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10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10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1 22: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升初科学·真题汇编】10 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5·小升初真题·永康)在稻田周围生活着许多生物,小科同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食物网中的生物,写出生物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2)我们可以利用二歧分类法给植物或动物分类,小科将食物网汇总的动物分类(如图),分类的结果: ②是   , ③是   , ⑤是   。
(3)水稻田里中会出现很多青蛙,对这一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水稻田提供了青蛙繁殖所需的水环境,青蛙的卵和蝌蚪需要在静水中发育。
B.水稻田中昆虫(如蚊虫、害虫)丰富,为青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C.青蛙被水稻的花粉吸引,以花粉为食,因此聚集在稻田中。
D.水稻植株的茂密生长为青蛙提供了遮蔽和栖息地,帮助它们躲避天敌和极端天气。
(4)草地里绿色青蛙多,沙地里黄色青蛙多,稻田里的青蛙通常是(  )
A.绿色
B.黄色
C.两种颜色都可能有,但绿色居多
D.一种完全不同的颜色
(5)雨林蛙的体表黑黄,颜色鲜艳非常醒目,与稻田里的青蛙颜色截然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蛙类祖先,这是生物具有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2.(2025·小升初真题·富阳)未来火星城计划
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气压不足地球1%,且95%为二氧化碳,缺乏氧气,平均温度-55℃,时常发生全球性尘暴,遮蔽阳光影响能源获取,无稳定液态水,强宇宙辐射与微陨石撞击,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自转方向也与地球相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选择火星为人类未来宜居的候选星球,是因为火星与地球相比,(  )。
A.表面有大量河流 B.自转周期相近
C.大气中有大量氧气 D.有大量绿色植物
(2)如果火星上建立了多座城市,(  )的城市会先迎来黎明。
A.东部 B.西部 C.中间 D.无法判断
(3)火星昼夜温差大,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下列(  )方法最能起到“温室效果”。
A.穹顶覆盖反射膜,反射太阳光
B.使用双层隔热玻璃,阻挡热量散失
C.铺设地膜,反射太阳光
D.安装通风系统,调节内部温度
(4)火星自转轴倾斜角为25.19°,比地球更大。如果地轴倾斜角变得与火星自转轴倾斜角一致。冬至日,在富阳同一物体在正午时分的影子会   。(选填“变短”或“变长”)
(5)祝融号火星车发明与建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该工程的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是(  )。
A.设计 B.制作 C.测试 D.评估与改进
(6)关于祝融号火星车的能量来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能为主,其次是锂电池储能
B.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主要利用水能发电
D.锂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请结合火星环境,在图中设计未来火星城,以解决其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如强宇宙辐射、全球性尘暴、低温、大气稀薄等,让其更适宜人类的居住。
(备注:图配文字描述其设计的功能或解决的问题)。
3.(2025·小升初真题·富阳)森林探险小队
你和同学去森林探险,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了生物大搜索。
(1)你们的调查步骤共分为三步:①制定调查方案。②开展生物大搜索活动。③明确调查任务。正确的顺序安排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都可以
