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培优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云南)生物兴趣小组从橘子果肉中分离得到完整的线粒体,操作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缓冲液可以用蒸馏水代替
B.匀浆的目的是释放线粒体
C.差速离心可以将不同大小的颗粒分开
D.该线粒体可用于研究丙酮酸氧化分解
2.(2025 湖南)用替代的实验材料或者试剂开展下列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替代措施
A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用“菠菜叶”替代“藓类叶片”
B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用“猪成熟红细胞”替代“猪肝细胞”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用“醋酸洋红液”替代“甲紫溶液”
D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用“过氧化氢酶溶液”替代“肝脏研磨液”
A.A B.B C.C D.D
3.(2025 湖南)蛋白R功能缺失与人血液低胆固醇水平相关。蛋白R是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和降解,从而调节胆固醇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离不开膜脂的流动
C.抑制蛋白R合成能增加血液胆固醇含量
D.去唾液酸糖蛋白可以在溶酶体中被降解
4.(2025 河南)某研究小组将合成的必需基因导入去除DNA的支原体中,构建出具有最小基因组且能够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下列结构中,这种细胞一定含有的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中心体 D.溶酶体
5.(2025 广东)罗伯特森(J.D.Robertson)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下列不属于该模型提出的基础的是( )
A.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
B.据表面张力研究推测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C.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
D.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2025 选择性)高温胁迫导致植物细胞中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异常积累,使细胞合成更多的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蛋白,以恢复内质网中正常的蛋白质合成与加工,此过程称为“未折叠蛋白质应答反应(UP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被转运至高尔基体降解
B.合成新的分子伴侣所需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C.UPR过程需要细胞核、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协作
D.阻碍UPR可增强植物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
7.(2025 山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下列细胞器或结构不会出现核酸分子的是( )
A.高尔基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端粒
8.(2025 安徽)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细胞器中的酶和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膜上分布有相应的酶,可对分泌蛋白进行修饰加工
B.核糖体中有相应的酶,可将氨基酸结合到特定tRNA的3′端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仅能消化衰老、损伤的细胞组分
D.叶绿体中的ATP合成酶,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云南)生物兴趣小组从橘子果肉中分离得到完整的线粒体,操作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缓冲液可以用蒸馏水代替
B.匀浆的目的是释放线粒体
C.差速离心可以将不同大小的颗粒分开
D.该线粒体可用于研究丙酮酸氧化分解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正推法;细胞器;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
【解答】解:A、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溶液的渗透压的稳定,保持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蒸馏水会导致线粒体吸水涨破,所以缓冲液不能用蒸馏水代替,A错误;
B、匀浆是通过机械等手段破坏橘子果肉细胞的结构,使细胞破裂,从而将细胞内的线粒体等细胞器释放出来,所以匀浆的目的是释放线粒体,B正确;
C、差速离心法是根据不同颗粒的质量、大小等差异,在不同转速下进行离心,从而将不同大小的颗粒分开,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进行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所以该线粒体可用于研究丙酮酸氧化分解,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生物科学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25 湖南)用替代的实验材料或者试剂开展下列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替代措施
A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用“菠菜叶”替代“藓类叶片”
B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用“猪成熟红细胞”替代“猪肝细胞”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用“醋酸洋红液”替代“甲紫溶液”
D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用“过氧化氢酶溶液”替代“肝脏研磨液”
A.A B.B C.C D.D
【考点】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酶的特性及应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有丝分裂;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解答】解:A、菠菜叶中含叶绿体,因此用“菠菜叶”替代“藓类叶片”也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达成实验目的,A错误;
B、猪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因此用“猪成熟红细胞”不能作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材料,即用“猪成熟红细胞”替代“猪肝细胞”不能达成实验目的,B正确,
C、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甲紫溶液等染成深色,因此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醋酸洋红液”替代“甲紫溶液”能达成实验目的,C错误;
D、肝脏研磨液中含过氧化氢酶,因此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用“过氧化氢酶溶液”替代“肝脏研磨液”能达成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酶的特性及应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以及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3.(2025 湖南)蛋白R功能缺失与人血液低胆固醇水平相关。蛋白R是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和降解,从而调节胆固醇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离不开膜脂的流动
C.抑制蛋白R合成能增加血液胆固醇含量
D.去唾液酸糖蛋白可以在溶酶体中被降解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1、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解答】解:A、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即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胞吞过程细胞膜会内陷形成囊泡,这一过程依赖于膜脂的流动,B正确;
C、由题意“蛋白R功能缺失与人血液低胆固醇水平相关”可知,抑制蛋白R合成可以会使血液胆固醇含量减少,C错误;
