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04单选
一、单选题
1.(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手机支付现已支持刷脸支付,支持刷脸技术的原理是 ( ).
A.每个人的眼神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唯一的
2.(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将橡皮泥压平,把贝壳放在橡皮泥上,按压留下痕迹,制作了一个生物化石模型。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B.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推断出古生物的身体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
C.我们可以从化石中提取古代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复活古代生物
3.(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在跑800米前先吃了一块巧克力,巧克力能提供的能量是( )。
A.化学能 B.机械能 C.电能
4.(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想给阳台的植物修剪一下树枝,下列剪刀最合适的是 ( )。
A. B. C.
5.(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必备的条件有( )。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大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6.(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地球模型,不同的地球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地球知识。下列能研究地球上海洋与陆地分布情况的模型是( )。
A. B. C.
7.(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他观察了白糖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糖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B.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白糖只变成了液态的糖
8.(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右图是占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斜坡的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减少搬运石块路程 B.省力 C.增大摩擦力
9.(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银河系模型,正确的制作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①②
10.(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他发现( )。
A.物体变得更大了,视野变小了
B.物体的图像变得更大了,视野变小了
C.物体的图像变得更大了,视野也变大了
11.(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池塘上,一只大蓝鹭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水下,突然猛地往前迈了一步,夹住了池塘中一条快速游动的米诺鱼。请正确表达其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A.阳光→水藻→米诺鱼→大蓝鹭
B.米诺鱼→大蓝鹭
C.水藻→米诺鱼→大蓝鹭
12.(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暗盒,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暗盒里电路的连接方式,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1-2 1-3 1-4 2-3 2-4 3-4
通过
断路
A. B. C.
13.(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请你为井底之蛙设计一个潜望镜,帮助它看到外面的世界,下列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14.(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用右下图装置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第一次实验发现屏上有光斑,第二次实验将第二张向右移动,使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发现屏上的光斑消失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
C.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15.(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如右图是小科家一年内太阳从窗户直接照射进来的面积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B.冬至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C.春秋或秋分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16.(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A.神舟十九号 B.神舟二十号 C.神舟二十一号
17.(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列对于节能小屋用到的材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节能小屋用到的材料首先考虑能耗低的
B.节能小屋用到的材料不能消耗任何能源
C.节能小屋用到的材料尽可能是环保材料
D.节能小屋用到的材料应该隔热、隔音性能较好且无毒、无味
18.(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土地的是( )。
A.减少厨余垃圾 B.杜绝垃圾中的化学污染
C.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 D.将所有垃圾都填埋在土里
19.(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妈妈让小明去倒垃圾,下列几种垃圾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直接扔进任意一个垃圾箱
B.赶时间的时候可以把垃圾扔进灰色垃圾箱
C.应该事先分类,扔进相应的垃圾箱
D.以上处理方式都可以
20.(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某一物种的消失,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物种的生存
C.生物的生存权是大自然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D.地球上的生物太多了,太拥挤了,应该适当去掉一些
21.(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下列做法不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是( )。
A.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B.文明祭祀
C.骑自行车出行 D.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22.(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昆明滇池一度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为了拯救滇池,人们采取多样化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治理周边污染源 B.从外流域引水
C.大力发展水面交通 D.生态清淤
23.(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取两个同样的烧杯,将其中一个放到更大的烧杯中。在这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热水,在杯口盖上带孔硬纸板,插入温度计。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发现( )。
A.单层烧杯中的水冷却得更慢
B.双层烧杯中的水冷却得更慢
C.水在烧杯中冷却的速度一样
D.无法判断水在烧杯中冷却的速度
24.(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面的做法不能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不浪费粮食
