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培优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5 四川)某细菌能将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和CO2,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运蛋白W可协助组氨酸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B.胞内产生的组胺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转运蛋白W能同时转运两种物质,故不具特异性
D.CO2分子经自由扩散,只能从胞内运输到胞外
2.(2025 云南)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协助扩散转运物质需消耗ATP
B.被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C.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发生改变
D.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需要通道蛋白协助
3.(2025 湖南)顺向轴突运输分快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跨膜蛋白L)和慢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细胞骨架蛋白)两种,都以移动、停滞反复交替的方式(移动时速度无差异)向轴突末梢运输物质。用带标记的某氨基酸(合成蛋白A和B所必需)分析蛋白A和B的轴突运输方式,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蛋白A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
C.轴突运输中,胞体中形成的突触小泡与跨膜蛋白L的运输方向不同
D.在单位时间内,运输蛋白B时的停滞时间长于蛋白A
4.(2025 河南)耐寒黄花苜蓿的基因M编码的蛋白M属于水通道蛋白家族,将基因M转入烟草植株可提高其耐寒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结合水占比增加可提升植物的耐寒能力
B.低温时,水分子通过与蛋白M结合转运到细胞外
C.蛋白M增加了水的运输能力,但不改变水的运输方向
D.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不是水进出细胞的唯一方式
5.(2025 广东)物质跨膜运输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时O2从肺泡向肺毛细血管扩散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
B.心肌细胞主动运输Ca2+时参与转运的载体蛋白仅与Ca2+结合
C.血液中葡萄糖经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率与细胞代谢无关
D.集合管中Na+与通道蛋白结合后使其通道开放进而被重吸收
6.(2025 北京)“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在清水和0.3g/mL蔗糖溶液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细胞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
B.图1,细胞壁限制过多的水进入细胞
C.图2,细胞失去的水分子是自由水
D.与图1相比,图2中细胞液浓度小
7.(2025 选择性)对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③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A.①⑥通过观察颜色判断实验结果
B.③⑥均须进行离心操作
C.②④均可使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D.②⑤实验过程均须保持细胞活性
8.(2025 山东)生长于NaCl浓度稳定在100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但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超过30mmol/L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为避免细胞质基质Na+浓度过高,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液泡中,细胞膜上的蛋白W也可将Na+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酵母细胞吸水
B.蛋白N转运Na+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
C.通过蛋白W外排Na+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D.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9.(2025 浙江)某同学利用幼嫩的黑藻叶片完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后,继续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叶肉细胞处于失活状态
B.①与②的分离,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吸水能力更强
D.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体积明显变小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10.(2025 江苏)研究小组开展了Cl﹣胁迫下,添加脱落酸(ABA)对植物根系应激反应的实验,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Cl﹣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B.转运蛋白甲、乙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C.ABA进入细胞核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D.细胞质膜发挥了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功能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1.(2025 河北)砷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拟南芥对砷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为探究其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砷通过转运蛋白F进入根细胞时需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属于 。砷的累积可导致细胞内自由基含量升高。自由基造成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的原因为 (答出两点即可)。
(2)针对砷吸收相关基因C缺失和过量表达的拟南芥,研究者检测了其根细胞中砷的含量,结果如图。由此推测,蛋白C可 (填“增强”或“减弱”)根对砷的吸收。进一步研究表明,砷激活的蛋白C可使F磷酸化,磷酸化的F诱导细胞膜内陷,形成含有蛋白F的囊泡。由此判断,激活的蛋白C可使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的数量 ,造成根对砷吸收量的改变。囊泡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砷和磷可竞争性通过转运蛋白F进入细胞。推测在砷胁迫下植物对磷的吸收量 (填“增加”或“减少”),结合(2)和(3)的信息,分析其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
单元培优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5 四川)某细菌能将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和CO2,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运蛋白W可协助组氨酸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B.胞内产生的组胺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转运蛋白W能同时转运两种物质,故不具特异性
D.CO2分子经自由扩散,只能从胞内运输到胞外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归纳推理;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答】解:A、由图可知,转运蛋白W可协助组氨酸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胞内产生的组胺跨膜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和消耗能量,B正确;
C、转运蛋白W能同时转运组胺和组氨酸,仍然具特异性,C错误;
D、CO2分子经自由扩散,能从胞内运输到胞外,也能从胞外运输到胞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
2.(2025 云南)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协助扩散转运物质需消耗ATP
B.被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C.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发生改变
D.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需要通道蛋白协助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归纳推理;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水、气体、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等
【解答】解:A、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A错误;