(2)你在水池边的泥地里发现许多脚印,如下图所示。你推测(  )是青蛙留下的脚印。
A. B. C. D.
(3)下列身体结构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苍蝇 B.蜘蛛 C.蜈蚣 D.蚯蚓
(4)你在绘制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填主要生物就可以了,不需要将所有生物都填在分布图中
B.同一种生物只在一处标记,其他地方不用再标,如蚂蚁只标树下
C.可以将生物进行编码,排列在分布图下面,再将编码标注在图上
D.上述三个方法都可以
(5)你调查到生物有苔藓、狗尾草、松树、蜘蛛、瓢虫、蚜虫、麻雀、梧桐树等。你对上述生物进行如右图分类。
请你回答①、②的分类标准分别是(  )。
A.有无脊柱、茎的特点 B.身体结构、是否开花
C.身体结构、茎的特点 D.有无脊柱、是否开花
(6)据记载森林里只有白色茶花,这次探险发现有红色、粉红色茶花,这最有可能是(  )引起的。
A.遗传 B.变异 C.土壤不同 D.气候不同
(7)不同的花卉在一天中不同时间开放,将这些花卉按开放时间的先后顺序种植在钟面状的花坛上,就组成了花钟。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开放的状态来大致了解时间,如牵牛花凌晨4点开花,野蔷薇在凌晨5点开花。花钟计时并不精确,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不精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4.(2025·小升初真题·上城) 2025年5月 29日, 我国的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此次发射包括两个任务。任务一是到名为2016HO3的小天体上“挖土”, 即采样并返回。2016HO3的直径约40-100米,28分钟自转一圈,366天公转一圈。
(1)如果我们现在是在天体2016HO3上,那么一天的时间与地球相比   ,一年的时间与地球相比   (均可选填“短很多”、 “长很多”或“比较接近”)。
(2)图丙是2016HO3 和地球、太阳的相对运动示意图,读图并分析,天体2016HO3属于 (  )
A.小恒星 B.小行星 C.地球的小卫星
(3)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
(4)天问二号利用返回舱用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任务一后,它的主探测器将继续完成任务二:用近7年的时间奔向下一个目标——311P彗星,并再用1年多的时间对311P进行相关研究甚至尝试着陆。根据我们对彗星的认识,可以判断311P的形态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5)作为一个探测工程,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一次发射探测两类天体”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   。
5.(2025·小升初真题·上城)2024年,我国又有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陆续开工。
这些电站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火电站、核电站、水电站等在此时产生的多余电能将水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到下水库发电。
(1)作为一项工程,抽水蓄能电站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
(2)在工程选址时,建造地点需要满足的是其周围(  ) (可多选)
A.有水源
B.不漏水
C.岩石比较坚硬
D.地质构造稳定,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可能性很小
(3)抽水蓄能电站和水电站都要用到水,在这两种电站中,水被利用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
6.(2025·小升初真题·上城)阅读下列资料,思考并回答:
麋鹿原产于中国,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研究麋鹿化石,判定了古麋鹿在中国的分布大致范围:东到东部沿海,西到渭河流域,南抵海南岛,北到东北的大平原,都有麋鹿的自然分布。后来,由于地球经历了降温期, 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众多湖泊、沼泽消失,加上人类人口数量增加、人为捕杀等因素影响,麋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皇家猎苑仅存的麋鹿被猎杀抢掠。至此,麋鹿种群在中国本土灭绝,而一些国家在此之前通过向清政府索要和购买获得了一些麋鹿,并进行繁衍。1985年至1987年,我国先后从国外引入77只麋鹿,通过繁殖,及先后多次的野化放归等措施,我国的麋鹿数量在2024年底已达1.4万只,全国已有92处麋鹿栖息地,基本覆盖了麋鹿的历史分布地。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2023年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还发现了一只白麋鹿。
(1)判断古麋鹿在中国分布的大致范围的主要依据是   。
(2)我国的麋鹿灭绝后,1985年开始从国外引入的77只麋鹿发展到2024年底的1.4万只麋鹿,主要是因为动物在繁衍过程中存在   现象。2023年在天津出现的白麋鹿说明动物在繁衍过程中存在   现象。
(3)有人认为通过圈养+人工繁殖,麋鹿数量也能大幅度增加,也能达到保护麋鹿的目的,因此不需要野化放归。对这个观点,你   (可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
