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 遗传的细胞基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 遗传的细胞基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4 23: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四川)足底黑斑病(甲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2与Ⅲ2的基因型相同
C.Ⅲ3的乙病基因来自Ⅰ1
D.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概率为
2.(2025 广东)临床发现一例特殊的特纳综合征患者,其体内存在3种核型:“45,X”“46,XX”“47,XXX”(细胞中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组成)。导致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其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中X染色体不分离
B.其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中X染色体不分离
C.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1条X染色体不分离
D.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2条X染色体不分离
3.(2025 北京)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女子与男患者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男孩100% B.女孩100% C.男孩50% D.女孩50%
4.(2025 江苏)如图示二倍体植物形成2n异常配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中发生过染色体交叉互换
B.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2n配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
5.(2025 安徽)一对体色均为灰色的昆虫亲本杂交,子代存活的个体中,灰色雄性:灰色雌性:黑色雄性:黑色雌性=6:3:2:1。假定此杂交结果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在不考虑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同学们提出了4种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①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②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③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④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 安徽)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一部分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片段互换,产生了4种精细胞,如图所示。若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精细胞2、3所占的比例均为4%,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的比例是(  )
A.2% B.4% C.8% D.16%
7.(2025 浙江)若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BbXDY,其精巢中有甲、乙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B.乙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XD与b的分离可在甲细胞中发生,B与B的分离可在乙细胞中发生
D.甲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的占,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8.(2025 浙江)调查发现,中国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体约为0.5%。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  )
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9.(2025 河北)X染色体上的D基因异常可导致人体患病,在男性中发病率为,某患病男孩(其母亲没有患病)X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H内各有一处断裂,断裂点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颠倒重接。研究者对患儿和母亲的DNA进行了PCR检测,所用引物和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中携带者的占比为
B.用R1和R2对母亲和患儿DNA进行PCR检测的结果相同
C.与正常男性相比,患病男孩X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利用S1和S2进行PCR检测,可诊断母亲再次孕育的胎儿是否患该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遗传的细胞基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四川)足底黑斑病(甲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2与Ⅲ2的基因型相同
C.Ⅲ3的乙病基因来自Ⅰ1
D.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伴性遗传病.
【专题】遗传系谱图;正推法;人类遗传病;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甲病:由Ⅰ1、Ⅰ2正常,Ⅱ4女儿患病,可推测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依据是“无中生有为隐,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由题“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推测,乙病为伴X遗传病,由图Ⅰ3、Ⅰ4和Ⅱ5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依据“无中生有为隐,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口诀进行判断,图中Ⅰ1、Ⅰ2表型正常,子代Ⅱ4女儿患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B/b控制。由图知,Ⅱ2和Ⅲ2都是甲病患者,则基因型为aa。又因为Ⅲ3是乙病患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基因型是XbY,Xb一定来自母亲Ⅱ4,对乙病来说,Ⅱ4表型正常,则一定含有XB,故Ⅱ4基因型为XBXb,又因为Ⅱ5基因型为XbY,所以子代Ⅲ2基因型是XBXb;由于Ⅱ4基因型为XBXb,Ⅰ2表型正常,其基因型为XBY,所以Ⅰ1基因型为XBXb,故Ⅱ2基因型为XBXB或XBXb,故,Ⅱ2与Ⅲ2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
C、Ⅲ3患乙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其致病基因来自Ⅱ4,由于Ⅰ2男性正常,基因型为XBY,所以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1(XBXb),C正确;
D、Ⅱ4患甲病不患乙病,且有患乙病的儿子,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患乙病不患甲病,且有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AaXB_)概率为,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学会运用遗传学的专属语言“遗传图解”,结合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对后代的情况进行分析。
2.(2025 广东)临床发现一例特殊的特纳综合征患者,其体内存在3种核型:“45,X”“46,XX”“47,XXX”(细胞中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组成)。导致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其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中X染色体不分离
B.其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中X染色体不分离
C.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1条X染色体不分离
D.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2条X染色体不分离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特纳综合征患者通常核型为45+X,但本题患者存在三种核型(“45+X”“46+XX”“47+XXX”),表明其为嵌合体,由胚胎早期有丝分裂错误导致。
【解答】解:A、若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中X染色体不分离,会形成XX或O的卵细胞,受精后可能产生47+XXX或45+X的个体,但无法同时出现46+XX的正常核型,A错误;
B、若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中X染色体不分离,可能形成XXX或XO的受精卵,但同样无法保留46+XX的正常核型,B错误;
C、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正常分裂的细胞仍为46+XX,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会导致部分细胞为45+X(少一条X)和47+XXX(多一条X),C正确;
