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07 判断题
一、判断题
1.(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泥水静置,水底生成沉淀,所以它属于化学变化。( )
2.(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散发着香味,后来逐渐出现黑色固体都是因为产生了新物质。( )
3.(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银河系中的天体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转。( )
4.(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观察月球和木星、金星组成的“笑脸”,我们发现月球比金星、木星大得多,实际上月球就是比金星、木星大得多。( )
5.(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改进后的设计方案更加符合工程的要求,因此一定是最终的方案。( )
6.(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鸟巢”和埃菲尔铁塔的主体都是钢结构。( )
7.(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同一株凤仙花的种子种出来的凤仙花植株一定都长得一模一样。( )
8.(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的奥秘。 ( )
9.(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我们的相貌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利用这一特征设计了“人脸识别技术”,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
10.(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人体内的诸多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有关,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生长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息息相关。( )
11.(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食物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 )
12.(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因为遗传,所以我们与父母在体形、举止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 )
13.(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和产生沉淀等现象。( )
14.(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迄今为止,有500多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 )
15.(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多使用四边形结构可以使塔台更稳固。( )
16.(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中国的月球探索工程叫“嫦娥工程”。( )
17.(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今天我们见到的化石都是来自几十年前的生物。
18.(2025·小升初真题·潮安)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19.(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玻璃的发明极大地改善了房屋的自然采光。玻璃的优点在于价格低、透明、耐用、易清洗、密封性好,但隔热性能不太理想。 ( )
20.(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绿色建筑”就是指周围长满了绿色植物的建筑。 ( )
21.(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湿地能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是天然“空调机”和“加湿器”。 ( )
22.(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变少。 ( )
23.(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雾和霾是同一种天气现象。 ( )
24.(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工厂的烟囱或汽车的排气管进入空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25.(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新能源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久但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而未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石油等。 ( )
26.(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 )
27.(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海洋资源是21 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 ( )
28.(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环境的变化完全不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 )
29.(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在制作陆地生态瓶时,要在大口塑料瓶里放一些湿润的土壤,铺平。 ( )
30.(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因为分解者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所以它们在自然界可有可无。( )
31.(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在食物网中,去除一种生物后,其他生物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 )
32.(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栖息地要能为生物提供其生存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所以一个小水坑也可以成为栖息地。 ( )
33.(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不具有能量。( )
34.(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我们看不见它,也无法感觉到它。 ( )
35.(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 ( )
36.(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在炎热的夏天,喝汽水可以使人感到清凉,所以我们想喝多少汽水就喝多少。 ( )
37.(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和物质基础。( )
38.(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
39.(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工程师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建筑,如无须空调和暖气也能保持冬暖夏凉的建筑。 ( )
40.(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土地被化学污染后,种出的粮食是不会影响食用的。 ( )
41.(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不需要节约。 ( )
42.(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为节约资源,应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等。( )
43.(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建设理想家园只需要关注人民富裕程度,不用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 )
44.(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珍惜每一滴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人人有责。 ( )
45.(2025·小升初真题·岳池)工业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排放,生活废水可以随意排放。 ( )
答案解析部分
1.错误
泥水静置后水底出现沉淀,是因为水中悬浮的泥沙颗粒受重力作用下沉,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分布发生改变,泥沙本身的成分未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仅涉及物质形态或位置改变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核心是产生新物质)。因此该说法错误。
2.正确
加热白砂糖时,初期融化是物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然后颜色变色,直至变黑,产生新物质,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正确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其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天体受其引力主导。恒星、行星、星际物质等所有天体均围绕银河系中心做高速公转,这是通过观测恒星运动轨迹、星系旋转曲线等证实的现象。例如太阳携带着太阳系天体,以约 220 公里 / 秒的速度绕银心公转,周期约 2.5 亿年。这种公转是维持银河系结构稳定的重要机制,故该说法正确。
4.错误
我们看到月球比金星、木星大,是因为月球距离地球极近(约 38 万公里),而金星、木星距离地球遥远(金星最近约 4000 万公里,木星约 6 亿公里),这种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造成了错觉。实际上,金星和木星的体积远大于月球:木星是太阳系最大行星,体积约为月球的 130 万倍;金星体积约为月球的 40 倍。因此,“月球比金星、木星大得多” 的结论错误。
5.错误
改进后的方案虽更符合工程要求,但 “一定是最终方案” 的说法绝对。工程设计需考虑多因素,如成本、可行性、环境影响等,且可能存在新的优化空间或突发问题。即使方案改进后更完善,仍可能因后续测试、实际应用反馈等需要进一步调整,因此不能确定为最终方案。
6.正确
“鸟巢”(国家体育场)的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编织式 “鸟巢” 造型,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埃菲尔铁塔作为经典钢结构建筑,主体由大量钢铁构件铆接而成。二者均以钢结构为核心支撑,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7.错误
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相同,称为遗传,性状不同,称为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繁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一株凤仙花的种子种出来的凤仙花植株长得不会一模一样。
8.正确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花了八年时间用豌豆进行实验,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像又不像的奥秘,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9.正确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由于变异,我们的相貌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利用这一特征设计了“人脸识别技术”,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10.正确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人体内的诸多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有关,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生长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息息相关。
