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月明》

文档属性

名称 6《日月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11:44:03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任务一
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你认识这些图片和这些象形字吗?




rì yuè mínɡ
6
任务二
初读课文 正音朗读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一人不成众,
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rì yuè mínɡ tián lì nán
日月明
rì yuè mínɡ
xiǎo dà jiān xiǎo tǔ chén
èr rén cónɡ sān rén zhònɡ
shuānɡ mù lín sān mù sēn
yì rén bù chénɡ zhònɡ
dú mù bù chénɡ lín
zhònɡ rén yì tiáo xīn
huánɡ tǔ biàn chénɡ jīn
任务三
品读课文 随文识字
互动课堂
齐读课文的前两句,把其中的会意字圈出来吧!
随文识字
日 月 明,田 力 男。
rì yuè mínɡ
tián lì nán



mínɡ
明亮。
田力男
刀→力——力气 出力 力量
图文识记
为什么古人把“田”和“力”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男”字呢?
+
=
nán

上小
下大
小 大 尖,小 土 尘。
xiǎo dà jiān
xiǎo tǔ chén
小+大=尖
生活中“尖”的东西还有哪些?
笔尖、针尖、塔尖、伞尖、脚尖……
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所以课文就说“小大尖”。
尘——尘土 灰尘 粉尘
你还在哪里见过尘?
二 人 从,三 人 众。
èr rén cónɡ
sān rén zhònɡ
双 木 林,三 木 森。
shuānɡ mù lín
sān mù sēn
想一想
二人跟从,三人呢?双木成林,三木呢?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多人成“众”。
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盛的树木为“森”。



zhònɡ

表示“许多人”,就是“众”。










任务四
指导写字 体会形美

结构:
独体字
书写指导:
横折钩的折向笔画和撇的斜度保持一致。
结构:
书写指导:
上下
撇对着“田”的中竖起笔。
nán
结构:
书写指导:
独体字
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


结构:
书写指导:
独体字
竖要直,落在竖中线上;撇有尖,捺有角,撇、捺要舒展,但收笔不超过竖。
rì yuè mínɡ
6
任务一
温故旧知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日月_____  田力_____  
小大_____  小土_____
二人_____  三人_____  
双木_____  三木_____
互动课堂
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
泪 休
氵 目
人 木
不 正

水目泪,人木休,不正歪。
任务二
图文结合 理解含义
_____给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给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给小树______________。
这几个小朋在干什么呢?
齐心协力能办事
团结力量大
一 人 不 成 众 ,
独 木 不 成 林 。
yì rén bù chénɡ zhònɡ
dú mù bù chénɡ lín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团体,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
众 人 一 条 心 ,
黄 土 变 成 金 。
zhònɡ rén yì tiáo xīn
huánɡ tǔ biàn chénɡ jīn
大家团结一心,就能使黄土变成黄金。
互动课堂
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团结就是力量”的事例?
任务三
随文识字 指导书写
☆柳条发芽。
☆青蛙有四条腿。

tiáo
我们还可以说“一条”什么?
一条____、一条____、
一条____、一条____……
围巾
裤子

小河
biàn

变化
变形
组词识字
jīn

金子
金条
随文识字
猜猜这是哪个字?

xīn
爱心
手心
中心
指导书写
笔顺:左点、卧钩、中点、右点。

卧钩
起笔稍轻,先向右下再向右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
第二笔叫卧钩。你们看它像什么?
小船
月牙
指导书写
要注意三个点的位置,左点在横中线起笔,卧钩弯弯的,不能写得太直,右点与中点平行。
点的形状是尖头圆尾,中间一点在竖中线上。
任务四
趣味诵读 指导背诵
日月明
6
日 月 明 ,田 力 男。
小 大 尖 ,小 土尘 。
二 人 从 ,三 人 众。
双 木 林 ,三 木 森。
一 人 不 成 众 ,独 木 不 成 林 。
众 人 一 条 心 ,黄 土 变 成 金。
趣味诵读



