浓烈,因为
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为天然气液化后的截面示意图。
(1)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
(2)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
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液体分子间的______( “引力”或“斥力”),
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此过程______( “吸热”或“放热”)。
14/112
第 13 章 内能
12:观察认识分子间作用力的操作如下,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
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个较轻的物体如图 1所示,
观察两段熔丝,我们会观察到,在另一端挂个较轻的物体后两段熔丝没有被拉开。
(1)据此现象可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
(2)选择粗熔丝且斜着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现象中所体现的物理规律与实验结论相同的是___;
A. 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了
B. 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
(4)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为更好地理解和判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我们建立了
分子力模型,如图 2所示,当分子间距离减少时表现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分子力
模型也有其缺点,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