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同步检测(无答案)+课件(共38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同步检测(无答案)+课件(共38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7-21 14:35:26

文档简介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和施力物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离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物理有用、有趣,领悟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1、力的概念 2、重力的三要素
难点:1、认识力的相互作用2、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
(1)“嫦娥一号”升空的录像片断
(2)常见几种力的生活表象实例
(3)重力作用效果的表象实例
(4)自然界(宇→宏→微)力的作用效果表象实例
(5)g值随高度变化的数据表格和g值随纬度变化的表格
器材:细线 磁体 小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题(2分)
播放“嫦娥一号”升空录像片断
提问:对现代科技先赞叹颂扬的同时,不仅要想为什么要用运载火箭才能够将“嫦娥”升空?是谁将“嫦娥”举上天空?
点题:本章开始我们就来究其中知识—力。
二、授新
(一)认识力的有关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从力的作用效果发现力的存在(3分)
播放运动场景片断
A:足球场上,传球、罚顶球,球滚出场外并停下
B:球拍击羽毛球 跳板跳水
观察发现: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球拍、跳板形状改变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
分析归纳:是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感受力的相互性(2分)
动手做“手压橡皮擦”或“手拉橡皮筋”或“手变钢尺”
观察体会:物体发生形变(受力)手也产生形变并感受到手有受力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巩固深化力的认识(7)分
A:举出具体实例来说明力是物休间的相互作用
B:判断下列说法是正误,并说明理由(a)演示:手拿磁体吸引铁块,把铁块吸引过来,所以铁块受吸引力,而磁体不受铁块的吸引,(暂停由学生讨论)再用细线悬吊上磁体吸引铁块。(b)A、B两拳击手,当拳击中对方时此力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了。
C回答问题:100公斤的举重员能举150公斤重,问他能将自己举起来吗?为什么?
(4)总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表示符号及单位(板书)
3.力的三要素(3分)。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力的作用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其实力的作用效果还与作用点有关(边叙述边演示,从铅笔边沿竖直向上提笔,后从中间提起);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还与什么有关吗?能否证明给大家看
动手做体验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方向有关
小结归纳: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是矢量(联系x、v、a都是矢量)
4.力的描述(5分)
(1)请同学阅读课文
(2)教师板书
线段起点(或终点)→作用点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线段长度(标度)→大小
箭头方向→方向
(3)练习巩固 A:口述教材P51图3、1-2毛拉车的力的图示作固过程
B:将该题力用示意图表示
(4)对比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重力
1.建立重力的概念(5分)
插放画面:
1、高山流水、瀑布
2、抛出的铅球、蓝球落回地面
3、撑杆跳高运动员,兴奋蹦高的朋友落回地面
观察:找出共同点,物体落向低处,最终落回地面
提出问题:为什么?
提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上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
巩固深化对重力的认识:
A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就是重力
B回答: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C回答:地表物体对地球有吸引作用吗?
2.重力的三要素(13分)
(1)练习回顾 画出下面几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m=0.05kg的均匀正方体
B沿斜面滑下的质量m=4kg的均匀小球
C如图形状的质量为1kg正飞速旋转的水流星
(2)点评,发现知识结构的欠缺,完善对重力三要素的认识
●重力的大小
板书G=mg
展示g值随高度变化和g值随纬度变化的数据表格
观察:知g值与高度和纬度有关
●重力的方向
板书:总是 竖直向下
●重心
讨论:为什么(1)、(2)两题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而(3)题就不能确定了?
同学交流,从生活经验中体会,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实验验证:提问1、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重心位置?
请同学交流方法支点法和悬挂法
2、你们选定好研究物体了吗?怎样改变它的形状?怎样改变它的质量分布?
3、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质量分布不均时,重心偏向分布集中的地方
练习巩固:如图示,一被吊着的空心的均匀球壳内装满了细砂,底部有一阀门,打开阀门让细砂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细砂的共同重心将会怎样变化?
三、拓展、延伸
播放画面:宇观天体运动,宏观机械运动(枝叶摇动,树影婆娑,降落伞飘忽而下,曲线优美;……)微观分子运动,电运动。
小结: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表现,自然界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同学阅读读课文
讨论思考教材P53问题
提示:请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推断正误,可以上网到网站上查找,也可找专业人士咨询……。
小结:物体间相互作用是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庞大系统,而重力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分支而已;对于力的探究,只是刚踏上征途而已,前面有无数奥妙需要开拓
四、反馈
教材P53问题与练习3
板书设计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
1.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2.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表示符号:G 单位:N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为失量
4.描述
起点或终点→作用点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线段长度(标度)→大小
箭头方向→方向
(二)重(G)
1.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三要素
大小:G=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 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处。
评测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使物体位移增加的原因
C.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并使之压缩,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
2、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像、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马跑得快的缘故
B.马蹄大的缘故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与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3.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形下要发生变化 (  )
A.在地面上把它从赤道拿到两极 B.在地面上把它浸入水中
C.把它送到月球上 D.将物体置于向下减速运行的电梯中
4.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对容器和容器内的水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系统的重心慢慢下降
B.系统的重心先下降后上升
C.系统对地球的引力先减小后增大
D.有可能绳的方向不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