B、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
C、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
D、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通道蛋白参与的是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记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即可正确答题。
3.(2025 湖南)顺向轴突运输分快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跨膜蛋白L)和慢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细胞骨架蛋白)两种,都以移动、停滞反复交替的方式(移动时速度无差异)向轴突末梢运输物质。用带标记的某氨基酸(合成蛋白A和B所必需)分析蛋白A和B的轴突运输方式,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蛋白A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
C.轴突运输中,胞体中形成的突触小泡与跨膜蛋白L的运输方向不同
D.在单位时间内,运输蛋白B时的停滞时间长于蛋白A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且是极性分子,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非自由扩散,A错误;
B、已知顺向轴突运输分快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跨膜蛋白L)和慢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细胞骨架蛋白)两种,在注射带标记的氨基酸,3小时就检测到带标记的A,5天才检测到带标记的B,说明蛋白A的运输速度快,属于快速轴突运输,所以蛋白A不是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是慢速轴突运输),B错误;
C、轴突运输中,胞体中形成的突触小泡与跨膜蛋白L都是向轴突末梢运输,运输方向相同,C错误;
D、由于蛋白A是快速轴突运输,蛋白B是慢速轴突运输,且二者移动时速度无差异,那么慢速轴突运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得少,是因为停滞时间长,所以在单位时间内,运输蛋白B时的停滞时间长于蛋白A,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需要识记教材基本内容,掌握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结合选项解析。
4.(2025 河南)耐寒黄花苜蓿的基因M编码的蛋白M属于水通道蛋白家族,将基因M转入烟草植株可提高其耐寒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结合水占比增加可提升植物的耐寒能力
B.低温时,水分子通过与蛋白M结合转运到细胞外
C.蛋白M增加了水的运输能力,但不改变水的运输方向
D.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不是水进出细胞的唯一方式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1、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2、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解答】解:A、结合水含量相对越高,细胞的抗逆性越强,所以细胞内的结合水占比增加可提升植物的耐寒能力,A正确;
B、蛋白M是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介导的是协助扩散,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不需要与蛋白M结合,B错误;
C、水通道蛋白(蛋白M)能增加水的运输速率,但是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改变水的运输方向,C正确;
D、水进出细胞的方式除了通过水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外,还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5.(2025 广东)物质跨膜运输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时O2从肺泡向肺毛细血管扩散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
B.心肌细胞主动运输Ca2+时参与转运的载体蛋白仅与Ca2+结合
C.血液中葡萄糖经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率与细胞代谢无关
D.集合管中Na+与通道蛋白结合后使其通道开放进而被重吸收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转运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解答】解:A、气体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呼吸时O2从肺泡向肺毛细血管扩散,其扩散速率受O2浓度差的影响,浓度差越大,扩散速率越快,A正确;
B、心肌细胞主动运输Ca2+时,参与转运的载体蛋白与Ca2+结合,还需要消耗能量,载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B错误;
C、血液中葡萄糖经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虽然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而载体蛋白的合成等与细胞代谢有关,所以其运输速率与细胞代谢是有一定关系的,C错误;
D、集合管中Na+通过通道蛋白时,Na+并不与通道蛋白结合,而是直接通过开放的通道进行运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2025 北京)“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在清水和0.3g/mL蔗糖溶液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细胞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
B.图1,细胞壁限制过多的水进入细胞
C.图2,细胞失去的水分子是自由水
D.与图1相比,图2中细胞液浓度小
【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专题】模式图;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外界溶液当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解答】解:A、图1是在清水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细胞图,此时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的速率达到平衡,A正确;
B、图1是在清水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细胞图,由于细胞壁束缚作用,阻止了过多的水进入细胞,B正确;
C、图2是在0.3g/mL蔗糖溶液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细胞图,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细胞失去的水是自由水,C正确;
D、图1吸水后细胞液浓度降低,图2细胞失水后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与图1相比,图2中细胞液浓度大,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2025 选择性)对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③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A.①⑥通过观察颜色判断实验结果
B.③⑥均须进行离心操作
C.②④均可使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D.②⑤实验过程均须保持细胞活性
【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酶的特性及应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专题】正推法;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有丝分裂;种群和群落;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1、DNA粗提取的原理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解答】解:A、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利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有还原糖产生时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通过颜色判断;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与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反应呈现蓝色,也是通过观察颜色判断实验结果,A正确;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不需要离心操作;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利用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提取DNA,可能会用到离心操作来分离杂质等,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可以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以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分裂旺盛),C正确;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细胞保持活性才能观察到相应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知识,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2025 山东)生长于NaCl浓度稳定在100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但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超过30mmol/L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为避免细胞质基质Na+浓度过高,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液泡中,细胞膜上的蛋白W也可将Na+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酵母细胞吸水
