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0 08: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
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
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 要塞(sài)
啮齿(niè)
文绉绉(zōu)
箱箧(qiè)
B. 拂晓(fú)

裸露(lù)
椽(chuán)子
劫掠(luè)
C. 寒噤(jìn)
荒谬(miù)
鞠躬(jū)
哂笑(shěn)
D. 仄歪(zè)
地窑(jiào)
珐琅(fǎ lánɡ)
晨曦(xī)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眼花瞭乱 晨曦 眼翳 托辞 B.臭名昭著 锃亮 憧憬 狼藉
C.响彻云宵 杀戮 胡髭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蓬嵩 媲美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B.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
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D.“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的“落红”指的是落叶
4.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拖泥带水
雄伟壮丽
报刊杂志
B.
热爱自然
刷微博
桃花开
聊微信
C.
敬畏生命
掩耳盗铃
大象无形
D.
红得发紫
节奏分明
高速公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可是
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
②这幅《长江万里图》几乎完美无缺,那幅《秋风图》也
无可挑剔。
③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聘用外国裁判员,尽管这
是一个好办法,
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出此下策。
A.
虽然
几乎
未尝/但
B.
显然
简直
未必/但是
C.
既然
简直
未必/但是
D.
既然
几乎
未尝/但是
6.写出下面句子的状语成分。(3分)
例句:奥巴马紧紧地握住了习近平的手
状语成分为:
7、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围绕“咏春”和“伤春”,从积累的诗句中各选两句天在下面横线上。(4分)
①内容为“咏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为“伤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原文填空。(4分)
⑴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⑵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⑷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9.根据提示默写。(6分)
⑴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


⑶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
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课文。(共8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够5分为止。)
李白《醉翁亭记》中从“环滁皆山也”到“酿泉也”。
二、阅读
(一)
【甲】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郭沫若《雷电颂》)
【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11、甲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电这一形象象征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中“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一句中“无形的长剑”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个选段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区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A】
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B】  
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娱乐休闲
交通
做家务
其它
年限
29年
18年
12年
6年
6年
1年
占比
40.3%
25%
16.7%
8.3%
8.3%
1.4%
(根据新浪网材料整理)
【C】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似乎路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是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4.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指出材料C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选其一分析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比较材料A与材料C画线句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一棵会开花的树
李文宏
①我老家的小山村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边缘,童年的记忆里就是多沙少水。村子的前面也有一条河,可是这条河除了发洪水之外几乎常年干涸。村子里只有一眼深水井,遇到天旱,它能干到连一碗水也打不上来。多数的时候,人们吃水只能到二里多地外的一个山泉去挑水吃。
②同样是农村,住在几十里外的姥姥家就不同了,姥姥家不是沙地,有水的地方自然不缺少绿色,再加上姥爷身体好又勤劳,姥姥家的院子不仅栽着杏树等,种着黄瓜、西红柿,最令人羡慕的是姥姥家的窗前有一个大花池,从春到夏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招蜂引蝶。而妈妈所在的学校更让人向往,办公室窗前是一排高高的大熟季,开得高兴了能捧出碗大的花朵。还有学校院子里的五角枫、梧桐……每次去妈妈的学校,我总会摘各种各样的叶子带回家。
③妈妈带了花种和树苗回来,我和弟弟们都兴奋地围着观看,只有奶奶不高兴,说妈妈“净干没用的”。
④妈妈先是把树苗栽进院子里,那是一个弱弱的翠绿到让人不忍心碰的小树苗,细细的枝条,我们问妈妈这是什么树,妈妈说是会开花的树。因为它太弱小,怕被踩到,又怕被家里那淘气的鸡或馋嘴的猪吃掉,于是妈妈把一个破瓦盆的底子敲掉,给花树做了个房子罩在上面。接下来就带领我们姐弟砌花池。