D、若2条X染色体均未分离,会导致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大幅异常(如4条或0条),与题干中的核型不符,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025 北京)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女子与男患者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男孩100% B.女孩100% C.男孩50% D.女孩50%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正推法;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B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1)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2)表现为世代相传;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解答】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女子(XdXd) 与男患者(XDY)婚配时,子代基因型为XDXd,XdY,所有女儿均患病,儿子全正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尤其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2025 江苏)如图示二倍体植物形成2n异常配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中发生过染色体交叉互换
B.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2n配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从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颜色可知,发生过染色体交叉互换,A正确;
B、乙细胞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丙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形态、大小相同的两组,所以丙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从图中看到,2n配子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没有分开导致,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25 安徽)一对体色均为灰色的昆虫亲本杂交,子代存活的个体中,灰色雄性:灰色雌性:黑色雄性:黑色雌性=6:3:2:1。假定此杂交结果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在不考虑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同学们提出了4种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①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②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③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④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灰色亲本杂交,子代出现黑色,说明灰色为显性性状。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X为雌性,XY为雄性;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为雌性,ZZ为雄性。
【解答】解:①③依题意,后代雄性:雌性=2:1,说明雌性一半致死。若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假设为B/b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则子代雌性出现XbXb个体且致死,父本基因型就要为XbY(致死),与假设矛盾,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若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结合题中信息,亲本基因型为AaZBZb、AaZBW,则子代为:6A﹣ZBZ﹣(灰色雄性):3A﹣ZBW(灰色雌性):3A﹣ZbW(致死):2aaZBZ﹣(黑色雄性):1aaZBW(黑色雌性):1aaZbW(致死)=6:3:2:1,②符合题意;
④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则亲本基因型为AaZBZb、AaZBW,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6A﹣ZBZ﹣:3A﹣ZBW:3A﹣ZbW(致死):2aaZBZ﹣:1aaZBW:1aaZbW(致死),只有A、B同时存在时,表现灰色,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色雄性:灰色雌性:黑色雄性:黑色雌性=6:3:2:1,④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②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2025 安徽)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一部分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片段互换,产生了4种精细胞,如图所示。若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精细胞2、3所占的比例均为4%,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的比例是(  )
A.2% B.4% C.8% D.16%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Ⅰ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解答】解:当其中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后,产生四种精细胞,重组型的比例是 50%。重组型配子(精细胞2+精细胞3)在总配子中所占的总比例为4%+4%=8%。设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为X。于是我们可以建立等式:(发生交换的细胞比例)×(这些细胞产生重组配子的比例) = (总的重组配子比例),即:X×50% = 8%。解得X=16%。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的比例是16%,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2025 浙江)若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BbXDY,其精巢中有甲、乙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B.乙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XD与b的分离可在甲细胞中发生,B与B的分离可在乙细胞中发生
D.甲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的占,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开放题;减数分裂;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图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XD与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的分离可在甲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B与B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二者的分离可在乙细胞中发生,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离,C正确;
D、由图可知,甲细胞只能产生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只能产生4个两种精细胞,若产生BY,则另一种为bXD,即甲细胞若产生BY,则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的占,也有可能不产生BY,乙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5 浙江)调查发现,中国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体约为0.5%。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  )
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人类遗传病;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发病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解答】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9.(2025 河北)X染色体上的D基因异常可导致人体患病,在男性中发病率为,某患病男孩(其母亲没有患病)X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H内各有一处断裂,断裂点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颠倒重接。研究者对患儿和母亲的DNA进行了PCR检测,所用引物和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中携带者的占比为
B.用R1和R2对母亲和患儿DNA进行PCR检测的结果相同
C.与正常男性相比,患病男孩X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利用S1和S2进行PCR检测,可诊断母亲再次孕育的胎儿是否患该病
【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NA片段的扩增与电泳鉴定.
【专题】正推法;人类遗传病;理解能力.
【答案】AB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某患病男孩(其母亲没有患病)X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H内各有一处断裂,断裂点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颠倒重接,故出现染色体倒位。
【解答】解:A、某患病男孩其母亲没有患病,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在男性中发病率为,则该致病基因d频率为,正常基因D基因频率为,女性中携带者的占比为2,A错误;
B、该男孩的母亲为携带者,基因型为XDXd,该男孩基因型为XdY,该男孩的染色体倒位,故用R1和R2不能扩增出产物来,母亲有正常的H基因,有产物,故对母亲和患儿DNA进行PCR检测的结果不同,B错误;
C、该男孩的染色体倒位,故与正常男性相比,患病男孩X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
D、利用S1和S2进行PCR检测,有产物则含有正常D基因,若无产物,则含有致病基因,故可诊断母亲再次孕育的胎儿是否患该病,D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