C.使用节能电器 D.建设垂直农场
25.(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 )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提供的能量,蕴藏在薪柴、玉米、藻类、稻壳、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中。
A.潮汐能 B.生物质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26.(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列器材不会在模拟石油开采实验中使用到的是( )。
A.广口瓶 B.长颈漏斗 C.酒精灯 D.玻璃导管
27.(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阳光、空气和风属于(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28.(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主要是为了( )。
A.隐藏自己,抵御寒冷 B.好看
C.求偶 D.改变环境
29.(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人类的下列行为中,不会危害生态平衡的是( )。
A.过度放牧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大量喷洒农药 D.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30.(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如果昆虫全部消失,对其他动植物以及人类会产生影响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昆虫消失会引起全球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灾难
B.没有昆虫参与授粉,大量植物无法繁衍
C.没有昆虫也会有其他动物替代它们的作用,不会有任何影响
D.没有了昆虫,许多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
31.(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劳动者
32.(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面动物生活在北寒带的是( )。
A.北极熊 B.狮子 C.企鹅 D.树袋熊
33.(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C.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 D.食物就是人体的“燃料”
34.(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 )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A.磁能 B.声能 C.电能 D.核能
35.(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下列古诗句中只涉及势能的是( )。
A.唯见长江天际流 B.会挽雕弓如满月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飞流直下三千尺
36.(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我们用双手握住冰块,会感觉到手慢慢变冷,且冰块会慢慢融化。这是因为手的热能通过( )的方式传递给了冰块。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D.蒸发
37.(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全世界第一位冲出地球、绕地球飞行一圈的宇航员是前苏联的( )。
A.加加林 B.杨利伟 C.万户
38.(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下列行为,对土地保护有利的是( )。
A.垃圾填埋 B.使用农家肥 C.乱扔废旧电池
39.(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枯枝落叶也是一种垃圾,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
A.焚烧 B.做成肥料 C.倒入垃圾桶
40.(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森林改为耕地 B.捕杀狼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41.(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对于废旧塑料制品,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
A.卖给废品回收站 B.直接焚烧 C.埋在土里
42.(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雾霾天气,做法正确的是 ( )。
A.操场打篮球 B.出门戴好口罩 C.公园跑步
43.(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国家大力推行电动汽车,主要是为了减少城市的( )。
A.固体废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44.(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很多区域都禁止燃放烟花,主要是为了减少(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噪声污染
45.(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城市的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根排水管道,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B.利用污水中的肥力来生产化肥
C.增加建设成本,让管道生产厂家多挣钱
答案解析部分
1.B
刷脸支付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面部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对五官比例、轮廓、皮肤纹理等多维度相貌信息进行识别。其核心原理是基于每个人的整体相貌具有独特性,即使脸型相似,眉形、眼距等细节组合也完全不同,系统可通过算法精准匹配身份。选项 A(眼神唯一)并非核心,技术不依赖眼神;选项 C(脸型唯一)不准确,脸型可能相似,而相貌涵盖更丰富的面部特征。因此,刷脸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每个人相貌的唯一性,选 B。
2.C
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的留存,A 说法合理。通过化石的形态、结构,科学家可推断古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B 正确。而化石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传物质会因时间久远、地质作用等完全分解或破坏,无法提取有效遗传信息,更不可能用于复活古代生物,因此 C 的说法不合理。
3.A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了太阳的能量,属于化学能。当人体摄入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人体运动所需的机械能等。选项 B(机械能)是物体运动或形变的能量,C(电能)与电荷运动相关,均不符合巧克力储存能量的形式。因此,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是化学能,选 A。
4.A
不同剪刀功能由结构决定:园艺剪是省力杠杆(动力臂长),适合剪粗枝;裁纸剪阻力臂长,费力但刀刃精密,适合剪纸;眉剪是专为修剪眉毛设计的小型剪刀,刀刃纤细锋利,头部多呈圆弧形,可避免划伤皮肤。修剪树枝需要省力,应选择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剪刀。这类剪刀手柄较长、刀刃较短,能以较小的力剪断较粗的枝条。A选项为园艺剪刀,B为眉剪,C为剪纸剪刀。A正确。
5.B
昼夜交替的成因是: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①②),阳光照射时只能照亮一半(昼半球),另一半处于阴影(夜半球);同时地球不停自转(④),使得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更替。选项③“地球足够大” 与昼夜交替无关,即使地球体积变小,只要满足①②④,仍会有昼夜交替。因此,必备条件为①②④,正确选项是 B。
6.A
研究地球上海洋与陆地分布的模型,核心特征是需直观呈现海洋(约 71%)和陆地(约 29%)的面积比例及分布状态,通常用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陆地。此类模型需是能展示球面海陆分布的球体或平面图。选项A正确。选项B是研究地球自转公转的模型,选项C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7.B
