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09 实验探究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09 实验探究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1 22: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09 实验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题
1.(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如图所示,小科学校校门口停车场出入口装了图2的闸机,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3由杠杆和电磁铁组成的装置来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小科学校平面图,他去搜索校园生物应带上的工具有:   (填一种)。
(2)图2中,汽车的轮胎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图3中,栏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装置,A、B、C三点中是支点的是   .
(3)小科发现闸机的工作原理是车牌识别系统识别车辆后自动闭合开关,电磁铁通电后会让甲向下运动,可推测制作甲的材料是   .
(4)闸机识别车辆后,没有抬起栏杆,小科经过检查发现是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太小造成的,你认为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2.(2025·小升初真题·富阳)我的厨房我做主
你用鸡蛋、盐、猪油、葱花等材料在家做了一碗蛋花汤,其中也藏着不少科学原理。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蛋花汤的过程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敲破鸡蛋壳
B.往鸡蛋中加入食盐并搅拌蛋液
C.水烧开后倒入蛋液形成蛋花
D.往蛋花汤里加入猪油,猪油“不见了”
(2)用筷子撬猪油罐的盖子时,将筷身顶在罐口上更容易撬起来,是因为应用了(  )原理。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以上都有
(3)以下是四种镜片的剖面图,若想观察蛋花汤放大后的图像,下列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4)蛋花汤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了,其本质原因是(  )。
A.汤中的水分蒸发了 B.微生物在汤中大量繁殖
C.汤中加入了盐 D.蛋花沉淀到了汤底部
(5)若想用显微镜观察蛋花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 ②对光使视野明亮
③放置装片到载物台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目镜标有“5×”、“10×”,物镜标有“20×”、“40×”,为观察到蛋花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应选择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   。
(7)你会用什么方法防止蛋花汤变质 请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的角度阐述其科学原理
   。
3.(2025·小升初真题·玉环)工程与设计
项目背景:为了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要在操场上建一座塔台,供老师在塔台上指挥各班有序进行锻炼。
项目需求:要有一个可上下通行的通道,平台高度要达到2米以上,占地面积不超过2×2平方米,成本不超过5000元,并且可以移动到任何位置。
(1)本次塔台建设的限制条件有____(多选)。
A.塔台高度 B.塔台形状 C.占地面积 D.建造材料
E.建造成本
(2)请用2B铅笔在下面方框中画出你的设计图,要求图文结合(包括材料、尺寸、功能等),并写出该设计2处优点。
设计图 优点
       
(3)在制作塔台模型中可以按照 (  )的顺序搭建。
A.先搭底座 → 再搭立柱 → 最后搭顶端
B.先搭立柱 → 再搭顶端 → 最后搭底座
C.先搭顶端 → 再搭立柱 → 最后搭底座
D.先搭底座 → 再搭顶端 → 最后搭立柱
(4)测试塔台模型时,用地震仪测试塔台模型的   能力,用   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
(5)小明发现本组的塔台模型有点倾斜,出现晃动,你的建议是   。
4.(2025·小升初真题·象山)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广、速度快、发病率高的特点。病毒个体微小,需要放大5-10万倍,才能有效观察到单个病毒。病毒呈球形,表面布满突状物。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会引起高热、头痛、疲乏、胸部压迫、肌肉酸痛等症状。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1)研究人员要看清楚单个病毒的形态,必须借助(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以上都看不清楚
(2)根据文中病毒的形态特征描述,甲型流感病毒的图像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3)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以下方式能有效避免感染的是 (  )。
A.多吃水果 B.饭后漱口 C.开窗通风 D.接种疫苗
(4)小科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病症标本时,发现视野很暗,此时应调整(  )以增强视野亮度。
A.反光镜 B.物镜 C.目镜 D.以上都行
5.(2025·小升初真题·永康)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行速度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表分析一下开普勒的发现。
(1)根据图表可知,地球的运行速度是   千米/秒。
(2)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结论:   。
6.(2025·小升初真题·永康)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天宫”览胜“天眼”问天、“嫦娥”探月、“北斗”指路……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天问”登火指中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火星所在位置为   (填写图中代号)。
(2)当一个天体运行到太阳和观察者之间时,会发生凌日现象,根据上图分析,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  )凌日现象。