7.(2025·小升初真题·上城)2025年4月, “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成功,将神舟飞船送至距地球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5月, “飞燕一号”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个由中学生航天爱好者团队自主研制的10公里级气象探空火箭,火箭最高飞行高度为海拔10555.7米,地面接收站通过遥测数据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
(1)“飞燕一号”火箭的主要任务是 (  )
A.探索宇宙
B.研究地球大气
C.运送飞船进入空间站
(2)如果你是“飞燕一号”火箭工程设计师,你认为“飞燕一号”火箭与“长征二号”火箭最主要的区别是(  )
A.“飞燕一号”不需要发动机
B.“飞燕一号”不需要利用反冲力
C.“飞燕一号”的燃料比“长征二号”的燃料要少很多
8.(2025·小升初真题·富阳)磁悬浮地球仪
如右图,磁悬浮地球仪内部有磁铁,底座有铁芯和线圈。通电后,底座内部线圈产生磁,与地球仪磁铁相互作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抵消地球仪重力,使其悬浮,并且能长时间匀速转动;侧面台灯亮起,照亮半个地球仪。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底座内部线圈产生磁,说明底座内部有(  )。
A.磁铁 B.化学变化 C.电磁铁 D.静电
(2)通电磁悬浮地球仪能够悬浮在空中,主要利用了(  )。
A.同极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 B.异极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C.同极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D.通电产生磁
(3)以下工具中,与磁悬浮地球仪工作原理最相似的是(  )。
A.指南针 B.电动机 C.普通台灯 D.剪刀
(4)若你想提升磁悬浮地球仪的悬浮高度,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如果磁悬浮地球仪底座的电流方向改变成与原来相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地球仪悬浮得更高 B.地球仪掉落
C.地球仪升温 D.地球仪位置不变
(6)你发现地球仪表面杭州区域反复进入和离开台灯照射区,这模拟的是地球(  )现象。
A.昼夜长短 B.昼夜交替 C.公转 D.四季变化
(7)磁悬浮地球仪作为一种科学模型,应用非常广泛。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应用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运动 B.研究地球上不同国家位置关系
C.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D.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9.(2025·小升初真题·玉环)宇宙的探索
浩瀚宇宙,探索永无止境。
(1)2007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人类选择月球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站,其主要原因是 (  )。
A.探索月球的危险性小
B.月球上富含地球上大量稀缺的矿产资源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月球上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环境,这是将来加工工业的理想场所
(2)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空间站在 2022年年底全面建成,仰望星空又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中国空间站凌月”,该现象发生的时候,空间站的位置应该在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5 年 4 月 24 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里程碑。下列项目中,是神舟二十号乘组首次进行的 (  )。
A.太空种植 B.航天员出舱活动
C.太空授课 D.涡虫空间再生实验
(4)课堂上,我们常常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探索宇宙,比如在认识太阳系时,通过以下八颗行星的位置关系和相关数据,建构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模型。请结合下表数据,以天王星、海王星为例,在纸带上标记出地球和木星距离太阳的位置。(纸带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0000万千米)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 5800 10800 15000 22800 77800 142700 287000 449600
(5)在太阳系中,有一些天体能够直接观察到,还有一些比较小或比较远的天体,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更好的观察,下列天体不属于太阳系大家庭的是(  )。
A.太阳 B.小行星
C.海尔-波普彗星 D.北极星
10.(2025·小升初真题·永康)小科参观自然博物馆,看到一具大型动物骨骼标本,如图所示。
