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4张PPT。第二节 弹力一、弹性形变和弹力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
或体积发生改变。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
或体积发生改变。弹性形变: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形变非弹性形变:外力撤消后不能恢复形变
弹性限度:弹性形变的最大程度2、弹力 2、弹力 ⑴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
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弹力 ⑴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
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⑵ 产生条件:2、弹力 ⑴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
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⑵ 产生条件:① 直接接触2、弹力 ⑴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
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⑵ 产生条件:① 直接接触② 发生弹性形变注: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放大微小形变的两种方法:P54、P56三、几种弹力 1.支持面的弹力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物体形变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物体形变FN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物体形变FN桌面受到压力三、几种弹力 (1)压力1.支持面的弹力(2)支持力(2)支持力(2)支持力(2)支持力桌面形变(2)支持力桌面形变FN(2)支持力桌面形变物体受到支持力FN(2)支持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1)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1)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1)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1)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1)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1)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2)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接触面(平面或公切面)指
向受力物体各种接触面间弹力方向的判断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或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或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2、绳的弹力:2、绳的弹力:末受到拉力时末受到拉力时2、绳的弹力:末受到拉力时绳子形变方向2、绳的弹力:末受到拉力时绳子形变方向拉力2、绳的弹力:末受到拉力时绳子形变方向拉力2、绳的弹力:是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
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分析杆和A、B受到的绳子弹力AF1F1F23、轻杆的弹力轻杆:杆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模型杆可以被压也可以被拉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GFGFGF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4、弹簧的弹力练习:
1、下列各种情况,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竿的形变
B、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发生的微小形变
C、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
D、铝桶被砸扁A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
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面产生的
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不动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
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的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
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弹力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C、轻质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绳离开物体的
方向,因为绳子只会发生拉伸形变
D、轻质绳对物体的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与绳
相连的接触面。BCGF1F2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接触面光滑)F1F2半球形的碗G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接触面光滑)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接触面光滑)F1F2F1F2GGG第二节 弹力第二课时一、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1、条件法:
即满足(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
条件则有弹力,两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没有弹力2、假设法
(1)假设有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图,判断受力情况与原来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则不存在弹力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G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F1G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F1G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GF1F1G(2)假设没有弹力:可假设在该处把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GF1GF1GF1GF1GF1GGF1GGF2F1GGF1F2分析以下静止物体所受的弹力:分析以下静止物体所受的弹力:二、弹力的大小 1、弹力大小影响因素:材料和形变程度
2、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
(2)、公式:F = k 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单位是N/m.
(与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和长度等量有关,弹簧越长、越细,劲度系数就越小)通常说:K越大,则弹簧越“硬”,K越小,则弹簧越“软”3、说明:
(1)定律适用条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且在弹性限度内
(2)X指伸长或压缩量,一般也用△X表示
(3)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F、X无关
4、F—X图: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反应了K值例1:一根轻质弹簧,当受到100N的压力时,长度为15CM,当受到 250N的压力时长度为12CM,求此弹簧的劲度系数及不受力时的长度。L0=0.17m,K=5000N/mF1=K (L0-L1)
F2=K(L0-L2)例2:一根轻质弹簧,当他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A、G/L1 B、G/L2 C、G/(L1-L2) D、2G/(L1-L2)D例3:在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B,物体A的质
量为m1,AB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接,原来处于
静止状态,现对物体A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A以加
速度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A至少运动多长时间才
能将B物体拉离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