A.金星、火星 B.水星、木星 C.金星、木星 D.金星、水星
(3)下表为太阳系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请根据要求处理数据并标注。
行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与太阳平均距离 5800 万千米 10800万千米 15000万千米 22800万千米 77800万千米 142700万千米 287000万千米 449600万千米
将一条纸带平均分成48份,每一格长度相当于实际的10000万千米,海王星的位置大约在45格处,请以此为依据,画出未标注的两颗行星的大概位置,并标注其名称。
(4)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对比第(1)题太阳系图片,哪个更能代表行星的位置关系 为什么    
7.(2025·小升初真题·永康)小科要参加学校“智造不凡者”活动,做一个迷你“火箭”。他选用的材料如下:500毫升的塑料瓶、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苏打、橡皮塞、纸巾、细竹条。制作方法如图所示。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等。
(2)小科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前后分别用手触摸了瓶壁,发现刚混合后瓶子的外壁是凉的,这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反应   (吸收或放出)热量。
(3)自制火箭升空是受到反应后产生气体反冲力的作用,这种气体的名称是   ,此时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4)小科为了增大“火箭”发射高度,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其中一组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小苏打的质量(克) 白醋的量 (毫升) “火箭”的发射高度(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 2 100 0.3 0.2 0.3
2 4 100 0.6 0.6 0.7
3 6 100 0.9 0.8 0.9
4 8 100 0.8 0.9 0.9
①这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火箭”发射高度是否与   有关 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是   。
②分析实验1、2、3的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③对比实验4数据与前3项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④小科往塑料瓶里倒入120毫升白醋,需要加入   克小苏打比较合适。
8.(2025·小升初真题·永康) FAST 天眼工程是我国近年科技发展代表成果之一。中国天眼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克度镇是高原地形,可以减少电磁波传播损失;这里是天然洼地,减少了工程开挖量。FAST 天眼拥有4450块反射面板,接收面积达25万平方米。天眼周边矗立着6座巨大的高塔。
(1)“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   望远镜。(填“光学”或“射电”)
(2)基地选址是“中国天眼”建设成功的基础,选址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原因:   。
(3)天眼周边矗立着6座巨大的高塔的建筑特点是 (  )。
A.框架结构 B.上小下大 C.三角形结构 D.以上都是
(4)同学们为“中国天眼”设计的塔台模型,小设计师们开始设计图纸、选定材料(吸管和胶带)、制作塔台、试塔台、评估塔台。
项目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塔高 顶端称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成绩 3 3 3 1 1 2 3 2
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时,发现抗风能力得分较低,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
A.调整塔台的位置,离风扇远一些
B.减轻塔台底座的重量
C.调整塔台的主体结构,增加塔台的底面积
D.大量减少吸管数量,减少受风面积
(5)同学在交流评估塔台模型时,发现抗震能力很差,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增加胶布的数量,使连接处更牢固
B.大量增加吸管的数量,塔台整体变重
C.大量减少吸管数量,塔台整体变轻
D.增加塔台底部重量,使模型稳定
9.(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并开始巡视探测。
(1)右图中祝融号登陆的星球是   (填字母)。
(2)小科想用纸带制作太阳系位置模型,他知道水星和海王星分别距太阳5800万千米和449600万千米,如果以1厘米表示10000万千米,他需要的纸带长度最少是   厘米(保留整数)。
(3)祝融号在火星表面运动时,太阳能板接收到光照后使电动机工作并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____.
A.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4)右图是小科制作的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它上面有电动机,如图是电动机中转子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能起到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5)祝融号火星车运动时小灯泡能照亮前方道路,下列能正常点亮小灯泡的是____.
A. B. C.
10.(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参照下面步骤自制柠檬汽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准备材料:柠檬、白糖、小苏打、冰块。 制作步骤:1.洗净柠檬,榨出柠檬汁:2.将小苏打加入柠檬汁中,轻轻搅拌;3.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凉开水、白糖和冰块。 注意:小苏打要适量。
(1)实验中小苏打的作用是____
A.制作小苏打溶液,调味
B.作为添加剂,延长汽水保质期
C.与柠檬汁反应产生气体
(2)往柠檬汁中一勺一勺加入小苏打,可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将现象填入相应表格中。
①没有气泡产生,杯子底部有小苏打剩余 ②有大量气泡产生,小苏打消失不见
小苏打的量 第一勺 第二勺 第三勺
实验现象     产生的气泡变少    