(1)观察这具动物骨骼标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B.动物骨骼图中标出了A、B、C三种骨骼,B骨骼是“脊柱”
C.借助工具从这具动物骨骼中比较准确地了解到这个动物存活时的体长和体重
D.该动物尖牙发达,可以推断这个动物可能是一种食肉动物
(2)小明判断这具动物骨骼标本的真实身份是狮子。他的判断正确吗 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1)水稻→蝗虫→蜘蛛→青蛙→食虫鸟→蛇
(2)蛇;鼠;蝗虫
(3)A
(4)C
(5)变异
(1)食物链反映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水稻),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需从生产者开始,看哪条食物链包含最多动物。观察可知,蝗虫吃水稻,蜘蛛吃蝗虫,青蛙吃蜘蛛,食虫鸟吃青蛙,蛇吃食虫鸟,所以最长食物链为: 水稻→蝗虫→蜘蛛→青蛙→食虫鸟→蛇。
(2)观察可知,按照有无脊椎分类,蜘蛛、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其中蜘蛛不属于昆虫(④),蝗虫属于昆虫(⑤),食虫鸟、蛇、青蛙、老鼠属于有脊椎动物,其中青蛙、食虫鸟和蛇属于卵生动物,食虫鸟会飞(①),青蛙、蛇不会飞(②);老鼠属于哺乳动物(③)。
(3)观察图中食物链可知,青蛙食物是蝗虫和蜘蛛,这两种动物,蝗虫以水稻为食,蜘蛛以蝗虫为食,所以水稻里有很多青蛙,是为了捕食。
(4)青蛙的体色多为保护色,与栖息地环境颜色接近,可躲避天敌。稻田环境以绿色水稻为主,但泥土可能呈现黄色,且不同区域稻田植被覆盖度不同。因此青蛙体色两种颜色都可能存在,但绿色更适配水稻为主的环境,故绿色居多。A、B 过于绝对,D 不符合保护色规律,C 最合理。
(5)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雨林蛙与稻田青蛙有共同祖先,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体色(雨林蛙黑黄鲜艳,稻田蛙多为绿色或黄褐),这是子代个体在长期适应不同环境过程中形成的性状差异,体现了生物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符合变异的定义。因此,这种现象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1)C
(2)A
(3)B
(4)变长
(5)A
(6)C
(7)
(1)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气压不足地球1%,且95%为二氧化碳,缺乏氧气,平均温度-55℃时常发生全球性尘暴,遮蔽阳光影响能源获取,无稳定液态水,强宇宙辐射与微陨石撞击,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自转方向也与地球相同。科学家选择火星为人类未来宜居的候选星球,是因为火星与地球相比,自转周期相近。
(2)火星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也是自西向东。如果火星上建立了多座城市,东部的城市会先迎来黎明。
(3)要起到“温室效果”,关键是要阻挡热量散失,同时允许太阳光进入以维持内部温度。
A:穹顶覆盖反射膜会反射太阳光,减少热量进入,无法实现温室效果。
B:双层隔热玻璃能有效阻挡内部热量向外散失,同时允许阳光透入,是典型的温室设计原理。
C:铺设地膜主要用于保墒和增温土壤,但对整体空间温室效应作用有限。
D:通风系统主要用于调节温度,但无法主动阻隔热量散失。
(4)火星自转轴倾斜角为25.19°,比地球更大。如果地轴倾斜角变得与火星自转轴倾斜角一致,地轴倾斜角增大后,冬至日富阳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影子长度会变长。
(5)工程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它需要经历不断改进的往复过程,直至满足建造要求。祝融号火星车发明与建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该工程的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是设计。
(6)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无法利用水能发电。祝融号主要依靠太阳能和锂电池储能系统供电。
(7)未来火星城概念设计:
整体结构
采用【地下-地面复合穹顶结构】:
1. 地下城(主体居住区)
- 解决:宇宙辐射防护(5米厚玄武岩层)
- 解决:尘暴隔离(地下通道连接各区域)
2. 地面透明穹顶(生态区)
- 材料:双层纳米复合材料(外层防辐射/内层保温)
- 解决:稀薄大气(维持1个标准大气压)
核心系统
1. 能源系统:
- 地表:环形太阳能矩阵(可自动除尘)
- 备用:小型核裂变反应堆
2. 大气工厂:
- 电解火星水制氧
- 从土壤提取CO2合成氮气
3. 农业系统:
- 垂直农场(人工光照+水培)
- 地下蘑菇种植区(分解火星土壤)
特殊设计
1. 磁力防护罩(轨道卫星组网):
- 模拟地球磁场偏转宇宙射线
2. 尘暴预警系统:
- 气象卫星网络+地面传感器
3. 应急避难所:
- 全封闭生命维持系统(可独立运行30天)
3.(1)C
(2)A
(3)A
(4)C
(5)D
(6)B
(7)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空气湿度等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
(1)调查步骤共分为三步,明确调查任务,制定调查方案,开展生物大搜索活动,因此顺序是③①②。
(2)青蛙的足迹特点是竹叶形状,这与它脚部的特殊结构有关。青蛙前脚有四个趾,指间无蹼,后脚有五个趾并带有蹼,这种脚部结构使其在行走时留下细长、类似竹叶的痕迹。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苍蝇和蚂蚁都属于昆虫。蜘蛛(蛛形纲8腿)、蜈蚣(多足纲)、蚯蚓(环节动物)结构差异大
