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1 21: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运动和力》
单元主题 动力工程师:探索力与运动的奥秘
课时安排 9课时
一、单元主题
“动力工程师:探索力与运动的奥秘”
围绕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不同力的特性(重力、反冲力、弹力、摩擦力)及能量转换,引导学生通过工程实践(设计制作小车)深化对“运动与相互作用”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动力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动力工程师”,接受任务:为校园科技节设计一辆能完成特定任务的小车(如载重行驶、精准停车)。通过8课时的探究活动,逐步破解“力与运动”的科学密码,最终在“校园科技博览会”展示小车作品。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2 常见的力及其作用效果; 3.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②设计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③制作简单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弹簧测力计》《运动与摩擦力》《运动的小车》《设计制作小车(一)》《设计制作小车(二)》共8课内容。
《让小车运动起来》核心内容为探究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启动/停止/变速)。并通过垫圈重力拉动小车,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建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的因果关系。
《用气球驱动小车》核心内容为认识反冲力(气球喷气产生反向推力)。尝试气球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实验,理解反冲力的方向与大小。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内容为探究弹力(橡皮筋形变产生的恢复力)。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验证“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测力计》核心内容为学习力的测量工具及单位(牛顿,N)。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拉力,理解力的大小量化。
《运动与摩擦力》核心内容为摩擦力对运动的阻碍作用及影响因素(接触面粗糙度、压力大小)。并尝试通过对比实验(不同表面拉动木块),分析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运动的小车》核心内容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能量大小与速度和质量相关。并通过斜坡高度影响小车撞击距离的实验,建立“速度越快,能量越大”的概念。
《设计制作小车(一)》核心内容为工程设计流程(明确问题→制订方案→绘制设计图)。根据任务要求(行驶距离、载重等),设计小车结构并选择动力(弹力/反冲力)。
《设计制作小车(二)》核心内容为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原型。并尝试调试小车性能(如减少摩擦、优化动力),实践“测试→问题→改进”的工程思维。
本单元以“力与运动”为核心,构建“概念认知→工具应用→规律探究→工程实践”的递进链条:
1.基础认知(第1-3课):通过三种力(重力、反冲力、弹力)驱动小车,建立“力改变运动状态”的概念。
2.量化分析(第4-6课):引入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探究摩擦力与能量的定量关系,深化力的作用效果。
3.工程整合(第7-8课):综合前6课知识,完成“设计→制作→优化”的工程闭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紧扣新课标“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核心概念,通过阶梯式探究活动,实现从现象观察(力作用)到本质理解(能量转换),最终落脚于工程应用(技术物化)。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区分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特性;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思维 通过数据归纳力的作用规律(如“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用流程图分析工程问题。
探究实践 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摩擦力实验); 使用弹簧测力计; 制作并优化小车模型。
态度责任 在实验中遵守安全规则; 小组合作解决工程难题; 反思技术应用中的节能与环保。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对动手实验(如玩小车)兴趣浓厚,但抽象理解“能量”“摩擦机理”需借助可视化活动。