(3)小科利用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做了以下实验:
混合前紫甘蓝的颜色 加入的物质 混合后紫甘蓝的颜色
紫色 柠檬汁 红色
紫色 小苏打 蓝色
紫色 白糖水 紫色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现象,加入的三种物质中可能和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的有   (填写加入的物质名称)。
11.(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草履虫是主要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它们在水中快速游动寻找食物,对污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它们的寿命较短,大约为一昼夜。但是繁殖速度很快,一个草履虫一分为二便形成两个新的草履虫个体。
(1)阅读上述资料,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的证据有:   (写一点即可)。
(2)小科借助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内的光线太暗,则应该调整右图显微镜结构中的   (填序号)。
(3)小科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它们一下子就从视野里消失了,下列方法可以帮助小科更好观察的是____。
A.滴加碘酒 B.再滴加几滴培养液 C.添加脱脂棉纤维
(4)小科发现草履虫即将跑出视野(如图所示),要让草履虫重新回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将装片向   移动。
(5)小科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培养草履虫的过程中以取样计数的方法获得了右图的数据。分析右图可知,不同温度环境的草履虫数量在达到最高值后均会逐渐减少并趋于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温度太低 B.大量繁殖缺少食物 C.温度太高
12.(2025·小升初真题·增城)下面是某科学小组设计制作的塔台模型的实验。
(1)小组结合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部分)对塔台进行评估,请你根据记录表分析塔台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并修改记录单。
项目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成绩 3 3 3 1 1 2 3 2
①优点:设计图合理、文字说明详细,   ,小组内分工合作明确。
②缺点:   ,材料成本较高,美观度一般。
(2)完成下面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
①在底部   。
②在底部   。
③减少不必要的吸管结构,控制材料成本,提升美观度。
(3)制作的塔台达到了规定高度,如果在承重测试中,塔台被3本书压塌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底座太重
B.塔身结构过于简单,承重性不强
C.连接点黏合不牢固
D.塔台底座高度不一,导致受力不均匀
(4)做“建造塔台”这个工程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制定塔台竞标标书
B.设计塔台模型
C.制作塔台模型
D.思考有关建造塔台的各个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025·小升初真题·路桥)小科学校科技周的动力小车比赛即将开始,右图是小科用自制的小车参加比赛时的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给小车安装了气球,他先后尝试了气球小车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   (选填“A”或“B”)摆放方式能让小车向右行驶到终点。
(2)小科放手后发现气球能正常喷气,但轮胎原地打滑,下列能帮助小车正常行驶的是____.
A.换更光滑的轮胎 B.减轻小车重量 C.增加小车配重
(3)小科将动力从气球改为橡皮筋,测试并记录了如下表的一组数据: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圈) 3 6 9 12
小车行驶的距离(厘米) 150 220   430
表中空白格可能的数据是____。
A.200 B.350 C.450
(4)比赛完出校门时,小科发现了如右图装置,原来它叫拒马,是为了防止汽车冲撞而放置的。小科找到拒马模型,如果他用橡皮筋小车按第(3)题中的橡皮筋缠绕圈数依次去撞击拒马模型。产生撞击力最大的是橡皮筋缠绕   圈的时候。
14.(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某同学为了研究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如何从陆地进入水域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Ⅰ.在1号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然后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再在最上面撒一些泡沫屑。
Ⅱ.将1号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2号托盘里(如图)。
Ⅲ.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中1号托盘模拟的是   ,2号托盘模拟的是   ,泡沫屑模拟的是   。(均填字母)
A.固体废弃物 B.污水 C.陆地 D.水域
(2)倒水后含有色素的污水和泡沫屑流到了2号托盘里,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
A.固体废弃物不会流到水域里,所以不会造成水域污染
B.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流水进入海洋,是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
C.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表固体废弃物是造成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
(3)若想除去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写一个)。
(4)碧水保卫战是一场全国性的水域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请你列举两个我们为了打赢碧水保卫战采取的有效措施:   、   。
15.(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太阳能小车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的小型车辆,结构如图所示。它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太阳光充足的地方使用。小科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他所在小组的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受光面积 行驶2米所需的时间
