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作文教学之布局谋篇文无定法,而始于文有定法;盲目多练,莫若有规可循!凤头猪肚豹尾开门见山法:好处:开篇就切入正题,可避免偏题离题现象。从阅读的角度讲,也便于读者及时把握文章的主旨,得其要领。相关名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朱自清的《春》开头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开头:“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欲扬先抑法:特点:抑是手段,扬是目的。抑扬对照,使表现对象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使文章翻出新意。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衔接过渡法:哪些位置需要使用衔接过渡?文章内容的转折处时空、场面的转换处总分、分总的衔接处倒叙、插叙的起止处语言表达方式的变换处常见的过渡衔接法:1、用设问的形式过渡:如:笛福的《荒岛余生》第二、三段中一连串的设问;九年级上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2、用词语衔接过渡:如: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全篇用了系列的时间词语:“19日晚上9点32分”、“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21日上午11点39分”、“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等;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用了“次第”、“再过”、“不久”、“于是”、“到了”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语来连接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3、用句子过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第二段“设若单单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4、用段落衔接过渡: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内容转移,跨度较大,中间便用了一个过渡段。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间两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两段过渡总承上文,领起下文。九年级下册鲁迅的《孔乙已》一文,就用了“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句话,上连孔乙已使人快活的全部内容,下接孔乙已的悲惨结局。曲终奏雅法:曲终奏雅法,就是通过结尾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而又发人深思作用的方法。常用的结尾方法有哪几种?1、总结全文,揭示中心。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结尾“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博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起点题作用。《大道之行也》结尾“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起总括全文,点明“大同社会”这一中心的特点。2、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七年级下册《社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3、饱含哲理,发人深思。冯骥才的《珍珠鸟》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不禁令读者深思起人与人,以至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应尊重对方的生存、思想空间,互相信赖,以诚相待。九年级课文《故乡》的结尾,引出关于“路”的议论抒情,表达了“我”对未来的希望,抒发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含义隽永,发人深思。4、拓展意境,丰富内容。
沈万溪《斑羚飞渡》最后“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不仅是指那道彩虹,象征镰刀头羊勇于牺牲的行为和精神的闪光,更是留给我们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这篇文章的描写意境。巧设悬念
引线穿珠
虚实相映
点面结合
意外结尾
前后照应
其它写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