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我的白鸽教案--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8我的白鸽教案--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17: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白鸽》学历案
【单元整体教学设想】
本单元是新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等;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单元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在“活动任务单”中对整个单元的任务作概要说明,以方便学生总体把握。每个单元均安排三个任务,分别设置任务说明进行具体解说。本单元的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记叙与动物的相处”。
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是“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这是一个以阅读为主的任务,也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任务。其设计思路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作者笔下记叙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了解人与动物相处的各种方式,从而激发自己的思考,深化对动物和人类自身的理解;第二,继续学习默读,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边默读边勾画重要语句和作摘录、写批注的阅读方法;第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从关注细节入手进行文学性的品析,提升文学阅读的能力。
【教学建议】
任务一既有着一般阅读单元的基本功能,同时又在为本单元后继的任务做准备。基于任务一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旁批开展自主阅读。
2.注重默读,并与朗读相结合。
3.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教学。
4.要有整体观念,注意为后继任务做准备。
5.适度拓展学习资源并有效运用。
【课标要求】
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大意,增进对白鸽的了解。
2.梳理文中作者与白鸽相处的方式,深入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3.品读作者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评价任务】
任务一:探秘白鸽习性
任务二:讲述相处故事
任务三:探讨情感态度
任务四:品味语言美妙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师:据说,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有记者问获奖者陈忠实先生,在创作《白鹿原》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他难忘的事儿?陈忠实想了想说,为了排遣工作中的寂寞而养了几只白鸽的事儿最难忘。这些事儿他已经用生花妙笔写在了散文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我的白鸽》,一起看看他与他的白鸽之间演绎了怎样的感人故事。(板书文题及作者)
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
知人论世
师: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读者体会作品。下面请大家了解作者陈忠实及其相关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夭折》,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其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陈忠实文集》,创作于1996年8月,原题为《告别白鸽》,本文只节选了一部分。文章描述的故事是陈忠实在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时发生的。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儿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陈忠实每天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他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1992年,陈忠实终于完成了《白鹿原》这部巨著。
学习任务一 探秘白鸽习性
活动探究一: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白鸽的语句,分析白鸽特点,并做好批注。
评价任务:
充分运用圈点勾画、写批注、做摘录等阅读方法,找出文中描写白鸽的语句,分析白鸽的形象。
预设 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原上原下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我回去后想了,干脆让白鸽把蛋下到你这里,在你这里孵出小鸽,它就认你这儿为家咧。
习性:认家、忠诚(依恋故巢)
起始,两只白鸽大约听到玉米粒儿落地时特异的声响,挤在纸箱四方洞口探头探脑,像是在辨别我投撒食物的举动是真诚的爱意抑或是诱饵。
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以惊异稚气的眼睛瞅着正在地上啄食的父亲和母亲。
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
习性:灵性
终于出现奇迹……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习性:善良
白鸽自由了,那只雌鸽继续钻进纸箱去孵蛋。
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习性:爱子、尽责(爱护后代)
学习任务二 讲述相处故事
活动探究二:
默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转换的语句,梳理“我”与白鸽之间的事件和“我”的情感变化。
评价任务:请用下面表格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
时间 事件 “我”的情感
起始 喂食白鸽 喜爱、关切
那天早晨 白鸽主动飞到“我”的手臂上啄食 激动、欣慰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 发现白鸽产卵 欣喜、期盼
这一天 观察初生形态的白鸽 急切、期盼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看见长成的幼鸽 喜悦、放心
那是一个下午 欣赏墙头落栖的白鸽 震颤、畏怯
学习任务三 探讨情感态度
活动探究三:
思考旁批问题,你认为文中描写与白鸽的相处,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评价任务:
旁批1 “获得了生气”的仅仅是破败的“老屋”吗?
预设:“我”也因为白鸽的到来而感受到生命的灵动,白鸽的出现让“我”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欢闹的白鸽成为了“我”写作生活的良友,无形中影响着“我”的心绪,让“我”的心里生出一缕温情一方圣洁。
旁批2 作者面对幼鸽的“本真之美”,心灵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预设:幼鸽的“本真之美”让“我”感到无法形容,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卑之感,不敢逼视,感到畏怯;小白鸽的本真之美也让启发“我”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旁批3 你怎样理解“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预设:这里的“白鸽”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对小白鸽能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的陶醉,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小结: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中,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与动物和谐相处,守护美好生命”。
学习任务四 品味语言美妙
活动探究四:
作者细致描述了和白鸽的相处。请同学们摘录出几例有意味的细节,深入品析,体会文章中个性化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提示:细节既有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有对所写动物的形态、行为的描写,还有对环境、氛围的描写。精到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让文章更具生活化、更细腻,也能让文章的意蕴更丰富、更具体。
预设 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白鸽“飞落”“跳弹”“挤着抢着”“啄食”,这些动作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鸽子争抢着啄食的场景,富有画面感,表现出白鸽对“我”的信赖及“我”与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作者先细致描绘了幼鸽的动作和形态,写出其灵性,又将它们比作仙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鸽的纯洁、本真之美;紧接着细腻描写了作者的联想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小白鸽的美的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作者视线跟随着白鸽,以其飞行路线为线索,先从东边飞来,由上而下,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夕阳晚照下山水田园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衬托了白鸽的美,烘托出“我”愉悦的心情;接着又折转向北飞去,引出著名景点和历史典故,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最后又折回,飞向更开阔的天空,引出文章结尾情感的抒发。
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
作者惊讶于初生幼鸽的“丑陋”,期盼白鸽成长的心情更加急切。
它们通体洁白,没有一根杂毛,好像天宫降临的仙女。那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
运用比喻修辞,对白鸽美好形象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美的赏识和对美好生命的追求。
小结:散文——形散神聚
本文以白鸽为线索串联全文,写“我”向老舅讨要白鸽——老舅带来一对白鸽——“我”喂食白鸽——白鸽产卵孵蛋——小白鸽诞生 ——白鸽哺育幼鸽的情景伴“我”写作——“我”震撼畏怯于小白鸽的本真之美 ——小白鸽第一次飞翔,表达了“我”对美的追求和对新生命的赞美,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借物抒情)
【检测与作业】
1.本课原题为《告别白鸽》,选入课本后进行了删改。请同学们课后搜索原作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课外阅读推荐:丰子恺《白鹅》 季羡林《猫》 冯骥才《珍珠鸟》
【学后反思】
1.《我的白鸽》篇幅较长,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预习。
2.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圈点勾画、写批注、做摘录等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后阅读原文,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这不仅能锻炼思辨能力,还能培养人文情怀。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