1 不遮挡光电板 3.15秒 3.31秒 3.34秒
2 遮挡一块光电板 4.38秒 4.22秒 4.13秒
3 遮挡两块光电板 不启动
(1)太阳能小车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转换为   →   →   。
(2)该小组要探究的是小车速度与   是否有关,每组数据都测量三次是为了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快慢还与光电板的受光角度有关,在探究此因素时,改变的条件是   。
(4)小科在实验时发现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可以运动起来,但是无法及时停下,也无法改变运动方向。如果想让小车能自动停下并改变方向,小科需要在小车中增加____(填字母)。
A.动力系统 B.排气系统 C.控制系统
16.(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4个生态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如图),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注:①②③放置于朝阳的窗台上,④放置于黑暗环境中):
生态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 3天 6天 15天 1天
(1)生态瓶③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填字母)。
A.呼吸系统 B.生态系统 C.消化系统
(2)在生态瓶③中,为小鱼提供氧气的主要是____(填字母)。
A.小石子 B.水草 C.沙子
(3)在制作生态瓶进行探究实验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放入生态瓶中的鱼类,要充分考虑它们的食物关系
B.生态瓶应无色透明,生态瓶内的食物链不宜过长
C.生态瓶不能放泥沙,因为泥沙会发臭
(4)比较生态瓶③和④,④中的小鱼存活时间短,主要是因为____(填字母)。
A.小鱼在黑暗环境中互相斗争、互相残杀
B.小鱼在黑暗环境中向外逃窜导致死亡
C.水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妍妍在生态瓶③里放入两只小虾,则形成的食物链是   →   →   。
17.(2025·小升初真题·武胜)小科和小伙伴利用铁钉、导线和电池制作电磁铁(各电磁铁所用铁芯、导线和电池均相同),并用它们做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缠绕30 匝线圈 缠绕50匝线圈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电池节数 1 2 1 2
吸起大头针数量/个 5 15 10 25
(1)电磁铁是利用   产生磁性的装置之一。电磁铁的铁芯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越   (选填“大”或“小”)。通过比较第①组实验和第②组实验,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在电磁铁缠绕匝数不变时,如果要增大电磁铁的磁力,可以   (选填“增加”或“减少”)电池节数。
(2)通过比较第①组实验和第   组实验,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电池节数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   (选填“大”或“小”)。
(3)如图所示是根据电磁铁的原理设计制造的电磁秋千。用条形磁铁靠近通电的电磁铁可以实现电磁秋千的摆动。若想使电磁秋千的摆动幅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答案解析部分
1.(1)放大镜等
(2)轮轴;B
(3)铁
(4)增加线圈圈数、增大电流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搜索校园生物时,需要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小型生物(如昆虫、苔藓等)或细节(如叶片纹理、昆虫触角等)。放大镜可帮助清晰观察这些细微结构,是常用工具。其他合理答案如记录本(记录生物种类和特征)、镊子(轻取小型生物)等也可,但放大镜是最基础且适用广泛的观察工具。
(2)汽车轮胎由轮(轮胎外圈)和轴(连接轮胎的轴)组成,工作时轮绕轴转动,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符合轮轴的特征,属于轮轴。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图 3 中,栏杆绕B点转动,B点位置固定,因此B 是支点。
(3)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吸引磁性材料。题目中电磁铁通电后使甲向下运动,说明甲被电磁铁吸引,因此甲的材料需为能被磁铁吸引的磁性材料,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如铜、铝)不会被电磁铁吸引,无法实现此运动。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因磁力太小导致栏杆未抬起,可通过增大电流(如更换电压更高的电源)或增加线圈匝数来增强磁力,使电磁铁能有效带动机械结构抬起栏杆。
2.(1)C
(2)A
(3)B
(4)B
(5)B
(6)5×和20×
(7)将蛋花汤放入冰箱,因为冰箱内温度较低,微生物难以繁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在制作蛋花汤的过程中,敲破鸡蛋壳,往鸡蛋中加入食盐并搅拌蛋液,往蛋花汤里加入猪油,猪油“不见了”,都是物体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水烧开后倒入蛋液形成蛋花,颜色、气味、味道都发生了变化,蛋花是不同于蛋液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因此用筷子撬猪油罐的盖子时,将筷身顶在罐口上更容易撬起来,是因为应用了杠杆原理。
(3)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起到放大的作用。只要具有凸透镜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B不符合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不能观察蛋花汤放大后的图像。
(4)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蛋花汤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了,其本质原因是微生物在汤中大量繁殖。