11.正确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且平稳的化学变化。例如,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些过程通过多步温和的化学反应实现,避免了能量的剧烈释放。最终,这些分解产物在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如有氧呼吸)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缓慢释放能量供身体利用。整个过程虽复杂,但在酶的调控下平稳进行,确保能量持续供应。题干准确描述了这一过程,故正确。
12.正确
遗传是指亲代通过基因将自身特征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因此,子女在体形(如身高、五官轮廓)、举止(如某些习惯性动作)等方面与父母存在相似之处,正是遗传作用的体现。不过,生物的性状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相似性并非完全一致,但遗传是导致亲子间相似性的核心原因。题干表述符合遗传的基本原理,故正确。
13.正确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发光发热、气体产生、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是其常见伴随现象。例如,蜡烛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蓝色溶液变浅,产生红色铜单质沉淀)、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均符合这一特征。这些现象可辅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需注意:某些物理变化也可能伴随类似现象(如灯泡发光发热),因此需以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作为根本判断依据。
14.正确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500 位航天员进入过太空。自 1961 年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美苏(俄)、美国、中国等国家持续开展载人航天任务,包括空间站驻留、太空行走、科学实验等。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领域研究,如微重力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地球观测,天文观测等,为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技进步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因此,题干表述符合实际情况。
15.错误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三角形框架结构会使塔台更稳定,题目说法错误。
16.正确
中国探月工程也称嫦娥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的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考察。
17.错误
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
18.错误
由于北斗七星并不是球对称的,所以在在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图像不是相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区别:小熊座中的七颗恒星称小北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所谓斗为帝车。
19.正确
玻璃的发明确实极大地改善了房屋的自然采光,因为它能够让光线透过而阻挡大部分固体物体。玻璃具有多种优点,包括价格相对较低、透明度高、耐用性强、易于清洗以及良好的密封性。然而,玻璃的隔热性能通常不如其他建筑材料,如砖或塑料,这意味着它可能无法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递,这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可能是一个缺点。
20.错误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1.正确
湿地具有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天然的“空调机”和“加湿器”。湿地中的植被和水体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影响周围环境的湿度。同时,湿地还能吸收和储存热量,有助于调节气温。
22.正确
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比如水污染则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环境污染还会间接影响生物,比如土壤污染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依赖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
23.错误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遇冷凝结形成的。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温度,而霾的形成则与空气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雾和霾在组成成分、形成条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雾和霾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
24.正确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确实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工厂的烟囱和汽车的排气管,其他人类活动,如农业焚烧、建筑施工、垃圾焚烧等也会产生空气污染物。然而,工业排放和交通运输确实是空气污染的两个主要来源。
25.错误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等。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
26.正确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亿万年的化学变化,慢慢变成了煤。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它是由古代海洋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化学变化形成的。
27.正确
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是21 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
28.错误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等,会直接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繁殖条件和生存空间;还可能通过影响食物链中的其他环节,间接影响动物的生存。
29.正确
在制作陆地生态瓶时,确实需要在大口塑料瓶里放入一些湿润的土壤,并将其铺平。这样做可以为生态瓶中的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因为许多陆地生物,如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等,都需要土壤作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湿润的土壤也有助于保持生态瓶内的湿度和温度,为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30.错误
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将无法被有效分解,导致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积累,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1.错误
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2.正确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所以一个小水坑也可以成为栖息地。
33.错误
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微波和X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同样具有能量。
34.错误
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虽然有些形式的能量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有些形式的能量我们是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比如热能、声能和光能等。
35.正确
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36.错误
虽然喝汽水在炎热夏天可以带来清凉感,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饮用。过量饮用汽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糖分摄入过多、牙齿受损、增加肥胖风险等。
37.正确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38.正确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39.正确
绿色建筑核心是在全生命周期中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例如通过优化朝向、设计通风结构等,实现自然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调暖气使用,符合绿色建筑理念。这种建筑兼顾生态效益与居住舒适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故该说法正确。
40.错误
土地被化学污染后,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会被植物吸收并累积在粮食中。人食用这类粮食后,有毒物质会在体内积蓄,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器官损伤,甚至增加癌症风险。化学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威胁显著,因此该说法错误。
41.错误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耕地、石油等),且部分资源(如煤炭、铁矿)面临枯竭风险。过度消耗会导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污染)。节约资源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即使总量丰富,也需合理利用。因此,“不需要节约” 的说法错误。
42.正确
一次性用品(纸杯、筷子、塑料袋等)的生产需消耗木材、石油等资源,且使用后易造成环境污染(如白色污染、垃圾堆积)。减少使用可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这一做法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故说法正确。
43.错误
建设理想家园需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若只关注人民富裕而忽视生态环境,会导致污染加剧、资源枯竭,最终损害人类健康和生存根基,富裕也难以持续。生态环境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生态是幸福生活的基础。理想家园应是经济繁荣与生态良好的统一,故题目说法错误。
44.正确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可减少资源浪费,防治水污染能保障水质安全,两者都是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水资源保护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 “人人有责” 的表述正确,题目说法正确。
45.错误
生活废水含有有机物、洗涤剂、病菌等污染物,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土壤,滋生细菌,威胁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生活污水也需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的排放都会破坏环境,二者均需规范处理。因此该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