B.蛋白N转运Na+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
C.通过蛋白W外排Na+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D.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答】解:A、Na+在液泡中积累,使细胞液浓度增加,从而有利于酵母细胞吸水,A正确;
B、根据题意,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液泡中,则蛋白N为载体蛋白,转运Na+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根据题意,生长于NaCl浓度稳定在100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推知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则细胞膜上的蛋白W将Na+排出细胞则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离子通道不需要与所运输的物质结合,故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目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9.(2025 浙江)某同学利用幼嫩的黑藻叶片完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后,继续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叶肉细胞处于失活状态
B.①与②的分离,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吸水能力更强
D.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体积明显变小
【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专题】模式图;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叶肉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并非失活状态,A错误;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①与②的分离为质壁分离,与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错误;
C、与图甲相比,图乙的细胞液的浓度更大,细胞吸水能力更强,C正确;
D、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体积没有明显变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质壁分离,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10.(2025 江苏)研究小组开展了Cl﹣胁迫下,添加脱落酸(ABA)对植物根系应激反应的实验,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Cl﹣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B.转运蛋白甲、乙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C.ABA进入细胞核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D.细胞质膜发挥了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功能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ABC
【分析】离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转运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解答】解:A、分析图示可知,Cl﹣进入植物细胞是通过转运蛋白甲协助的,不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A错误;
B、从图中看到转运蛋白甲负责将Cl﹣运入细胞,转运蛋白乙负责将Cl﹣运出细胞,它们的功能不同,由于结构决定功能,所以结构也不相同,B错误;
C、由图可知,ABA与受体结合后,并没有进入细胞核,C错误;
D、图中细胞膜上有转运蛋白运输物质(如Cl﹣),体现了物质运输功能;ABA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1.(2025 河北)砷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拟南芥对砷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为探究其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砷通过转运蛋白F进入根细胞时需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属于 主动运输 。砷的累积可导致细胞内自由基含量升高。自由基造成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的原因为 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破坏生物膜结构;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 (答出两点即可)。
(2)针对砷吸收相关基因C缺失和过量表达的拟南芥,研究者检测了其根细胞中砷的含量,结果如图。由此推测,蛋白C可 减弱 (填“增强”或“减弱”)根对砷的吸收。进一步研究表明,砷激活的蛋白C可使F磷酸化,磷酸化的F诱导细胞膜内陷,形成含有蛋白F的囊泡。由此判断,激活的蛋白C可使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的数量 减少 ,造成根对砷吸收量的改变。囊泡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 流动性 的特点。
(3)砷和磷可竞争性通过转运蛋白F进入细胞。推测在砷胁迫下植物对磷的吸收量 减少 (填“增加”或“减少”),结合(2)和(3)的信息,分析其原因: 蛋白C减弱砷向根细胞的运输,砷在细胞外积累,更多地与磷竞争转运蛋白F;激活的蛋白C使转运蛋白F形成囊泡,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减少,砷的运输减少,在细胞外浓度升高,加剧与磷对转运蛋白F的竞争 (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
【答案】(1)主动运输 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破坏生物膜结构;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
(2)减弱 减少 流动性
(3)减少 蛋白C减弱砷向根细胞的运输,砷在细胞外积累,更多地与磷竞争转运蛋白F;激活的蛋白C使转运蛋白F形成囊泡,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减少,砷的运输减少,在细胞外浓度升高,加剧与磷对转运蛋白F的竞争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解答】解:(1)物质通过转运蛋白且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所以砷通过转运蛋白F进入根细胞时需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自由基造成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的原因有: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破坏生物膜结构;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降低等。
(2)观察柱形图可知,C缺失突变体中砷的含量比野生型高,C过量表达植株中砷的含量比野生型低,由此推测,蛋白C减弱了砷向根细胞的运输。因为砷激活的蛋白C使F磷酸化,磷酸化的F诱导细胞膜内陷,形成含有蛋白F的囊泡,这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的数量减少。囊泡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3)砷和磷竞争性通过转运蛋白F进入细胞,在砷胁迫下,植物对磷的吸收量减少。原因是:一方面,蛋白C减弱砷向根细胞的运输,砷在细胞外积累,更多地与磷竞争转运蛋白F,使磷吸收量减少;另一方面,激活的蛋白C使转运蛋白F形成囊泡,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减少,砷的运输减少,在细胞外浓度升高,加剧了与磷对转运蛋白F的竞争,导致磷吸收量减少。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破坏生物膜结构;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
(2)减弱 减少 流动性
(3)减少 蛋白C减弱砷向根细胞的运输,砷在细胞外积累,更多地与磷竞争转运蛋白F;激活的蛋白C使转运蛋白F形成囊泡,细胞膜上转运蛋白F减少,砷的运输减少,在细胞外浓度升高,加剧与磷对转运蛋白F的竞争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跨膜运输,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