(5)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因此若想用显微镜观察蛋花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对光使视野明亮,放置装片到载物台,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排序为②③①④。
(6)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反之图像越小,视野越大。目镜标有“5×”、“10×”,物镜标有“20×”、“40×”,为观察到蛋花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应选择目镜和物镜最小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即5×、20×。
(7)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生长最快。通过采取相对应措施,阻止霉菌的繁殖,就能有效地防霉。防止发霉可采用太阳暴晒、低温保存、真空包装、加干燥剂等方法。因此防止蛋花汤变质,我们可以把它放入冰箱中,冰箱内温度较低,微生物难以繁殖。
3.(1)A;C;E
(2);采用框架结构,节省材料;采用三角形结构,增加稳固性
(3)A
(4)抗震;风扇
(5)加固底座或多添加三角形结构
(1)题目中明确提到项目需求包括平台高度(2米以上)、占地面积(不超过2×2平方米)、成本(不超过5000元)和可移动性。因此,限制条件应涵盖这些要求,即ACE。
(2)材料:轻质钢管(保证强度且成本可控)、防滑平台面板(安全)、万向轮(可移动)。尺寸:高度≥2米,底座≤2×2平方米。功能:带楼梯或爬梯(上下通行)。塔台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采用框架结构,节省材料;二是采用三角形结构,增加稳固性。
(3)搭建顺序应遵循“从基础到上层”的原则,确保稳定性。因此在制作塔台模型中的搭建顺序是先搭底座 → 再搭立柱 → 最后搭顶端。
(4)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测试“抗风能力”是使用电风扇三挡风力吹动塔台,具体做法是将模型底部一侧挡住,用风扇吹它上部约1/3的部分;使用专业地震模拟仪器,测试三挡强度的抗震情况来测试塔台的抗震能力。
(5)晃动和倾斜通常因底座不稳或支撑结构不对称导致,可以通过加固底座如增加配重或加宽接触面积;或多添加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比较稳定。
4.(1)C
(2)C
(3)D
(4)A
(1)病毒个体微小,需放大 5-10 万倍才能观察到单个病毒。放大镜放大倍数通常不足 100 倍,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约 2000 倍,均无法达到观察病毒所需的放大倍数;而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能满足观察病毒形态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选 C。
(2)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形态多为球形,表面的突状物是其特征结构(如血凝素刺突)。C项中符合 “球形且表面布满突状物” 特征的图像,为正确答案。
(3)题目问 “能有效避免感染” 的方式。A “多吃水果” 可增强免疫力,但不能直接避免感染;B “饭后漱口” 对呼吸道病毒防护作用有限;C “开窗通风” 能减少室内病毒浓度,降低感染风险,但属于辅助措施。文中明确提到 “接种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这是针对甲流病毒的特异性预防手段,能直接降低感染概率。因此最有效的方式是 D。
(4)视野亮度由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多少决定。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进入镜筒,当视野暗时,可调整反光镜(如改用凹面镜,其聚光能力更强)增加进光量,增强亮度。物镜和目镜主要影响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无直接调节作用(物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但调整物镜是改变放大倍数而非主动增亮)。因此应调整反光镜,选 A。
5.(1)30
(2)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运行速度越慢
(1)观察图形信息可知,地球的运转速度是30千米每秒。
(2)观察图形信息可知,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运转速度水星最快,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由此可知,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运行速度越慢。
6.(1)④
(2)D
(3)图略 木星在第8格,土星在第15格
(4)纸带模型,因为纸带模型能更真实地表示出各行星之间地距离关系
(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第四颗行星,其轨道位于地球外侧。“天问” 一号探测的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固定,因此根据行星排列顺序,图中代表第四位的代号即为火星所在位置。这一位置决定了火星的光照、温度等环境特征,也是探测任务需考虑的基础条件。
(2)凌日现象的发生条件是天体位于太阳与观察者(地球)之间,且该天体的公转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即地内行星)。太阳系中,水星和金星是地内行星,其轨道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当它们运行到太阳和地球连线时,可观察到凌日。而火星、木星为地外行星,轨道在地球外侧,无法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故不能产生凌日现象。因此符合条件的是金星和水星。
(3)每格代表 10000 万千米,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对应格数 = 距离数值 ÷10000。计算各行星对应格数:①水星:5800÷10000≈0.58 格;②金星:10800÷10000≈1.08 格;③地球:15000÷10000=1.5 格;④火星:22800÷10000≈2.28 格;⑤木星:77800÷10000≈7.78 格;⑥土星:142700÷10000≈14.27 格;⑦天王星:287000÷10000=28.7 格;⑧海王星:449600÷10000≈44.96 格。木星约在第8格处,土星约在第15格处。
(4)纸带模型更能代表行星的位置关系,因为纸带模型能更真实地表示出各行星之间的距离关系。
纸带模型以每格 10000 万千米的固定比例标注行星位置,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通过格数精确对应,如水星约 0.58 格、海王星约 45 格,严格遵循实际距离比例。这种线性缩放方式直接呈现了行星间距离的真实数值差异,类地行星间距近、类木行星间距远的特点在纸带上可通过格数多少直观体现。
7.(1)产生大量气泡
(2)吸收