加热白糖时,首先白糖受热融化成液态(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液态白糖会逐渐变黑,产生焦糊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 A 错误,“变成水” 不准确,白糖融化是变成液态糖,并非水;选项 C 错误,白糖最终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物质,并非只变成液态糖;选项 B 准确描述了整个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熔化)又有化学变化(变黑,产生新物质),故正确。
8.B
金字塔建造中,斜坡的作用是利用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斜面能省力,即付出较小的力就能将重物(石块)提升到高处。选项 A 错误,因为斜坡会增加搬运路程(从底部到顶部的直线距离变为斜坡长度);选项 C 错误,增大摩擦力会阻碍搬运,与实际需求矛盾。通过斜坡,工人可更轻松地推动石块上升,故 B 是合理选项。
9.A
制作银河系模型需遵循 “先基础后细节” 的逻辑:先制作陀螺底座,确保模型能稳定旋转,这是基础结构。接着将代表银河系盘面的纸片固定在陀螺上,形成模型的主体框架。最后用胶水粘米粒模拟恒星,米粒需分布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选项A正确。
10.B
放大镜的原理是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时物体的图像会被放大。但由于放大镜放大倍数有限,放大的同时,能观察到的范围(视野)会缩小 —— 就像用放大镜看报纸,放大某个字时,周围的字会被排除在视野外。选项 A 中 “物体变得更大了” 错误,因为物体本身大小不变,只是成像变大;选项 C 中 “视野也变大了” 与实际观察结果矛盾。因此,正确选项为 B。
11.C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必须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藻类),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且不包含非生物因素(如阳光)。选项 A 包含 “阳光”,阳光是非生物,不属于食物链组成部分,错误。选项 B 缺少生产者,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错误。选项 C 中,水藻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米诺鱼以水藻为食,大蓝鹭捕食米诺鱼,符合食物链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的逻辑,且无多余成分,故 C 正确。
12.B
电路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显示,1-2、1-3、2-3能通过电流(通路),说明这三组接线柱之间有导体连接;而1-4、2-4、3-4 为断路,表明这三组之间无直接连接。4接线柱没有与任何导线连接,选项B正确。
13.B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通过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合理的设计需满足: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且与水平方向成 45° 角。上方平面镜接收外界光线并反射至下方平面镜,下方平面镜再将光线反射到井底,使青蛙能看到外界。选项B正确。
14.A
实验中,当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时,屏上能形成光斑,说明光可以穿过小孔到达光屏;当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斑消失,表明光无法绕过障碍物沿折线或曲线传播。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只有当光线能沿直线依次通过所有小孔时,才能在屏上形成光斑,一旦传播路径被阻断(小孔错位),光就无法到达光屏。因此,实验结论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5.B
太阳照射进窗户的面积大小与太阳高度角(太阳与地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太阳高度角越小,阳光斜射越明显,投射到室内的面积越大;反之则面积越小。冬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阳光斜射最厉害,因此照射进窗户的面积最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照射面积最小。春秋分日,太阳高度角介于冬夏之间,照射面积也居中。选项B正确。
16.B
2025 年 4 月 24 日是中国航天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飞船搭载航天员乘组执行空间站驻留、科学实验等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为后续空间站长期运营奠定基础。神舟系列飞船的持续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推进,不断刷新探索太空的新高度。B正确。
17.B
A、节能小屋的核心概念就是减少能源消耗,所以使用的材料自然应当是能耗低的,A正确;
B、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材料是完全不消耗能源的,B错误;
C、环保材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常常与节能相结合,如可回收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C正确;
D、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性能有助于提高小屋的能效,而无毒、无味的特性则保证了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D正确;
故答案为:B。
18.D
垃圾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土地的保护。
19.C
A、忽略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A错误;
B、灰色垃圾箱通常用于存放不可回收或有害的垃圾,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垃圾都可以随意扔进去,B错误;
C、进行垃圾分类,既能实现垃圾减量,促进绿色发展,又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C正确;
D、A和B选项都是错误的处理方式,D错误;
故答案为:C。
20.D
A、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A正确;
B、某一物种的消失,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物种的生存,B正确;
C、生物的生存权是大自然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为地减少生物数量或种类会破坏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D错误;
故答案为:D。
21.A
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22.C
滇池的污染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所采取的措施既能有效改善水质,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增加的水上交通活动会产生更多的油污、垃圾等污染物,直接加重滇池的污染负担。其次,频繁的水上交通还可能破坏滇池的生态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一措施与滇池的污染治理目标相悖,是不合理的。
23.B
在双层烧杯中,热水的热量需要先通过内层烧杯的壁,然后穿过空气层,再通过外层烧杯的壁才能散发到外界环境中。这个过程比单层烧杯中热量直接通过烧杯壁散发要复杂和缓慢得多。因此,由于双层烧杯中的空气层提供了额外的隔热效果,使得热水的冷却速度变慢。
24.A
一次性餐具大多是由塑料、纸张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往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石油、树木等。而且,一次性餐具使用后很快就被丢弃,增加了垃圾处理的负担,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多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能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做法。
25.B
生物质能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它们产生的废弃物提供的能量,蕴藏在薪柴、玉米、藻类、稻壳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中。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制取沼气用于燃烧、发电,还可以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液体燃料。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能源是储存在植物体中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的生产,二是生物质能的汽化、液化和固化。中国是开发利用沼气最早的国家之一。