2.认知基础:已学习“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三年级),但对“力与运动关系”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如摩擦力影响因素);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方案(小车设计)。
七、活动设置
第1课 力与运动侦探社 探究力如何改变小车运动状态 实验:垫圈数量与小车启动/停止/快慢的关系(数学:记录数据并绘图)
第2课 反冲火箭挑战赛 理解反冲力方向与大小的作用 对比实验:大气球 vs 小气球驱动小车的距离(技术:慢动作视频分析反冲气流)
第3课 弹力发射实验室 验证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测量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工程:优化橡皮筋固定方式)
第4课 测力计特工训练营 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实践:用弹簧测力计测文具盒重力、拉力(跨学科:数学单位换算)
第5课 摩擦力闯关行动 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 对比实验:木块在不同表面(砂纸/玻璃)的滑动阻力(科学+技术:传感器测力)
第6课 能量爆破实验 建立运动物体具有能量的概念 斜坡实验: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撞击纸盒,测量凹陷深度(数学:绘制高度-凹陷图)
第7课 小车设计工坊 设计满足任务要求的小车方案 绘制设计图,标注动力类型(弹力/反冲力)、结构(车轮/车轴)(美术:三维草图)
第8课 工程优化攻坚战 测试改进小车性能 实地测试载重、行驶距离,用“问题-原因-对策”表优化(工程日志撰写)
八、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校园科技博览会小车挑战”为主线,每课解决一个子任务(如“如何让小车跑得更远?”)。
2.实验探究法:
(1)对比实验:第5课“摩擦力实验”控制变量(同一木块、不同表面)。
(2)量化分析:第6课用尺子测量纸盒凹陷深度,建立“高度→速度→能量”的证据链。
3.工程迭代法:第8课采用“制作→测试→问题→改进”循环,用低成本材料(吸管、瓶盖)快速原型开发。
九、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轮换角色确保全员参与。
2.思维可视化:用流程图梳理“小车故障排查步骤”(如“车轮卡住→检查车轴摩擦力”)。
3.迁移应用:家庭实验“用橡皮筋驱动玩具船”,迁移弹力知识到新场景。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类型 内容与比例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30%)+ 小组协作表现(20%) + 安全操作(10%)
终结性评价(40%) 小车模型功能性(20%)+ 《动力工程师手册》(设计图+优化报告)(20%)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力与运动侦探社(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实验操作规范性 完成1组垫圈拉力实验 完成3组实验并记录数据 自主设计变量(如不同路面)并分析影响
数据记录完整性 记录小车启动/停止现象 记录不同拉力下小车速度变化 绘制“拉力-速度”折线图并标注趋势
科学推理能力 说出“力让小车动起来” 解释“拉力越大,小车越快”的原理 用箭头图表示力的方向与运动关系
合作参与度 听从小组分工 主动分享实验发现 组织组员讨论误差原因(如绳子打滑)
活动2:反冲火箭挑战赛(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实验设计能力 完成气球驱动小车基础实验 对比大气球/小气球行驶距离差异 设计多气球组合方案(如串联气球)
现象解释准确性 描述“气球喷气推小车”现象 用“反冲力方向向后”解释小车前进 联系火箭发射原理说明反冲力应用
创新应用 列举1种反冲力实例(如喷水船) 提出改进小车稳定性方案 制作“反冲力科普微视频”并配音解说
活动3:弹力发射实验室(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变量控制能力 测试1组橡皮筋圈数与距离 完成3组不同圈数对比实验 探究橡皮筋材质(宽/窄)对弹力的影响
结论科学性 说出“圈数越多,跑得越远” 解释“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的原理 用数据论证“过载形变导致弹力下降”
工具创新性 使用基础橡皮筋固定 设计防脱钩装置(如卡扣) 发明可调弹力发射器(如齿轮调节器)
活动4:测力计特工训练营(第4课《弹簧测力计》)
工具使用规范性 正确握持测力计 平视刻度读数(误差≤0.1N) 自主校准零点并修正误差
测量准确性 测量1个物体重力 测量3类物体并记录 计算物体质量(g=9.8N/kg)并验证
安全责任意识 知道测力计量程限制 预判超量程风险(如超重报警) 制定《测力计使用安全守则》海报
活动5:摩擦力闯关行动(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操作规范性 完成1组表面粗糙度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测试2种表面(砂纸/玻璃) 增加压力变量(如加重木块)并设计三组实验
数据分析能力 记录“粗糙表面拉力大”现象 绘制摩擦力对比柱状图 建立“压力+粗糙度”双因素数学模型
生活应用迁移 列举1个增大摩擦实例(如轮胎花纹) 解释冰面撒盐防滑原理 设计“防滑鞋底”创意方案并测试效果
活动6:能量爆破实验(第6课《运动的小车》)
实验探究深度 完成斜坡高度与撞击距离实验 测量不同高度下纸盒凹陷深度 探究质量变量(轻重小车)对能量的影响
能量转化解释 说出“小车运动有能量” 解释“高度→速度→能量”转化链 用汽车安全气囊案例论证动能危害防护