⑤如今早已经记不得当年和弟弟抬水浇花有多苦,只记得每到下雨的时候,都是我最快乐的节日,我会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放到外面去,过后把这些雨水用来浇花。我是第一个看到花池子里的花种发芽,看到它们从土里伸出了头,我高兴得不得了,我不想告诉别人,想等它长高些给大家一个惊喜。事实上除了我也没人太在意这个,于是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在花池边儿流连一会。
⑥奶奶虽然表现得不屑一顾,但多数的时候都是她在照料,松土、上肥、浇水,小小的花池渐渐地热闹了起来,先是指甲桃打了苞,接着是喇叭花张了嘴,我家的窗前竟然也飞来了蜜蜂和蝴蝶。而那株住在瓦盆里的花树也不甘寂寞,就在大家的目光都投在那些花花朵朵上的时候,它也从瓦盆里伸出小手来,一摇一摇地招手。
⑦秋天来了,那棵小树苗已在不知不觉中冲出瓦盆,亭亭地有了小树的模样。更为惊人的是,它竟在第二年的夏天开了花,成了一棵真正的花树。
⑧那个夏天,它细细的枝条上长出米粒一样的花苞,一直含着不肯绽放,以至于让人等得失去耐心,甚至怀疑它不是花蕾而是卷在一起的树叶。终于在一个要下雨的日子,我放学后一进院子远远看到那株翠绿的小树突然脱胎换骨,除了干,通身的粉。我急急地跑到跟前,呀,竟然一粒粒的花蕾都张开了笑脸,灿灿地开遍了全身,这些花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装扮成了一棵美丽的花树。这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要知道,这是我的树我的树呀!它不仅是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棵树,而且还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呀!
⑨那一天,我一直站在那株小树下,看它在雨中绽放,看它在雨中飘下片片细碎的雪一样的花瓣铺陈在地上,我,任凭雨水在头上身上流淌……多少年后当我读到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马上就会联想到我家的那棵花树——“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又一次忍不住流泪,不同的是,席慕容的树是开在阳光下,而我的花树只在雨中绽放。要知道,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来说很要紧,一开花就下雨的树无疑于“喜报”,我家的花树奶奶就叫它“报喜树”,还有人叫它“晴雨树”,天上有了云彩,人们就跑到我家的院子里看花树开没开,要是开了就不用出工了,等在家里“雨歇”。
⑩花树陪伴了我五年,到我离开老家时这棵树已高过了墙头。这棵树弥合了我与老家的裂痕,让我对那个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小山村有了根的认同。如果说灯和水是我童年的两大隐痛,一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家里所有的灯不论长得什么样,但必须是亮的,不管是卧室还是客厅,从不用朦胧的光。而对于水的节俭却是刻在骨子里,哪怕去别人家做客,只要听见有水龙头没关紧的流水声,我总忍不住要冲过去给人家关上。唯有花树却是刻在我心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一直在寻找老家的那棵花树的品种,想知道它到底叫什么名字,向别人描述时却又表述不清,终没有确切答案,遗憾的是至今不知它的学名。
(选自《赤峰日报》2016年4月15日青纱版)
17、课文第①自然节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家乡的多沙少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棵树弥合了我与老家的裂痕,让我对那个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小山村有了根的认同”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⑧段的“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和第⑨段的“我又一次忍不住流泪”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任选一个角度品析下列语句(4分)
我急急地跑到跟前,呀,竟然一粒粒的花蕾都张开了笑脸,灿灿地开遍了全身,这些花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装扮成了一棵美丽的花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河洛之士,翕然④而师之。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⑥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⑦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⑧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 程门立雪》)
【注】①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②绝学:失传了的学说。③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④翕然:一致。⑤时:即杨时,人名。⑥道:思想、学说。⑦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⑧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
2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4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
③而以书赴告同学者______________④颐既觉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甲】文中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和现今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24、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让我们感受到了三位伟人的外貌特征以及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请结合《名人传》的具体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面三段材料是名人传中的三位主人公的外貌描绘,请判断所描绘的语句分别是哪一个人。
材料一:“我的胡子朝着天,我的头颅弯向肩,前身拉长,后身缩短,仿佛是一张叙利亚的弓”
材料二:他身材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家的结实体格,脸庞宽大,面色土红。一股奇特的威力在他眼中燃烧,射出粗犷而狂野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材料三:他宽广的额头,浓密花白的眉毛,漂亮的长须,因苍老而变得和善的面容,交织着忧愁与无边的慈爱。
三则材料描绘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②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请从书中三位伟人中任选一位,列举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经历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并谈谈对你的人生启示。