(3)二氧化碳;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4)小苏打的质量;白醋的量;白醋的量相同时,小苏打的量越多, “火箭”发射得越高;当小苏打质量超过6克时,火箭发射高度不再增加,趋于稳定;7.2
(1)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主要成分为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会吸收周围热量,导致瓶子内壁温度降低,手感变凉。这两个现象是反应发生的典型特征,也是迷你 “火箭” 获得动力的基础(气体膨胀推动火箭升空)。
(2)化学反应中,若反应后容器外壁变凉,说明反应过程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容器温度降低。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醋酸)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反应时从瓶壁及周围吸收热量,导致瓶壁温度下降,手感变凉。因此,该现象直接表明反应吸收热量。其他选项不符合这一温度变化与能量传递的逻辑关系,故答案为吸收。
(3)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密闭瓶内积累产生压力,冲出瓶口时的反冲力推动火箭升空。该过程中,反应物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释放,转化为气体的动能,进而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因此,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量变化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4)①实验中唯一改变的变量是小苏打的质量(2 克、4 克、6 克、8 克),其他条件(如白醋量均为 100 毫升、塑料瓶等材料)保持不变。这种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目的是探究小苏打的质量与火箭发射高度之间的关系。因此,探究的问题围绕 “小苏打的质量” 展开,不变条件为 “白醋的量”。
②实验 1、2、3 中,白醋的量均为 100 毫升(控制不变),小苏打的质量从 2 克依次增加到 4 克、6 克。对应的发射高度平均值分别约为 0.27 米、0.63 米、0.87 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在该变量范围内,小苏打的质量增加会使反应产生的气体量增多,反冲力增大,从而导致火箭发射高度升高,体现了两者在该条件下的正相关关系。
③实验 4 中小苏打质量为 8 克,较实验 3 的 6 克增加,但发射高度平均值约为 0.87 米,与实验 3 的 0.87 米基本持平(甚至略低)。前 3 组实验中,小苏打质量从 2 克增至 6 克时,高度持续上升,说明此时白醋过量,增加小苏打能促进反应产生更多气体;而实验 4 中小苏打过量,白醋已充分反应,无法再产生更多气体,故高度不再升高,体现了反应物比例对反应效果的限制。
④由实验可知,100 毫升白醋中,6 克小苏打时发射高度最高(实验 3),此时白醋与小苏打比例适中(白醋过量转为两者充分反应)。当白醋增至 120 毫升时,需按比例增加小苏打以保证充分反应。计算方式:100 毫升白醋对应 6 克小苏打,120 毫升则为(6÷100)×120=7.2 克。5 克小苏打对于 120 毫升白醋而言量不足,反应产生的气体较少,无法达到最佳发射效果,故 7.2 克更合适。
8.(1)射电
(2)克度镇是高原地形,可以减少电磁波传播损失;天然洼地,减少了工程开挖量
(3)D
(4)C
(5)D
(1)“中国天眼”(FAST)的核心功能是接收宇宙中的电磁波信号,而非通过光学成像观测天体。其 4450 块反射面板组成的巨大接收面积,正是为了捕捉微弱的射电信号,这与光学望远镜依靠透镜或反射镜聚焦可见光的原理不同。此外,选址强调减少电磁波传播损失,也符合射电望远镜对电磁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射电望远镜需接收宇宙微弱电磁波,选址需兼顾信号传播、工程可行性和电磁环境。高原地形减少信号衰减,天然洼地节省建设成本,而洁净的电磁环境是精准探测的关键,三者共同构成选址的核心原因。
(3)天眼周边的高塔需支撑反射面板的调节机构,需兼顾稳定性与轻量化。框架结构由杆件连接,可减少风阻且节省材料,符合高塔需求;上小下大的形态能降低重心,增强抗倾倒能力;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是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三者均为其建筑特点,故答案为 D。
(4)抗风能力弱通常与塔台稳定性不足相关。选项 A 通过改变测试环境规避问题,未提升模型本身性能,不可行;选项 B 减轻底座重量会降低重心稳定性,反而加剧抗风缺陷;选项 C 增加底面积可扩大支撑范围,降低倾倒风险,有效增强抗风能力,符合结构稳定性原理;选项 D 大量减少吸管会削弱整体结构强度,可能导致模型坍塌,不可取。因此,正确答案为 C。
(5)抗震能力差,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底部重量,减轻上部重量,多使用三角形结构等来提升稳定性。
9.(1)D
(2)45
(3)C
(4)③
(5)B
(1)祝融号着陆于火星。太阳系中,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图中A是水星,B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
(2)以 1 厘米表示 10000 万千米,海王星距太阳 449600 万千米,计算所需纸带长度为 449600 万千米 ÷ 10000 万千米 / 厘米 = 44.96 厘米。由于纸带需覆盖最远行星(海王星)的距离,且需保留整数,因此最少需要 45 厘米。
(3)太阳能板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并输出机械能,驱动小车运动。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路径为:太阳能→电能→机械能,与选项 C 一致。选项 A 错误,因过程中无化学能参与;选项 B 顺序颠倒,不符合能量转化逻辑。
(4)电动机转子中,③是换向器(两个半环),其作用是接通电流并在转子转过一定角度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保证转子持续转动。
(5)小灯泡的发光依赖完整电路。电流需同时连接小灯泡的两个接线点(灯丝两端),且电源正负极通过导线与用电器形成闭合路径。A没有连接两个接触点,B能够正常发光,C没有连接电池正负极。
10.(1)C
(2)②;①
(3)柠檬汁和小苏打
(1)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酸性物质),小苏打(碳酸氢钠,碱性物质)与柠檬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溶解在液体中,饮用时释放出来,形成汽水特有的气泡口感。A 项,小苏打本身无调味作用,且其主要作用并非制作溶液;B 项,小苏打不具备延长保质期的功能;C 项准确描述了小苏打与柠檬汁反应产生气体的核心作用,这是制作汽水的关键原理。
