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
2.发现女旁字所代表的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能朗读、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4.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5.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重点】
1.认识“爷、奶”等5个生字,认读“爷爷、奶奶”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了解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之间的关系。
2.了解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
1.能朗读、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2.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快乐号小火车已经来到了终点站语文园地七啦!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小的船》《影子》《两件宝》多彩而的丰富儿童生活,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终点站还有好多知识宝藏。等着你去发现,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二、识字加油站
导入:勇敢机智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识字加油站,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
预设:同学们介绍得很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与生字宝宝交朋友。
1.尝试认读,发现规律。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对自己家人的称呼。称呼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要读得轻而短。
教师指导: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2.按辈分归纳。
(1)用于同辈之间的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2)用来称呼大自己一辈的亲人:叔叔、姑姑、爸爸、妈妈、舅舅、姨妈......
(3)用来称呼大自己两辈的亲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3.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和图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认读词语。
①教师带领学生给生字组词。
②学生先自由认读,再带拼音齐读。
(3)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
叔:上+小+又=叔 月+月=朋
②换一换
组——纟+女 →姐
(4)对比“爷”和“爸”,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爸”。
①老师带读“爸”字组词,学生跟读。
②学生观察“爸”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父”撇点不要靠得太近,撇捺舒展开张。“巴”短竖居中;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③学生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2.指导书写“妈”。
(1)老师带读“妈”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妈”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马”头部不宜太宽;横折和竖折折钩稍向左斜,横画位置靠上。
(3)教师范写,学生先描红再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反馈评价。
三、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写 一 写。
(1)激趣促写:相信同学们的书写规则本领肯定很不错。现在请你们加油信心攻克这一关吧!快来“字词句运用”挑战吧!
(2)火眼金睛。
①教师过渡:仔细观察标红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了”字第二笔是弯钩,“才”字第二笔是竖钩,
教师点拨:弯钩弧度较大,竖钩弧度较小。
②比较弯钩与竖钩的区别。
弯钩:起笔较轻,行笔时略向右弯,钩要用力。
竖钩:起笔稍顿,到下端再顿笔,钩要出尖。
③预设2:“云”字第三笔是撇折,“山”字第二笔是竖折。
教师点拨:竖提提笔向右上,竖折折笔向右。
④比较竖提与竖折的区别。
撇折:下笔写短撇,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
竖折:起笔先写短竖,到下端要顿笔,向右写横。
⑤预设3:“儿”第二笔是竖弯钩,“四”字第四笔是竖弯。
教师点拨:竖弯钩有钩,竖弯无钩。
⑥比较竖弯钩与竖弯的区别.
竖弯钩:比较竖弯钩与竖弯的区别。
竖弯:不带钩,且竖稍短。
⑦预设4:“我”字第五笔是斜钩,“心”字第二笔是卧钩。
教师点拨:斜钩像人站着,卧钩像人躺着。
⑧比较斜钩与卧钩的区别。
斜钩:起笔稍顿,向右下方斜出钩,钩略有弧度。细长。
卧钩:起笔轻,带弧度斜出钩。宽扁。
(3)小结:我们在写字时必须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这样,字才会写得正确又漂亮。
2.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1)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我的发现”中第一行生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1:它们的偏旁都是日字旁。
预设2:“日”指太阳,也表示时间,日字旁的字一般和时间有关。.
(3)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第二行生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它们的偏旁都是女字旁。
师解释:“女”一般表示女性,很多女字旁的字字义都和女性有关。
(3)总结你的发现
预设: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
3.读一读,背一背。
(1)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小结方位词:前后左右 东西南北。
(2)辨别方向的方法:这首儿歌教我们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早上面向太阳的方位就是东方。再利用身体的前后左右各方位,就能很快辨别方向了。
四、日积月累
1.过渡:老师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快来“日积月累”读一读吧!
2.多种形式朗读。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2)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种树,等树长大了,后人就可以乘凉了。比喻前人创业,为后人造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5)教师小结:这四句话都是八字成语。前两句形式一样,可以先背会前半句,然后仿照前半句的形式来背诵后半句。背诵第三、四句时,可以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背诵。
五、口语交际
1.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图片,说说下面这些行为正确吗?
生观察图片后回答:不正确,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2.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并说一说: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想一想,试一试。
(1)教师提醒:
观察图画,判断场合:仔细观察图画,判断画面中是什么场合,一看地点,二看人物,三看事物。
思考音量,说清理由:①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每个场合该用多大音量。②结合图意,说清理由。
(2)学生观察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阅览室/图书馆。
①这幅图上是阅览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看书,一个小男孩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有人吗?”
②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阅览室吧!在那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要小声点,不然会打扰别人。
教师评价:说得对。在阅览室或图书馆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了,避免打扰其他人。
●老师办公室。
①这幅图上是小男生捡到一块橡皮,跑进办公室交给老师。
②教师过渡: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预设2: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大声说话会打扰到其他老师工作。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还能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真懂事!假如我们就是小男生,既要考虑怎么和老师说的讲清楚,还要考虑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
●教室。
①这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故事。
②教师过渡:给全班同学讲故事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教师小结:是的,在教室讲台上讲故事时,可以大声说话,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你讲的故事,但也不用大喊大叫。
(3)教师引导:看来,说话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
(4)预设一:我认为在电影院、医院病房等需要安静的场所应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
预设二:在演讲比赛或辩论会等需要展示的场合,说话声音应大一些,要让所有人都能听清楚你说的话。
3.演一演: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几种说话的情景,注意吐字清晰,举止大方,表演生动形象。
4.评一评: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表演,确定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六、和大人一起读
1.请你们认真读一读《猴子捞月亮》并思考。看看猴子有没有捞到月亮。
2.拓展练习。
(1)思考: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预设: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在井里了。
(2)思考:月亮真的掉到井里了吗?