人物:_______________(1分)
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有具体作品名称)(4分)
经历的痛苦、挣扎和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对你的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层面)(4分)
25、《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请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鹦鹉螺号潜艇里的设施装备、燃料、食物等很多地方可能会引发你的兴趣与联想,请选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小说细节,谈谈你的体会。(要求先叙述原文细节,再谈体会,没有原文细节的不得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鹦鹉螺号经历了很多险情,请选择其中的一处进行叙述,要交代清楚险情的具体细节和脱险的经过。(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6、(60分)
文题一:那一天我很__________
文题二:时光荏苒,自己在慢慢长大,教室的一桌一椅,一书一本,小院的一砖一瓦,小区的一花一草,故乡的一山一水都会引发我们很多情愫,请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话题
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选择文题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细节要详细,线索要清晰,有真情实感,文从字顺,前后照应。另外书写要工整正确,力争美观,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C
说明:A、文绉绉(zhōu)B、劫掠(lüè)D珐琅(fà lánɡ)(3分)
2.B
说明:A.眼花缭乱C响彻云霄D蓬蒿(3分)
3.D
“落红”指的是落花(3分)
4.A
(3分)
5.C(3分)
6.
紧紧地(3分)
7、①略②例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⑶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分)
9.略(6分)
10、(8分)
二.阅读理解
11.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2分)
12、“无形的长剑”指的是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指屈原内心的无法摧毁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2分)
13、甲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疾风骤雨般,气势磅礴。乙文则含蓄委婉,令人深思。(4分)
14.
材料A抒发了对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感慨。材料B则清楚地告诉人们一生时间分别去了哪里。材料C说明了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6分)
15.举例子、作比较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时间的长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增强了说服力。
(5分)
16.材料A运用的是抒情的表达方式,材料C运用的是是说明的表达方式。虽然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材料A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具感染力,使人深思。材料C则清楚地让读者知道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4分)
17、写“家乡多沙少水”,交代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喜欢姥姥家有水有花,在家里种树种花做铺垫。(3分)
18、家乡多沙少水,生活不方便,没有生机,我不太喜欢老家。但有了这棵开花树,让我看到了希望与色彩,后来让我更加留恋家乡,不能忘本。(意思对即可)
(4分)
19、第⑧段作者流的的泪是看到树开花后的“惊喜”“欢喜”的眼泪,“幸福”的眼泪。第⑨段作者流的泪是看到诗句“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而想到家乡的开花树,花开的太不容易了,这次流下的是感伤、悲悯的泪水,也是思念的泪水。(4分)
20、从修辞的角度: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花蕾张开如笑脸一般,热烈喜庆,一朵挨着一朵,开满了整棵树,灿烂美丽,语言生动形象。
从描写的角度,作者先写我看花时急迫的心情,再写一粒粒花,后写一树花,由点到面,层次清晰,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灿烂和人的欣喜。(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分)
21.
⑴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4分)
22.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4分)
23.
甲文中的老师是权威,高高在上,态度严肃,学生不敢和老师辩论,不能违背老师的想法。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现代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学生可以发表和老师不同的见解。学习方式有时是老师讲,学生听,也有时是学生讨论,探究,师生讨论,方式多种多样。(4分)
24、①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托尔斯泰。(6分)②(第一问1分,后三问各4分,共13分)
25、略。①4分②7分
26、60分
类别
内容(20分)
语言(30分)
结构(10分)
一类文(54~60分)
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思想健康、切合题意感情真切
语言流畅、富有文采没有病句
结构新颖、条理清楚
二类文(46~53分)
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偶有病句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三类文(36~45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感受尚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多
条理尚清楚、能分段
四类文(25~35分)
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
条理不清楚
五类文(0~24分)
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语病严重、文理不通
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