创新设计 提出1种缓冲方案(如海绵) 设计多级缓冲装置(弹簧+泡沫) 制作“动能吸收器”模型并测试减伤效果
活动7:小车设计工坊(第7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工程设计逻辑性 绘制简易小车草图 标注动力系统(弹力/反冲力)和结构 用三视图展示设计细节(正/侧/俯视)
方案可行性 选择1种动力类型 论证动力选择理由(如“弹力适合短距离冲刺”) 预算材料成本并制定采购清单
团队协作 参与小组讨论 整合组员意见形成方案 主导方案答辩并回答质疑
活动8:工程优化攻坚战(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
问题解决能力 发现1个问题(如车轮卡顿) 提出2项改进措施(如润滑车轴/减重) 用“问题-原因-对策”表系统分析并验证效果
测试严谨性 完成基础行驶测试 记录载重/距离/时间数据 用慢动作视频分析行驶稳定性缺陷
迭代创新 优化1处结构 实现性能提升(如载重增加50%) 提交《工程优化报告》含3次迭代记录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力与运动侦探社(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基础作业 记录3次垫圈拉力实验数据(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状态) ★:记录1组数据
★★:记录3组数据+标注启动/停止
★★★:记录3组数据+分析“最小启动拉力”规律
提升作业 绘制“拉力-小车速度”折线图 ★:绘制单组数据图
★★:绘制3组对比图+标注趋势
★★★:添加公式说明(如“速度∝拉力”)
拓展作业 设计“无轮小车”(如冰面滑行)并测试摩擦力影响 ★:完成简易模型
★★:对比粗糙/光滑路面速度差异
★★★:用视频慢动作分析滑行轨迹
活动2:反冲火箭挑战赛(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基础作业 拍摄气球喷气推动小车的视频(10秒) ★:视频画面清晰
★★:视频含慢放镜头+标注气流方向
★★★:视频配音解说反冲原理
提升作业 测试长气球/圆气球行驶距离差异 ★:记录2组数据
★★:数据对比+结论(如“长气球更持久”)
★★★:用流线型原理优化气球形状
拓展作业 制作“多级反冲火箭”模型(串联气球) ★:完成单级推进
★★:实现二级推进+记录接力时间
★★★:分析火箭分离机制(如气压触发)
活动3:弹力发射实验室(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基础作业 填写橡皮筋圈数与行驶距离对比表 ★:填写3圈数据
★★:填写5圈数据+计算平均距离
★★★:发现“圈数过多导致距离缩短”并解释
提升作业 探究橡皮筋宽度对弹力的影响 ★:对比2种宽度
★★:记录3种宽度数据+绘制柱状图
★★★:建立“宽度-弹力”数学模型
拓展作业 设计“可调弹力发射器”(齿轮调节圈数) ★:画出设计草图
★★:制作原型并测试3种档位
★★★:申请“迷你弹射器”专利说明书
活动4:测力计特工训练营(第4课《弹簧测力计》)
基础作业 测量3个物体重力并标注单位(N) ★:测量1个物体
★★:测量3个+单位正确
★★★:附加质量换算(如“500g≈4.9N”)
提升作业 制作“重力侦探手册”(图文记录物体重力特征) ★:手册含3个物体
★★:添加密度对比(如铁块vs泡沫)
★★★:分析月球重力差异(1/6地球重力)
拓展作业 用测力计验证“斜面省力原理”(测坡度拉力) ★:测试1种坡度
★★:测试3种坡度+绘制省力曲线
★★★:推导最优坡度角(如30°最省力)
活动5:摩擦力闯关行动(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基础作业 列举3个增大/减小摩擦力的生活实例 ★:列举2例
★★:分类列举(如“轮胎花纹↑/冰面↓”)
★★★:用摩擦系数解释
提升作业 设计“摩擦力擂台赛”(不同表面拉力对比) ★:测试2种表面
★★:测试5种表面+数据排序
★★★:提出“摩擦指数”概念(如砂纸=5星)
拓展作业 发明“智能防滑鞋”(温敏材料遇冷变粗糙) ★:描述材料特性
★★:制作鞋底原型并测试
★★★:模拟低温环境验证防滑效果
活动6:能量爆破实验(第6课《运动的小车》)
基础作业 记录斜坡高度与纸盒凹陷深度数据 ★:记录2组高度
★★:记录5组高度+绘制深度图
★★★:用“能量=质量×速度 ”解释数据
提升作业 对比轻/重小车撞击效果(同高度释放) ★:定性描述差异
★★:测量凹陷深度差异+分析
★★★:关联汽车安全设计(如吸能区)
拓展作业 制作“动能回收装置”(弹簧缓冲+能量转换) ★:草图设计缓冲结构
★★:原型实现50%动能吸收
★★★:用LED灯验证能量转化(撞击发光)
活动7:小车设计工坊(第7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基础作业 绘制小车三视图(正/侧/俯) ★:画出单视图
★★:三视图完整+标注尺寸
★★★:添加剖视图展示内部结构(如齿轮传动)
提升作业 撰写《动力选择论证书》(弹力vs反冲力) ★:列举1种动力优劣
★★:对比2种动力+数据支撑
★★★:提出混合动力方案(如橡皮筋+气球)
拓展作业 用3D建模软件设计小车(可选Tinkercad) ★:完成基础模型
★★:模型含可动部件(车轮/车轴)
★★★:模拟风洞测试并优化流线型
活动8:工程优化攻坚战(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
基础作业 记录2次优化过程(问题-方案-效果) ★:记录1次优化
★★:记录2次+分析成败原因
★★★:提出第3次优化预测
提升作业 制作《小车性能测试报告》(载重/速度/距离) ★:测试1项性能
★★:测试3项+数据可视化
★★★:对比优化前后性能提升率
拓展作业 策划“校园小车竞速赛”规则及安全预案 ★:列出3条规则
★★:设计评分表(速度30%+创意40%+安全30%)
★★★:制定急救流程(如电池短路处理方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