D、溶酶体中富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去唾液酸糖蛋白可以在溶酶体中被降解,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4.(2025 河南)某研究小组将合成的必需基因导入去除DNA的支原体中,构建出具有最小基因组且能够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下列结构中,这种细胞一定含有的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中心体 D.溶酶体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1、原核细胞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4、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解答】解: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中心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只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能力,难度适中。
5.(2025 广东)罗伯特森(J.D.Robertson)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下列不属于该模型提出的基础的是( )
A.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
B.据表面张力研究推测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C.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
D.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考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
【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实验探究能力.
【答案】D
【分析】1、有关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①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通过对脂质进行提取和测定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③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④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⑤1972年,桑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磷脂最为丰富。
【解答】解:A、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这为膜中存在脂质成分提供了依据,是该模型提出的基础之一,A正确;
B、据表面张力研究推测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存在会影响膜的表面张力等性质,是模型提出的基础,B正确;
C、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根据此结构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模型,C正确;
D、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态的结构,细胞融合实验的结果与该模型观点不符,不属于该模型提出的基础,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5 选择性)高温胁迫导致植物细胞中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异常积累,使细胞合成更多的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蛋白,以恢复内质网中正常的蛋白质合成与加工,此过程称为“未折叠蛋白质应答反应(UP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被转运至高尔基体降解
B.合成新的分子伴侣所需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C.UPR过程需要细胞核、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协作
D.阻碍UPR可增强植物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专题】正推法;蛋白质的合成;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多肽链,多肽链和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多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根据高温胁迫导致植物细胞中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异常积累,故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一般在内质网中被处理,而不是转运至高尔基体降解,A错误;
B、合成新的分子伴侣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但细胞质基质也能提供少量能量,B错误;
C、UPR过程中,相关基因在细胞核中,合成分子伴侣蛋白需要核糖体,而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积累引发该过程,所以需要细胞核、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协作,C正确;
D、UPR是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一种机制,阻碍UPR会减弱植物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和分泌过程涉及的结构,再根据题干信息解题。
7.(2025 山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下列细胞器或结构不会出现核酸分子的是( )
A.高尔基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端粒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1、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分布在动物、植物细胞中;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核糖体: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内质网上(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4、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
【解答】解:A、高尔基体是由扁平膜囊、大囊泡、小囊泡组成的膜性结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其结构中不含有核酸分子,A符合题意;
B、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被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溶酶体中水解酶包含核酸酶,属于核酸分子,B不符合题意;
C、核糖体主要由rRNA(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组成,rRNA属于核酸分子,C不符合题意;
D、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含有核酸,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核糖体、端粒等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5 安徽)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细胞器中的酶和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膜上分布有相应的酶,可对分泌蛋白进行修饰加工
B.核糖体中有相应的酶,可将氨基酸结合到特定tRNA的3′端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仅能消化衰老、损伤的细胞组分
D.叶绿体中的ATP合成酶,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1、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布在动植物细胞内,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内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2、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
【解答】解:A、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高尔基体膜上分布有相应的酶,可对分泌蛋白进行修饰加工,A正确;
B、细胞质中有相应的酶,可将氨基酸结合到特定tRNA的3′端,B错误;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不仅能消化衰老、损伤的细胞组分,还能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错误;
D、叶绿体种的某些色素分子可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叶绿体中的ATP合成酶可将电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