预设:月亮没有掉到井里,井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3)思考:猴子是怎么捞月亮的?
预设: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头。
(4)思考: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
预设:没有。因为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
(5)思考:猴子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呢?
预设:因为月亮没有掉到井里,小猴子看到的只是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共51张PPT)
叔叔
shū
姑姑
ɡū
爸爸
妈妈
舅舅
jiù
姨妈
yí
爷爷
yé
奶奶
nǎi
姥爷
lǎo
姥姥
哥哥
姐姐
jiě
弟弟
妹妹
mèi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人……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对自己家人的称呼。
称呼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要读得轻而短。
按
辈
分
归
纳
哥哥
姐姐
jiě
弟弟
妹妹
mèi
用于同辈之间的称呼。
叔叔
姑姑
ɡū
shū
爸爸
妈妈
舅舅
姨妈
yí
jiù
用来称呼大自己一辈的亲人。
爷爷
奶奶
nǎi
姥爷
姥姥
lǎo
用来称呼大自己两辈的亲人。
yé
爷
yé
奶
nǎi
叔
shū
姐
jiě
妹
mèi
yé
爷
nǎi
奶
奶奶
爷 爷
shū
叔
jiě
姐
姐姐
叔叔
加一加:上+小+又=叔
换一换:组-纟+女=姐
mèi
妹
妹妹
爷
爸
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卩
巴
+
父
=
bà
“父”撇点不要靠得太近,撇捺舒展开张。“巴”短竖居中;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部首:父
结构:上下
组词:爸爸 老爸
笔画:8画
撇捺舒展
bà
“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马”头部不宜太宽;横折和竖折折钩稍向左斜,横画位置靠上。
部首:女
结构:左右
组词:爸妈 妈妈
笔画:6画
比一比,写 一 写。
了
才
云
山
儿
四
我
心
了
才
弯钩
竖钩
起笔较轻,行笔时略向右弯,钩要用力。
书写指导
起笔稍顿,到下端再顿笔,钩要出尖。
书写指导
撇折
竖折
下笔写短撇,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
书写指导
起笔先写短竖,到下端要顿笔,向右写横。
书写指导
云
山
竖弯钩
竖弯
起笔稍顿,下笔慢慢变轻,然后向右弯出,钩出尖。
书写指导
不带钩,且竖稍短。
书写指导
儿
四
斜钩
卧钩
起笔稍顿,向右下方斜出钩,钩略有弧度。细长。
书写指导
起笔轻,带弧度斜出钩。宽扁。
书写指导
我
心
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明
晚
昨
春
妈
奶
姐
妹
这几个字的意思都和时间有关。
日
女
很多女字旁的字字义都和女性有关。
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
前后左右 东西南北
早 晨 起 来,面 向 太 阳。
前 面 是 东,后 面 是 西。
左 面 是 北,右 面 是 南。
chén
miàn
xiànɡ
tài
yánɡ
读一读,背一背。
这首儿歌教我们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上面向太阳的方位就是东方。再利用身体的前后左右各方位,就能很快辨别方向了。
东
西
北
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zhònɡ ɡuā dé ɡuā zhònɡ dòu dé dòu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qián rén zāi shù hòu rén chénɡ lián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ɡ shǐ yú zú xi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ǎi chǐ ɡān tóu ɡènɡ jìn yí bù
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种 瓜得瓜,种 豆得豆。
zhònɡ ɡuā dé ɡuā zhònɡ dòu dé dòu
前人栽树,后人 乘 凉。
qián rén zāi shù hòu rén chénɡ liánɡ
比喻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ɡ shǐ yú zú xià
意思是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ǎi chǐ ɡān tóu ɡènɡ jìn yí bù
意思是不满足已有成就,要争取更大进步。
◎老师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所 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哥哥考试又取得了进步,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想改变将来,就得从现在做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
用多大的声音说话
yòng duō dà de shēng yīn shuō huà
观察图片,说说下面这些行为正确吗?
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
不正确
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
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小声说
声音适中
大声说
仔细观察图画,判断画面中是什么场合,一看地点,二看人物,三看事物。
观察图画,判断场合: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每个场合该用多大音量。
结合图意,说清理由。
思考音量,说清理由:
有时候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清楚。
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
在阅览室(或图书馆)。在这里说话时,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避免打扰其他人。
在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讲话时,声音不能太大,用平常音量即可,不要影响其他老师工作。
在教室讲台上讲故事时,可以大声说话,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你讲的故事,但也不用大喊大叫。
我认为在电影院、医院病房等需要安静的场所应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
在演讲比赛或辩论会等需要展示的场合,说话声音应大一些,要让所有人都能听清楚你说的话。
猴子捞月亮
hóu zi lāo yuè liàng
读一读《猴子捞月亮》。看看猴子有没有捞到月亮。
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在井里了。
月亮真的掉到井里了吗?
月亮没有掉到井里,井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猴子是怎么捞月亮的?
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头。
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
没有。因为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
猴子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呢?
因为月亮没有掉到井里,小猴子看到的只是月亮在水里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