(2)柠檬汁中的柠檬酸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勺小苏打加入时,柠檬酸充足,能完全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小苏打消失,对应现象②;第三勺加入时,柠檬酸已被前两勺小苏打消耗殆尽,剩余小苏打无法反应,无气泡产生且残留杯底,对应现象①。气泡量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少,符合表格中 “第二勺产生的气泡变少” 的过渡状态。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产生新物质,常伴随颜色改变等现象。紫甘蓝遇柠檬汁变红色,遇小苏打变蓝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紫甘蓝遇白糖水仍为紫色,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化学变化。因此,与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柠檬汁和小苏打。
11.(1)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在水中快速游动、繁殖速度很快等)
(2)⑤
(3)C
(4)左上方
(5)B
(1)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能运动、能繁殖、有生命期限等特征。资料中 “以细菌和藻类为食” 体现生物需要营养;“快速游动寻找食物” 体现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运动;“繁殖速度很快” 体现能繁殖;“寿命约一昼夜” 体现有生命历程。这些均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任一点均可说明草履虫是生物。
(2)显微镜视野光线太暗时,需通过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增加亮度。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聚光能力强,可换用凹面镜;遮光器上的光圈越大,通过的光线越多,可换用大光圈。两者均能增强视野亮度,因此应调整反光镜(或遮光器的大光圈)。即图中的⑤。
(3)草履虫运动速度快,易从视野中消失,需减慢其运动以便观察。A 滴加碘酒会杀死草履虫,无法观察活体运动,排除;B 再滴加培养液会增加液体量,但不能减慢其运动,效果不佳;C 添加脱脂棉纤维可阻碍草履虫游动,减缓其运动速度,便于持续观察。
(4)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实际移动方向一致。观察可知,图中草履虫在左上方,实际在右下方,需要朝左上方移动。
(5)草履虫以细菌和藻类为食,繁殖速度快。在培养过程中,初始阶段食物充足,数量增长;达到最高值后,因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液中大部分食物(细菌、藻类),导致食物匮乏,无法维持生存,数量逐渐减少直至趋于零。A、C 仅涉及温度单一因素,而题目中 “不同温度环境” 均出现此现象,说明与特定温度无关,故排除。因此答案为 B。
12.(1)塔高达到了标准高度,顶端承重能力强;抗风、抗震能力差
(2)增加钩码等重物,增加抗风能力;增加抗震结构
(3)A
(4)D
(1)①优点:设计图合理、文字说明详细,塔高达标、顶端承重能力合格、外观美观,小组内分工合作明确。成绩中 “3” 代表表现较好。表格里塔高、顶端承重、美观、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的成绩均为3,说明这些方面是优点 —— 塔高符合要求,顶端能承受一定重量,外观达标,设计说明清晰,团队配合到位。
②缺点:抗风能力弱、抗震能力差,材料成本较高。成绩中 “1” 代表表现差,“2” 代表表现一般。表格里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成绩均为 1,说明这两项是明显缺点;材料成本成绩为 2,属于表现一般(即成本较高)。
(2)原塔台的主要缺点是抗风、抗震能力弱(成绩 1),底部是承重和稳定的关键部位。增加三角形支撑可利用其几何稳定性分散力,增强结构强度;增加配重能降低重心,减少外力作用下的倾倒风险,两者均能针对性改善抗风、抗震性能。第③点则针对材料成本和美观度优化,形成完整的修改方案。
(3)塔台被压塌的原因通常与结构承重能力不足相关。B 选项中塔身结构简单,难以分散重量,会导致承重不足;C 选项连接点不牢固,受力时易断裂;D 选项底座高度不一,受力不均匀,局部压力过大易坍塌。而 A 选项底座太重,会增加稳定性,与被压塌无关,因此不可能是该情况的原因。
(4)工程建造需遵循 “先规划后实施” 的逻辑。首先要明确核心问题和影响因素,如塔台的用途、高度、承重、材料等,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材料成本与承重的平衡)。A(制定标书)、B(设计模型)、C(制作模型)均为后续步骤,而 D 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 —— 只有先思考清楚关键因素及关联,才能进行合理设计和实施。因此首先要做的是 D。
13.(1)B
(2)C
(3)B
(4)12
(1)气球小车的动力来自气球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反冲力)。当气球充气后,气体从喷口喷出,会对小车产生相反方向的推力。观察可知,A小车气球喷气方向与终点方向一致,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B先到达终点。
(2)轮胎原地打滑是因为车轮与地面摩擦力不足。A 换更光滑的轮胎会减小摩擦力,加剧打滑,排除;B 减轻重量会使车轮对地面压力减小,摩擦力变小,无法解决打滑,排除;C 增加配重可增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帮助小车正常行驶。
(3)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性形变越大,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多,转化为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车行驶距离通常越长(在弹性限度内)。表中数据显示,圈数从 3→6→9→12 递增,行驶距离应逐渐增大。3 圈 150 厘米,6 圈 220 厘米(增加 70 厘米),12 圈 430 厘米。9 圈的距离需介于 220 厘米和 430 厘米之间,且符合递增趋势。A(200)小于 220,C(450)大于 430,均不符合;B(350)在范围内且合理,故答案为 B。
(4)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性势能越大,转化为小车的动能越大,撞击时的冲击力也越大。第 (3) 题中,缠绕圈数 3、6、9、12 圈对应的行驶距离递增,说明动能随圈数增加而增大。因此,12 圈时小车动能最大,撞击拒马的力也最大。故答案为 12。
14.(1)C;D;A
(2)C
(3)打捞
(4)雨污分流;农村改厕
(1)实验中1号托盘模拟的是陆地,因为托盘的一侧铺有湿泥土,这代表了陆地的土壤环境。2号托盘模拟的是水域,因为它用来接收从1号托盘流下的物质,类似于水域接收来自陆地的污染物。泡沫屑模拟的是固体废弃物,因为它们被放置在泥土的表层,当水倒入时,泡沫屑会随水流移动,类似于固体废弃物在水体中的流动。