(4)采用编码方式,在图中标注编码,并在图旁列出对应的生物名称。这种方法既清晰又节省空间,适用于种类繁多的场景。故选C。
(5)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把调查到生物有苔藓、狗尾草、松树、蜘蛛、瓢虫、蚜虫、麻雀、梧桐树等进行分类,蜘蛛、瓢虫、蚜虫一类,麻雀一类,分类标准是身体内是否有脊柱;苔藓分一类,梧桐树、松树、狗尾草分一类,分类标准是是否开花。
(6)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据记载森林里只有白色茶花,这次探险发现有红色、粉红色茶花,这最有可能是变异引起的。
(7)植物开花受多种因素影响:光照强度变化、 温度波动、湿度差异、同种花卉不同植株存在生理差异、花钟设计基于特定地区观察,不同纬度/气候区开花时间不同。因此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空气湿度、昆虫活动规律是影响植物开花时间的重要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植物开花的时间无法固定,从而导致花钟计时不精确。
4.(1)短很多;比较接近
(2)B
(3)2016HO3围绕太阳运行,但并非地球的卫星,也不是恒星。
(4)C
(5)节省成本和时间,提高探测效率
(1)2016HO3的自转周期为28分钟,公转周期为366天。与地球相比,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因此,2016HO3的一天比地球的短很多,而一年与地球的比较接近。
(2)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HO3围绕太阳运行,但并非地球的卫星,也不是恒星。因此,它最有可能是一颗小行星。
(3)2016HO3围绕太阳运行,且其轨道明显不同于地球,说明它不是地球的卫星;同时,它自身不发光,也不符合恒星的特征。因此,结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2016HO3是一颗小行星。
(4)彗星通常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当它们接近太阳时,会因为太阳的热量而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可见的彗发和彗尾。根据我们对彗星的了解,311P的形态最接近于一个带有明显彗发和彗尾的彗星。
(5)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一次发射探测两类天体”的方式,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提高探测效率。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利用同一探测器的不同任务阶段,收集更多关于不同天体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演化。
5.(1)电力供需不平衡
(2)A;B;C;D
(3)都需要水来进行能量转换;抽水蓄能电站是为了储蓄水电站多余的电能,而水电站只能用水能发电
(1)抽水蓄能电站解决的实际问题是电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具体来说,它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并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从而平衡电网的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2)在工程选址时,建造地点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 A:有水源 - 抽水蓄能电站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抽水和发电,因此必须有可靠的水源。 B:不漏水 - 水库必须能够有效地储存水,防止漏水现象发生。 C:岩石比较坚硬 - 坚硬的岩石可以提供稳定的基础,有利于大坝和地下洞室的建设。 D:地质构造稳定,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可能性很小 - 稳定的地质条件可以确保电站的安全运行,减少自然灾害对电站的影响。 因此,选项A、B、C和D都是建造抽水蓄能电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抽水蓄能电站和水电站都要用到水,它们在水被利用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都需要水来进行能量转换。不同之处在于,水电站是利用水流的自然落差来产生电能,而抽水蓄能电站则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多余的电能将水抽到高处储存,然后在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6.(1)麋鹿化石
(2)遗传;变异
(3)不赞同;野化放归有助于麋鹿恢复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1)根据化石中古代生物的样子,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根据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年代和变化过程,推演出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判断古麋鹿在中国分布的大致范围的主要依据是 麋鹿化石 。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我国的麋鹿灭绝后,1985年开始从国外引入的77只麋鹿发展到2024年底的1.4万只麋鹿,主要是因为动物在繁衍过程中存在 遗传 现象。2023年在天津出现的白麋鹿说明动物在繁衍过程中存在 变异现象。
