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1 21: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两种电荷
基础练
01 摩擦起电现象
1 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毛毯上打滚后身上“粘”上了气球。猫打滚过程中猫毛与毛毯之间发生了 现象,轻小的气球能“粘”在猫身上是因为 。
0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四个轻小物体,甲、乙带正电,丙带负电,丁不带电,图中它们之间的作用情况正确的是( )
3 [2023·广东江门第二中学期中]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 种,一种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
03 验电器
4 如图所示装置的作用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 (填“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04 原子及其结构
5 如图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锂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C.锂原子的质子数是电子数的两倍,所以锂原子带正电
D.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
6 [2023·四川成都金牛中学期中]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 ( )
A.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创造了负电荷
C.头发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7 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 (填“正”或“负”)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05 导体和绝缘体
8 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大地 B.运动鞋的橡胶底
C.玻璃杯 D.塑料直尺
9下列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没有电子,所以不能导电
B.导体内的电荷都会发生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导电
C.导体能导电都是靠自由电子的移动
D.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它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易错练
易错点:物体相互吸引时带电性质的判断
10 链教材 P35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改编 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能力练
11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导体都是靠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D.铜导线是靠自由电子导电,铜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12 22版课标母题 P18主题样例1 改编 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 )
A.塑料和汽油会发生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塑料桶装汽油容易产生静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塑料桶装汽油容易产生静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13(多选)[2022·湖南长沙中考]如图甲所示,小丽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张爱心的图案,用丝绸裹住手指,照着图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匀撒上木屑,竖起塑料板轻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颗由木屑组成的爱心,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模拟了静电复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塑料板是绝缘体
B.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摩擦后的塑料板和丝绸带上了同种电荷
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14 下列现象中,能应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解释的是 ;能应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解释的 ;能应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释的是 ;是为了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①地毯中夹有钢丝 ②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③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
b.①烟囱中的静电除尘器 ②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在一起不易分开 ③静电喷漆
c.①塑料梳子梳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②触摸静电球的“怒发冲冠”现象 ③验电器的原理
d.①电脑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②梳头后的塑料梳可吸引小纸屑 ③电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
15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 ①-因得到电子而带 ②电。如图所示为3 个粒子 ③-①②③从带正电的物体旁 (第15题图)边高速穿过的运动路线图,据此现象可以判断粒子①带 电。
16 现将一个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若:(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带 电荷。
(2)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带 电荷,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 (填“多”或“少”)。
17[2023·湖北宜昌第三中学期中]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资料1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毛皮 纸 木棉
资料2 羊毛 尼龙 黏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 电荷。
(2)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带 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 (填“强”或“弱”)。
(4)由表中 (填“能”或“不能”)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培优练
18 如图所示,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置于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乙时,乙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金属导体乙中存在大量可移动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带负电),导体乙 a端处的自由电子受到物体甲所带电荷的排斥作用,移动到导体乙的b端,于是导体乙 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若将图中的物体甲换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导体乙的a、b两端都不带电
B.导体乙的a、b两端都带正电
C.导体乙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D.导体乙的 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19 。真情境课外制作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一台静电发动机。他们将两个塑料杯的外面都包裹一层铝箔,将两个杯子套在一起并在外面再套一个塑料杯,制作成简易电容杯;再将一个塑料杯周围均匀地贴上铝箔条,用笔尖在塑料杯顶端顶出个凹坑,制成转杯;用笔将转杯支撑在底座上,然后将电容杯中接出的一个铝箔条与转杯一侧的铝箔条接触,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同学们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重复几次后,便观察到转杯转动了起来。
(1)为了实验现象明显,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 (填“导体”或“绝缘体”)。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可将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由于 ,在力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第1 节 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 D解析 甲、乙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甲带正电,丙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乙带正电,丁不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C 错误;乙带正电,丙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D 正确。
3.两正电荷 负电荷 解析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种,一种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 排斥 解析题图中的装置为验电器,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多余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则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个金属箔片上都带上了同种电荷————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
5. B解析锂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故A 错误,B正确。锂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都是3个,并不是两倍关系,其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中子不带电,故锂原子不带电,故C 错误。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要多,所以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故D错误。
6. A解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说明梳子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电子,则头发在此过程中失去了电子,即部分电子从头发转移到梳子上,说明头发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故A 正确。
满分攻略
摩擦起电的过程
7.负得到 解析橡胶棒和毛皮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乙棒与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乙棒带负电,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
8. A辨析大地容易导电,故是导体,A符合题意;运动鞋的橡胶底、玻璃杯、塑料直尺都不容易导电,故是绝缘体,B、C、D不符合题意。
S. D 解析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导体导电的实质是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对于金属导体而言,能够自由移动的是电子,而对于酸碱盐水溶液而言,能够自由移动的是离子;绝缘体绝缘的实质是它里面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不是没有电子。
10. D解析 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由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丙球带负电;由题图知,甲球与丙球靠近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球一定带负电;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乙球可能带正电,由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可知,乙球可能不带电,综上可知,乙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 正确。
易错总结 物体带电性质的判断原则
如果两个轻小物体相互排斥,两个轻小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如果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其中一个物体一定带电,另一个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11. D 金属导体是靠自由电子(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铜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故A 错误,D正确;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存在,故B 错误;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正、负离子,正、负离子也是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故C 错误。
12. C解析 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会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因此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故C正确。
13 AD 解析 塑料板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A正确;电荷不能被创造,该过程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B错误;用丝绸去摩擦塑料板,摩擦后,电荷发生了转移,它们带上了不同的电荷,故C 错误;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塑料板带电,它能吸引轻小物体,故D 正确。故选 AD。
14. d c b a 解析 a 中都是为了将静电导入大地,都是为了防止静电危害;b中①③是利用两个物体带上不同的电荷即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是由于摩擦起电使不同的纸张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c中①②是由于头发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③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中①是由于电脑屏工作时带了电,②③中梳子、扇叶在摩擦中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征,因此吸引灰尘或小纸屑。综上所述,能应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解释的是d;能应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解释的是c;能应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释的是b;为了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
15.负正 解析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粒子①远离带正电的物体,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粒子①带正电。
16.(1)正(2)负多 解析(1)当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两片金属箔将带更多的正电荷,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张角更大。(2)当带较少负电荷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带电体上的负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中和现象,使两片金属箔带的正电荷减少,张角减小;当带负电荷的物体的负电荷量多于验电器上原有的正电荷量时,带电体上的部分负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中和现象,多余的负电荷使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负电荷,故两片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
图解物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17.(1)正 橡胶棒 负 (2)负 (3)弱 (4)不能 解析(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由题可知,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3)由题可知,所给出材料中次序越向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则羊毛与纸摩擦后,羊毛失去电子带正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4)由资料1可知,毛皮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羊毛强,由资料2可知,尼龙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也比羊毛强,故不能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18. D解析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金属导体乙b端处的自由电子会移动到a端,于是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故D 正确。
19.(1)绝缘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1)为了防止铝箔上的电荷转移到支架和底座上,所以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绝缘体。(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橡胶棒的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此时铝箔细条片和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同课章节目录