(2)实验显示了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能够通过土壤流入水域,从而可能对水域造成污染。倒水后含有色素的污水和泡沫屑流到了2号托盘里,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表固体废弃物是造成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
(3)打捞是一种常见的水域清理方法,通过使用工具或机械将水面上的固体废弃物收集起来,以减少其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因此若要想除去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打捞。
(4)为了打赢碧水保卫战,我们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雨污分流和农村改厕。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和处理,以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农村改厕则是指改善农村地区的卫生设施,推广使用无害化厕所,以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15.(1)太阳能;电能;动能
(2)光电板的受光面积大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3)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4)C
(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小车工作过程中,首先太阳能被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再转化为小车的动能。所以,涉及的能量转换是太阳能 → 电能 → 动能。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唯一变量是受光面积,因此该小组在探究小车速度与光电板受光面积大小的关系。他们通过多次测量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偶然误差。从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当光电板的受光面积增大时,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减少,即速度加快。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快慢还与光电板的受光角度有关,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光电板的受光角度,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4)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可以运动但无法及时停下或改变方向,这说明小车缺乏一个能够控制其运动状态的系统。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这一功能。
16.(1)B
(2)B
(3)C
(4)C
(5)水草;小虾;小鱼
(1)生态瓶③包含了生物部分如小鱼、水草等和非生物部分如水、空气、阳光等,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瓶③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2)在生态瓶③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小鱼提供了所需的氧气。因此,为小鱼提供氧气的主要是水草。
(3)A、放入生态瓶中的鱼类,要充分考虑它们的食物关系,A正确;
B、生态瓶应无色透明,生态瓶内的食物链不宜过长,B正确;
C、泥沙在生态瓶中可以作为微生物的栖息地,有助于分解有机物,维持水质清洁,C错误;
故答案为:C。
(4)比较生态瓶③和④,可以看出④中的小鱼存活时间短。这主要是因为水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④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水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水中氧气不足,小鱼因缺氧而死亡。
(5)在生态瓶③里放入两只小虾后,形成的食物链应该是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再到次级消费者的顺序。在这个例子中,水草是生产者,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因此,形成的食物链是水草→小虾→小鱼。
17.(1)电流;大;电流大小;增加
(2)③;大
(3)增加电池节数;增加线圈匝数
(1)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之一。实验中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其磁力的大小。大头针在磁场中会被磁化,从而被电磁铁吸引,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多,意味着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越强,也就说明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越大。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第①组实验和第②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电池节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从第①组和第②组实验的数据来看,在缠绕匝数都是30匝不变时,第②组使用2节电池,吸起的大头针数量为15个,比第①组使用1节电池吸起的5个大头针数量多,即磁力更大。由此可以得知,在电磁铁缠绕匝数不变时,如果要增大电磁铁的磁力,可以增加电池节数来增大电流。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应该选择第①组实验和第③组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第①组实验吸起5个大头针,第③组实验吸起10个大头针,两组实验电池节数相同,即电流大小基本相同,而第③组线圈匝数更多,吸引的大头针数量也更多,说明磁力更大。由此可以发现,电池节数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有关,线圈圈数越多,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强。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电池节数、增加线圈匝数等方法使电磁秋千的摆动幅度增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