cǎi
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kàn日月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尖”等生字。会写“力、男”等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识字的乐趣,产生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学习笔画卧钩。正确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认识“力、尖”等生字,会写“力、男、土、木”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任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顺势揭题
1.回顾旧知。你认识这些图片和这些象形字吗?
课件出示:
        日      月      水      火
2.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板书课题。
(“日”和“月”组成“明”,即日+月=明)
过渡:古人可真有意思,他们白天看到最亮的是太阳(日),晚上看到最亮的是月亮(月),把“日”和“月”这两个字加一加,就成了“明”。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篇课文里。出示课题
3.揭示本课识字特点。
在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趣的是,这些字的意思就是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任务二:初读课文,正音朗读
1.初读课文,指导正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分句接读,教师正音。
4.指名朗读。
5.全班齐读。
任务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1.齐读课文的前两句,把其中的会意字圈出来吧!
2.出示原文:日月明,田力男。
(1)(课件出示日月图)日和月组合起来就是“明”组词“明亮”
(2)(课件出示男子在田间劳作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一名男子在田中卖力地劳动。)
(3)识记生字。
①力可以通过对比识记:教师出示学过的汉字“刀”,对比汉字“力”,引导学生发现“刀”的撇出头就变成了“力”。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识记:力气、出力、力量……
②图文识记“男”:为什么古人把“田”和“力”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男”字呢?(古时候,在田间劳作的基本上都是有很大力气的男人。)
3.出示原文:小大尖,小土尘。
(1)指名读,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四季》一课时识记生字“尖”的情景。
(2)课件出示竹笋图,揭示末端细小为“尖”,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尖”的东西有哪些。
(3)引导学生回想在学校大扫除或汽车在乡间小路上行驶的情景,说一说“小土尘”的含义。(细小的土就是尘。)
(4)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说还在哪里见过“尘”。
(5)识记生字“尘”
引导学生明白小土即为尘。 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识记:尘土、灰尘、粉尘……
(6)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4.出示原文: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四人一组,组内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众、双、森”的意思。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相机点拨,识记生字。
①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二人从。“从”即“跟从”。
②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双木林。
小结: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的意义。
(3)启发学生推测:二人跟从,三人呢?双木成林,三木呢?学生带着疑惑自己画一画三人、三木的图。
(4)教师出示“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有所发现。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识记“众”字。
①点拨:表示“许多人”,就是“众”。
②引导:电影院里,很多人在看电影,他们是——观众;教室里,很多人在听广播,他们是——听众。
(5)全班齐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小结:汉字真有趣!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依据事理合在一起的字,叫作“会意字”。我们只要知道了是依据什么事理组合起来的,就能大致知道新字的意思。
5.识字游戏巩固识字:摘星星
任务四:指导写字,体会形美
1.出示田字格中的“力”、“男” 、“土”、 “木”四字,引导:仔细观察这四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5.展评后再练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力、尘”等7个生字,认识“不、条、心、金”4个生字。 会写“心”字和笔画卧钩。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任务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读一读,猜一猜。
课件出示:
日月______   田力______   小大______   小土______
二人______   三人______   双木______   三木______
2.同桌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3.猜一猜。(出示课后第三题)
课件出示:
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
(1)引导: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同桌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3)仿照课文的形式读一读。如“水目泪,人木休,不正歪”。
(4)联系生活,用这三个字说话。
4.师生合作,背诵课文前4句。
任务二:图文结合,理解含义
1.对照课文,观察图片。
(1)出示课本插图,指导观察图片。这几个小朋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口头说话,用上“谁在干什么”的句式。
________给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给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给小树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课文后两句。
(1)教师质疑:一个小朋友能栽好树吗?一棵小树能成为树林吗?
(2)过渡: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指名读。
字理识字“不”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心协力能办事;团结力量大,个人力量单薄,要众人帮助才能做好事情……)
(6)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一个人办不成,经过众人帮助将事办成的经历。
示例:一天,我在帮爷爷推板车时,板车的轮子陷在了坑中,我怎么也拉不出来。这时候,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过来帮助我,有的拉把手,有的在后面推,不一会儿,板车的轮子就出了坑。
6.指名读: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全班齐读,读好句中“一”的变调。
(2)引导学生明白“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大家团结一致,就能使黄土变成黄金。)
(3)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事例。
(4)故事启发
(5)齐读句子
任务三: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读课文后两句,找找这后边两句话里藏着哪几个生字。
2.认识“条、心、变、金”4个字。
(1)读词语“一条心”。
①条可以出示枝条、布条等图片,建立图片和文字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条”可以用作量词,用于细长的东西,也可以用于固定数量合成的某些长条形的东西。还可以创设语境识记:柳条发芽。青蛙有四条腿。
②提问:还可以说“一条”什么? (一条围巾、一条裤子、一条蛇、一条小河……)
(2)组词识字“变、金”
(3)识记“心”字。
①出示象形字“心”。猜猜这是哪个字?
②扩词:爱心,手心,中心
3.学新笔画卧钩,书写“心”字。
(1)学习笔画卧钩。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心”字,学生书空笔顺:左点、卧钩、中点、右点。
②点拨:第二笔叫卧钩。你们看它像什么?(小船、月牙)
③指导写卧钩:起笔稍轻,先向右下再向右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
(2)指导写“心”字。
①引导观察:点的形状是尖头圆尾,中间一点在竖中线上。
②教师范写。提示:要注意三个点的位置,左点在横中线起笔,卧钩弯弯的,不能写得太直,右点与中点平行。
③学生描红、练写。
④展示作业,师生评议。重点关注卧钩的形状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任务四:趣味诵读,指导背诵
1.多种形式朗读全文。
(1)男生女生对读。
(2)师生合作对读。
(3)学生拍手朗读。
2.背诵课文
3.拓展有趣的会意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