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14: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版本)年级

第X课 XXXXX
单元名称
第X章
“~”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理解“瑟瑟、缘、逊”等关键词,掌握写景、哲理、咏物诗的语言特点。
2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三首诗(写景/哲理/咏物)的表达角度,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与归纳能力。
3
审美鉴赏:感受《暮江吟》的画面美、《题西林壁》的哲理美、《雪梅》的对比美,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4
文化自信:体会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积累传统文化意象(如“月”“梅”“雪”)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今天带领同学们欣赏两幅图,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新知探究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新知探究
易读错字
残 阳   吟唱
cán
yín
新知探究
要写得扁平一些
要写得稍瘦长一点儿
右边是“今”,不是“令”
书写指导
解诗题
暮 江 吟
时间: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地点:江边。
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暮”字上面是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是一个“日”,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
诗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即将西沉的红日。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铺:铺展。
诗意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木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弯弓。
似:好像。
真珠:即珍珠。
想画面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景象?
血红的夕阳只留了半边脸在地平线的尽头,被阳光照到的江面是多么红啊,而没有被照到的江水则是青绿色的,比白天颜色更深了,好美啊!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将余晖铺洒在江面上。被残阳照射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另一半江水却是青绿色的。
悟情感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景象?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将余晖铺洒在江面上。被残阳照射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另一半江水却是青绿色的。
悟情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面对美景诗人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个词语可以体现?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可怜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热爱、赞美
暮江落日——清新明朗
露伴新月——和谐宁静
学习《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思考: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西林
西林寺

墙壁
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yuán
shì
字词指导:
yuán
结构:左右
偏旁:纟
笔画数:12
组词:缘由 缘故 缘木求鱼
造句:一向守时的他,不知什么缘故竟然迟到了。
书写提示:“纟”两个撇折平行;“彖”整体紧凑,头部宜小,中横稍长,下部三撇平行、均匀。
横——岭
侧——峰
远看
近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启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悟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道出了怎样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受。
悟哲理
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悟哲理
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不同;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要全面了解。
小结
2.点明《暮江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题西林壁》则蕴含了观察事物的深刻道理。
1.回顾两首诗描绘的不同景象(江边晚景的绚丽宁静vs庐山的千姿百态)。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姿态不同
角度不同,认识不同
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
第二课时
导入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雪中,梅花独自绽放。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雪梅》。
朗读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字词检测
jiàng (降临)
xiáng (投降)

读一读:在夜幕即将降(jiàng)临的时候,日本鬼子
投降(xiáng)了。
字词检测
【降】 认输,服输。
【骚人】 诗人。
【阁】同“搁”,放下。
【费评章】 费心思评判。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字词检测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解诗题
雪 梅
读了诗题,你能猜猜古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雪和梅花
诗意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服输。诗人费尽心思也难以写出文章来评判它们的高下。
诗意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句诗分别写了雪有其白,梅有其香,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反衬各自的不足。
诗意
这首古诗《雪梅》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迎春图,写出了梅和雪的各自特点,梅有其香,雪有其白。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上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想画面
为了争论谁是报春使者,梅花和雪请来了谁做评判?哪一句古诗告诉你的?
骚人阁笔费评章
悟情感
如果请你来评判,你认为谁才是报春的使者呢?
梅是百花之魁,当梅花开放,也就意味着百花即将盛开,春天将要来临;而白雪也是在冬天出现,当冬天来临,也就意味着春天不远了。因此诗人要评价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的笔,好好地思考一番。
悟情感
几经思索以后,诗人是怎么评价梅花和雪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分出高下了吗?为什么?
悟情感
在诗人看来,梅和雪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长处:香
长处:白
短处:不够白
短处:不够香
各有长短,难分高下
哲理
从这场争论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事物各有优点和缺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客观看待,取长补短,和谐共存。
板书设计
雪梅
争春比美 难以评判
各有千秋 互为映照
取长补短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