(3)对于通过圈养+人工繁殖来保护麋鹿的观点,我 不赞同 ;理由是 野化放归有助于麋鹿恢复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麋鹿及其生态系统 。
7.(1)B
(2)C
(1)“飞燕一号”火箭的最高飞行高度为海拔10555.7米,并且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了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这表明“飞燕一号”火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气象探测,而气象探测主要是研究地球大气的。
(2)“飞燕一号”火箭的飞行高度相对较低,只有10555.7米,而“长征二号”火箭则能够将飞船送至距地球400-450千米的空间站。由于“飞燕一号”火箭的飞行高度和任务相对简单,其所需的燃料量很可能比“长征二号”火箭要少。
8.(1)C
(2)C
(3)B
(4)增加线圈匝数或增大电流强度
(5)B
(6)B
(7)D
(1)通电线圈产生磁场说明底座内部是电磁铁(电生磁原理)。通电后,底座内部线圈产生磁,可以说明底座内部有电磁铁。
(2)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通电磁悬浮地球仪能够悬浮在空中,主要利用了磁铁同极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抵消重力
(3)磁悬浮地球仪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动机也通过电流产生磁场驱动。磁悬浮地球仪和电动机均依赖电磁相互作用。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有关,线圈圈数越多,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强。因此若想提升磁悬浮地球仪的悬浮高度,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或增大电流强度来实现。
(5)电流反向会导致磁场极性反转,原本的排斥力可能变为吸引力,可能悬浮的地球仪掉落下来。
(6)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演示实验过程中,光照区与非光照区的交替模拟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现象。
(7)磁悬浮模型无法模拟地核/地幔等内部结构,因此不适宜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9.(1)C
(2)B
(3)D
(4)
(5)D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最近(平均约38万千米),这使得它成为深空探测最便捷的首选目标。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距离最近"是最核心原因。
(2)"凌月"指空间站从月球前方掠过。此时空间站需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即乙位置,才能被观察到从月面经过的现象。甲丙丁位置均无法形成该天文现象。
(3)涡虫再生实验是2025年神舟二十号新开展的项目。A项太空种植早在2016年天宫二号就已实施,B项出舱活动始于2008年神舟七号,C项太空授课2013年神舟十号首次进行。
(4)因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建立在45个折痕的纸带上,故处理行星与太阳远近的数据,将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算作45,数据比例为1:10000,依次计算的出结果:水星(0.6)金星(1.1)地球(1.5)火星(2.3)木星(7.9)土星(14.3)天王星(28.7)海王星(45),填入纸带中。因此纸带标记上,地球:距太阳15000万千米→第1.5格;木星:距太阳77800万千米→第7.8格。作图时注意按比例精确标示,地球靠近内侧,木星在外侧。
(5)北极星是距地球434光年的恒星,不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包含:恒星(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小天体,其中海尔-波普彗星是1997年出现的太阳系周期彗星。
10.(1)C
(2)不正确,狮子的面部特征不符,腿部特征不符,尾巴部分特征不符等(合理即可)
(1)A 正确:从骨骼标本可清晰观察到头部骨骼、颈椎(颈部)、躯干骨骼、四肢骨骼及尾部骨骼,符合头、颈、躯干、四肢、尾的身体分部。
B 正确:脊柱由脊椎骨连接而成,位于躯干中央,是身体的中轴,图中 B 骨骼符合脊柱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C 错误:骨骼可通过测量骨长度估算体长,但体重受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影响,仅靠骨骼无法准确推断存活时的体重。
D 正确:尖牙发达是食肉动物的典型特征,用于撕咬猎物,据此可推断其可能为食肉动物。
(2)小明的判断不正确。 理由:狮子的骨骼具有明显的物种特征。从面部来看,狮子的颅骨结构、牙齿排列(尤其是犬齿与臼齿的比例)有其独特性,标本面部骨骼形态与狮子的典型特征不匹配;腿部方面,狮子作为猫科动物,四肢骨骼的粗细比例、关节结构适应其奔跑和捕猎习性,标本腿部骨骼在这些细节上存在差异;尾巴部分,狮子尾巴的脊椎骨数量、形态与身体的比例有特定规律,标本尾巴骨骼特征与之不符,也可排除是狮子的可能。因此,结合面部、腿部、尾巴等多处骨骼特征的差异,可判断该标本并非狮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