26.C
模拟开采石油的实验装置,其中长颈漏斗模拟注水泵,玻璃导管模拟出油管,广口瓶可以用来模拟油藏或储油层。酒精灯主要用于加热实验,但在模拟石油开采的实验中,我们并不需要对石油进行加热处理,因此酒精灯不是这个实验中必需的器材。
27.D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其中阳光、空气和风属于气候资源。
28.A
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好地隐藏自己,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或更容易接近猎物。白色的毛发与雪地背景融为一体,提供了极佳的保护色。
29.B
过度放牧、大量喷洒农药、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都会危害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其中的生物多样性,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30.C
A、昆虫消失会引起全球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灾难,A正确;
B、没有昆虫参与授粉,大量植物无法繁衍,B正确;
C、虽然有些动物可以部分替代昆虫的功能,但没有一种动物能完全替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作用;昆虫的多样性和数量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C错误;
D、没有了昆虫,许多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D正确;
故答案为:C。
31.C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32.A
北寒带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带之一,位于北极圈以内。这里的气候条件极端,常年被冰雪覆盖,北极熊是典型的北极动物,它们生活在北寒带的冰雪环境中,以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为食。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企鹅虽然生活在南极附近的寒冷地区,但它们并不生活在北寒带; 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中。
33.B
A、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叫动能,A正确;
B、除了动能,物体还可以具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势能、热能、化学能等,B错误;
C、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C正确;
D、食物就是人体的“燃料”具有化学能,D正确;
故答案为:B。
34.D
核能源又称原子能,是原子核在聚变和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核裂变又分为可控制核裂变和不可控制的核裂变,核发电是可控制的核裂变。
35.B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量,主要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A主要涉及的是动能;C主要涉及的是动能和重力势能;D主要涉及的是势能转化为动能。B会挽雕弓如满月这句诗描述的是拉满雕弓准备射箭的情景,这里涉及的是弹性势能,因为弓在拉满时储存了弹性势能,准备释放时转化为动能。
36.C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我们用双手握住冰块,会感觉到手慢慢变冷,且冰块会慢慢融化。这是因为手的热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给了冰块,这种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37.A
1961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乘坐 “东方 1 号” 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并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是中国首位航天员,2003 年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万户是中国古代尝试利用火箭升空的学者,并非宇航员。因此正确答案为 A。
38.B
农家肥(如秸秆、粪便腐熟物)富含天然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且不会造成化学污染,对土地有养护作用,有利于土壤生态保护。选项 A(垃圾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渗透污染土壤;选项 C(乱扔废旧电池)含重金属,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均破坏土地质量。因此,对土地保护有利的行为是使用农家肥。
39.B
枯枝落叶属于天然有机物质,通过堆肥等方式做成肥料,可实现养分回归土壤,促进物质循环,既环保又能资源化利用。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倒入垃圾桶会增加垃圾处理压力,且浪费其作为有机肥料的价值。因此,将枯枝落叶制成肥料是最合理的处理方式,正确答案为B。
40.C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有效保护其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干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选项 A(森林改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物种失去栖息地;选项 B(捕杀狼群)会打破食物链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均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1.A
废旧塑料制品属于可回收物,卖给废品回收站能实现资源再利用,通过分拣、加工重新制成新制品,减少原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直接焚烧会释放有毒气体(如二噁英),造成大气污染;埋在土里因塑料难以降解,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回收再利用是最环保、最合理的处理方式,正确答案为 A。
42.B
雾霾天气中含有大量 PM2.5 等细颗粒物,这些物质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危害人体健康。出门时佩戴口罩能有效过滤部分污染物,减少吸入风险。选项 A(操场打篮球)和 C(公园跑步)均属于户外剧烈运动,会加深呼吸强度,导致更多污染物进入体内,危害更大。因此,雾霾天正确的做法是出门戴好口罩。
43.C
电动汽车以电力为动力,行驶过程中不直接排放尾气,而传统燃油车会释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国家推行电动汽车,核心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从而降低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固体废物污染和水污染与电动汽车的推广无直接关联,因此主要目的是减少大气污染。
44.A
燃放烟花时,会释放大量颗粒物(如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物质直接进入大气,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引发雾霾、酸雨等问题,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大气环境危害显著。虽然烟花燃放也会产生短暂的噪声污染,但相比之下,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是禁止燃放的主要原因。水污染与烟花燃放无直接关联。因此,禁止燃放烟花主要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
45.A
城市采用雨水、污水分离的排水管道(分流制),核心目的是将较清洁的雨水与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污水分开。雨水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无需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则单独输送至处理厂净化,从而减少处理厂的水量负荷,提升处理效率和质量。选项 B(利用污水肥力生产化肥)并非管道分流的主要目的;选项 C(增加成本让厂家盈利)与实际设计初衷完全相悖,属于错误表述。因此,正确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